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科植物嫁接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20703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山茶科植物嫁接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嫁接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嫁接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其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油茶嫁接的繁殖方法是将优良母树的枝条嫁接到具有主根的油茶苗砧上,并通过砧、穗切口接面的形成层细胞产生愈伤组织,使相互接合成为统一的新植株。目前,我国主 要采用的油茶嫁接繁殖方法,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成功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方法,该法大大提高了油茶的嫁接存活率及繁殖效率,但是随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有些因素制约着嫁接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油茶良种嫁接繁殖苗的大力开发应用1、传统嫁接育苗方法,需要把砧木从沙床取出放于桌面进行嫁接,此法对根系的伤害较为严重,且根系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恢复生长;2、传统嫁接育苗中砧木种子发育的粗度控制较难,影响了嫁接效率;3、传统地栽育苗中,在起苗过程中,破坏了植株的根系,影响了上山造林存活率;4、砧木的培育受到一定时间限制,局限于春季,限制了繁殖育苗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嫁接育苗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山茶科植物嫁接
育苗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茶科植物嫁接育苗方法,该方法是将山茶科植物种子冷藏,根据接穗供给植物每次抽梢情况适时催芽,将催芽后的种子在育苗容器中培育成砧木,选取地径为I. 2 2. Omm的砧木,在离地3 5cm处剪掉上端进行嫁接。其中,所述山茶科植物包括但不限于山茶、茶、油茶、茶梅等等。其中,所述冷藏方法是将种子在当年12月-翌年I月份冷藏在0_5°C的冷库中,用湿润的棉花包裹冷藏。其中,所述催芽的方法是将冷藏的棉花包裹的种子埋入细沙盘中,细沙盘厚度在5cm-10cm,铺上4 6cm厚的细沙,放入人工气候箱内,保持空气湿度在80%_90%,光照强度在450(T55001ux,温度控制在15 20°C之间,并不断地浇水保持细沙湿度;当沙床中种子开始萌发时,停止浇水。其中,砧木的培育方法是在种子萌发后筛选出已经萌发且下胚轴伸长出3 6cm的种子,栽入已放置有轻基质的无纺布容器中;再洒上一层Icm厚的轻基质,浇透水,常规管理,直至育成可用砧木。
其中,所述嫁接方式是选取地径在I. 2 2. Omm的容器苗放入托盘中,从离基质3 5cm处剪掉上端进行嫁接,将装有嫁接好的容器苗托盘排在苗床上,进行常规管理,定期检查清除未嫁接成活的植株。本发明所述砧木与接穗可以使同种植物,也可以是能够嫁接的不同种植物。本发明还提供针对油茶的容器直播嫩砧嫁接育苗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I)砧木准备将经过筛选的饱满的油茶种子在当年12月-翌年I月份冷藏在0_5°C的冷库中,用湿润的棉花包裹冷藏,在需要时,提前2个月从冷库取出种子,埋入细沙盘中,细沙盘厚度在5cm-10cm,铺上4 6cm厚的细沙,放入人工气候箱内,保持空气湿度在80%_90%,光照强度在50001uX,温度控制在15 20°C之间,并不断地浇水保持细沙湿度;在15-20天时沙床中种子开始萌发,停止浇水,将埋藏的种子取出,筛选出已萌发,且下胚轴伸长出3 6cm 的种子,栽入已放置轻基质的无纺布容器中;再洒上一层Icm厚的轻基质,浇透水;常规管理,直至育成可用砧木;2)嫁接选取地径在I. I I. Omm的砧木装入托盘后进行嫁接,从离基质3 5cm处剪掉上端,在站木上端正中髓心劈开形成长I. O I. 5cm的切口 ;在接穗的叶柄下方I. O 2. Omm处左右两侧,各削一个成10° 20°角度,长为O. 8 I. 2cm的斜面,两斜面交会于髓心,形成20° 40°尖削度的楔形;给嫁接好的无纺布容器浇透水,盖上薄膜,保持湿度在85%以上,培养40天后揭膜。采用上述方法一般20天以后腋芽开始萌发,当年造林季选择优质苗出圃造林。本发明通过冷藏砧木种子,可以做到根据穗条情况,随时培育具有嫁接价值的砧木,延长了嫁接时效可充分利用了油茶一年抽三梢的特性,在春、夏、秋三季皆可进行嫁接育苗,使一些地区可以避开嫁接育苗关键阶段中的高温高湿天气,降低病害和虫害,提高成活率。该方法克服了由于第一次嫁接失败后,大量的砧木被废弃,提高了砧木的利用价值,有效降低了油茶育苗成本。另外由于直接砧木上嫁接,砧木不用从基质中取出,对根系的伤害较小,保证了植株较快地生长,促进了嫁接口愈合速度,提高了嫁接成活率。本发明通过有效地降低了油茶嫁接成本和嫁接砧木材料获取的难度,克服了传统油茶嫁接受时间、人工、砧木的不利因素,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由于选择了合适育苗方法和合理操作,在容器育苗处理下,嫁接成活率达到88%以上,保证了嫁接存活率。本发明选取木质化程度适宜的嫩砧嫁接,嫁接容器苗生长量是传统容器育苗的I倍以上,造林存活率显著提高,出圃率在2/3以上。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一年多次嫁接,有效降低了育苗成本;通过适宜砧木材料的选择和嫁接方法,有效提高了嫁接成活率,通过适宜的催芽、育苗等条件控制,有效缩短了育苗周期。


图I是催芽后在轻基质容器中培育的容器苗;图2是嫁接后的照片;图3是嫁接存活后的苗圃。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作的修改、替换等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I在浙江省缙云县容器苗繁殖基地挑选了长林4,长林40号两个油茶品种的穗条进行嫩砧嫁接容器育苗。试验过程如下将经过筛选的饱满的油茶种子在当年12月-翌年I月份冷藏于0-5°C的冷库中,用湿润洗棉花包裹,在3月份时,从冻库中取出,埋入沙盘中,沙盘厚度在5cm-10cm,铺上4 6cm厚的细沙,放入人工气候箱内,保持空气湿度在80°/Γ90%之间,光照强度在50001ux,温度控制在15_20°C之间,并不断地浇水保持细沙湿度;在15-20天时沙床中种子开始萌发,停止浇水,将埋藏的种子取出,筛选出已萌发,且下胚轴伸长出3-6cm的种子,放入已放置基质的无纺布容器中;在无纺布容器上洒上一层Icm培养基质,浇透水。 对无纺布容器定期浇水,促进砧木的生长。在播种后一个月撤掉遮阳网。当植株地径长到I. 2mm以上时进行嫁接(此时为5月)。用清水冲洗掉细沙,选取地径在I. 2 2. Omm的砧木装入托盘后进行嫁接,从离基质3 5cm处剪掉上端,将砧木上端正中髓心劈开形成长I. 0-1. 5cm的切口 ;在接穗的叶柄下方I. O 2. Omm处左右两侧,各削一个成约15°角度,长为O. 8 I. 2cm的斜面,两斜面交会于髓心,形成约30°尖削度的楔形;将给嫁接好的无纺布容器浇透水,盖上薄膜,保持湿度在859Γ95%之间,培养40天后揭膜。在揭膜后2个月后调查长林4号、长林40号存活率分别为88%,90%。将冷藏的种子分别于6月和8月取出,用上述方法进行容器直播嫩砧嫁接育苗(嫁接时间分别为8月和10月,此时分别利用第2次和第3次抽梢的接穗),分别嫁接1000株,结果长林4号的存活率分别为88. 6%和89. 3%,长林40号的存活率分别为89. 7%和90. 8%。将苗高在25cm以上的苗木选出进行造林,地点选在缙云县新碧农管处,造林时间为第二年I月份,把苗木种植于50X60的穴中,穴底施农家肥,和泥土混匀后覆盖上土 ;在离地表10-15cm处定植苗木,并覆盖上土 ;种植时把种植穴的土覆成馒头状,待土壤完全湿润后,用80X80cm的黑膜覆盖在种植穴上,油茶苗旁边留IOcm左右的小孔,再在黑膜上覆少量土,以免被风吹掉;在种植I个月后观察长林4号造林存活率在98. 2%,长林40号造林存活率为98. 5% ;在12月份统计长林4号和40号保存率分别为为99%,100%。
权利要求
1.一种山茶科植物嫁接育苗方法,该方法是将山茶科植物种子冷藏,根据接穗供给植物每次抽梢情况适时催芽,将催芽后的种子在育苗容器中培育成砧木,选取地径为I.2 2. Omm的砧木,在离地3 5cm处剪掉上端进行嫁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茶科植物为山茶、茶、油茶、茶梅。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方法是将种子在当年12月-翌年I月份冷藏在0-5°C的冷库中,用湿润的棉花包裹冷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芽的方法是将冷藏的棉花包裹的种子埋入细沙盘中,细沙盘厚度在5cm-10cm,铺上4 6cm厚的细沙,放入人工气候箱内,保持空气湿度在80%-90%,光照强度在450(T55001ux,温度控制在15 20°C之间,并不断地浇水保持细沙湿度;当沙床中种子开始萌发时,停止浇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种子萌发后筛选出已经萌发且下胚轴伸长出3 6cm的种子,栽入已放置有轻基质的无纺布容器中;再洒上一层Icm厚的轻基质,浇透水,常规管理,直至育成可用砧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地径在I.2 2. Omm的容器苗放入托盘中,从离基质3 5cm处剪掉上端进行嫁接,将装有嫁接好的容器苗托盘排在苗床上,进行常规管理,定期检查清除未嫁接成活的植株。
7.油茶容器直播嫩砧嫁接育苗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砧木准备 将经过筛选的饱满的油茶种子在当年12月-翌年I月份冷藏在0-5°C的冷库中,用湿润的棉花包裹冷藏,在需要时,提前2个月从冻库中取出种子,埋入细沙盘中,细沙盘厚度在5cm-10cm,铺上4 6cm厚的细沙,放入人工气候箱内,保持空气湿度在80%_90%,光照强度在450(T55001uX,温度控制在15 20°C之间,并不断地浇水保持细沙湿度;在15-20天时沙床中种子开始萌发,停止浇水,将埋藏的种子取出,筛选出已萌发,且下胚轴伸长出3 6cm的种子,栽入已放置轻基质的无纺布容器中;再洒上一层Icm厚的轻基质,浇透水;常规管理,直至育成可用砧木; 2)嫁接 选取地径在I. 2^2. Omm的站木装入托盘后,进行嫁接,从离基质3 5cm处剪掉上端,在石占木上端正中髓心劈开形成长I. O I. 5cm的切口 ;在接穗的叶柄下方I. O 2. Omm处左右两侧,各削一个成10° 20°角度,长为O. 8 I. 2cm的斜面,两斜面交会于髓心,形成20° 40°尖削度的楔形;给嫁接好的无纺布容器浇透水,盖上薄膜,保持湿度在85%以上,培养40天后揭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茶科植物嫁接育苗方法,其嫁接育苗方式是将山茶科植物种子冷藏,根据接穗供给植物每次抽梢情况适时催芽,将催芽后的种子在育苗容器中培育成砧木,选取地径为1.2~2.0mm的砧木,在离地3~5cm处剪掉上端进行嫁接。本发明方法尤其适合油茶的嫁接育苗。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一年多次嫁接,有效降低了育苗成本;通过适宜砧木材料的选择和嫁接方法,有效提高了嫁接成活率,通过适宜的催芽、育苗等条件控制,有效缩短了育苗周期。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804997SQ20121029516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7日
发明者龙伟, 姚小华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