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的灌溉、保水护树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7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采用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的灌溉、保水护树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采用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的灌溉、保水护树法涉及林木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将树木下的地面上做成土、膜结合的漏斗状,用以汇集天然降水浇灌树木,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供水能力的植树技术。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我国干旱地区植树造林难,成活率低的问题,申请号为2012104299668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地表式抗旱植树黑膜漏斗》提供了一种在树下的地表铺设漏斗状塑料薄膜,用以集水保水的技术方案。该技术可以将分散的雨水集中到树苗的根部进行灌溉,集约使用天然降水资源,并通过塑料薄膜 阻止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的保水性,由此可以显著地缓解干旱地区植树缺水的问题。其缺点是塑料薄膜长期裸露在外,风吹日晒,容易发生老化、破碎。裸露的塑料薄膜还容易遭受人类、动物等活动的破坏。虽然采取了耐老化高强度的塑料薄膜,但效果仍然有限。通常,在无物理性破坏的情况下,抗老化的塑料薄膜在露天状态下的使用期限不超过5-6年,然后就会出现风化破损,集水、保水的效果也随之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顾集水、保水性能和保护塑料薄膜的技术方案,即既能充分发挥地表式塑料薄膜漏斗的聚水保水作用,又不使塑料薄膜遭受风吹日晒的危害,从而使塑料薄膜漏斗的作用一劳永逸地保存下去的技术方案,并且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技术、经济效果。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的结构:
1.一种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由“一种地表式抗旱植树黑膜漏斗”改造而成,由上口、下口、斗边、保水砂组成,漏斗设置于树苗下方,地平面上方,其特征在于,整个漏斗为薄膜在下,上覆土层的结构。2.所述的料薄膜为耐老化高强度的塑料薄膜。3 上口:
①所述的上口有一条以树苗为中心的环形土埂;
②所述的上口土埂高度为20-25cm;
③所述的上口土埂用土堆积在塑料薄膜的边上;
④所述的上口直径可大于,也可小于或等于植树坑的直径;
⑤所述的上口直径为60-600cm。4.斗边:
①所述的斗边由下方的塑料薄膜和膜上覆盖的土壤构成;
②所述的斗边上的塑料薄膜和覆土均呈以树苗为中心的中间低,四周高的漏斗状;③所述的斗边塑料薄膜上的覆土厚度达到完全盖严塑料薄膜。5 下口:
①所述的下口中心位置为树苗;
②所述的下口在植树坑的上口处;
③所述的下口直径为10-30cm。6.保水砂:
①所述的保水砂为普通建筑用河砂;
②所述的保水砂填入下口;
③所述的保水砂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膜上覆土层的高度。采用一种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植树
采用一种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的植 树方法包括提前挖坑、栽树筑坡、盖膜塑料薄膜、填埋保水砂、筑埂覆土 5个环节。其特征在于,覆膜后在塑料薄膜上筑埂覆土。1.提前挖坑:
①按照树苗的种类及规格挖出大小相宜的植树坑;
②将挖出的土壤摊开,进行充分的风化,使之细碎。2 栽树筑坡:
①立苗于植树坑的中间位置;
②栽树填土,压实至距坑口0-5cm;
③以树苗为圆心,将周围半径30-250cm的范围内的地表之上铺土垫成中间低四周高的漏斗状。3.覆盖塑料薄膜:
①立苗时将树苗的根系穿过塑料薄膜下孔;
②植树坑内填土完毕后,随地面的形状向树苗的四周覆盖塑料薄膜。4.填埋保水砂:
①在漏斗的下口中填入保水砂,并用保水砂压住下口;
②保水砂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膜上覆土层的高度。5.筑埂覆土:
①在漏斗坑外、沿塑料薄膜的边缘筑起一道环形土埂;
②土埂的高度为20-25cm;
③在环形土埂内覆土,盖住塑料薄膜,厚度均匀,使地表呈漏斗状。采用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灌溉、保水护树
采用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灌溉、保水护树包括整地、覆膜、填埋保水砂、筑埂覆土四个步骤:
1.整地:以已经栽活的树木为圆心,将周围半径30-250cm的范围内的地面之上修理出向内倾斜的漏斗形浅坑;
2.覆膜:
①取耐老化高强度塑料薄膜I块;
②在薄膜中间剪出一个直径为10-30cm的孔;
③由薄膜的边缘到内孔剪出一道口子;④将薄膜的孔套在树的根部;
⑤向四周铺展薄膜,作为漏斗的斗边。3.填埋保水砂:
①在漏斗的下口中填入保水砂,并用保水砂压住下口;
②保水砂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膜上覆土层的高度。4.筑埂覆土:
①在漏斗坑外、沿塑料薄膜的边缘筑起一道环形土埂;
②土埂的高度在20-25cm;
③在环形土埂内覆土,厚度均匀,使地表呈漏斗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保持了地表式抗旱植树黑膜漏斗集 雨面广,保水性能好的优点,但由于膜上覆土,雨水在被土壤吸足之后,多余的水分才能被漏斗汇集到塑料薄膜之下,使得集雨效率有所降低。但一旦降雨量足以进入漏斗之下,就能被有效的保存下来,很少蒸发损失,供树木吸收。所以,在非极端的年份和地区,仍是一种抗旱植树的良好方法。而在延长塑料薄膜使用寿命上,由于在薄膜上覆盖了土层,使得薄膜免受风吹日晒的影响,特别是阻挡了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使薄膜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由于使用了耐老化高强度的塑料薄膜,在土壤中就可以永久的发挥作用。这一发明为干旱地区的抗旱植树提供了新的方法选择。


附图为一种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示意图
图中:1上口;2下口;3塑料薄膜;4 土埂;5保水砂;6植树坑;7地平面;8树苗;9覆土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中,一种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置于树苗8的下方、地平面7的上方,由上口 1、下口 2、斗边、土埂4,保水砂5组成。斗边由塑料薄膜3及其上的覆土层9构成,土层厚度8cm。斗边的四周有用土堆积成的环形土埂,环形土埂直径150cm,高20cm。漏斗的下口直径30cm,用保水砂埋压,保水砂采用普通的建筑用河砂,保水砂的堆积高出斗边覆土 2cm ;树苗位于漏斗的中心位置。这种结构的漏斗,在降雨时可以把漏斗上口面的降水汇集到植树坑6内供树苗吸收。漏斗上的保水砂及塑料薄膜可以阻挡下面土壤的水分蒸发损失,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塑料薄膜上方的覆土阻挡了阳光紫外线对塑料薄膜的照射,对塑料薄膜可起到保护作用。实施方式2.采用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植树:
1.提前挖坑:
应在植树的一个月之前挖好植树坑,如果是春季植树,植树坑在冬前挖好,以便通过冻融交替,使挖出的土壤充分风化、疏松。2.栽树筑坡:
首先将树苗直立于植树坑的中间位置,然后向坑中填土压实至离坑口 5cm处。以树苗为圆心,在周围半径70cm的范围的地表之上用土铺成中间低,四周高的漏斗形浅坑。3.覆盖塑料薄膜:
取宽度为2m的耐老化高强度塑料薄膜,截成正方形的方块,在薄膜中间剪出一个直径30cm的圆孔,立苗时树苗的根系穿过圆孔,植树坑内覆土完成后,将塑料薄膜以树苗为中心向四周铺开,压在漏斗形斜坡上。4.填埋保水砂
取建筑用的河砂将漏斗的下口薄膜埋压到植树坑内,保水砂的埋压高度等于膜上覆土层的高度。5.筑埂覆土:
①以树苗为圆心,在塑料薄膜四周土筑起一道直径为70cm的环形土埂,高度25cm;
②向土埂内的塑料薄膜上覆土,盖住塑 料薄膜,厚度为IOcm;
③覆土后,地面呈漏斗状。实施方式3.采用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灌溉、保水护树
本方法是对已定植成活的树木进行抗旱保护,包括整地、覆膜、填埋保水砂、筑埂覆土四个步骤:
1.整地:
以地面生长的树木为圆心,在周围半径80cm的范围内的地表之上用土铺成中间低,四周高的漏斗形浅坑。2.覆膜:
①取宽度为2m的耐老化高强度塑料薄膜I块,截成正方形;
②在薄膜中间剪出一个直径为25cm的孔,作为漏斗的下孔;
③由薄膜的边缘到内孔内剪出一道口子;
④将薄膜的孔套在树的根部;
向四周铺展薄膜。3.填埋保水砂:
①在漏斗的下口埋砂,压住下口薄膜;
②填砂高度比膜上覆土层的高度大5cm。4.筑埂覆土:
①在漏斗坑外缘筑起一道环形土埂;
②土埂的高度为20cm;
③在环形土埂内覆土8cm,使地表呈漏斗状。
权利要求
1.一种采用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的灌溉、保水护树法包括整地、覆膜、填埋保水砂、筑埂覆土四个步骤。
2.整地:以已经栽活的树木为圆心,将周围半径30-250cm的范围内的地面之上修理出向内倾斜的漏斗形浅坑。
3.覆膜: ①取耐老化高强度塑料薄膜I块; ②在薄膜中间剪出一个直径为10-30cm的孔; ③由薄膜的边缘到内孔剪出一道口子; ④将薄膜的孔套在树的根部; ⑤向四周铺展薄膜,作为漏斗的斗边。
4.填埋保水砂: ①在漏斗的下口中填入保水砂,并用保水砂压住下口; ②保水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膜上覆土层的厚度。
5.筑埂覆土: ①在漏斗坑外、沿塑料薄膜的边缘筑起一道环形土埂; ②土埂的高度在20-25cm; ③在环形土埂内覆土,厚度均匀,使地表呈漏斗状。
全文摘要
一种采用土、膜复合抗旱植树漏斗的灌溉、保水护树法涉及林木栽培技术领域。其做法是先在树下的地面筑起以树木为中心的周边高,中间低的漏斗形斜坡,然后在斜坡上覆盖塑料薄膜,在薄膜的下口处埋压保水砂,在薄膜周围筑起土埂,在薄膜上覆土盖住薄膜,形成土、膜结合的漏斗结构。天然降水达到一定的水量,漏斗就会将上口面收集到的水分汇集到下口之下的土壤中,供树木吸收,可以使降水的滋润作用增加数倍。天气转晴后,塑料薄膜和保水砂可以阻止膜下土壤水分的蒸发损耗,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加强土壤向树木供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林地的抗旱能力,促进林业丰产。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098630SQ20121051342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林平, 何克勤, 胡能兵, 詹学文 申请人:林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