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涉及建筑外界面的一种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垂直绿化装置主要集中在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传统的植物花槽、花箱或植物盆景等设施,在建筑外围护界面突出部位的后期嵌入设置;二是建筑土建施工中,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设计独立的植物种植槽,如需攀爬植物时,则另外通过上下层的钢丝或索进行垂直植物攀爬的牵引;三是藤本植物沿建筑围护结构进行直接攀爬。因此,现行的垂直绿化装置主要存在的问题I.建筑垂直绿化缺少与建筑围护结构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2.建筑垂直绿化难以以标准单元形式进行工厂规模化生产以及现场规模化施工;3.建筑垂直绿化的植物攀爬装置缺少灵活性,很难适应不同的开启与悬挑需求,同时,难以实现建筑内部功能空间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及建筑遮阳的调节与整合设计。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实现工厂规模化生产、组装,并实现现场的规模化拼装施工的垂直绿化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采用垂直绿化单元,可实现工厂规模化生产、组装,并实现现场的规模化拼装施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且该垂直绿化装置从设计到施工安装可以实现与建筑围护结构的一体化,使垂直绿化装置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或者是从属于建筑围护结构的构件一部分。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至少包括一块垂直绿化单元,所述垂直绿化单元包括支撑框架、植物攀爬网架以及花箱,所述支撑框架安装于外围护结构上,所述花箱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所述植物攀爬网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植物攀爬网架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植物攀爬网架的上部或侧部设有若干与所述支撑框架相连接的绳索。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植物攀爬网架与竖向平面的夹角是0-90度。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花箱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所述花箱的侧面靠底部开设用于连接溢流管的溢流孔。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植物攀爬网架包括内层网状体、夕卜层网状体以及网架支撑架,所述内层网状体与外层网状体间隔设置于所述网架支撑架内,所述外层网状体位于所述内层网状体的外侧。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内层网状体包括内层支撑框架和内层网面,所述内层网面固定设置于所述内层支撑框架内,所述外层网状体包括外层支撑框架和外层网面,所述外层网面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层支撑框架内,所述内层支撑框架和所述外层支撑框架分别设置于所述网架支撑架的两侧。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内层网面采用不良热导体材料。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内层网面采用非金属材料。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内层网面采用尼龙、塑料材料。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支撑框架是由四根竖梃、四根横梃以及四根连接杆组成的矩形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与外围护结构相对的竖梃和横梃的连接处与所述外围护结构固定连接。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还包括花箱承托构件,所述花箱承托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所述花箱设置于所述花箱承托构件上。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垂直绿化单元的数量是两个以上,相邻垂直绿化单元左右连接,或者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连接,或者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左右连接。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当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连接,或者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左右连接时,所述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还包括若干竖向固定纵筋,所述若干竖向固定纵筋分别与所述植物攀爬网架的顶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至少包括一块垂直绿化单元,该垂直绿化单元可工厂规模化生产、组装,并实现现场的规模化拼装施工,可以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且该垂直绿化装置从设计到施工安装可以实现与建筑围护结构的一体化,使垂直绿化装置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或者是从属于建筑围护结构的构件一部分,不再是传统的两个独立的组成内容。另外,由于所述植物攀爬网架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植物攀爬网架的上部或侧部设有若干与所述支撑框架相连接的绳索,因此,该垂直绿化装置可以通过调整垂直攀爬构件的角度来调整建筑外部风、光以及热环境对建筑室内空间的作用,改善不同地域环境下的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特征,增加室内舒适感。另外,所述植物攀爬网架包括内层网状体、外层网状体以及网架支撑架,所述内层网状体与外层网状体间隔设置于所述网架支撑架内,所述外层网状体位于所述内层网状体的外侧。一方面,该内层网状体和外层网状体间隔设置即分离设置,可以有效地避免外层网状体在炎热的阳光作用下所产生的高温热量传递给内层网状体,确保垂直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与生长状态;另一方面,位于外侧的外层网状体可以对内层网状体上的植物起到一定的遮阳作用,可以进一步确保垂直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与生长状态;再一方面,无论内层网状体上的植物生长形态如何,均可以通过外层网状体的遮挡作用使得建筑外观的协调统一。 此外,当垂直绿化单元的数量是两个以上,相邻垂直绿化单元左右连接,或者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连接,或者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左右连接,该垂直绿化装置能够对建筑因层高、开间以及立面材质与形态的不同进行统一整合处理,使得建筑界面变化一致。
本发明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含一个垂直绿化单元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含一个垂直绿化单元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的正视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的植物攀爬网架的侧视图。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的植物攀爬网架的内层网状体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的植物攀爬网架的外层网状体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含多个垂直绿化单元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倾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含多个垂直绿化单元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垂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支撑框架、210-竖梃、120-横梃、130-连接杆、200-植物攀爬网架、210-内层网状体、211-内层支撑框架、222-内层网面、220-外层网状体、221-内层支撑框架、222-内层网面、230-网架支撑架、300-花箱、400-绳索、500-花箱承托构件、600-竖向
固定纵筋。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对本发明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作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请参阅图I至图5,其中,图I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含一个垂直绿化单元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含一个垂直绿化单元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的正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至少包括一块垂直绿化单元,每个所述垂直绿化单元包括支撑框架100、植物攀爬网架200以及花箱300,所述支撑框架100安装于外围护结构(未图示)上,所述花箱300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100的底部,所述植物攀爬网架200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100上。该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可施行工厂规模化生产、组装,并实现现场的规模化拼装施工,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且该垂直绿化装置从设计到施工安装均可实现与建筑围护结构的一体化,使垂直绿化装置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或者是从属于建筑围护结构的构件一部分,不再是传统的两个独立的组成内容。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植物攀爬网架200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框架100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植物攀爬网架200的上部或侧部设有若干与所述支撑框架100相连接的绳索400。通过牵拉绳索400可以控制所述植物攀爬网架200的角度。当植物攀爬网架200到达所需的角度后,可以通过该牵拉绳来固定该植物攀爬网架200的位置。由此,可以通过调整植物攀爬网架200的角度来调整建筑外部风、光以及热环境对建筑室内空间的作用,改善不同建筑地域环境下的室内物理环境特征,增加室内舒适感。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植物攀爬网架200与竖向平面的夹角是0-90度。当所述植物攀爬网架200与竖向平面的夹角是0度时,所述植物攀爬网架200是竖向设置的。当所述植物攀爬网架200与竖向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时,所述植物攀爬网架200是斜向设置的。其中,当所述植物攀爬网架200与竖向平面的夹角越大,对应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来说通风效果和采光效果越好。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花箱300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所述花箱300的侧面靠底部开设用于连接溢流管(未图示)的溢流孔(未图示)。所述溢流孔用排走浇灌后饱和的水分。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还包括花箱承托构件,所述花箱承托构件500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00的底部,所述花箱300设置于所述花箱承托构件500上。具体的,所述花箱承托构件500是由若干方形型材排列组成。方形型材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材料。方形型材的数量根据之尘框架的底部宽度确定。通过设置花箱承托构件500,可以实现对花箱300的平稳支撑。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支撑框架100是由四根竖梃110、四根横梃120以及四根连接杆130焊接或栓接组成的矩形框架,所述支撑框架100上与外围护结构相对的竖梃HO和横梃120的连接处与所述外围护结构固定连接。通过将支撑框架100和外围护结构的预埋固定件进行焊接或栓接,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支撑框架100和外围护结构之间的固定连接,简化了安装工艺。较佳的,请参阅图6至图8,并请结合图1,其中,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的植物攀爬网架的侧视图,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的植物攀爬网架的内层网状体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的植物攀爬网架的外层网状体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所述植物攀爬网架200包括内层网状体210、外层网状体220以及网架支撑架230,所述内层网状体210与外层网状体220间隔设置于所述网架支撑架230内,所述外层网状体220位于所述内层网状体210的外侧。内层网状体210用于为植物提供生长攀爬空间。一方面,该内层网状体210和外层网状体220间隔设置即分离设置,可以有效地避免外层网状体220在炎热的阳光作用下所产生的高温热量传递给内层网状体210,确保垂直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与生长状态;另一方面,位于外侧的外层网状体220可以对内层网状体210上的植物起到一定的遮阳作用,可以进一步确保垂直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与生长状态;再一方面,无论内层网状体210上的植物生长形态如何,均可以通过外层网状体220的遮挡作用使得建筑外观的协调统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层网状体210的网面采用不良热导体材料。由于内层网状体210采用不良热导体,可以进一步降低高温对绿化植物的影响。所述内层网面212采用非金属材料,例如是尼龙、塑料材料等。而所述外层网状体220的网面材料的选择范围相当广泛,即可以采用良热导体材料,也可以采用不良热导体材料。所述外层网面222采用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材料。具体的,所述内层网状体210包括内层支撑框架211和内层网面212,所述内层网 面212固定设置于所述内层支撑框架211内,所述外层网状体220包括外层支撑框架221和外层网面222,所述外层网面222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层支撑框架221内,所述内层支撑框架和所述外层支撑框架分别设置于所述网架支撑架的内、外两侧,所述内层网面212采用不良热导体材料,所述外层网面222采用良热导体材料或者不良热导体材料,内层支撑框架211和外层支撑框架221均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该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可以用于建筑立面局部及整体,适用空间大。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垂直绿化单元的数量是两个以上,可以通过焊接或栓接的方式将相邻的垂直绿化单元进行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相邻垂直绿化单元左右连接,或者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连接,或者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左右连接。另外,所述垂直绿化单元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当建筑物的原先外立面不统一、不协调时,通过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增设若干垂直绿化单元,可以将建筑物的外立面进行统一,使之更加整齐、协调和美观。当相邻垂直绿化单元(简称单元)上下连接时,为单元竖向组合方式,则进行单元之间的竖梃外延点的焊接(或栓接)。当相邻垂直绿化单元左右连接时,为单元横向组合,则进行单元之间的横梃外延点的焊接(或栓接)。当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左右连接时,为成片组合方式,则以竖梃(或横梃)为主结构,相应的横梃(或竖梃)之间进行焊接(或栓接)。各个单元通过各自支撑框架内侧以与外围护结构的预埋固定件进行焊接(或栓接),实现支撑框架与外围护结构之间的固定。请参阅图9,图9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含多个垂直绿化单元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倾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由图9可见,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连接,单个垂直绿化单元的支撑框架100的内全部区域设置植物攀爬网架200,该植物攀爬网架200采用是倾斜状态的。优选的,在上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中,当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连接,或者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左右连接时,所述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还包括若干竖向固定纵筋600,所述若干竖向固定纵筋600分别与所述植物攀爬网架的顶部连接,若干竖向固定纵筋600用于竖向多个垂直绿化单元单元组合时的纵向连接与固定。请参阅图10,图10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包含多个垂直绿化单元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垂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0可见,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连接,支撑框架100内的部分区域设置植物攀爬网架200,该植物攀爬网架200采用垂直状态的。综上所述,本发明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具有以下的优点 I.本垂直绿化装置适用于新建建筑及改建建筑的垂直绿化设置。新建建筑直接在围护结构对应位置预埋固定件即可,改建建筑可以结合外墙改造或增设预埋件的方式进行固定件设置。2.本垂直绿化装置可单元模块化生产,从设计到施工安装可以实现与建筑围护结构的一体化,使垂直绿化成为建筑围护结构的一部分或者是从属于建筑围护结构的构件一部分,不再是传统的两个独立的组成内容;3.本垂直绿化装置能够整合建筑因层高、开间以及立面地不同材质与形态进行和谐统计处理,使得建筑界面变化一致。4.本垂直绿化装置单元组件可工厂规模化生产、组装,并实现现场的规模化拼装施工;5.本垂直绿化装置可以通过调整植物攀爬网架来调整建筑外部风、光以及热环境对建筑室内空间的作用,改善不同建筑地域环境下的室内物理环境特征,增加室内舒适感。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块垂直绿化单元,所述垂直绿化单元包括支撑框架、植物攀爬网架以及花箱,所述支撑框架安装于外围护结构上,所述花箱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所述植物攀爬网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攀爬网架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植物攀爬网架的上部或侧部设有若干与所述支撑框架相连接的绳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攀爬网架与竖向平面的夹角是0-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箱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所述花箱的侧面靠底部开设用于连接溢流管的溢流孔。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攀爬网架包括内层网状体、外层网状体以及网架支撑架,所述内层网状体与外层网状体间隔设置于所述网架支撑架内,所述外层网状体位于所述内层网状体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网状体包括内层支撑框架和内层网面,所述内层网面固定设置于所述内层支撑框架内,所述外层网状体包括外层支撑框架和外层网面,所述外层网面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层支撑框架内,所述内层支撑框架和所述外层支撑框架分别设置于所述网架支撑架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网面采用不良热导体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网面采用非金属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网面采用尼龙、塑料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是由四根竖梃、四根横梃以及四根连接杆组成的矩形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与外围护结构相对的竖梃和横梃的连接处与所述外围护结构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花箱承托构件,所述花箱承托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所述花箱设置于所述花箱承托构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I 11所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绿化单元的数量是两个以上,相邻垂直绿化单元左右连接,或者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连接,或者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左右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连接,或者相邻垂直绿化单元上下左右连接时,所述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还包括若干竖向固定纵筋,所述若干竖向固定纵筋分别与所述植物攀爬网架的顶部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垂直绿化装置,至少包括一块垂直绿化单元,垂直绿化单元包括支撑框架、植物攀爬网架以及花箱,支撑框架安装于外围护结构上,花箱设置于支撑框架的底部,植物攀爬网架安装于支撑框架上。垂直绿化单元可工厂规模化生产、组装,并可现场的规模化拼装施工,故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且该垂直绿化装置从设计到施工安装可以实现与建筑围护结构的一体化,使垂直绿化装置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或者是从属于建筑围护结构的构件一部分,不再是传统的两个独立的组成部分。另外,通过调整垂直攀爬构件的角度来调整建筑外部风、光以及热环境对建筑室内空间的作用,改善不同地域环境下的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特征,增加室内舒适感。
文档编号A01G9/12GK102613022SQ201210101559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丁建华, 汪孝安, 田炜 申请人:丁建华,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