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98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木固定装置,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
背景技术
城市绿化即刻见效多以营建植物组团为主,配置不同种类的树木群丛展现绿化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区绿化时,开发商为了立竿见影,常采用该方法以达到美化建筑空间,吸引购房者的目的。这种树木群丛的种植方式在园林种植设计中称之为群植。群植表现的是植物的群体美,观赏它的层次、林缘和林冠等,群植设计形成的树群是园林的骨干,用以组
织空间层次和功能区的划分。目前城市绿化上层乔木以大规格苗木为主,大规格的乔木树种形成树群,表现树木群体之美。高大乔木对栽培技术和抗风防倒伏要求较高,尤其是滨海地区风力较大,并时常遭受台风袭击,新植园林树木风倒几率很大。风倒危害已成为影响滨海地区园林景观营建的重要阻碍。施工中通过加固树木防护支撑和合理养护可以构筑防御强风体系。因此,滨海地区对园林树木养护支撑方式和支撑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单位在对养护支撑投入与风倒损失的利益权衡下,即对于高大乔木的价格与支撑增加的成本方面的权衡,多加强树木支撑以防止树木倒伏。新植大树为避免因大风吹刮造成树干摇摆松动,根系与土壤接触不良,导致不利于新根生长,甚至死亡,需要对树木支撑养护。国内外树木养护支撑都以单体支撑为研究和实施的出发点,如目前常用的树木支撑方式包括单杆支撑、门字形支撑、人字形支撑、三角支撑、多杆支撑、井字形支撑、拉丝支撑和地下支撑等,而对树木群丛的抗风连体支撑缺乏相关研究,其实践也相对落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保证园林绿化的即时景观效果,避免大型乔木倒伏的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加体固定支撑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包括箍紧在各树木树干上的铁箍,其中所述的铁箍至少有三个,各铁箍通过支撑结构连接固定在地基上;相邻的三个铁箍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上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中,所述的各铁箍内套设有橡胶保护套。上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中,所述的支撑结构主要由至少一根接地支撑柱以及与该接地支撑柱的其中一端连接的定位埋桩组成;所述的接地支撑柱另一端与铁箍连接。上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中,所述的支撑结构由三根接地支撑柱以及与各接地支撑柱的其中一端对应连接的定位埋桩组成,三根接地支撑柱的另一端分别沿铁箍外侧壁的周向分布连接。[0009]上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中,所述相邻的两根接地支撑柱之间分别设有定位横梁,各定位横梁配合构成三角形状。上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中,所述的各定位埋桩上部近端部均设有挡土片,挡土片与对应的定位埋桩相互垂直。上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中,所述的各定位埋桩均与相对应的接地支撑柱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铁箍与支撑结构以及连接件配合,有效地起到防止树木倒伏的目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的优点(I)每棵树木有至少三个支撑点,即接地支撑柱与连接件的配合,连接支撑结构较独立支撑架更为稳定,刚性更强。 (2)构建支撑体系耗材少,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及使用的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海滨常遇强风地区,作为乔木固定支架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

o
以下结合附图
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之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之二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铁箍I、支撑结构2、连接件3、橡胶保护套4、接地支撑柱5、定位埋桩6、定位横梁7、挡土片8。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I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包括箍紧在各树木树干上的铁箍1,在各铁箍I内套设有橡胶保护套4,用于防止铁箍I磨损树干,铁箍I至少有三个,各铁箍I通过支撑结构2连接固定在地基上;相邻的三个铁箍I之间通过连接件3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支撑结构2主要由至少一根接地支撑柱5以及与该接地支撑柱5的其中一端连接的定位埋桩6组成,各定位埋桩6均与相对应的接地支撑柱5相互垂直,定位埋桩与接地支撑柱5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绑扎、铰接等多种常规方式连接,各定位埋桩6上部近端部均设有挡土片8,挡土片8与对应的定位埋桩6相互垂直,挡土片8用以增加接地支撑柱5抗拉强度;接地支撑柱5另一端与铁箍I连接。根据树木所在位置的不同,接地支撑柱5的数量优选在一至三根之间,树群边缘的树木个体可采用一至两根接地支撑柱5连接,通过与连接件的配合,即可有至少三个支撑点对树木进行支撑固定;树群内部的树木所采用的支撑结构2 —般由三根接地支撑柱5以及与各接地支撑柱5的其中一端对应连接的定位埋桩6组成,三根接地支撑柱5的另一端分别沿铁箍I外侧壁的周向分布连接;同时,相邻的两根接地支撑柱5之间分别设有定位横梁7,各定位横梁7配合构成三角形状,这样可以提升整个支撑结构的刚性,达到更好的支撑固定效果。[0023]具体使用时,根据树群单株的大小和极端风速确定支撑材料,常用材料有钢管、木棍、竹竿、钢索等。本实施例中以固定大乔木为例,连体固定支撑架以直径50mm的镀锌钢管为材料,然后现场测量、加紧工和焊接,使树群连为一个整体。具体步骤为1)种植大乔木,在树高的1/2 2/3处的树干上安装铁箍1,铁箍I内部垫衬橡胶保护套4 ;2)现场测量需要切割的连接件3、接地支撑柱5和定位横梁7的长度;3)焊接接地支撑柱5、连接件3和定位横梁7 ;4)焊接定位埋桩6和挡土片8,定位埋桩6打入自然土壤中,定位埋桩6的入土深度根据土壤质地而定,一般土壤Im左右,砂质松软土壤需埋深I. 5m,打桩方向垂直于接地支撑柱5,挡土片8埋入土壤中,即完成支撑架的安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包括箍紧在各树木树干上的铁箍(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箍(I)至少有三个,各铁箍(I)通过支撑结构(2)连接固定在地基上;相邻的三个铁箍(I)之间通过连接件(3)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铁箍(I)内套设有橡胶保护套(4)。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2)主要由至少一根接地支撑柱(5)以及与该接地支撑柱(5)的其中一端连接的定位埋桩(6)组成;所述的接地支撑柱(5)另一端与铁箍(I)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2)由三根接地支撑柱(5)以及与各接地支撑柱(5)的其中一端对应连接的定位埋桩(6)组成,三根接地支撑柱(5)的另一端分别沿铁箍(I)外侧壁的周向分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根接地支撑柱(5)之间分别设有定位横梁(7),各定位横梁(7)配合构成三角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定位埋桩(6)上部近端部均设有挡土片(8),挡土片(8)与对应的定位埋桩(6)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定位埋桩(6)均与相对应的接地支撑柱(5)相互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连体固定支撑架,属于树木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箍紧在各树木树干上的铁箍,其中所述的铁箍至少有三个,各铁箍通过支撑结构连接固定在地基上;相邻的三个铁箍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保证园林绿化的即时景观效果,避免大型乔木倒伏的提升树木群丛抗风力的加体固定支撑架;用于树木群丛的支撑固定、防倒伏。
文档编号A01G17/14GK202455992SQ20122004608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3日
发明者汪昕, 胡传伟, 谢驰宇, 谭广文, 赖丹宁 申请人: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