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五节芒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 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有关五节芒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
背景技术:
五节芒(Miscdnthnsfioridhcs)又叫芦華、色茅,属禾本科草本植物。它生长5个茎节,围绕着每个茎节生长一片叶,靠茎节伸长而长高,气温高生长快,2个月可长至2米多高。它是越年生杂草,今年萌长新株到明年夏天开花结籽后逐渐枯死,枯物逐渐腐烂成有机质,新生植株不断更替老株,越长越茂盛,土壤也越肥沃。五节芒是I、II类林地的指示植物。它是林地自肥的功臣,又是幼树成活生长的劲敌。五节芒的根茎萌芽力极强,加上林地自肥优良环境,使萌长的植株通过茎节伸长迅速生长成丛状高密植被,把周边幼树及其它植物遮盖欺压致死,成为林地中单一茂密的五节芒荒山。据我们在一处山场调查,五节芒荒山地上干枯生物量达339479kg/667m2,地下根系生物量达1426. 46kg/667m2。对五节芒荒山的造林,传统采用“炼山”的造林方法,不但易引发森林火灾,严重排放CO2,摧毁林地原生态,而且五节芒“炼山”难烧死,春风吹又生。人工挖除五节芒十分费力,很难挖净根系,成为当今造林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五节芒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对五节芒荒山实施不“炼山”造林的现代高新技术,以避免传统“炼山”造林技术对林地原生态造成损毁的严重后
果O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五节芒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流程机械割茅-—拨造林带-—化学除茅-一机械挖穴-—施穴底肥-一回土做墩-—造林幼林管护。其中机械割茅包括“三刀法”割茅和机械操作要点;拨造林带包括拨中心带、垂直造林带和水平造林带;化学除茅包括药剂和施药方法;机械挖穴包括操作方法和穴径、穴深选择;施穴底肥包括肥土搅拌;回土做墩包括具体操作方法;造林包括露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轻基质苗造林;幼林管护包括浇定根水、勤施薄肥、喷施林地杂草封闭剂。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采用本技术造林不仅替代传统“炼山”造林,达到免“炼”、少耕、免耕现代生态营林,而且对五节芒荒山造林的各工艺步骤通过反复试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较好的实用性和较细的操作指导性。本发明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际耕作方法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五节芒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流程机械割茅-—拨造林带-—化学除茅-—机械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幼林管护。其中I、机械割茅割除五节芒可用兴华牌BG割草灌机,选用彡40齿的锯片为宜。从山下往山上,从右到左,一带一带(带宽I. 5米左右)进行割茅(包括杂草)。割茅时,对2米以上高度的茂密五节芒采用“三刀法”割茅第一刀在I. 3米左右高度处(I. 2-1. 4米高处)割断,顺势把割断的茅甩放在下方(即前次割茅的空地);第二刀在离地面30厘米左右处(25-35厘米处)割断,顺势把割断的茅甩放在下方,同时查看茅头处是否有石块、树桩(树头);如未发现石块、树桩就贴地割第三刀,同样顺势把割倒的茅草甩放在下方。行走时油门开关把握在待机状态(低速运转,锯片不运转),在割茅时把油门开至快速运转的适当位置,待锯片快速运转时开始割茅。如割茅时受阻较大,而且锯片慢速运转时,必须停止割茅,让锯片恢复至快速运转时再割茅。割茅时根据茅的密度,不断调整油门开关大小,不让动力较长时间处于高强度运转。该机动力较大,割除五节芒只需开启60%左右的动力能顺利割茅时即可,一者可省燃油,二者机械轻负荷不损机。割茅时严防林地石头损坏锯齿。割茅时 要全面彻底把所割处的茅草全部割除。全年都可以割茅,但夏秋季节割茅便于化学除草,便于春季造林。采用割草灌机割草割灌比人工割草、劈茅提高功效3倍以上,且能贴地割除,茅头低顶平不刺脚,也便于拨造林带。2、拨造林带根据营造林木树种的不同,拨造林带分为拨垂直造林带和拨水平造林带。拨垂直造林带,一般用于营造用材林、工业林、生态林、沿海防护林等,如营造杉、松、桉树等拨水平造林带,一般用于营造经济林,如油茶、果树等。无论选择拨垂直造林带还是拨水平造林带,都必须先拨一条中心带并布中心绳。(I)拨中心带为了规格化标准化造林,首先在坡面中心拨一条从山上往山下垂直的中心带,中心带是整个五节芒荒山标准化造林的准则带。拨中心带的方法在一个山坡面的五节芒全部割完后,在坡中心山上方的至高点插一标杆,以这标杆为准垂直到山脚某一点,又插一标杆,在二个标杆直线的中间再插一标杆,这三杆为一直线,沿着这条直线向左右两边拨开已割倒堆放的茅草,形成一条O. 8米宽的无草带,称为中心带;在中心带中心拉一条铅笔粗的红塑料绳且固定,这条红塑绳称为中心绳。(2)拨垂直造林带在拨完中心带并布好中心绳的基础上,先拨行距带、布行距绳。即在山上和山下较宽位置的中心绳上各选一固定点,从固定点向左向右水平方向各拨一条80厘米宽的行距带(与中心带相交成90° ),并在各行距带中心拉一条行距绳,其绳中央选一标记固定在固定点上(行距绳与中心绳相交成90° )。当垂直方向的中心绳与二条水平方向的行距绳布好后,即可拨垂直造林带。拨垂直造林带时,先在行距绳的各行距标记处都插上小木棍(该木棍60厘米长,3-5厘米粗),木棍顶端缚一红色标记。以山上、山下二个垂直方向的小木棍标记为准,从山上往山下垂直拨开80厘米宽的垂直造林带。(如果上下坡距离较长,必须在山坡中部按以上方法再拨一条行距带、布行距绳,并在行距绳的行距标记处也都插上小木棍,以山上、山中、山下的三个行距标记为准拨垂直造林带。)这样在全部割完五节芒的山波面上,拨出一条条垂直造林带。在垂直造林带上行走作业(喷施除草剂、带中心挖穴、施穴底肥、造林,及未来林木间伐作业等),极其方便,造林后行距十分整齐标准。所述的行距绳是选铅笔粗的塑料红绳,按造林树种的行距长度在绳子上做行距标记,如营造杉木行距定为2. 5米,那么在行距绳上每隔2. 5米做一个行距标记,其标记用白色布条穿绳扎紧。(3)拨水平造林带在拨完中心带、布好中心绳的基础上,在中心绳位上从山下至山上量出造林树种的水平投影行距,打一固定桩(如栽油茶行距为3米,即每量出3米水平投影行距就打一固定桩),然后从各固定桩为起点,向左向右水平方向拨出一条条80厘米宽的水平造林带。接着在所有水平造林带中心线上布一条株距绳 且拉直,同时在株距绳的各株距标记上,插一草杆或小木棍,作为目的树的定植株位。水平造林带便于今后林果经营管理、果实采摘、机械化操作与供水设施安装,所栽植的目的树株行整齐。所述的株距绳,是选铅笔粗的塑料红绳,按造林树种的株距长度在绳子上做株距标记,标记用白色布条穿过绳扎紧。3、化学除茅当五节芒割除后再长至60-80厘米高度时,进行施药液灭茅。用林地灭茅剂的稀释药液,用手持背负式喷雾器或兴华牌手提式3WM-25抽水喷雾机或低容量、超低容量静电喷雾器具,对准五节芒茎叶喷施药液,施药时做到不漏喷、不轻喷(未喷湿叫轻喷)。施药后3小时内如遇降雨或在施药20天后发现漏喷、轻喷的青绿五节芒要重新补喷。施药后约二个月左右,五节芒就连根枯死。所述林地“灭茅剂”,可使用闽鉴字[1998]第80号“福建营林生产全过程化学除草系列研究”成果中的灭茅除草剂,由几种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加入强深透助剂经科学复合而成,喷施杂草茎叶后内吸传导到根系而一次性斩草除根。林地灭茅剂稀释液为灭茅剂一包(162克)配水12. 5公斤。4、机械挖穴施药约二个月后在五节芒枯死时,即可用兴华牌BFW挖穴机在造林带株位上挖穴。该机配有140、160、200毫米不同直径钻头,可供穴径选择使用。一般定植露根苗选用200毫米直径钻头挖穴,定植营养袋苗、轻基质苗、营养块苗选用140、160毫米直径钻头挖穴。穴深可根据造林树种需要而确定,营造杉、松穴深35-40厘米,营造经济林要求挖深穴45-50厘米,以便穴底施生物有机肥(腐熟的有机质且含有益微生物有机肥)。在垂直造林带上挖穴时,在带中心直线上站稳脚跟挖穴,如穴位遇到石头、树桩,在带中心直线上可上下适当移动穴位,但不能左右移动穴位。在水平造林带上挖穴,如遇石头、树头,在带中心直线上可左右适当移动穴位,但不能上下移动穴位。机械挖穴有利于回表土,有利于提闻植树成活率,有利于穴底施肥,有利于保护林地表土层。机械挖穴比人工挖穴提闻功效4-6倍,在红壤土挖穴,每工日陡坡能挖600个左右,缓坡挖600-800个穴,平地挖800-1600个穴。5、施穴底肥栽植速生树、珍贵树,以及其他经济林木需施穴底肥。施肥时把所需要施的肥料(如生物有机肥、速效化肥、微肥等)放入穴里,再把穴周边的部分表土回到穴里,然后用兴华牌BFW拌肥机(与BFW挖穴机相同,只要把钻头直径换成小于穴径即可)把穴内土与肥搅拌均匀。拌肥机用慢速运转,搅拌4-6秒钟就可搅拌均匀。采用拌肥机拌肥,避免了幼树肥害,解决了人工拌肥费力且不均匀的问题。6、回土做墩把穴四周杂草碎枝叶片耙到穴左右二侧40厘米外,然后用锄头浅锄(3-6厘米深)穴左右上方表土并打碎填进穴内,填满高出地面15厘米左右时,用锄脑或锄柄轻夯实,再回表土再轻夯实高出地面15厘米左右时,用力挖起穴四周表土层做成60厘米直径面积的土墩。7、造林对露根苗的造林,先把过长的侧根放木桩上留9厘米处用锋利柴刀斩掉(或用剪枝刀剪除),主根留18厘米处斩掉,立即放进生根液中浸泡后再放进红心土坭浆中打浆,放塑料桶中(避晒避风吹)保护,接着进行栽植。栽植时用锄头在穴中央挖起穴土、放入苗木,按照一疏(疏根系),二回(回土压实),三提(适当提苗,让根舒展),四紧(回土打紧),五填(幼树四周填薄细松土)进行露根苗造林,形成60厘米直径馒头形植苗土墩,苗栽直打紧不歪斜不反山。对营养袋苗造林时首先脱除营养袋,把苗根部分放入生根液中浸湿后挖开穴中心表土、放入营养袋苗,双手压紧再用锄脑击紧苗四周墩土,使苗根与穴土紧密结合,再用松土盖上,面上再遮盖草。对轻基质苗木造林可直接将根部放入生根液中浸泡后,按上述方法栽植且在穴四周盖草。营养块苗直接把营养块苗放入回表土起墩后穴中央压紧即可。 所述的“打坭浆”,即林地表土层下纯红琅土稀水制成坭浆,露根苗的根系沾该坭浆的过程。所述的“生根液”可使用四川希乐富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生根壮苗剂或其它厂生产的生根剂配制的生根液。所述的“不反山”即生长在山坡上植物移植到另一山场时,其栽植方向不能变,朝山上的枝叶仍然要朝山上。如栽植时原朝上的枝叶变为朝下称为反山。8、幼林管护其一,在非春季造林或营造经济林、珍稀树种要求栽植后浇定根水(即栽后根系浇清水,每株浇I. O公斤左右);其二,营造珍稀树种、经济林或生长缓慢树种(如樟科等),在栽后一个月(满月)施薄水肥(如O. 3%硫酸钾复合水肥),连施几次有利于苗木生根成活生长;其三,在幼苗栽植一个月后,用盖苗器或小口径(20厘米口径)塑料桶盖住幼树(避免药雾被风吹到幼树上),然后在穴位四周喷施林地杂草封闭剂稀释液(浓度按药剂产品说明书),控制穴四周杂草生长,确保幼树不受杂草遮盖为害。所述林地“杂草封闭剂”是指闽鉴字[1998]第80号“福建营林生产全过程化学除草系列研究”成果中苗圃化学除草苗前除草剂,它能杀死刚出土的杂草,还能控制未出土一年生杂草的萌芽生长,控草期一年左右,使幼树定植当年免受杂草为害,从而避免了当年幼树除草。一般情况下,它在幼林里防控幼树穴四周杂草生长,它在土壤里移动性很差,基本不移动为此幼树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五节芒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流程 机械割茅-—拨造林带-—化学除茅-—机械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幼林管护。
2.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2米以上高度的茂密五节芒采用“三刀法”割茅第一刀在I. 2-1. 4米高处割断,第二刀在离地面2. 5-3. 5厘米处割断,第三刀贴地割断。
3.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拨造林带分为拨垂直造林带和拨水平造林带。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拨完中心带、布好中心绳的基础上,拨水平行距带、布行距绳,最后拨垂直造林带。
5.根据权利要求3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拨完中心带、布好中心绳的基础上,在中心绳上量出造林树种的水平投影行距并插上行距固定桩,以各行距固定桩为起点,向左向右拨出与中心带垂直的80厘米宽的水平造林带。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条株距绳,先后在所有水平造林带上立株位标记,所述的株距绳,在绳子上具有造林树种株距长度的株距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五节芒割除后再长至60-80厘米高度时,进行施药液灭茅。
8.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营造杉、松挖穴深为35-40厘米,营造经济林挖穴深为45-50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露根苗的造林,栽植时按照“一疏”、“二回”、“三提”、“四紧”、“五填”的方法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幼林管护包括栽植后烧定根水、施薄水月巴、喷施林地杂草封闭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林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关五节芒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机械割茅-→拨造林带-→化学除茅-→机械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幼林管护。采用本技术造林不仅替代传统“炼山”造林,避免“炼山”造林对林地原生态造成损毁的严重后果,达到免“炼”、少耕、免耕现代生态营林,而且对五节芒荒山造林的各工艺步骤通过反复试验总结,因此本发明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较好的实用性和较细的操作指导性,本发明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方法。
文档编号A01G23/00GK102696449SQ2012100151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吴茂林, 吴长飞, 李岱玉, 李树忠, 程浩, 胡明芳, 许丽, 许华美, 许建东, 谢正林, 钱国财, 阙龙善 申请人:许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