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33294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态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农民常用的氮肥主要是尿素和碳铵,尿素和碳铵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和不合理的使用,利用率非常低,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尿素是最主要的氮肥品种,使用量占氮肥总量的60%以上。尿素是酰胺态氮肥,含氮量高达46%,不板结、不盐碱化、不酸化土壤,适用于多种作物和土壤。但是施入土壤以后,有的转化为硝态氮或气态氮极易损失,尿素的当季利用率一般只有30%左右。提高尿素的利用率,是利国利民的战略举措。因此,需要研制出一种性能稳定不易流失、发挥作用又快的新型肥料
发明内容
为了延长尿素的肥效,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氮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酸水解羽毛等生成氨基酸,然后对中、微量元素进行螯合,羧甲基纤维素增加了其螯合结构,有利于中、微量元素有效利用,减少了中、微量元素的无效释放;其中加入白杨树根皮、薰衣草、泡桐树皮、半截叶和藤萝,有效减少了土壤病虫害,本发明肥料能明显提高肥效利用率,可以一次施肥,缓慢有效释放,可以减少施肥频度,减少肥料成本,提闻经济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生态氮肥,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尿素60-80、氯化铵13-15、动物毛发、羽毛5-7、泥炭20-30、改性陶土 14-16、一水硫酸锌O. 6-0. 8、微量元素肥料O. 2-0. 4、硫酸亚铁3_8、甲壳素23-28、改性纳米碳2-4、白杨树根皮2-4、薰衣草2_4、泡桐树皮4_6、半截叶3_5和藤萝2_4。生态氮肥,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尿素70、氯化铵14、动物毛发、羽毛6、泥炭25、改性陶土 15、一水硫酸锌O. 7、微量元素肥料O. 3、硫酸亚铁5、甲壳素25、改性纳米碳3、白杨树根皮3、薰衣草3、泡桐树皮5、半截叶4和藤萝3。生态氮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先将动物毛发、羽毛等加入3-5倍量的25-35%硫酸60-80°C下水解8-10小时,生成氨基酸,然后加石灰中和,按比例每15重量份水解液加入3-4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再加入氯化铵、尿素、微量元素肥料、硫酸亚铁、一水硫酸锌溶解,生成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
(2)将称取好的白杨树根皮、薰衣草、泡桐树皮、半截叶和藤萝加入醋液中浸泡6-8天,过滤得到过滤液;
(3)将步骤(I)的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和步骤(2)的过滤液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改性陶土、泥炭、甲壳素和改性纳米碳,搅拌均勻,造粒得到成品。所述的改性陶土是由下列方法制得将陶土与1-2%的乙烯基硅烷混合,加热到50-60°C搅拌20-30分钟,再加入2-4%的纳米二氧化硅,高速分散,最后烘干粉碎成300-350 目粉末得到改性纳米陶土。
所述的改性纳米碳采用纳米碳中加入1-2%的硅烷偶联剂KH550、0. 2-0. 3%月桂醇硫酸钠、1-2%氢氧化铝高速搅拌后研磨1-2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酸水解羽毛等生成氨基酸,然后对中、微量元素进行螯合,羧甲基纤维素增加了其螯合结构,有利于中、微量元素有效利用,减少了中、微量元素的无效释放;其中加入白杨树根皮、薰衣草、泡桐树皮、半截叶和藤萝,有效减少了土壤病虫害,本发明肥料能明显提高肥效利用率,可以一次施肥,缓慢有效释放,可以减少施肥频度,减少肥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生态氮肥,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尿素70、氯化铵14、动物毛发、羽毛 6、泥炭25、改性陶土 15、一水硫酸锌O. 7、微量元素肥料O. 3、硫酸亚铁5、甲壳素25、改性纳米碳3、白杨树根皮3、薰衣草3、泡桐树皮5、半截叶4和藤萝3。
生态氮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先将动物毛发、羽毛等加入4倍量的30%硫酸 60-80°C下水解8-10小时,生成氨基·酸,然后加石灰中和,按比例每15重量份水解液加入 3-4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再加入氯化铵、尿素、微量元素肥料、硫酸亚铁、一水硫酸锌溶解, 生成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2)将称取好的白杨树根皮、薰衣草、泡桐树皮、半截叶和藤萝加入醋液中浸泡6-8天, 过滤得到过滤液;(3)将步骤(I)的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和步骤(2)的过滤液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改性陶土、泥炭、甲壳素和改性纳米碳,搅拌均勻,造粒得到成品。
所述的改性陶土是由下列方法制得将陶土与1-2%的乙烯基硅烷混合,加热到 50-60°C搅拌20-30分钟,再加入2-4%的纳米二氧化硅,高速分散,最后烘干粉碎成300-350 目粉末得到改性纳米陶土。
所述的改性纳米碳采用纳米碳中加入1-2%的硅烷偶联剂KH550、0. 2-0. 3%月桂醇硫酸钠、1-2%氢氧化铝高速搅拌后研磨1-2小时。
上述实施例制得的生态氮肥的大田试验数据对比如下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平均空白对照9. 79. 58. 79. 3常规施肥16. 316. 714. 815. 9施本发明的肥料17. 817. 518. 818. O在实施例I造粒肥基础上,继续进行下列步骤(1)、将硅藻土放入3倍量水中,再加入相当于硅藻土重量2-3%的月桂醇硫酸钠、1-2% 的平平加0、4-5%的冬青油、3-5%氢氢氧化铝、,高速5200-6500转/分搅拌,得到分散浆;(2)、将分散浆喷洒在发酵肥颗粒外,烘干;(3)再在颗粒外再喷雾拟除虫菊酯合剂,然后烘干,也可以不喷。
采用上述肥料增加了缓释特性,每亩可减少肥料量20%左右,产量基本不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生态氮肥,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尿素60-80、氯化铵13-15、动物毛发、羽毛5-7、泥炭20-30、改性陶土 14-16、一水硫酸锌O. 6-0. 8、微量元素肥料O. 2-0. 4、硫酸亚铁3-8、甲壳素23-28、改性纳米碳2-4、白杨树根皮2_4、薰衣草2_4、泡桐树皮4_6、半截叶3-5和藤萝2-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氮肥,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尿素70、氯化铵14、动物毛发、羽毛6、泥炭25、改性陶土 15、一水硫酸锌O. 7、微量元素肥料O. 3、硫酸亚铁5、甲壳素25、改性纳米碳3、白杨树根皮3、薰衣草3、泡桐树皮5、半截叶4和藤萝3。
3.—种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氮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先将动物毛发、羽毛等加入3-5倍量的25-35%硫酸60-80°C下水解8-10小时,生成氨基酸,然后加石灰中和,按比例每15重量份水解液加入3-4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再加入氯化铵、尿素、微量元素肥料、硫酸亚铁、一水硫酸锌溶解,生成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 (2)将称取好的白杨树根皮、薰衣草、泡桐树皮、半截叶和藤萝加入醋液中浸泡6-8天,过滤得到过滤液; (3)将步骤(I)的氨基酸螯合微、中肥料液和步骤(2)的过滤液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改性陶土、泥炭、甲壳素和改性纳米碳,搅拌均勻,造粒得到成品。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氮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陶土是由下列方法制得将陶土与1-2%的乙烯基硅烷混合,加热到50-60°C搅拌20-30分钟,再加入2_4%的纳米二氧化硅,高速分散,最后烘干粉碎成300-350目粉末得到改性纳米陶土。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氮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纳米碳采用纳米碳中加入1-2%的硅烷偶联剂KH550、0. 2-0. 3%月桂醇硫酸钠、1_2%氢氧化铝高速搅拌后研磨1_2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氮肥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尿素60-80、氯化铵13-15、动物毛发、羽毛5-7、泥炭20-30、改性陶土14-16、一水硫酸锌0.6-0.8、微量元素肥料0.2-0.4、硫酸亚铁3-8、甲壳素23-28、改性纳米碳2-4、白杨树根皮2-4、薰衣草2-4、泡桐树皮4-6、半截叶3-5和藤萝2-4。本发明采用酸水解羽毛等生成氨基酸,然后对中、微量元素进行螯合,羧甲基纤维素增加了其螯合结构,有利于中、微量元素有效利用,减少了中、微量元素的无效释放;其中加入白杨树根皮、薰衣草、泡桐树皮、半截叶和藤萝,有效减少了土壤病虫害,本发明肥料能明显提高肥效利用率,可以一次施肥,缓慢有效释放,可以减少施肥频度,减少肥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C05G3/00GK102936168SQ20121042337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李文胜, 赵琳丽, 邓坤, 郑向阳, 王成志, 徐恩静, 刘其春, 赵国昌, 李伟 申请人:安徽省文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