一种在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降低罗非鱼饵料系数的方法

文档序号:161060阅读:9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在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降低罗非鱼饵料系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降低罗非鱼饵料系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福建三省。据统计,2009年全国罗非鱼产量高达125. 8万吨,占中国淡水鱼总产量的6. 43%,主要出口欧美等国,而且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但目前我国的罗非鱼养殖生产基本上以静水、不排污的池塘养殖为主,养殖鱼类的活动、摄食、排泄都在同一池塘中进行。一般情况下,养殖鱼类仅能消化吸收投喂的饵料中的20%-25%的蛋白质,剩余的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形式存在于养殖水环境,易引起水质恶化、诱发鱼病甚至导致大规模的鱼类死亡。对于水体中的氨氮、 残饵及粪便,一种处理方法是换水,这样会消耗大量水资源,目前,我国多数地区水资源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第二种方法是将养殖用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即循环水养殖,但这种模式会增加投资和运营成本,对于我国的罗非鱼养殖实用性不强。另一种现在应用较广泛的方法是添加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复合菌制剂等,这样只能净化水质,不会降低养殖成本。在现有的池塘养殖模式下饲料浪费严重,也增加了对饲料蛋白质来源的鱼粉和鱼油的需求。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罗非鱼的低碳、健康养殖。研究一种低成本的环保的养殖模式势在必行。
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 BFT)可以解决水产养殖业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问题。生物絮凝是微生物的无机氮同化的过程,将氨氮等转化成细菌物质。 养殖水体中存在大量的异养细菌,其增殖需要碳源和氮源,养殖水体中氮源即鱼类排泄的氨氮充足而有机碳源相对缺乏,这就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碳源来促进异养细菌的增殖。如果水体中的碳氮比维持某一水平的平衡,水体中的氨氮可以通过生物絮凝的方式直接转化成异养细菌的生物量而被去除,从而改善水质。异养细菌增殖比硝化作用需氧量低,而且异养细菌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约10倍高于硝化细菌类的自养细菌,所以通过生物絮凝实现的异养氨转化明显快于硝化作用实现的氨转化。这些细菌作为一种微生物絮凝剂,能与水体中的颗粒物、细菌、溶解有机物等互相絮凝成颗粒状,大小从0. 1到几毫米,形成絮体,新形成的絮体营养丰富,其粗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与饲料相当,可以被养殖动物再次摄食,实现饲料的双重利用。所以,将生物絮凝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中无疑是一种“双赢”的革新技术,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既可以净化养殖水环境,又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关于微生物絮凝技术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降低罗非鱼饵料系数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淀粉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降低罗非鱼饵料系数的方法,所述的方法是每天向养殖池泼洒占全天饲料投喂量质量百分数25%-35%的淀粉。
所述的淀粉是在每天投喂饲料后泼洒,且每天泼洒一次。
所述的投喂饲料后是在投喂饲料后Ih内。
所述的淀粉是用池水混勻后再向全池泼洒。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淀粉在降低罗非鱼饵料系数中的应用。
本发明优点在于1、本发明通过在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添加淀粉,提供给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有机碳源, 使其可以利用水体中的氨氮和添加的淀粉生成新的细菌蛋白,进而降低了水体的氨氮浓度,改善水质,减少了换水次数,减弱了养殖过程对水资源的依赖;2、本发明可通过生物絮凝生成营养丰富的絮体,这些絮体可被罗非鱼再次摄食,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减少了饲料投喂量,降低了饲料生产过程对蛋白质来源的鱼粉和鱼油的需求;3、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养殖方式,且操作简单,适于广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1、实验地点上海市奉贤区一水产养殖基地的室外养殖池。
2、养殖池条件大小16m2,养殖用水是河道水,水深0. 85m,养殖池设0. 125千瓦的底部充氧设备,有独立的给排水系统。
3、养殖方法 3. 1养殖池消毒使用二氧化氯,按照2g/m3用量严格洗刷消毒养殖池,用清水冲洗干净注入养殖用水。
3. 2鱼种放养试验的罗非鱼为当年孵化的同一批鱼苗,在水泥池中暂养7d后,随机挑选大小均勻、 健康的个体进行实验,每只鱼苗体重为10. 5士0. 2g。试水鱼在水泥池内4 无异常现象之后,方可大批量布鱼。苗种下池前使用质量分数为1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lOmin消毒,于晴天上午放养,放养密度为6尾/m2。
3. 3投喂管理(1)投喂方式人工投喂;(2)饲料配方使用江门海大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鱼宝宝鱼苗膨化配合饲料;(3)投喂次数与投喂量对照组(不减少饲料投喂量,也不添加淀粉组)一天2次,每天投喂时间为上午8点-9 点,下午3点-4点,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0% ;试验组(减少饲料投喂量,同时添加淀粉组)基本同对照组1,不同之处在于减少饲料投喂量至75%,同时每天上午投喂饲料0. 5h内将全天饲料投喂量的25%淀粉(购于上海郑圣德实业有限公司)用50倍淀粉体积的池水混勻,全池泼洒。
3. 4饲养条件管理实验期间增氧机24h充氧,不用药,不换水。对照组和试验组各做三个平行。
1.4指标测定饲养36d后,测定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和总磷的浓度,罗非鱼存活率和增重率以及饵料系数和蛋白质利用率,考察添加淀粉对养殖水体水质、罗非鱼生长情况和饲料利用情况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水体和罗非鱼各指标测定结果一
权利要求
1.一种在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降低罗非鱼饵料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每天向养殖池泼洒占全天饲料投喂量质量百分数25%-35%的淀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淀粉是在投喂饲料后泼洒,且每天泼洒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喂饲料后是在投喂饲料后Ih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淀粉是用池水混勻后再向全池泼洒。
5.淀粉在降低罗非鱼饵料系数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降低罗非鱼饵料系数的方法,所述的方法是每天一次投喂饲料1h内向养殖池泼洒占全天饲料投喂量质量百分数25%-35%的淀粉。本发明还涉及淀粉在降低罗非鱼饵料系数中的应用。本发明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在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添加淀粉,提供给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有机碳源,使其可以利用水体中的氨氮和添加的淀粉生成新的细菌蛋白,改善了水质,减少了换水次数,减弱了养殖过程对水资源的依赖,同时生成的絮体可被罗非鱼再次摄食,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减少了饲料投喂量,降低了饲料生产过程对蛋白质来源的鱼粉和鱼油的需求,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养殖方式,且操作简单,适于广泛推广。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511429SQ20121000384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9日
发明者刘利平, 李彦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