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养旱地抗旱方法

文档序号:225598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雨养旱地抗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生物炭增强雨养旱地蓄水能力,将秋冬降水蓄积春天利用的抗旱方法。
背景技术
雨养旱地,就人们常说的靠天吃饭的土地,天年好,雨水多,就产量高,天旱无雨就减产绝产,这种在黄土高原比比皆是,为了能使这样的土地增产稳产,人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抗旱技术研究,诸如秋深松春免耕,地膜覆盖,秸杆覆盖等等,I、地膜覆盖地膜 覆盖栽培可以改善土壤和近地面的温度及水分状况,起到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利用率,改善光照条件,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等作用。但是,残膜造成土壤的通气性能降低,透水性能减弱,养分分布不均,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的肥力水平。土壤残膜碎片改变土壤结构影响正常土壤渗透现象,消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的后果。其次,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发育困难,影响作物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致使产量下降,据测定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 92%,烂芽率5. 17%,棉苗侧根减少4. 8-7. 6条,子叶期死苗率
3.08%,2-3片真叶期死苗率I. 19%。现蕾迟,植株矮。据查,每亩农村信息网版权所有土壤残膜达3. 9公斤时,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16%,蔬菜减产14. 6-59. 2%。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再次,大量的残膜存于耕层,可能缠绕犁头和播种机轮盘,影响田间作业。2、秸杆粉碎覆盖秸杆还田是把秸杆(玉米秸杆、高粱秸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 10%,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因此采取合理的秸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3、秋深松春免耕秋深松春免耕技术,能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有利于出苗保苗。对于旱地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蓄水能力主要依赖土壤质地、结构、垒结性有关与该技术相比蓄水能力差。4、不采取任何措施主要依靠降水,靠天吃饭。利用生物炭增强土地蓄水能力,将秋冬降水蓄积春天利用,是一项新的抗旱方法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生物炭增强雨养旱地蓄水能力,将秋冬降水蓄积春天利用的抗旱方法。

发明内容
在雨养旱地秋收后,将玉米秸杆炭化生产的生物黑炭按每公顷40吨(湿)撒施于地表,然后用犁耕翻或机械旋耕。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雨养旱地施用生物黑炭意义在于1、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2、疏松土壤;3、增加土壤有机质;4、增强化肥的当季利用率;5、减少土壤有害气体排放。它具有一次使用,多年有效、无污染无公害、作用多用途广、简单可行、经济高效等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种雨养旱地抗旱方法是在雨养旱地秋收后,将玉米秸杆炭化生产的生物黒炭按每公顷40吨(湿)撒施于地表,然后用犁耕翻或机械旋耕。将秋冬降水让土地耕层蓄积, 在春天干旱季节利用,保证春天按时播种,生长度过干旱季节,同时增强土地田间储水量,增强雨养旱地的抗旱能力。
权利要求
1.ー种雨养旱地抗旱方法,其特征是在雨养旱地秋收后,利用玉米秸杆炭化生产的生物炭按每公顷40吨撒施于地表,然后用犁耕翻或机械旋耕。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抗旱技术领域,涉及利用生物炭增强雨养旱地蓄水能力,将秋冬降水蓄积春天利用的抗旱方法。具体方法是在雨养旱地秋收后,将玉米秸秆炭化生产的生物黑炭按每公顷40吨(湿)撒施于地表,然后用犁耕翻或机械旋耕。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雨养旱地施用生物黑炭意义在于1、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2、疏松土壤;3、增加土壤有机质;4、增强化肥的当季利用率;5、减少土壤有害气体排放。它具有一次使用,多年有效、无污染无公害、作用多用途广、简单可行、经济高效等特点。
文档编号A01B79/00GK102860157SQ20121037612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郭耀东, 温日宇, 武小平, 白宇晧, 姜庆国 申请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