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麦类作物田间试验效果的分段判断方法

文档序号:31868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稻麦类作物田间试验效果的分段判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麦类作物田间试验效果的分段判断方法,属农业作物栽培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在诸多的稻麦类作物田间试验中,需要对其试验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筛选,从中 选出最好的处理方法来用于指导生产。由于试验作物的产量能够衡量不同处理方法的最终 效果,往往就成为了使用最多的一个指标。通过对试验作物的产量进行分析、检测,从而可 以得出最佳的试验处理方法。然而,由于试验作物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在许多情况下,由于 种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使试验作物难以正常地完成其生长周期,最终也就得不到完整 的试验效果,这样就对其试验带来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就放弃了其试验结果,将 责任归于自然灾害,或者凭经验判断试验效果、或者再花费一年时间来重新进行田间试验, 影响了整个试验的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麦类作物田间试验效果的分段判断方法,根据稻麦类 作物器官与产量相关的关系,收集试验过程中作物生长的阶段信息,将阶段信息与正常生 长周期中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从而获得有效的试验处理方法。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1、收集稻麦类作物在正常生长情况下的阶段信息,包括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 平均实粒数和千粒重等数据。2、对采用了试验处理方法的田间试验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在试验作物 生长的不同阶段收集相关信息。(1)、试验作物正常生长达到有效分蘖终止期,则收集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2)、试验作物正常生长达到腊熟后期,则收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平均每穗的实 粒数;(3)、试验作物正常生长达到黄熟期,则收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的实粒 数和千粒重。3、将试验作物的阶段信息与正常生长作物的阶段信息进行对比,判断试验处理方 法的有效性,从而获得有效的试验处理方法。(1)、试验作物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大于正常生长作物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则试 验的处理方法有效;O)、试验作物的平均每穗的实粒数大于正常生长作物的平均每穗的实粒数,则试 验的处理方法有效;(3)、试验作物的千粒重大于正常生长作物的千粒重,则试验的处理方法有效。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稻麦类作物器官与产量相关的关系,在试验过程中分段收集作物生长的阶段 信息,即使在试验作物难以正常完成其生长周期的情况下,也能根据作物生长的阶段信息 进行指标对比,判断其试验的有效性,从而获得有效的试验处理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本发明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稻麦类作物在正常生长情况下的阶段信息,包括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 平均实粒数和千粒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等数据。2、对采用了试验处理方法的田间试验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在试验作物 生长的不同阶段收集相关信息。(1)、试验作物正常生长达到有效分蘖终止期,则收集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出现的时段最早,一般情况下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可以作为 中期判断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的第一个指标。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就 可以基本确定,也就是说,只要试验作物通过了有效分蘖终止期,用有效穗数判断试验处理 差异的条件就已经具备了。以长江流域的水稻为例,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般为穗数型,每IOk穗有效穗的稻 谷产量一般为20-23kg,中稻和一季晚稻一般为大穗型,每IOk穗有效穗的稻谷产量一般为 M-3^g,少数特大穗的品种每IOk穗有效穗的稻谷产量可达35kg以上。如果水稻甲处理比乙处理有效分蘖终止期的每667m2有效穗多5k穗,而此品种类 型正常年份的有效穗每IOk穗的产量是23kg,则据此可以判断,甲处理每667m2的产量比乙 处理要高11. 5kg。O)、试验作物正常生长达到腊熟后期,则收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平均每穗的实 粒数。平均每穗的实粒数是影响产量的第二大因数,其出现的时间在腊熟后期。此时,平 均每穗的实粒数可以作为中后期判断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的第二个指标。禾本科作物的产量与穗粒结构有如下关系单位面积产量(kg)=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IOk)*平均每穗实粒数(粒)*千粒 重(g)/103由于千粒重是三个指标中最稳定的因数,它一般变化幅度很小,此时判断产量可 以用常年的正常数据。也就是说,可以用正常年份的千粒重数据来替代当年的千粒重数据 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用上述关系式来判断不同处理的产量差异。如丙处理的每667m2的有效穗数是150k穗,平均实粒数为155粒/穗,千粒重以 Wg (常年数据为Wg);丁处理的每667m2的有效穗数是14 穗,平均实粒数为165粒/穗,千粒重以 27.5g (常年数据为27.5g);判断这两个处理的产量差,按照产量构成关系式单位面积产量(丙)=单位面积丙处理有效穗数*丙处理平均每穗实粒数*丙处 理千粒重/IO3(此时的千粒重为常年正常数据的推测值,因为此时作物还没有成熟,当年的千粒重还没有产生)。单位面积产量(丙)=丙处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丙处理平均每穗实粒数*丙处理千粒重/IO3= 150k (穗 /667m2) *155 (粒 / 穗)拉8 (g)/IO3^ 651(kg/667m2)单位面积产量(丁 ) = 丁处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丁处理平均每穗实粒数*丁处理千粒重/IO3= 147k (穗 /667m2) *165 (粒 / 穗)拉7· 5 (g)/IO3^ 667 (kg/667m2)单位面积产量(丁)-单位面积产量(丙)=667(kg/667m2) -651 (kg/667m2)= 16 (kg/667m2)不同类型的水稻或者麦类作物,均能使用腊熟后期的实粒数判断不同试验处理之
间的差异。(3)、试验作物正常生长达到黄熟期,则收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的实粒 数和千粒重。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第三个指标,其出现的时间是在黄熟期。此时,单位面积的有 效穗数、平均每穗的实粒数均已经确定。产量与千粒重存在如下关系单位面积产量(kg)=单位面积有效穗数(IOk)*平均每穗实粒数(粒)*千粒重 (g)/103由于千粒重出现的时间比较迟,加上千粒重的变化幅度较小,如果出现意外现象 影响千粒重,可以用常年正常的千粒重数据作为判断产量差异的依据。这一特点,在水稻和 麦类作物上都能够使用。3、将试验作物的阶段信息与正常生长作物的阶段信息进行对比,判断试验处理方 法的有效性,从而获得有效的试验处理方法。(1)、如果影响试验作物的时间超过了有效分蘖终止期,则可以用单位面积有效分 蘖终止期的苗数判断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进行比较,由此推断不同试验处理的差异程度; 试验作物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大于正常生长作物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则试验的处理方法 有效;O)、如果意外环境影响出现的时间超过了腊熟后期,则可以用单位面积的有效穗 数和平均每穗的实粒数来比较不同试验处理的产量差异程度;试验作物的平均每穗的实粒 数大于正常生长作物的平均每穗的实粒数,则试验的处理方法有效;(3)、如果意外环境影响出现的时间是在黄熟期,则能够用有效穗数、平均每穗的 实粒数和千粒重来判断不同试验处理的产量差异程度;试验作物的千粒重大于正常生长作 物的千粒重,则试验的处理方法有效。意外环境影响的时间出现得越迟,则构成产量结构的指标就固定得越多,判断试 验处理方法的效果就越准确。
权利要求
1.一种稻麦类作物田间试验效果的分段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1)、收集稻麦类作物在正常生长情况下的阶段信息,包括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平 均实粒数和千粒重等数据;(2)、对采用了试验处理方法的田间试验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在试验作物生 长的不同阶段收集相关信息;(3)、将试验作物的阶段信息与正常生长作物的阶段信息进行对比,判断试验处理方法 的有效性,从而获得有效的试验处理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麦类作物田间试验效果的分段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1)、试验作物正常生长达到有效分蘖终止期,则收集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2)、试验作物正常生长达到腊熟后期,则收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平均每穗的实粒数;(3)、试验作物正常生长达到黄熟期,则收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的实粒数和 千粒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麦类作物田间试验效果的分段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1)、试验作物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大于正常生长作物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则试验的 处理方法有效;(2)、试验作物的平均每穗的实粒数大于正常生长作物的平均每穗的实粒数,则试验的 处理方法有效;(3)、试验作物的千粒重大于正常生长作物的千粒重,则试验的处理方法有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麦类作物田间试验效果的分段判断方法,属农业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收集稻麦类作物在正常生长情况下的阶段信息,包括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平均实粒数和千粒重等数据;对采用了试验处理方法的田间试验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在试验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收集相关信息;将试验作物的阶段信息与正常生长作物的阶段信息进行对比,判断试验处理方法的有效性。本发明根据稻麦类作物器官与产量相关的关系,在试验过程中分段收集作物生长的阶段信息,即使在试验作物难以正常完成其生长周期的情况下,也能根据作物生长的阶段信息进行指标对比,判断其试验的有效性,从而获得有效的试验处理方法。
文档编号A01G16/00GK102138468SQ201010102929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8日
发明者吴建平, 张似松, 曹凑贵, 李志新, 杨伟明, 汤灏军, 秦亚平, 袁伟玲, 许少华, 邢丹英, 金明珠, 雷昌云, 高剑华 申请人:长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