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

文档序号:20671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80年代鳜人工繁育成功以后,其已成为我国优质鱼消费和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品种之一,但是近年来鳜鱼病害日益严重,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由于鳜鱼亲本质量自身下降,加上繁育技术的不成熟和养殖水质环境的恶化,导致鳜鱼苗种质量日益退化,抗病力弱,培育成活率低,养成期易受病原侵袭。养鱼八字经“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将“水”和“种”置于前两位,说明了水质和苗种的重要性。因此,通过繁育技术改进,提高苗种质量是鳜鱼病害防治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其可提高亲本产卵量,减少亲鱼人工催产后死亡率,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以及养成期饵料转化率。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亲本培育池塘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在亲本培育期将亲本与其他鱼类混养,及苗种繁育用水生态处理。所述的对亲本培育池塘土壤进行生态修复是指在休耕期间土壤经过干塘、碱化、晒塘、施肥、翻耕和氧化处理。所述的干塘为将休耕期池塘水排干,在池塘四周挖沟,并将池塘低洼处与四周沟联通,抽沟内水以保持沟内水深低于5厘米;所述的碱化为,使用生石灰将池塘底部表层土壤PH调节到7. 5-8. O ;晒塘,使土壤水分保持在12-20%,持续时间为1_2周;所述的施肥为,每亩施鲜畜禽粪便1000-1500公斤;所述的翻耕为,应用农用机械或人力将池塘底部表面10-15厘米土壤进行翻耙;所述的氧化为,每亩使用O. 5-1. 5公斤土壤生物氧化剂。所述的在亲本培育期将亲本与其他鱼类混养是在亲鱼培育期,将亲鱼按雌雄分塘饲养,每亩放养50-70公斤亲本,同时混养鲫鱼、鲢鱼、鳙鱼和草鱼,培育过程中,培育过程中,亲本培育池5-10日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所述的每亩放养50-70公斤亲本,同时混养O. 3-0. 7公斤/尾的鲫鱼80-120尾、
I.2-1. 8公斤/尾的鲢鱼和鳙鱼各30-50尾、O. 8-1. 2公斤/尾草鱼80-120尾。所述的苗种繁育用水生态处理是将繁育用水在使用前经过预处理池I沉淀、过滤,再经预处理池II人工水草和微生态制剂平衡生态处理。所述的预处理池I和预处理池II为面积大于6667平方的池塘,两池通过多条水管联通,两池出水口均设有滤网,在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后,预处理池进水并通过增氧机间歇性增氧培育微型生物,预处理池II安装人工水草。所述的水生态处理程序包括繁育用水由水源泵进预处理池I,经自然沉淀和滤网过滤后流进预处理池II,水体在预处理池II经人工水草净化和微生态制剂调节后流入产卵池、孵化池或培苗池,其中在繁育期,每2-4天向预处理池泼洒微生态制剂I次,用量为1.5-2. 5公斤/亩。所述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每100公斤自来水中添加米糠6-10公斤,曲种、红糖和发酵豆柏各0. 8-1. 2公斤,原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控制半厌氧发酵,其中控制半厌氧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5-35°C,发酵时间夏季为2-3天,冬季为3-5天。与现有的鳜鱼繁育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鳜鱼亲本产卵量可提高20%以上,受精率、出膜率和开口率均高达90%,亲本产卵后死亡率降低50%以上,苗种培育成活率提高15%以上。


图I为本发明苗种场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包括对亲本培育池塘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在亲本培育期将亲本与其他鱼类混养,及苗种繁育用水生态处理。对亲本培育池塘土壤进行生态修复,是指在休耕期间土壤经过干塘、碱化、晒塘、施肥、翻耕和氧化等处理。干塘为将休耕期池塘水排干,在池塘四周挖深20-40厘米左右、宽10-30厘米左右的沟,并将低洼处与四周沟联通,抽沟内水以保持沟内水深低于5厘米;碱化为,使用生石灰将池塘底部表层土壤PH调节到7. 5-8. 0 ;晒塘,使土壤水分保持在12-20%,持续时间为1-2周;施肥为,每亩施鲜畜禽粪便1000-1500公斤;翻耕为,应用农用机械或人力将池塘底部表面10-15厘米土壤进行翻耙;氧化为,每亩使用0. 5-1. 5公斤土壤生物氧化剂。优选的土壤生物氧化剂参照中国专利“一种土壤生物氧化剂的配方及制作方法”(专利号200710026934. 2)制作。在亲本培育期将亲本与其他鱼类混养是在亲鱼培育期,将亲鱼按雌雄分塘饲养,每亩放养50-70公斤亲本,同时混养鲫鱼、鲢鱼、鳙鱼和草鱼中,培育过程中,亲本培育池5-10日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优选的混养品种及比例为,每亩放养50-70公斤亲本的同时,混养0. 3-0. 7公斤/尾的鲫鱼80-120尾、I. 2-1. 8公斤/尾的鲢鱼和鳙鱼各30-50尾、0. 8-1. 2公斤/尾草鱼80-120尾。苗种繁育用水生态处理是将繁育用水在使用前经过预处理池I沉淀、过滤,再经预处理池II人工水草和微生态制剂平衡生态处理。预处理池I和预处理池II最好为面积大于6667平方米的池塘,两池通过多条水管联通,两池出水口均设有滤网,在池塘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后,预处理池I、II进水并通过增氧机间歇性增氧培育微型生物,预处理池II安装人工水草(人工水草的形式多样,例如可使用中国专利200920193843. 2所述的人工水草)。繁育用水由水源泵进预处理池I,经自然沉淀和滤网过滤后流进预处理池II,水体在预处理池II经人工水草净化和微生态制剂调节后流入产卵池、孵化池、培苗池或保温池等。在繁育期期间,每2-4天向预处理池II泼洒微生态制剂I次,用量为I. 5-2. 5公斤/亩。优选的,上述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每100公斤自来水中添加米糠6-10公斤,曲种、红糖和发酵豆柏各0. 8-1. 2公斤,原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控制半厌氧发酵,其中控制半厌氧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5-35°C,发酵时间夏季为2-3天,冬季为3-5天。实施例在亲本培育前,对休耕期亲本培育池塘土壤进行干塘、碱化、晒塘、施肥、翻耕和氧化等生态修复处理。池塘土壤生态修复处理过程如下,将休耕期池塘水排干,在池塘四周挖宽15厘米、深25厘米的沟,并挖沟将低洼处与四周沟联通,用水泵间隙性抽沟内水以保持沟内水深低于5厘米,1-2周后,使用生石灰将池塘土壤pH调节到7. 5-8. 0,使土壤水分保持在12-20%,持续1-2周后每亩施鲜畜禽粪便1000-1500公斤,并用农用机械或人力将池塘底部表面10厘米土壤进行翻耙,1-2周后,每亩使用I公斤土壤生物氧化剂。亲本按雌雄分池培育,每亩放养亲鱼60公斤,同时混养0. 5公斤/尾的鲫鱼100尾、I. 5公斤/尾的鲢鱼和鳙鱼各40尾、I公斤/尾的草鱼100尾,培育过程中,亲本培育池每周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调节水体。苗种繁育用水在使用前经过预处理池I沉淀、过滤,预处理池II人工水草和微生态制剂平衡生态处理。如图I所示,预处理池I 2和预处理池II 3为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池塘,两池通过多条直径220毫米PVC管串联。预处理池土壤在休耕期经过干塘、碱化、 晒塘、施肥、翻耕和氧化等生态修复处理,两池出水口均用筛絹网围住。土壤修复后,预处理池I、II进水至水深2米并安装叶轮式增氧机间歇性增氧培育微型生物,预处理池II安装人工水草。苗种繁育期,如图I所示,水经进水口 I由水源泵进预处理池I 2,经自然沉淀和筛絹网过滤后,通过压力差经PVC管自流进预处理池II 3,水体在预处理池II 3经人工水草净化和微生态制剂调节后经由调配池4分别流入产卵池5、孵化池6、培苗池8、保温池7等等。繁育期,每3天向预处理池泼洒水体微生态制剂I次,用量为2公斤/亩。微生态制剂制作方法如下,每100公斤自来水中添加米糠8公斤,曲种、红糖和发酵豆柏各I公斤,原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控制半厌氧发酵,其中控制半厌氧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5-35°C,发酵时间夏季为2-3天,冬季为3-5天。
权利要求
1.一种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亲本培育池塘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在亲本培育期将亲本与其他鱼类混养,及苗种繁育用水生态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亲本培育池塘土壤进行生态修复是指在休耕期间土壤经过干塘、碱化、晒塘、施肥、翻耕和氧化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塘为将休耕期池塘水排干,在池塘四周挖沟,并将池塘低洼处与四周沟联通,抽沟内水以保持沟内水深低于5厘米;所述的碱化为,使用生石灰将池塘底部表层土壤pH调节到7. 5-8. O ;晒塘,使土壤水分保持在12-20%,持续时间为1-2周;所述的施肥为,每亩施鲜畜禽粪便1000-1500公斤;所述的翻耕为,应用农用机械或人力将池塘底部表面10-15厘米土壤进行翻耙;所述的氧化为,每亩使用0. 5-1. 5公斤土壤生物氧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亲本培育期将亲本与其他鱼类混养是在亲鱼培育期,将亲鱼按雌雄分塘饲养,每亩放养50-70公斤亲本,同时混养鲫鱼、鲢鱼、鳙鱼和草鱼,培育过程中,亲本培育池5-10日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亩放养50-70公斤亲本,同时混养0. 3-0. 7公斤/尾的鲫鱼80-120尾、I. 2-1. 8公斤/尾的鲢鱼和鳙鱼各30-50尾、0. 8-1. 2公斤/尾草鱼80-120尾。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种繁育用水生态处理是将繁育用水在使用前经过预处理池I沉淀、过滤,再经预处理池II人工水草和微生态制剂平衡生态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池I和预处理池II两池通过多条水管联通,两池出水口均设有滤网,在土壤进行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修复后,预处理池进水并通过增氧机间歇性增氧培育微型生物,预处理池II安装人工水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态处理程序包括繁育用水由水源泵进预处理池I,经自然沉淀和滤网过滤后流进预处理池II,水体在预处理池II经人工水草净化和微生态制剂调节后流入产卵池、孵化池或培苗池,其中在繁育期,每2-4天向预处理池泼洒微生态制剂I次,用量为I. 5-2. 5公斤/亩。
9.根据权利要求4、6或8所述的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每100公斤自来水中添加米糠6-10公斤,曲种、红糖和发酵豆柏各0.8-1. 2公斤,原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控制半厌氧发酵,其中控制半厌氧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5-350C,发酵时间夏季为2-3天,冬季为3-5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鳜鱼生态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亲本培育池塘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在亲本培育期将亲本与其他鱼类混养,及苗种繁育用水生态处理。与现有的鳜鱼繁育技术相比,应用本发明后的鳜鱼亲本产卵量可提高20%以上,受精率、出膜率和开口率均高达90%,亲本产卵后死亡率降低50%以上,苗种培育成活率提高15%以上。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771427SQ20121027206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刘春花, 刘灿洪, 吴淑勤, 林文辉, 林明辉, 王亚军, 石存斌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清新县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