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家畜饲喂工具,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养牛业的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科学养牛观念逐渐增强,犊牛的培育工作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而且犊牛的培育工作甚至已经被列入养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做好犊牛的培育工作,提高犊牛成活率,培养健康的犊牛,是养牛业生产基础,也是提高牛群质量、创建高产牛群的重要基础。提高犊牛成活率及生产性能无论对规模化养殖厂,还是 个体养殖户来说,在扩大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为防止犊牛自行吃母乳或相互乱舔,造成被舔犊牛乳头炎和脐炎等疾病,多数养牛场采用更科学的隔离饲养方式,即犊牛出生后即与母牛分开,实行单栏喂养,单栏饲养期间,主要通过人工哺喂牛乳的方式,遵循“五定”原则,即定量、定温、定时、定人、定质的原则。定量,每头牛不同阶段每次饲喂量相同,每天饲喂三次;定温,指饲喂乳汁的温度,一般夏天掌握34°C 36°C ’冬天36°C 38°C ;定时,每天在同一时间饲喂,严格掌握,不可过早过晚,让牛养成条件反射,更利于犊牛消化吸收;定人,专人饲喂可使犊牛减少应激;定质,喂给犊牛的奶必须是健康牛的奶,忌喂给劣质或变质的牛奶,也不要喂患乳房炎牛的奶。单栏饲养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再加上“五定”原则,使犊牛饲养管理科学化、合理化,但现有的饲喂工具主要是塑料或钢质的饲喂筒12,如图I所示,饲喂筒12通过挂钩架13固定在围栏11上。这种结构的饲喂工具使用时存在如下几个不足一是饲喂筒上没有吸吮嘴,需要培养犊牛新的喝奶饮水习惯,增加了饲喂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饲喂效率;二是因饲喂效率低,饲喂人员实际能按照“五定”原则进行饲喂的犊牛数降低,通过增加饲喂人员量又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三是每次饲喂后,需要将饲喂筒从挂钩架中提出来,再将挂钩架从围栏上取下,然后将挂钩架挂在围栏的外面,最后将饲喂筒在座装在挂钩架内,操作步骤多,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降低饲喂人员劳动强度、提高饲喂效率,省时省力的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下方前端安装有吸吮嘴,筒体后端外侧壁上设有挂钩,挂钩与筒体侧壁一体成型。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底面呈前低后高的倾斜,倾斜角为5°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底面下方还设有平衡支撑块。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侧壁上与吸吮嘴相对处开有刷孔,刷孔上拧有螺旋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上还设置有存储箱,存储箱是由箱体和箱盖组成,其中,箱体上设置有羊角钩,存储箱与筒体通过羊角钩固定。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有容量刻度线。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上设置有防尘罩。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吸吮嘴前端开有十字型切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
1、本发明在筒体上安装有吸吮嘴,模拟吸吮母牛奶头,减少了训练犊牛喝奶饮水的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饲喂效率;
2、本发明提高饲喂效率后,可减少饲喂人员的数量,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本发明使用后直接将从围栏上拔出,再反挂在围栏外即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省时省力。
图I是现有的饲喂筒和挂钩架组合使用的结构示意 图2本发明的结构示意 图3是图2中吸吮嘴局部放大图。图中I筒体,2吸吮嘴,3挂钩,4平衡支撑块,5螺旋帽,6存储箱,7羊角钩,8连通管,9防尘罩,10十字型切口,11围栏,12饲喂筒,13挂钩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如图2、图3所示,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I下方前端安装有吸吮嘴2。吸吮嘴的设置,可以犊牛模拟吸吮母牛奶头,这样,就可以在犊牛不会直接喝奶饮水时,不用单独去训练,直接减少了饲喂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饲喂效率。在筒体I的后端外侧壁上设有挂钩3,挂钩3与筒体I侧壁一体成型。筒体I和挂钩3可采用塑料材质进行制备。挂钩3的设置,使操作更加简单,只需要在使用后直接从围栏上拔出,再反挂在围栏11外即可,与使用挂钩架13和饲喂筒12相比,更具有省时省力的优势。使用时,为使筒体I内部的奶或水能轻易的被犊牛吸吮出,没有残留,可将筒体I的底面设置为呈前低后高的倾斜,且倾斜角设置在5° 20°范围内。其中以倾斜角设置为15°为最佳。由于筒体I底面的倾斜设置,考虑到自然放置时不稳,可在上述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改进,即,在筒体I底面下方设有平衡支撑块4。平衡支撑块4的设置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而且也有效将吸吮嘴2与地面隔离开,防止吸吮嘴2被污染。本发明不仅在使用时提高了便捷性,而且在清洗时,为加快清洗效率,还可在筒体I侧壁上,与吸吮嘴2相对处开设刷孔,并在刷孔上拧有螺旋帽5。需要清洗时,直接将螺旋帽5拧开,用刷子通过刷孔就直接可刷到吸吮嘴2的内壁。做到了清洗的全面性、彻底性。使用时,考虑到犊牛的生长速度较快,频频更换饲喂装置,会直接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对本发明的结构中,还可以再做一点改进,即在筒体I上设置有存储箱6,存储箱6是由箱体和箱盖组成,其中,箱体上设置有羊角钩7,存储箱6与筒体I通过羊角钩7固定。使用时,将多余的奶或水咱是储存在存储箱6内,待犊牛喝完筒体内的奶或水后,再进行添加。对于加设存储箱6后,为便于了解添加的量,还可在筒体I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管8,并连通管8上设置有容量刻度线。考虑到有时长时间不需要使用,或防止其他异物进行筒体I内,可在所述的筒体I上设置一个防尘罩9。防尘罩9可采用简单的塑料盖或带有细网眼的铁皮盖。本发明中,为能有效地使犊牛吸吮到筒体I内装的奶或水,同时又能防止奶或水从吸吮嘴2外流,可在吸吮嘴2的前端进行结构性的改进,即在吸吮嘴的前端开有十字型切口 10。这样,在没有犊牛进行吸吮时,十字型切口 10紧闭,不会有奶或水大量的外流,同时,在犊牛吸吮时,十字型切口 10被打开,实现了奶或水的流出。需要饲喂犊牛时,将挂钩勾在围栏上,打开防尘罩,倒入筒体内需要饲喂的奶或水,同时,根据连通管上的容量刻度线掌握倒入的量。犊牛吸吮完后,必要时再倒入事先储存在存储箱内的奶或水。待词喂完成后,直接将本发明从围栏上拔出反挂在围栏上即可, 呆作十分简单、便捷。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力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包括筒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I)下方前端安装有吸吮嘴(2),筒体(I)后端外侧壁上设有挂钩(3),挂钩(3)与筒体(I)侧壁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I)底面呈前低后高的倾斜,倾斜角为5° 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I)底面下方还设有平衡支撑块(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I)侧壁上与吸吮嘴(2)相对处开有刷孔,刷孔上拧有螺旋帽(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I)上还设置有存储箱(6),存储箱(6)是由箱体和箱盖组成,其中,箱体上设置有羊角钩(7),存储箱(6)与筒体(I)通过羊角钩(7)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I)侧壁上还设置有连通管(8),连通管(8)上设置有容量刻度线。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I)上设置有防尘罩(9)。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吮嘴(2)前端开有十字型切口(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犊牛水乳两用饲喂装置,该饲喂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下方前端安装有吸吮嘴,筒体后端外侧壁上设有挂钩,挂钩与筒体侧壁一体成型。本发明在筒体上安装有吸吮嘴,模拟吸吮母牛奶头,减少了训练犊牛喝奶饮水的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饲喂效率;本发明提高饲喂效率后,可减少饲喂人员的数量,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发明使用后直接将从围栏上拔出,再反挂在围栏外即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省时省力。
文档编号A01K9/00GK102919139SQ20121044691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
发明者曲永利, 王志博, 刘立成, 韦春波, 包军 申请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