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低振动、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的移箱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低振动、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的移箱机构,属农业装备技术领域的水稻插秧机的关键部件。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宽窄行插秧机的具有低振动特点的移箱机构。
背景技术:
水稻宽窄行栽培,即窄行距与宽行距间隔栽培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该栽培法具有植株群体分布合理,通风透光性能好,光合作用率高等优点,因此单产水平较高,一般比常规等行距栽植产量高10-15%。但由于没有宽窄行插秧机,宽窄行插秧需人工插秧,且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影响了此项水稻高产栽培工艺的实施。为了提高插秧机的工效,高速插秧机也是机械化插秧的发展趋势,如久保田 2ZGQ-6、洋马2ZGQ-4、碧浪2ZZ-6等型号,插秧机的分插机构高速运动产生的惯性力问题已被生产厂家重视,并采取了很多技术手段加以减小,但对于高速插秧机的移箱机构的惯性力并由此引发的机器振动问题研究较少,国内也有相关专家在移箱器左右极限位置加缓冲弹簧的方式减小加速度的突变,以求减小惯性力,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从技术上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而横向送秧机构的振动不但会引起机器振动引起机器故障;同时会造成秧苗着床不稳,且易形成漂秧,降低插秧作业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宽窄行插秧机械化播种问题及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的振动问题,以提高机器使用寿命和插秧作业质量,提供一种可以平衡惯性力且具有宽窄行插秧功能的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其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振动、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的移箱机构,包括由箱体、第一动力输入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第一动力输出轴构成的传动总成;由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二动力输入轴、螺旋凸轮轴、移箱轴和固定在第二动力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固定在螺旋凸轮轴上的从动齿轮、联接在移箱轴两端的秧箱以及固定在移箱轴上的指销座通过螺旋凸轮轴上铣有的左、右螺旋槽与指销联接构成的传动箱,螺旋槽在两端依靠圆弧过渡形成闭合的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箱为两个,以传动总成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传动总成中的第一动力输出轴,分别通过联轴器与左、右传动箱中的第二动力输入轴连接;左、右传动箱中的螺旋凸轮轴两端分别固定有纵向移箱第一、第二主动凸轮,移箱轴上分别固接有纵向移箱第一、第二从动凸轮;左、右传动箱中的螺旋凸轮轴上螺旋槽的长度各为左、右传动箱之间间距的1/2。所述左传动箱的秧箱位于左止点时,右传动箱的秧箱应位于右止点。其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移箱机构,把原先的插秧机的整体式移箱机构改进为两个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的左、右传动箱的移箱机构,在正确安装后,理论上可以做到惯性力的完全平衡,并在中间出现两倍于窄行距的宽行,同时实现了宽窄行插秧。
与现有插秧机的移箱机构及相关结构比较,目前插秧机的移箱机构并没有专门设计惯性力平衡装置,在实际作业中插秧机的秧箱及其上的秧苗变速运动而产生了较大的惯性力,特别是在换向时产生较大的振动,影响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及插秧质量,本发明运用专门设计的机构,采用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移箱单元,从而实现了移箱机构惯性力的完全平衡,延长了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和插秧作业质量;从制造加工工艺来看,由于本发明对于单根移箱轴的长度有所减小(减少近1/2),对其受力情况有所改善,提高了其抗弯强度,同时也降低了移箱轴(细长轴)的加工难度及热处理成本,有利于降低高速插秧机的关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
图I是本发明未装秧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安装秧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一个6行低振动、宽窄行水稻插秧机(宽行400mm、窄行200mm)说明其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低振动、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的移箱机构,由传动总成和左、右传动箱组成。联接在移箱轴两端的秧箱以及固定在移箱轴上的指销座通过螺旋凸轮轴上铣有的左、右螺旋槽与指销联接构成的传动箱,螺旋槽在两端依靠圆弧过渡形成闭合的沟槽左传动箱I由箱体114、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二动力输入轴113、螺旋凸轮轴112、移箱轴103和固定在第二动力输入轴113上的主动齿轮109、固定在螺旋凸轮轴上的从动齿轮110、联接在移箱轴103两端的秧箱117以及固定在移箱轴上的指销座107,通过螺旋凸轮轴上铣有的左、右螺旋槽与指销111联接构成,螺旋槽在两端依靠圆弧过渡形成闭合的沟槽。固定在第二动力输入轴113上的主动齿轮109与固定在螺旋凸轮轴上的从动齿轮110啮合,螺旋凸轮轴两端分别固定有纵向移箱第一、第二主动凸轮101、107,移箱轴103上分别固接有纵向移箱第一、第二从动凸轮105、108,螺旋凸轮轴上的螺旋槽长度为200mm的栽插窄行距。右传动箱3的结构与左传动箱I的结构相同。也由箱体314、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二动力输入轴313、螺旋凸轮轴312、移箱轴303和固定在第二动力输入轴313上的主动齿轮309、固定在螺旋凸轮轴上的从动齿轮310、联接在移箱轴303两端的秧箱317以及固定在移箱轴上的指销座307,通过螺旋凸轮轴上铣有的左、右螺旋槽与指销311联接构成,螺旋槽在两端依靠圆弧过渡形成闭合的沟槽。固定在第二动力输入轴313上的主动齿轮309与固定在螺旋凸轮轴上的从动齿轮310啮合,螺旋凸轮轴两端分别固定有纵向移箱第一、 第二主动凸轮301、307,移箱轴303上分别固接有纵向移箱第一、第二从动凸轮305、308,螺旋凸轮轴上的螺旋槽长度为200mm的栽插窄行距。传动总成2由箱体201、第一动力输入轴204、主动锥齿轮205、从动锥齿轮202和第一动力输出轴206构成,主动锥齿轮205与第一动力输入轴204固结并与从动锥齿轮202啮合,以带动与从动锥齿轮202固结的第一动力输出轴206转动,第一输出轴206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左、右联轴器207、203与对称设置在传动总成2两边的左、右传动箱中的第二动力输入轴113、313联接,左、右传动箱之间的间距为400mm的宽行距。装配时,当左传动箱I的秧箱117位于左止点时,右传动箱2的秧箱317应位于右止点,以保证整个移箱机构惯性力平衡。下面以左传动箱I为例,说明横、纵向移箱原理当螺旋凸轮轴112在第二动力输入轴113的作用下转动时,位于螺旋凸轮轴112螺旋槽中的指销111带动移箱轴103作横向移动,从而带动秧箱117沿着秧箱轨道115作横向的左、右往复移箱运动,其行程为螺旋槽的长度200mm。当移箱轴103上的纵向移箱第一从动凸轮105,向右运动到螺旋凸轮轴112 上的纵向移箱第一主动凸轮101并与其卩齿合时,即通过秧箱轴103上的纵向移箱第一从动凸轮105,带动移箱轴103转动一个角度,并在棘轮机构(图中未画)的作用下,使秧箱117纵向送秧皮带转动一个角度,完成纵向送秧;同理,当移箱轴103上的纵向移箱第二从动凸轮108,向左运动到螺旋凸轮轴112上的纵向移箱第二主动凸轮107并与其啮合时,螺旋凸轮轴112上的纵向移箱第二主动凸轮107,即通过秧箱轴103上的纵向移箱第二从动凸轮108,带动移箱轴103转动一个角度,并在棘轮机构的作用下,使秧箱117纵向送秧皮带转动一个角度,完成纵向送秧。
权利要求
1.一种低振动、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的移箱机构,包括由箱体、第一动力输入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第一动力输出轴构成的传动总成;由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二动力输入轴、螺旋凸轮轴、移箱轴和固定在第二动力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固定在螺旋凸轮轴上的从动齿轮、联接在移箱轴两端的秧箱以及固定在移箱轴上的指销座通过螺旋凸轮轴上铣有的左、右螺旋槽与指销联接构成的传动箱,螺旋槽在两端依靠圆弧过渡形成闭合的沟槽;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箱为两个,以传动总成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传动总成中的第一动力输出轴,分别通过联轴器与左、右传动箱中的第二动力输入轴连接;左、右传动箱中的螺旋凸轮轴两端分别固定有纵向移箱第一、第二主动凸轮,移箱轴上分别固接有纵向移箱第一、第二从动凸轮;左、右传动箱中的螺旋凸轮轴上螺旋槽的长度各为左、右传动箱之间间距的1/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低振动、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的移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传动箱的秧箱位于左止点时,右传动箱的秧箱应位于右止点。
全文摘要
一种低振动、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的移箱机构,包括传动总成和传动箱;传动箱为两个,以传动总成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传动总成中的第一动力输出轴,分别通过联轴器与左、右传动箱中的第二动力输入轴连接;左、右传动箱中的螺旋凸轮轴两端分别固定有纵向移箱第一、第二主动凸轮,移箱轴上分别固接有纵向移箱第一、第二从动凸轮;左、右传动箱中的螺旋凸轮轴上螺旋槽的长度各为左、右传动箱之间间距的1/2。通过对称布置的、形状和重量相同的左、右移箱总成合理布置,使惯性力相互抵消,具有振动小、噪音低的优点,并可同时实现宽窄行插秧。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2612907SQ20121010897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3日
发明者李兵 申请人:安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