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消灭树干爬虫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树干上能消灭在树干上爬行的害虫的装置,属于杀虫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灭虫器具,有黑光灯、诱蛾器等,主要用以杀灭夜蛾等农林害虫,对爬虫并无杀灭作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杀灭森林害虫爬虫的新型装置,用它可杀灭在树干上爬行的害虫,并且无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污染的灭虫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灭树干爬虫的装置,包括兜内层2、兜外层5、收集瓶 3,兜内层2固定在树干上,兜外层5的下边缘与兜内层2的下边缘连接,兜内层2的左右边缘分别与兜内层2连接形成夹层,夹层底部设置收集瓶3。一种消灭树干爬虫的装置由兜肚和收集瓶组成。兜肚是用光滑的塑料布和棉布做成,包括内层、外层、钢丝环、双面胶条,使用时缠绕在树干上,形成控制爬虫爬行方向的装置。兜肚的内层用光滑的塑料布制成,可以贴绑在树干上,外层用棉布制作,可用钢丝环将其撑钉在树干上。内外两层的底部缝合在一起,且两层之间留有Icm的缝隙,形成夹层。在夹层的底部装一个可以盛水的收集瓶,用以收集爬虫,内外两夹层的两侧可用布条系在一起合。这样,爬虫可由外层先爬入两夹层的缝隙中,再沿夹层底部爬落进收集瓶,被瓶中盛的水淹死。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消灭树干爬虫的装置由兜肚和收集瓶组成,双层结构的兜肚形成控制爬虫爬行方向的装置,兜肚夹层底部的收集瓶用以收集爬虫。因收集瓶盛有水,杀灭爬虫的方式为水淹,不用化学药品,可以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兜绳2.兜内层3.收集瓶4.双面胶条5.兜外层6.钢丝环
7.环钉。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光滑的塑料布剪成宽20cm的长方形,边缘裹镶一圈棉布条,作为兜内层2。在兜内层2的四角处,各缀一根兜绳1,用以将兜肚捆定在树干上。用棉布剪成宽IOcm的长方形,作为兜外层5。兜外层5的下缘与兜内层2的下缘缝合成一体,两层缝合在一起后, 缝合处下缘再向上折叠并缝成细筒状,用以穿入钢丝环6。兜外层5与兜内层2两侧的边部各贴一条Icm宽的双面胶条4,当将兜肚捆定在树干上后,双面胶条4将内外两层在相接处粘合起来,使兜内层2紧贴树干表面,兜外层5形成无缝隙的圆筒状,更加方便地收集树干爬虫。用直径2mm的钢丝,截成一定长度的丝条,两端磨尖,作为钢丝环6,穿在兜外层5 下缘的布筒中,然后在距尖5cm处,勒弯成90度,形成环钉7,用以将兜外层撑钉在树干上。 在夹层底部,安装一个收集瓶3,用以收集在夹层底部爬动的虫子。当爬虫进入兜肚的夹层后,就可爬落入收集瓶,被淹死在瓶内的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消灭树干爬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兜内层(2)、兜外层(5)、收集瓶(3),兜内层(2)固定在树干上,兜外层(5)的下边缘与兜内层(2)的下边缘连接,兜内层(2)的左右边缘分别与兜内层(2)连接形成夹层,夹层底部设置收集瓶(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杀虫器具领域,为一种消灭树干爬虫的装置,包括兜内层2、兜外层5、收集瓶3,兜内层2固定在树干上,兜外层5的下边缘与兜内层2的下边缘连接,兜内层2的左右边缘分别与兜内层2连接形成夹层,夹层底部设置收集瓶3。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可以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文档编号A01M1/00GK102599126SQ20121009861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
发明者关欣, 王保忠, 裴玉娇, 谢卫东, 谢桂林, 邹敏 申请人:常熟南师大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