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6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族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水族箱作为装饰、摆设的生活用品,已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但水在长时间使用会变浊,主要的污染大部分来自自来水中及观赏动物的排泄物。浊水不但使得水的透明度下降,还为细菌、病毒的繁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影响观赏动物的寿命。为了使水保持洁净,常用的方法是频繁更换水,但此种方式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及人力、物力。现有技术中也有水过滤产品,采用的是将单一的过滤棉进行简单的过滤设置,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棉的过滤孔会被杂质堵塞,清洗或拆换过程中,过滤棉中的沉淀污水或过滤孔中的杂质较容易在水中荡出,造成再次污染水族箱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过滤水体杂质,循环流动水体,便于清洗拆换,美观实用的水族过滤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族过滤器,其包括沉淀盒、过滤棉、滤材座、气泡石及滤筒,所述沉淀盒上开设有穿孔,所述沉淀盒内部卡持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若干网孔,所述隔板中部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过滤棉容置于所述沉淀盒内并安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滤材座卡持于所述过滤棉内,所述滤材座内部围设形成导气筒,所述气泡石收容于所述导气筒内,所述气泡石末端匹配所述通孔设置;所述滤筒与所述沉淀盒外侧卡持连接并罩附于所述过滤棉外侧,所述滤筒内侧壁与所述沉淀盒外侧壁之间存有间隙,所述滤筒上设置有导气柱,所述导气柱与所述导气筒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盒内侧壁凸伸设有第一卡持凸部,所述第一卡持凸部支撑卡持所述隔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中部向上凸伸设有支柱,所述支柱上开设有所述通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棉中部设置有通槽,所述滤材座卡持于所述通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材座包括碳滤材及卡持于所述碳滤材上端的滤盖,所述碳滤材内部围设形成所述导气筒;所述滤盖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气筒相通的导气孔,所述导气柱通过所述导气孔与所述导气筒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筒包括下滤筒、上滤筒及上盖,所述下滤筒罩附在所述沉淀盒外侧并抵接于所述沉淀盒上端部,所述下滤筒内侧壁与所述沉淀盒外侧壁间存有间隙;所述上滤筒罩附在所述下滤筒上端外侧并抵接于所述下滤筒上端部;所述上盖卡持固定于所述上滤筒上,所述上盖下端设置有所述导气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盒上端外侧缘向外间隔凸设有卡持凸块,所述下滤筒内侧壁凸伸设置有第二卡持凸部,所述第二卡持凸部与所述卡持凸块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滤筒内侧壁凸伸设置有第三卡持凸部,所述第三卡持凸部与所述下滤筒上端部抵接,所述上盖抵接于所述第三卡持凸部。综上所述,本发明水族过滤器通过设置沉淀盒,将过滤棉内的沉淀物进行收集,防止沉淀物在水中荡出造成二次污染;并利用滤筒内侧壁与所述沉淀盒外侧壁之间的间隙进行水流速度控制,通过减小过滤棉与水的接触面增加水流速度,进而高效过滤水体杂质,循环流动水体,同时便于清洗拆换,美观实用。


图I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3为图I所示本发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至图3所示,本发明水族过滤器包括沉淀盒10、过滤棉20、滤材座30、气泡石40及滤筒50,所述沉淀盒10底端部开设有穿孔11,以供外接气泵导气管穿过;所述沉淀盒10上端外侧缘向外间隔凸设有卡持凸块12,所述沉淀盒10内侧壁凸伸设有第一卡持凸部13,所述第一卡持凸部13上支撑卡持有隔板60,所述隔板60上开设有若干网孔61,所述隔板60中部向上凸伸设有支柱62,所述支柱62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隔板60的通孔63。所述过滤棉20容置于所述沉淀盒10内并安置在所述隔板60上,所述过滤棉20中部设置有圆柱形通槽21。所述滤材座30卡持于所述通槽21内,所述滤材座30包括碳滤材31及卡持于所述碳滤材31上端的滤盖32,所述碳滤材31内部围设形成导气筒33,所述导气筒33匹配所述支柱62设置;所述滤盖32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气筒33相通的导气孔34。所述气泡石40收容于所述导气筒33内并卡持在所述支柱62上,所述气泡石40末端匹配所述通孔63设置,以穿过所述通孔63与外接气泵导气管连通。所述滤筒50与所述沉淀盒10外侧卡持连接并罩附于所述过滤棉20外侧,所述滤筒50内侧壁与所述沉淀盒10外侧壁之间存有间隙,以供水流进入。所述滤筒50包括下滤筒51、上滤筒52及上盖53,所述下滤筒51罩附在所述沉淀盒10外侧并抵接于所述沉淀盒10上端部,所述下滤筒51内侧壁凸伸设置有第二卡持凸部511,所述第二卡持凸部511与所述卡持凸块12抵接,所述下滤筒51内侧壁与所述沉淀盒10外侧壁间存有间隙;所述上滤筒52罩附在所述下滤筒51上端外侧并抵接于所述下滤筒51上端部,所述上滤筒52内侧壁凸伸设置有第三卡持凸部521,所述第三卡持凸部521与所述下滤筒51上端部抵接;所述上盖53抵接于所述第三卡持凸部521并卡持固定于所述上滤筒52上,所述上盖53下端设置有导气柱54,所述导气柱54通过导气孔34与所述导气筒33连通。本发明在水族箱内工作时,外接气泵导气管穿过穿孔11与通孔63内的气泡石40末端连通,外接气泵导气管吸入空气,空气经过气泡石40形成气泡,形成的气泡与导气筒33内的水进行气液交换产生压力差,产生的压力差迫使导气筒33内的水经导气柱54向上运动,此时导气筒33内形成的流动水推动水族箱里面的水,造成导气筒33内的水压降低,此时导气筒33周围的水继续流动,通过滤筒50内侧壁与所述沉淀盒10外侧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滤筒50内部,滤筒50内部的水流穿过过滤棉20及滤材座30进行过滤并有一次进入气泡石40,进而形成一个气泡推动水流动的循环;长时间使用后,过滤棉20内的沉淀物通过隔板53的网孔61进入到沉淀盒10内进行累积,防止过滤棉20中的沉淀物在水中荡出造成二次污染,从而达到水族箱过滤的效果,使得水族箱内水清澈无臭味,水中的生物能够健康成长。综上所述,本发明水族过滤器通过设置沉淀盒10,将过滤棉20内的沉淀物进行收集,防止沉淀物在水中荡出造成二次污染;并利用滤筒50内侧壁与所述沉淀盒10外侧壁之间的间隙进行水流速度控制,通过减小过滤棉20与水的接触面增加水流速度,进而高效过滤水体杂质,循环流动水体,同时便于清洗拆换,美观实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水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盒、过滤棉、滤材座、气泡石及滤筒,所述沉淀盒上开设有穿孔,所述沉淀盒内部卡持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若干网孔,所述隔板中部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过滤棉容置于所述沉淀盒内并安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滤材座卡持于所述过滤棉内,所述滤材座内部围设形成导气筒,所述气泡石收容于所述导气筒内,所述气泡石末端匹配所述通孔设置;所述滤筒与所述沉淀盒外侧卡持连接并罩附于所述过滤棉外侧,所述滤筒内侧壁与所述沉淀盒外侧壁之间存有间隙,所述滤筒上设置有导气柱,所述导气柱与所述导气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盒内侧壁凸伸设有第一卡持凸部,所述第一卡持凸部支撑卡持所述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中部向上凸伸设有支柱,所述支柱上开设有所述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棉中部设置有通槽,所述滤材座卡持于所述通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材座包括碳滤材及卡持于所述碳滤材上端的滤盖,所述碳滤材内部围设形成所述导气筒;所述滤盖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气筒相通的导气孔,所述导气柱通过所述导气孔与所述导气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包括下滤筒、上滤筒及上盖,所述下滤筒罩附在所述沉淀盒外侧并抵接于所述沉淀盒上端部,所述下滤筒内侧壁与所述沉淀盒外侧壁间存有间隙;所述上滤筒罩附在所述下滤筒上端外侧并抵接于所述下滤筒上端部;所述上盖卡持固定于所述上滤筒上,所述上盖下端设置有所述导气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盒上端外侧缘向外间隔凸设有卡持凸块,所述下滤筒内侧壁凸伸设置有第二卡持凸部,所述第二卡持凸部与所述卡持凸块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滤筒内侧壁凸伸设置有第三卡持凸部,所述第三卡持凸部与所述下滤筒上端部抵接,所述上盖抵接于所述第三卡持凸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族过滤器,其包括沉淀盒、过滤棉、滤材座、气泡石及滤筒,沉淀盒上开设有穿孔,沉淀盒内部卡持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若干网孔;过滤棉置于沉淀盒内并安置在隔板上,滤材座卡持于过滤棉内,滤材座内部围设形成导气筒,气泡石收容于导气筒内;滤筒与沉淀盒外侧卡持连接并罩附于过滤棉外侧,滤筒内侧壁与沉淀盒外侧壁之间存有间隙,滤筒上设置有与导气筒连通的导气柱。本发明通过设置沉淀盒将过滤棉内的沉淀物进行收集,防止沉淀物在水中荡出造成二次污染;并利用滤筒内侧壁与沉淀盒外侧壁之间的间隙进行水流速度控制,通过减小过滤棉与水的接触面增加水流速度,进而高效过滤水体杂质,循环流动水体,同时便于清洗拆换,美观实用。
文档编号A01K63/04GK102960296SQ20121049354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林一龙 申请人:东莞市家家电器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