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及其饲养寄生蜂的步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96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及其饲养寄生蜂的步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饲养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及其饲养寄生蜂的步骤。
背景技术
杨梅是我国特产果树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杨梅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成为我国南方一些山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但随着杨梅产业的不断发展,病虫害日趋较重,其中,果蝇的危害尤为严重;黑腹果蝇是杨梅果实上最主要的果蝇种类,受害果实凸凹不平,果汁外溢,易造成落果,使杨梅产量下降,品质变劣,严重影响杨梅的鲜销、贮藏及加工。寄生蜂是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国内,我们首先发现了黑腹果蝇蛹期的寄生蜂蝇蛹金小蜂。该寄生蜂在果园能主动搜寻寄主,发现寄主后,将产卵针插入蛹壳内,将卵产于蛹壳与蛹体之间,单头寄生蜂常常在蛹内产下单头蜂卵,每头蛹内发育成熟单头后代;寄生时,将寄主麻痹死亡,寄生蜂幼虫在蛹壳和蛹体之间发育成熟,寄生蜂幼虫以黑腹果蝇蛹体为食,发育成老龄幼虫后,在蛹壳内化蛹,羽化后钻出寄主黑腹果蝇蛹的蛹壳,交配后再搜寻新的寄主。每头蝇蛹金小蜂可以寄生数十头寄主,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杨梅园的黑腹果蝇虫口数,降低了黑腹果蝇对杨梅等作物的危害。蝇蛹金小蜂是对杨梅园黑腹果蝇控制的理想天敌之一。申请人所在的中心和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系统调查宁波余姚和宁海等地杨梅园黑腹果蝇天敌基础上,在宁海发现蝇蛹金小蜂。然而国内目前尚无对黑腹果蝇寄生蜂的报道,杨梅园黑腹果蝇的危害成为杨梅产业的关键问题。因此,解决蝇蛹金小蜂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是实现杨梅园黑腹果蝇持续治理的有效和关键途径之一。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我们对杨梅园果蝇及其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进行了发明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简单易行、饲养所需空间较小、成本较低、能大规模、持续性地繁殖杨梅园果蝇寄生蜂的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及其饲养寄生蜂的步骤。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计养蝇笼用100目尼龙网制作边长为30厘米的立方体养蝇笼主体;养蝇笼主体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一笼孔及第二笼孔,将用100目尼龙网制作的第一套筒一端筒沿与第一笼孔孔沿缝合,第一套筒另一端扎口 ;将用100目尼龙网制作的第二套筒一端筒沿与第二笼孔孔沿缝合,第二套筒另一端扎口 ;第一套筒中放有果蝇幼虫饲养杯,第二套筒内放有羽化杯;
步骤2,黑腹果蝇的繁殖和饲养在蝇笼内先放置成年黑腹果蝇,并果蝇幼虫饲养杯内放置IOOmL的培养基,培养基切成长条状,在培养基表面,使用喷瓶喷以5ml鲜奶,并加入 5ml的橙汁;黑腹果蝇会在培养基上产卵,每12小时更换果蝇幼虫饲养杯,取出的果蝇幼虫饲养杯上方盖以一次性塑料杯,置于白色托盘内饲养5天至6天,至幼虫化蛹,期间每天在果蝇幼虫饲养杯上方覆盖的杯中,使用喷瓶喷少量水;
步骤3,黑腹果蝇蛹的收集果蝇幼虫在化蛹前会爬出饲料并在玻璃杯及其覆盖的塑料杯中化蛹,将玻璃杯及其覆盖的塑料杯中的果蝇蛹收集起来;
步骤4,黑腹果蝇蛹的羽化将步骤3收集的部分果蝇蛹放置在羽化杯中,并将羽化杯放置在第二套筒内,果蝇蛹羽化后飞入蝇笼。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步骤I中的第一笼孔及第二笼孔孔径均为6厘米,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筒径均为6厘米。上述的步骤2中的培养基包括酵母粉lg、琼脂I. 5g、丙酸O. 7mL、蔗糖llg、玉米粉 10. 2g,其余成分为水。上述的步骤2中更换果蝇幼虫饲养杯时,先震动养蝇笼或敲打果蝇幼虫饲养杯, 使得果蝇向上飞入蝇笼,再迅速更换已经准备好的加入新鲜培养基的果蝇幼虫饲养杯。上述的步骤2中取出的果蝇幼虫饲养杯饲养在20至28°C养虫室内,光照强度为 20001ux,白天与黑夜的比例为14:10,相对湿度为50-60%。上述的步骤3中收集果蝇蛹时,使用喷瓶在果蝇蛹附着处喷少量水,一分钟后,使用软毛笔在杯壁上扫下果蝇蛹,扫下的果蝇蛹置于卫生纸上,吸干水分后,收集起来。一种以上述的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饲养寄生蜂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设计养虫笼用100目白色尼龙网制作长为30厘米的立方体养虫笼主体,养虫
笼主体侧面开有第三笼孔,使用100目尼龙网做成筒状袋,筒状袋一端袋沿与三笼孔孔沿缝合,另一端扎口。步骤2,寄生蜂的繁殖在养虫笼内先放置成年寄生蜂,将收集的果蝇蛹平摊置于玻璃培养皿内,培养皿表面覆盖有30目尼龙网,然后将培养皿放于养虫笼内,一周后取出, 清除培养皿内因未被寄生而羽化的果蝇的尸体,将被寄生的果蝇蛹收集起来;
步骤3,寄生蜂的饲养将被寄生的果蝇蛹置于温度为25°C、光照强度为20001UX、白天与黑夜的比例为14:10、相对湿度为50-60%的环境下18至20天,即孵化出发育成熟的寄生蜂;新孵化的寄生蜂部分置于养虫笼内,补充笼内寄生蜂数量,部分用作实验或野外释放虫源。上述的步骤I中第三笼孔的直径为20厘米,筒状袋的直径为20厘米,长度为30 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杨梅园果蝇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设计养虫笼用100目白色尼龙网制作长为30厘米的立方体养虫笼主体,养虫
笼主体侧面开有第三笼孔,使用100目尼龙网做成筒状袋,筒状袋一端袋沿与三笼孔孔沿
缝合,另一端扎口。步骤2,寄生蜂的繁殖在养虫笼内先放置成年寄生蜂,将收集的果蝇蛹平摊置于玻璃培养皿内,培养皿表面覆盖有30目尼龙网,然后将培养皿放于养虫笼内,一周后取出, 清除培养皿内因未被寄生而羽化的果蝇的尸体,将被寄生的果蝇蛹收集起来;步骤3,寄生蜂的饲养将被寄生的果蝇蛹置于温度为25°C、光照强度为20001UX、白天与黑夜的比例为14:10、相对湿度为50-60%的环境下18至20天,即孵化出发育成熟的寄生蜂;新孵化的寄生蜂部分置于养虫笼内,补充笼内寄生蜂数量,部分用作实验或野外释放虫源。该方法通过饲养黑腹果蝇获得蝇蛹、蝇蛹金小蜂在果蝇蛹上接蜂、寄生蜂发育羽化、寄生蜂成蜂饲养等步骤成功繁育可控制杨梅园黑腹果蝇的蝇蛹金小蜂。本发明的方法可大规模繁殖蝇蛹金小蜂,实现该寄生蜂的连续饲养,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向黑腹果蝇危害严重的杨梅园提供大量寄生蜂,以减轻果蝇对杨梅等作物造成的危害。本发明的黑腹果蝇及其蛹期寄生蜂蝇蛹金小蜂的人工饲养方法简单易行,特别适合室内大量饲养蝇蛹金小蜂,获得大量寄生蜂用于试验或杨梅园蝇蛹金小蜂释放,即使无专业背景的饲养人员,也可在短时间内学会独立操作;饲养所需空间较小、成本较低。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大规模繁殖蝇蛹金小蜂,实现该寄生蜂的连续繁殖,一方面满足试验研究需要,另一方面,规模化的繁殖获得的寄生蜂可以应用于杨梅园或其它果蝇危害严重的果园,实现对害虫的生物控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计养蝇笼用100目尼龙网制作边长为30厘米的立方体养蝇笼主体;养蝇笼主体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一笼孔及第二笼孔,将用100目尼龙网制作的第一套筒一端筒沿与第一笼孔孔沿缝合,第一套筒另一端扎口 ;将用100目尼龙网制作的第二套筒一端筒沿与第二笼孔孔沿缝合,第二套筒另一端扎口 ;第一套筒中放有果蝇幼虫饲养杯,第二套筒内放有羽化杯;饲养杯与羽化杯均为直径5. 5厘米、高10厘米的玻璃杯。步骤2,黑腹果蝇的繁殖和饲养在蝇笼内先放置成年黑腹果蝇,并果蝇幼虫饲养杯内放置IOOmL的培养基,培养基切成厚度为O. 5厘米、宽度为5厘米,长度为10厘米的长条状,在培养基表面,使用喷瓶喷以5ml鲜奶,并加入5ml的橙汁;黑腹果蝇会在培养基上产卵,每12小时更换果蚬幼虫饲养杯,取出的果蚬幼虫饲养杯上方盖以一次性塑料杯,置于白色托盘内饲养5天至6天,至幼虫化蛹,期间每天在果蝇幼虫饲养杯上方覆盖的杯中,使用喷瓶喷少量水;
步骤3,黑腹果蝇蛹的收集果蝇幼虫有在化蛹前爬出饲料寻找较为干燥的环境化蛹的习性,所以果蝇幼虫在化蛹前会爬出饲料并在玻璃杯及其覆盖的塑料杯中化蛹,将玻璃杯及其覆盖的塑料杯中的果蝇蛹收集起来;
步骤4,黑腹果蝇蛹的羽化将步骤3收集的部分果蝇蛹放置在羽化杯中,并将羽化杯放置在第二套筒内,果蝇蛹羽化后飞入蝇笼。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实施例中,步骤I中的第一笼孔及第二笼孔孔径均为6厘米,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筒径均为6厘米。实施例中,步骤2中的培养基包括酵母粉lg、琼脂I. 5g、丙酸O. 7mL、蔗糖llg、玉米粉10. 2g,其余成分为水。实施例中,步骤2中更换果蝇幼虫饲养杯时,先震动养蝇笼或敲打果蝇幼虫饲养杯,使得果蝇向上飞入蝇笼,再迅速更换已经准备好的加入新鲜培养基的果蝇幼虫饲养杯。
实施例中,步骤2中取出的果蝇幼虫饲养杯饲养在20至28°C养虫室内,光照强度为20001ux,白天与黑夜的比例为14:10,相对湿度为50-60%。实施例中,步骤3中收集果蝇蛹时,使用喷瓶在果蝇蛹附着处喷少量水,一分钟后,使用软毛笔在杯壁上扫下果蝇蛹,使用该方法可避免果蝇蛹取下时的破损,扫下的果蝇蛹置于卫生纸上,吸干水分后,收集起来。一种以上述的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饲养寄生蜂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设计养虫笼用100目白色尼龙网制作长为30厘米的立方体养虫笼主体,养虫
笼主体侧面开有第三笼孔,使用100目尼龙网做成筒状袋,筒状袋一端袋沿与三笼孔孔沿缝合,另一端用橡皮筋扎口。步骤2,寄生蜂的繁殖在养虫笼内先放置成年寄生蜂,将收集的果蝇蛹平摊置于直径为90厘米的圆形玻璃培养皿内,培养皿表面覆盖有30目尼龙网,然后将培养皿放于养虫笼内,寄生蜂可以透过尼龙网在果蝇蛹上产卵,培养皿表面覆盖有尼龙网还可以防止有未被寄生而羽化的果蝇乱飞,混入寄生蜂的生存空间中,一周后取出,清除培养皿内因未被寄生而羽化的果蝇的尸体,将被寄生的果蝇蛹收集起来;
步骤3,寄生蜂的饲养将被寄生的果蝇蛹置于温度为25°C、光照强度为20001UX、白天与黑夜的比例为14:10、相对湿度为50-60%的环境下18至20天,即孵化出发育成熟的寄生蜂;新孵化的寄生蜂部分置于养虫笼内,补充笼内寄生蜂数量,部分用作实验或野外释放虫源。实施例中,步骤I中第三笼孔的直径为20厘米,筒状袋的直径为20厘米,长度为 30厘米。经试验,使用本发明的饲养黑腹果蝇,单个养虫笼内放置果蝇1000只,每天可以获得果蝇蛹5000头;繁殖蝇蛹金小蜂,每天可以获得蝇蛹金小蜂3000头。该方法通过饲养黑腹果蝇获得蝇蛹、蝇蛹金小蜂在果蝇蛹上接蜂、寄生蜂发育羽化、寄生蜂成蜂饲养等步骤成功繁育可控制杨梅园黑腹果蝇的蝇蛹金小蜂。本发明的可大规模繁殖蝇蛹金小蜂,实现该寄生蜂的连续饲养,可向黑腹果蝇危害严重的杨梅园提供大量寄生蜂,以减轻果蝇对杨梅等作物造成的危害。本发明的黑腹果蝇及其蛹期寄生蜂蝇蛹金小蜂的人工饲养方法简单易行,特别适合室内大量饲养蝇蛹金小蜂,获得大量寄生蜂用于试验或杨梅园蝇蛹金小蜂释放,即使无专业背景的饲养人员,也可在短时间内学会独立操作;饲养所需空间较小、成本较低。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大规模繁殖蝇蛹金小蜂,实现该寄生蜂的连续繁殖,一方面满足试验研究需要,另一方面,规模化的繁殖获得的寄生蜂可以应用于杨梅园或其它果蝇危害严重的果园,实现对害虫的生物控制。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计养蝇笼用100目尼龙网制作边长为30厘米的立方体养蝇笼主体;养蝇笼主体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一笼孔及第二笼孔,将用100目尼龙网制作的第一套筒一端筒沿与第一笼孔孔沿缝合,第一套筒另一端扎口 ;将用100目尼龙网制作的第二套筒一端筒沿与第二笼孔孔沿缝合,第二套筒另一端扎口 ;所述的第一套筒中放有果蝇幼虫饲养杯,所述的第二套筒内放有羽化杯;步骤2,黑腹果蝇的繁殖和饲养在蝇笼内先放置成年黑腹果蝇,并所述的果蝇幼虫饲养杯内放置IOOmL的培养基,培养基切成长条状,在培养基表面,使用喷瓶喷以5ml鲜奶,并加入5ml的橙汁;黑腹果蝇会在培养基上产卵,每12小时更换果蝇幼虫饲养杯,取出的果蝇幼虫饲养杯上方盖以一次性塑料杯,置于白色托盘内饲养5天至6天,至幼虫化蛹,期间每天在果蝇幼虫饲养杯上方覆盖的杯中,使用喷瓶喷少量水;步骤3,黑腹果蝇蛹的收集果蝇幼虫在化蛹前会爬出饲料并在玻璃杯及其覆盖的塑料杯中化蛹,将玻璃杯及其覆盖的塑料杯中的果蝇蛹收集起来;步骤4,黑腹果蝇蛹的羽化将步骤3收集的部分果蝇蛹放置在所述的羽化杯中,并将羽化杯放置在第二套筒内,果蝇蛹羽化后飞入蝇笼。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I 中的第一笼孔及第二笼孔孔径均为6厘米,所述的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筒径均为6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2 中的培养基包括酵母粉lg、琼脂I. 5g、丙酸O. 7mL、蔗糖llg、玉米粉10. 2g,其余成分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2 中更换果蝇幼虫饲养杯时,先震动养蝇笼或敲打果蝇幼虫饲养杯,使得果蝇向上飞入蝇笼, 再迅速更换已经准备好的加入新鲜培养基的果蝇幼虫饲养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2 中取出的果蝇幼虫饲养杯饲养在20至28°C养虫室内,光照强度为20001ux,白天与黑夜的比例为14:10,相对湿度为50-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3 中收集果蝇蛹时,使用喷瓶在果蝇蛹附着处喷少量水,一分钟后,使用软毛笔在杯壁上扫下果蝇蛹,扫下的果蝇蛹置于卫生纸上,吸干水分后,收集起来。
7.一种以权利要求I所述的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饲养寄生蜂的步骤,其特征是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I,设计养虫笼用100目白色尼龙网制作长为30厘米的立方体养虫笼主体,所述的养虫笼主体侧面开有第三笼孔,使用100目尼龙网做成筒状袋,所述的筒状袋一端袋沿与三笼孔孔沿缝合,另一端扎口 ;步骤2,寄生蜂的繁殖在养虫笼内先放置成年寄生蜂,将收集的果蝇蛹平摊置于玻璃培养皿内,培养皿表面覆盖有30目尼龙网,然后将培养皿放于养虫笼内,一周后取出,清除培养皿内因未被寄生而羽化的果蝇的尸体,将被寄生的果蝇蛹收集起来;步骤3,寄生蜂的饲养将被寄生的果蝇蛹置于温度为25°C、光照强度为20001UX、白天与黑夜的比例为14:10、相对湿度为50-60%的环境下18至20天,即孵化出发育成熟的寄生蜂;新孵化的寄生蜂部分置于养虫笼内,补充笼内寄生蜂数量,部分用作实验或野外释放虫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所述的杨梅园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饲养寄生蜂的步骤, 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I中第三笼孔的直径为20厘米,所述的筒状袋的直径为20厘米,长度为30厘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天敌昆虫人工饲养技术的一种杨梅园黑腹果蝇及其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该方法通过饲养黑腹果蝇获得蝇蛹、蝇蛹金小蜂在果蝇蛹上接蜂、寄生蜂发育羽化、寄生蜂成蜂饲养等步骤成功繁育可控制杨梅园黑腹果蝇的蝇蛹金小蜂。本发明的黑腹果蝇及其蛹期寄生蜂蝇蛹金小蜂的人工饲养方法简单易行,特别适合室内大量饲养蝇蛹金小蜂,获得大量寄生蜂用于试验或杨梅园蝇蛹金小蜂释放,即使无专业背景的饲养人员,也可在短时间内学会独立操作;饲养所需空间较小、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578052SQ201210069779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唐萍华, 张同心, 徐永江, 汪国云, 胡好远, 郑金土 申请人: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