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193311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池的构建方法,特别是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水蛭养殖方法主要有水泥池高密度养殖、大塘散养、泥土池田埂养殖、大池网箱养殖等四种。水泥池高密度养殖可实时监控水质和水蛭病变情况,可有效预防天敌入侵,便于 管理,养殖密度大,产量高。但是投资大,易损坏(容易漏水),水质变化较难掌控,养殖技术要求高,水蛭死亡率高,特别是对幼蛭损伤较为严重。大塘散养的优点是成本投入少,水质较好保持良好。但是其管理不便,天敌较难预防,捕捞不便,产量极低。泥土池田埂养殖的优点与大塘养殖相比较容易管理,水蛭的天然生存条件较好。缺点是管理不便,天敌较难防范,捕捞较耗人工,养殖成本较高。大池网箱养殖的优点是投资少,水质好,养殖密度比泥土池可增大,产量比泥土池高。缺点是管理不便,投喂饵料不便,水源无法掌控,一旦一个网箱出现病变,极易产生整个大池水质恶变,造成水蛭死亡,产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构建方法更为合理,能有效促进养殖效果的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其特点是其步骤如下
(1)挖池沟将干式泥土养殖场地挖至地下深60-70cm,形成基础养殖池,夯实池底和池壁;
(2)建巡查道及台阶在池壁55-65cm位置平整一条75-85 cm的道路作巡查道,在巡查道铺上竹排或者其他不沾土的材料,在基础养殖池的两端和中部用水泥砖建造至池边的台阶;
(3)建养殖网箱用60-80目的筛网做成基础养殖池大小的网箱,在已建好的养殖池内打桩,将网箱平整挂在桩上,建成养殖网箱;
(4)种植植被将空心砖放入养殖网箱内边部,并种植水底草与/或水面草;
(5)安装遮阳网在基础养殖池边安装遮阳网;
(6)装饵料投喂台按养殖网箱的内径大小安装适量的饵料投喂台;即完成养殖池的构建,用于放养水蛭。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技术方案中在2个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之间的垄上,可以种植农作物、花卉或者树木。可以进一步增强生态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经济收益。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技术方案中在夯实池底和池壁后,建巡查道及台阶前,还可以用塑料薄膜从池底35-45 Cm以上覆盖至池壁上方,设置防止池壁泥土掉入池内的池壁围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技术方案中在步骤(4)中,所述的水底草、水面草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水底草、水面草,其中水底草优选水剑草,水面草优选浮萍或者慈菇。水底草的种植数量优选为整体种植植株数量的2/3,水面草数量优选占1/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技术方案中在步骤(5)中在基础养殖池边安装的遮阳网宽度优选为45-55 cm。本发明方法根据水蛭的生长特性,选用小面积土池作为养殖基础,这样就解决了管理不便的问题。使用泥土基质作基础养殖池,降低了投资成本,相比只占现有技术中投资的1/3左右,养殖密度还可以保持水泥池的高密度,提高了产量。可以解决网箱水质污染的 问题,可做到一池一清,减少交叉感染。也解决了天敌入侵和捕捞不便的问题,达到了省时省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用泥土建造仿水泥池的精养池,既可以发挥泥土净化水质和可滋生水中微生物的天然功效,使池内植物吸收充分营养,从而为水蛭生长创造一个自然、平衡、舒适的极佳环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构建方法设计更为合理,它以“泥土池+网箱+植被”作构建模式,可以降低投资,便于管理,操作简捷,高效自然。它集水泥池、泥池和大塘网箱养殖的优点,投资小,管理便捷并达到高密度精养的条件,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科学生态养殖。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即时回田,保持原有土地的使用,完全绿色环保。对于养殖户也降低了投资风险,改变了原来水蛭养殖高投入、低回报、难掌握的养殖模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其步骤如下
(1)挖池沟将干式泥土养殖场地挖至地下深60cm,形成基础养殖池,夯实池底和池
壁;
(2)建巡查道及台阶在池壁55cm位置平整一条75cm的道路作巡查道,在巡查道铺上竹排或者其他不沾土的材料,在基础养殖池的两端和中部用水泥砖建造至池边的台阶;
(3)建养殖网箱用60目的筛网做成基础养殖池大小的网箱,在已建好的养殖池内打桩,将网箱平整挂在桩上,建成养殖网箱;
(4)种植植被将空心砖放入养殖网箱内边部,并种植水底草与/或水面草;
(5)安装遮阳网在基础养殖池边安装宽度为45cm的遮阳网;
(6)装饵料投喂台按养殖网箱的内径大小安装适量的饵料投喂台;即完成养殖池的构建,用于放养水蛭。实施例2,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其步骤如下
(I)挖池沟将干式泥土养殖场地挖至地下深60cm,形成基础养殖池,夯实池底和池壁;
(2)建巡查道及台阶在池壁55cm位置平整一条75 cm的道路作巡查道,在巡查道铺上竹排或者其他不沾土的材料,在基础养殖池的两端和中部用水泥砖建造至池边的台阶;
(3)建养殖网箱用70目的筛网做成基础养殖池大小的网箱,在已建好的养殖池内打桩,将网箱平整挂在桩上,建成养殖网箱;
(4)种植植被将空心砖放入养殖网箱内边部,并种植水底草与/或水面草;
(5)安装遮阳网在基础养殖池边安装宽度为45cm的遮阳网;
(6)装饵料投喂台按养殖网箱的内径大小安装适量的饵料投喂台;即完成养殖池的构建,用于放养水蛭。实施例3,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其步骤如下
(1)挖池沟将干式泥土养殖场地挖至地下深65cm,形成基础养殖池,夯实池底和池
壁;
(2)建巡查道及台阶在池壁60cm位置平整一条80 cm的道路作巡查道,在巡查道铺上竹排或者其他不沾土的材料,在基础养殖池的两端和中部用水泥砖建造至池边的台阶;
(3)建养殖网箱用80目的筛网做成基础养殖池大小的网箱,在已建好的养殖池内打桩,将网箱平整挂在桩上,建成养殖网箱;
(4)种植植被将空心砖放入养殖网箱内边部,并种植水底草与/或水面草;
(5)安装遮阳网在基础养殖池边安装宽度为50cm的遮阳网;
(6)装饵料投喂台按养殖网箱的内径大小安装适量的饵料投喂台;即完成养殖池的构建,用于放养水蛭。养殖池建成后,将水蛭幼苗或青龄苗,按一定比例投放池内,放养水蛭。并进行常规日常管理每日按时巡查,做好记录、按时换水和消毒。实施例4,实施例I或2或3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中在2个养殖池之间的垄上,种植农作物、花卉或者树木。实施例5,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中在夯实池底和池壁后,建巡查道及台阶前,用塑料薄膜从池底35-45 cm以上覆盖至池壁上方,设置防止池壁泥土掉入池内的池壁围膜。实施例6,实施例1-5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中步骤(4)中,所述的水底草为水剑草,水面草选自浮萍或者慈菇。 实施例7,实施例1-6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中水底草的种植数量为整体种植植株数量的2/3,水面草数量占1/3。
权利要求
1.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挖池沟将干式泥土养殖场地挖至地下深60-70cm,形成基础养殖池,夯实池底和池壁; (2)建巡查道及台阶在池壁55-65cm位置平整一条75-85 cm的道路作巡查道,在巡查道铺上竹排或者其他不沾土的材料,在基础养殖池的两端和中部用水泥砖建造至池边的台阶; (3)建养埴网箱用60-80目的筛网做成基础养埴池大小的网箱,在已建好的养埴池内打桩,将网箱平整挂在桩上,建成养殖网箱; (4)种植植被将空心砖放入养殖网箱内边部,并种植水底草与/或水面草; (5)安装遮阳网在基础养殖池边安装遮阳网; (6)装饵料投喂台按养殖网箱的内径大小安装适量的饵料投喂台;即完成养殖池的构建,用于放养水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个养殖池之间的垄上,种植农作物、花卉或者树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夯实 池底和池壁后,建巡査道及台阶前,用塑料薄膜从池底35-45 cm以上覆盖至池壁上方,设置防止池壁泥土掉入池内的池壁围膜。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水底草为水剑草,水面草选自浮萍或者慈菇。
5.根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ー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底草的种植数量为整体种植植株数量的2/3,水面草数量占1/3。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在基础养殖池边安装的遮阳网宽度为45-55 c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水蛭生态精简养殖池的构建方法,步骤如下将干式泥土养殖场地挖至地下深60-70cm,形成基础养殖池,夯实池底和池壁;建巡查道及台阶;用筛网做成基础养殖池大小的网箱,在已建好的养殖池内打桩,将网箱平整挂在桩上,建成养殖网箱;将空心砖放入养殖网箱内边部,并种植水底草与/或水面草;安装遮阳网;装饵料投喂台;即完成养殖池的构建,用于放养水蛭。本发明构建方法设计更为合理,它以“泥土池+网箱+植被”作构建模式,可以降低投资,便于管理,操作简捷,高效自然。它集水泥池、泥池和大塘网箱养殖的优点,管理便捷并达到高密度精养的条件,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科学生态养殖,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即时回田。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669062SQ20121018087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
发明者高掌明 申请人:高掌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