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长猪预混料和配合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05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长猪预混料和配合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长猪预混料和配合料。
背景技术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随着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最新育种技术的采用,猪的抗逆性变得越来越差,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各种应激环境下,会引起(I)强烈或长时间的应激对猪的生产力、繁殖力、肉品质和健康等都有不良影响;(2)生长猪的生长速度减缓或停滞,体增重下降,饲料报酬降低,而且其抵抗力和免疫力也下降,对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易感性增强,导致各种疫病的流行;(3)繁殖力方面表现为生长猪性腺发育不全,成年猪性腺萎缩、性欲减退,精液品质下降,胎儿畸形等。
目前,为了改善猪肉品质,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在饲料中添加违法添加物事件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长猪预混料和配合料。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生长猪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每吨预混料中含有如下千克的碳酸钙200-300、磷酸氢钙100-200、沸石粉100-200、稻壳粉80-120、食盐50-150、氯化胆碱5-10、复合维生素40-60、微生态制剂1-5、赖氨酸20-50、5000单位的植酸酶I. 5_5、乙氧基喹啉O. 5-1. 5、复合微量兀素100-150、维生素E0. 5_5、包衣维生素C4-12、复合氨基酸铁 4-12。优选的,每吨预混料中含有如下千克的碳酸钙240-290、磷酸氢钙120-180、沸石粉120-160、稻壳粉90-110、食盐80-120、氯化胆碱6_9、复合维生素45-55、微生态制剂2-3、赖氨酸25-45、5000单位的植酸酶2-4、乙氧基喹啉O. 7-1. 2、复合微量元素110-140、维生素E1-3、包衣维生素C5-10、复合氨基酸铁5-10。更优选的,每吨预混料中含有如下千克的碳酸钙280、磷酸氢钙150、沸石粉130、稻壳粉100、食盐100、氯化胆碱8、复合维生素50、微生态制剂3、赖氨酸35、5000单位的植酸酶3、乙氧基喹啉I、复合微量元素125、维生素E2、包衣维生素CS、复合氨基酸铁5。其中,所述的复合维生素每千克优选包含维生素Al. 1-2. 6克、维生素D3O. 2-0. 5克、维生素K3O. 1-0. 3克、维生素B2O. 5-1. 4g、烟酸2. 0-4. 5g、泛酸2. 0-4. 4g、叶酸O. 1-0. 3g,余量为稻壳粉。更优选的,所述的复合维生素每千克包含维生素A2g、维生素D3O. 4g、维生素K3O. 2g、维生素B2L 0g、烟酸3. 0g、泛酸3. 5g、叶酸O. 2g,余量为稻壳粉。其中,所述的微生态制剂为主要成分由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CGMCCNo. 5092 菌粉、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CGMCC No. 4926 菌粉、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GMCC No. 4628 菌粉、地衣芽抱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GMCC No. 5094菌粉和葡萄糖组成,葡萄糖为载体,上述各成分的重量配比为广2 Γ2 I 2 :1 2 :15 20。其中,幾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CGMCC No. 5092菌粉的活菌数优选为 I X IO9 11 亿/g ;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johnsonii)CGMCC No. 4926 菌粉的活菌数优选为I X IO9 1IiA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 is )CGMCC No. 4628菌粉活菌数优选为 IX IO9 11 亿/g;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CGMCC No. 5094 菌粉的活菌数优选为I X 10卜11亿/g。其中,所述的复合微量元素每千克优选包含硫酸铜5-12. 5g、硫酸亚铁10_35g、硫酸锌5-20g、硫酸锰2-8g、1%亚硒酸钠2-8g、1%碘酸钙5_24g,余量为碳酸钙。更优选的,所述的复合微量元素每千克包含硫酸铜10g、硫酸亚铁25g、硫酸锌15g、硫酸锰6g、l%亚硒酸钠6gl%碘酸|丐20g,余量为碳酸隹丐。其中,所述的复合氨基酸铁优选为蛋氨酸铁,其中铁含量为12%。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预混料的配合料,配合料中预混料的添加比例是4%。 本发明的预混料添加了维生素E,维生素C,蛋氨酸铁以及微生态制剂,且组分配伍科学,能减轻生长猪的应激,提高生长猪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猪肉品质。本发明的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为申请人从猪大肠中分离得到,其生物学特征如下菌落圆整,表面光滑,不透明,乳白色,边缘光滑,革兰氏阳性菌;单个菌体为球状或椭圆状。本发明的粪肠球菌经过人工胃液、胆汁液及耐热性的筛选;又经过产酶能力筛选和抑菌能力筛选,可以耐受pH2.0,l%胃蛋白酶的人工胃液,可以耐受O. 3%的人工胆汁液,可以耐受85°C的制粒温度,也可以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K88,K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产酸和抑制豆柏、棉柏、玉米秸杆中霉菌的能力。本发明的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申请人已于2011年7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Jia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 5092。本发明的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CGMCC No. 4926是申请人从山西猪大肠中筛选出来,其生物学特征如下菌落扁平,呈白色,正反面颜色一致,稍微透明,表面略微湿润,边缘不整齐。其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菌体形态均一,呈短杆状,两端圆形,单个或成对存在,无芽孢。本发明的约氏乳杆菌经过人工胃液、胆汁液及耐热性的筛选;又经过产酶能力筛选和抑菌能力筛选,可以耐受PH2. 5,1%胃蛋白酶的人工胃液,可以耐受0. 3%的人工胆汁液,可以耐受85°C的制粒温度,也可以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K88,K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该菌株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日期为2011年6月8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简称CGMCC,保藏号是CGMCC No. 4926。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申请人从传统发酵豆豉中分离得至IJ,其生物学特征如下菌落表面粗糙起皱,不透明,污白色,菌落圆形,边缘呈锯齿状,革兰氏阳性菌;芽孢形态为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经过耐人工胃液、胆盐及耐热性筛选;又经过产酶能力筛选和抑菌能力筛选,显著区别于现有的枯草芽孢杆菌,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以耐受pH2.0,l%胃蛋白酶的人工胃液,可以耐受0. 3%的人工胆盐,可以耐受80°C的制粒温度,可以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K88,K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可以降解纤维素。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已于2011年3月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简称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 4628。本发明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为申请人从牛肠道中分离、经定向初筛和复筛得到。其营养细胞杆状,其芽孢为椭圆或长筒形,为中生或次端生,孢囊稍膨大。孤立或呈短链,杆端半圆形。在12 16h内能形成菌落,菌落为圆形,或不规则,边缘毛发状,菌落白色,不透明,无褶皱。革兰氏阳性。申请人对此株地衣芽孢杆菌进行了耐酸性、耐胆盐、耐高温性、发酵特性和抑菌活性等实验,此株地衣芽孢杆菌具有对逆环境耐受性强、粘附性强、生长快、生物量大、抑菌活性好等特点。本发明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申请人已于2011年7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Jia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 5094。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I制备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CGMCC No. 4628菌粉的制备I)平板培养复壮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种接种于含有100 μ g/ml溶菌酶的BPY平板培养基上,于37°C培养24h,使枯草芽孢杆菌复壮,并形成单菌落,挑取单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37 °C培养36h ;2) 一级种子的制备将步骤I)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菌种转接茄子瓶斜面BPY固体培养基上,于37°C培养16h,使其处于对数中后期,得一级种子;3) 二级种子的制备将步骤2)制备的一级种子用无菌水制成菌悬液,接种到装有IM3BPY种子培养基的2M3种子罐中,温度37°C,转速200rpm,罐压O. 05Mpa,通风比14. 4M3/h,培养12h,为二级种子液;4)发酵液的制备将步骤3)制备的二级种子液按照5%的接种量接种到装有16M3发酵培养基(麸皮2%,豆柏2%,氯化钠O. 6%,硫酸镁O. 035%,余量为水)的发酵罐中,温度370C,转速220rpm,罐压O. 05Mpa,通风比14. 4M3/h,培养20h,至芽孢形成率90%以上,活菌数为lX101(lCfU/ml以上,则中止发酵,得发酵液;5)枯草芽孢杆菌菌粉的制备在步骤4)制备的发酵液中加入20%的填充物稻壳粉,混匀,进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0°C,排风温度40°C,雾化器转速ISOOOrpm,得到水分含量〈5%的枯草芽孢杆菌菌粉。经测定,活菌数为3. 2 X 101°亿/g。约氏乳杆菌CGMCC No. 4626种子液的制备将试管斜面保藏菌种接种至装有20mL MRS培养基的厌氧管中,37°C恒温厌氧培养20h,待活菌数达107CFU/mL,按1%接种于装有IOO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锥形瓶中,37°C厌氧培养20h,待活菌数达107CFU/mL以上,作为种子液备用。种子液MRS培养基为蛋白胨,10. Og/L ;牛肉膏,8. Og/L ;酵母膏,4. Og/L ;葡萄糖,20. 0g/L ;吐温80,lmL/L ;磷酸氢二钾,2. 0g/L ;三水乙酸钠,5. 0g/L ;柠檬酸三铵,2. Og/L ;七水硫酸镁,0. 2g/L ;硫酸锰,0. 05g/L ;蒸馏水加至IOOOmL, ρΗ6· 2±0· 2。
液体深层发酵培养选用100L立式发酵罐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其中,约氏乳杆菌种子液的接种量为1%,装液量65%,37°C厌氧培养20h后,测定每毫升菌液中的活菌数,待活菌数达109CFU/mL以上,放灌结束发酵培养。 发酵培养基组成如下大豆蛋白胨50g,葡萄糖10g,酵母粉17g,低聚糖3g,蒸馏水加至 IOOOmL, ρΗ6. 2±0· 2。冻干菌粉制备通过发酵液的离心、浓缩、加入冻干保护剂、真空冷冻干燥及菌粉活菌数检验等生产程序,最终制备出粉状活菌制剂。取制备完的粉状活菌制剂lg,按国际GB/T4789. 35-2003方法测定每克菌粉中的活菌数为8. 3 X IO9亿/g。其中,冻干保护剂的组成如下蔗糖15g,山梨醇15g,脱脂奶粉18g,蒸馏水加至250mL;菌泥(离心浓缩后的菌体)与冻干保护剂的添加比例为1:125 (g/mL),冻干保护率达到72%以上。地衣芽孢杆菌CGMCC No. 5094菌粉制备所用发酵培养基的配制为红糖I. 8% (m/V)、玉米粉1% (m/V),豆柏2. 4% (m/V),柠檬酸铵O. 8%(m/V)、混合盐溶液O. 6%(V/V)、消泡剂O. 08%(V/V),按比例配成发酵剂,然后调节PH为7. 2。经121°C高温蒸汽消毒20min,降温至37°C时,向其中接种菌龄20h的种子液3. 5%,在37°C,保持转速250rpm搅拌,培养至18h为发酵终点,放罐,得到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为7. 69X 1010CFU/mL。将发酵液中加入喷干保护剂(甘油O. 8%,谷氨酸钠O. 2%,玉米淀粉19%),再经高温喷雾干燥得到地衣芽孢杆菌菌粉,活菌数约为565亿/g。其中所述的混合盐溶液的成分为无水CaCl2O. 2g,KH2PO4L 0g, MgSO4. 7H200. 48g,NaHCO3IO. 0g, NaC12. 0g,蒸馏水 1000ml。粪肠球菌CGMCC No. 5092菌粉的制备I)平板培养复壮将粪肠球菌菌种接种于MRS平板培养基上,于37°C培养24h,使粪肠球菌菌复壮,并形成单菌落;挑取单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于37°C培养24h ;2) 一级种子的制备将步骤I)培养的粪肠球菌斜面菌种转接到装有300ml MRS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于37°C培养12h,转速lOOrpm,使其处于对数中后期,为一级种子;3) 二级种子的制备将步骤2)培养的粪肠球菌一级种子转接到装有I. 6L MRS培养基的2. OL三角瓶中,于37°C静止培养12h,为二级种子液;4)发酵液的制备将步骤3)制备的二级种子液按照3%的接种量接种到装有16M3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温度37°C,转速120rpm,罐压0. 05Mpa,培养16h,至活菌数为2X109cfu/ml,中止发酵;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2%,大豆蛋白胨1%,硫酸铵0. 5%,氯化钠0. 2%,硫酸镁 0. 05%。5)粪肠球菌菌粉的制备将步骤4)制备的发酵液,5000rpm离心,得到菌泥,加入与菌泥的重量/体积百分比为20%的冻干保护剂,混匀,于_45°C冷冻干燥,得到水分含量< 5%的粪肠球菌菌粉。经测定,活菌数为5. 2 X IO9亿/g。将上述制备的菌粉按粪肠球菌约氏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葡萄糖重量比I :1 2 2 16的比例混匀,即得本发明的微生态制剂。实施例2称取碳酸钙200kg、磷酸氢钙200kg、沸石粉110kg、稻壳粉120kg、食盐80kg、氯化胆碱6kg、复合微生素50kg、实施例I制备的微生态制剂2kg、赖氨酸40kg、5000单位植酸酶3kg、乙氧基喹啉lkg、复合微量元素125kg、维生素E2. 5kg、包衣维生素C6kg、蛋氨酸铁4kg,余量为稻壳糠。复合微生素每千克包含维生素A2g、维生素D3O. 4g、维生素K3O. 2g、维生素B2L 0g、烟酸3. 0g、泛酸3. 5g、叶酸O. 2g,所述的复合微量元素每千克包含硫酸铜10g、硫酸亚铁25g、硫酸锌15g、硫酸锰6g、1%亚硒酸钠6g、1%碘酸钙20g。将上述各种组分投入混合机,混合均匀,然后直接密封包装。本发明预混料的饲喂效果实验实验时间前10天是预饲期,后45天为实验期。
(I)试验动物设计选用130日龄生长猪(体重约65千克)16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对照组、本发明预混料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初始体重、初始料肉比、初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不显著(P > O. 05)。日粮组成如表I。表I基础日粮配方和营养成分
权利要求
1.一种生长猪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每吨预混料中含有如下千克的碳酸钙200-300、磷酸氢钙100-200、沸石粉100-200、稻壳粉80-120、食盐50-150、氯化胆碱5_10、复合维生素40-60、微生态制剂1-5、赖氨酸20-50、5000单位的植酸酶I. 5_5、乙氧基喹啉O. 5-1. 5、复合微量元素100-150、维生素E0. 5-5、包衣维生素C4-12、复合氨基酸铁4_12。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长猪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每吨预混料中含有如下千克的 碳酸钙240-290、磷酸氢钙120-180、沸石粉120-160、稻壳粉90-110、食盐80-120、氯化胆碱6-9、复合维生素45-55、微生态制剂2-3、赖氨酸25-45、5000单位的植酸酶2_4、乙氧基喹啉O. 7-1. 2、复合微量元素110-140、维生素E1-3、包衣维生素C5-10、复合氨基酸铁5_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长猪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每吨预混料中含有如下千克的碳酸钙280、磷酸氢钙150、沸石粉130、稻壳粉100、食盐100、氯化胆碱8、复合维生素50、微生态制剂3、赖氨酸35、5000单位的植酸酶3、乙氧基喹啉I、复合微量元素125、维生素E2、包衣维生素C8、复合氨基酸铁5。
4.如权利要求f3任一项所述的生长猪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维生素每千克包含维生素Al. 1-2. 6g、维生素D3O. 2-0. 5g、维生素K3O. 1-0. 3g、维生素B2O. 5-1. 4g、烟酸2. 0-4. 5g、泛酸2. 0-4. 4g、叶酸O. 1-0. 3g,余量为稻壳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长猪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维生素每千克包含维生素A2g、维生素D3O. 4g、维生素K3O. 2g、维生素B2L 0g、烟酸3. 0g、泛酸3. 5g、叶酸O. 2g,余量为稻壳粉。
6.如权利要求f3任一项所述的生长猪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态制剂为主要成分由幾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CGMCC No. 5092菌粉、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CGMCC No. 4926 菌粉、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 No. 4628 菌粉、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CGMCC No. 5094 菌粉和葡萄糖组成,葡萄糖为载体,上述各成分的重量配比为广2 Γ2 Γ2 Γ2 :15 20。
7.如权利要求f3任一项所述的生长猪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微量元素每千克包含硫酸铜5-12. 5g、硫酸亚铁10_35g、硫酸锌5-20g、硫酸锰2_8g、l%亚硒酸钠2-8g、1%碘酸钙5-24g,余量为碳酸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长猪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微量元素每千克包含硫酸铜10g、硫酸亚铁25g、硫酸锌15g、硫酸猛6g、1%亚硒酸钠6g、1%碘酸|丐20g,余量为碳酸钙。
9.如权利要求f3任一项所述的生长猪预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氨基酸铁为蛋氨酸铁,其中铁含量为12%。
10.含有权利要求I、任一项所述的生长猪预混料的配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料中所述的预混料的添加比例是4%。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长猪预混料,每吨预混料中含有如下千克的碳酸钙200-300、磷酸氢钙100-200、沸石粉100-200、稻壳粉80-120、食盐50-150、氯化胆碱5-10、复合维生素40-60、微生态制剂1-5、赖氨酸20-50、5000单位的植酸酶1.5-5、乙氧基喹啉0.5-1.5、复合微量元素100-150、维生素E0.5-5、包衣维生素C4-12、复合氨基酸铁4-12。本发明的预混料添加了维生素E,维生素C,复合氨基酸铁以及微生态制剂,且各组分配伍科学,能减轻生长猪的应激,提高生长猪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猪肉品质。
文档编号A23K1/14GK102907575SQ201210295790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0日
发明者吴长金, 何龙, 贠桂玲 申请人:浙江大北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