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籼型杂交水稻山地种植的方法

文档序号:233290阅读:1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籼型杂交水稻山地种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稻品种在山区旱地种植,改山地种植玉米为种植水稻。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禾本科稻属L.,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国稻作面积约占世界稻作面积的1/4,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1/3。在谷类作物中,稻米所含有的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粮食,也是我国大部分人口的主食。水稻的常规种植方式是将水稻品种种植在水田,现有的水稻旱植(水稻旱种)也是·将水稻品种种植在无蓄水或蓄水较少的稻田,而在山地等旱地只种植玉米等旱地作物,使得生活在山区的人民吃大米较困难,且山区农民的生产收入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水稻种植在山地难于完成全生育期的生长并且获得收获的技术难题,从而提供一种籼型杂交水稻山地种植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籼型杂交水稻山地种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Cl)山地的选择
选择为夜潮土的红壤或黄壤,气候条件为在水稻秧苗移栽至收获期间的有效积温在36501C以上,水稻秧苗移栽至收获期间的降雨量在840mm以上的山地;
(2)重施底肥
用腐熟农家肥1000 1500kg/亩,硝酸铵|丐10 15kg/亩,过磷酸|丐37 50kg/亩,硫酸钾5 IOkg/亩和硫酸锌I 2kg/亩混合后在秧苗移栽前3 5天结合耙地施入土中;或用腐熟农家肥1500kg/亩,复合肥40 kg /亩和硫酸钾肥10 kg /亩混合后,在秧苗移栽前3 5天结合耙地施入土中,所述复合肥中Ν、Ρ205及K2O的质量比为N =P2O5 K20=13 5 7 ;
(3)适时移栽和合理密植
进入雨季后,雨水透地进行移栽,秧龄40 55天,株距10 15 cm,行距16 25 cm,亩丛数为2. O 3. O万丛,每丛2苗以上;按所述的行距拉线开沟,沟深10 15cm,按所述的株距排苗移栽,覆土按压秧苗根部土壤;
(4)合理施肥
秧苗移栽后10 15天,每亩撒施含氮46%的尿素5 10kg,在抽穗前18 20 d,每亩撒施含氮46%的尿素3 5kg和喷施磷酸二氢钾150 200g/亩。除上述步骤外,该籼型杂交水稻山地种植的方法还包括育秧、有害生物防控和收害1J,所述的育秧、有害生物防控和收割与现有技术水稻在水田(即稻田)种植的旱育秧、有害生物防控和收割方法相同。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水稻仅种植于稻田的局限性,解决了水稻种植在山地难于完成全生育期的生长并且获得收获的技术难题。本发明方法通过适宜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的选择,合理的施肥措施、覆土按压根部土壤等措施使水稻在山地种植获得平均389公斤/亩的产量,平均产值1258. 2元/亩,与种植玉米相比,平均每亩增收546. 3元,效果特别显著,不仅解决了山区人民吃大米的困难,而且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一个好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所用的水稻均为籼型杂交水稻,各籼型杂交水稻均为市售产品,所用的肥料等农资材料均为市售产品。以下各实施例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卡房镇不同的村小组实施,从2005年至2011年连续进行了 7年的试验示范,累计试验面积299. 8亩,并且每年进行示范验证,累计示范验证面积9655亩,在原种植玉米的山地种植籼型杂交水稻,均获得了·丰收,试验区最高产量为2009年533. 9公斤/亩,最低产量2007年429. 4公斤/亩,示范验证区平均产量389kg/亩,平均产值1258. 2元/亩,与种植玉米相比,平均每亩增收546. 3元,效果特别显著。(详见表8)
实施例I
2005年在个丨日市卡房镇苟街、团结、对门山三个村小组进行试验种植,种植品种为冈优22、冈优525、金优桂99,包括以下种植步骤
Cl)山地的选择
苟街的土壤为夜潮土的红壤,气候条件在水稻秧苗移栽至收获期间的有效积温为STOOcC ,水稻秧苗移栽至收获期间的降雨量为1400mm;团结和对门山的土壤为夜潮土的
黄壤,气候条件在水稻秧苗移栽至收获期间的有效积温为370CTC ,秧苗移栽至收获期间
的降雨量为1400_ ;均进行精细耕作,多犁多耙,使土细平整,易于栽秧。(2)重施底肥
用腐熟农家肥IOOOkg/亩,硝酸铵韩IOkg/亩,过磷酸韩50kg/亩,硫酸钾5kg/亩和硫酸锌Ikg/亩混合后在水稻秧苗移栽前3天结合耙地施入步骤(I)所述的山地土中;
(3)适时移栽和合理密植
5月中旬进入雨季,在进入雨季后,雨水透地进行秧苗移栽,移栽时期5月18日-6月5日,秧龄控制在40-55天以内,株行距为13X20 cm ;亩丛数为2. 56万丛,每丛2苗以上;按所述的行距拉线开沟,沟深10 15cm,按所述的株距排苗移栽,覆土按压(压实)秧苗根部土壤;
(4)合理施肥
秧苗移栽后第10d,每亩撒施含氮46%的尿素5kg,在抽穗前18 20 d每亩撒施含氮46%的尿素3kg和喷施磷酸二氢钾150g/亩。除上述措施外,该籼型杂交水稻的秧苗培育采用现有技术水稻在水田(即稻田)种植的旱育秧方法进行、有害生物防控和收割等按现有技术水稻在水田(即稻田)种植的方法进行,有害生物防控主要有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杂草、鼠害等。试验面积共5亩,平均亩产461. 5公斤(详见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籼型杂交水稻山地种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山地的选择 选择为夜潮土的红壤或黄壤,气候条件为在水稻秧苗移栽至收获期间的有效积温在3650°C以上,水稻秧苗移栽至收获期间的降雨量在840mm以上的山地; (2)重施底肥 用腐熟农家肥1000 1500kg/亩,硝酸铵|丐10 15kg/亩,过磷酸|丐37 50kg/亩,硫酸钾5 IOkg/亩和硫酸锌I 2kg/亩混合后在秧苗移栽前 5天结合耙地施入土中;或用腐熟农家肥1500kg/亩,复合肥40 kg /亩和硫酸钾肥10 kg /亩混合后,在秧苗移栽前3 5天结合耙地施入土中,所述的复合肥中Ν、Ρ205 &Κ20的质量比为N =P2O5 :Κ20=13 5 7 ; (3)适时移栽和合理密植 进入雨季后,雨水透地进行移栽,秧龄40 55天,株距10 15 cm,行距16 25 cm,亩丛数为2. O 3. O万丛,每丛2苗以上;按所述的行距拉线开沟,沟深10 15cm,按所述的株距排苗移栽,覆土按压秧苗根部土壤; (4)合理施肥 秧苗移栽后10 15天,每亩撒施含氮46%的尿素5 10kg,在抽穗前18 20 d,每亩撒施含氮46%的尿素3 5kg和喷施磷酸二氢钾150 200g/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籼型杂交水稻山地种植的方法,属作物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山地的选择、(2)重施底肥、(3)适时移栽和合理密植、(4)合理施肥,其中山地的选择是选择夜潮土的红壤或黄壤,气候条件为在水稻秧苗移栽至收获期间的有效积温在3650℃以上,水稻秧苗移栽至收获期间的降雨量在840mm以上的山地。所施底肥为腐熟农家肥,硝酸铵钙,过磷酸钙,硫酸钾和硫酸锌或腐熟农家肥,复合肥和硫酸钾肥混合。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水稻仅种植于稻田的局限性,解决了水稻种植在山地难于完成全生育期的生长并且获得收获的技术难题,不仅解决了山区人民吃大米的困难,而且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一个好方法。
文档编号A01G16/00GK102870639SQ20121042326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刘辉, 王桂芬, 陈美兰, 林军, 王怀义, 李文章, 任德辉, 胡先奇, 赵冠明, 李树坚, 雷兴刚, 纳云芬, 罗萍, 滕松, 林鸿昌, 钱家兴, 杨贵宝 申请人:个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省个旧市农业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