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堵塞的迷宫式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86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堵塞的迷宫式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灌带,尤其涉及一种抗堵塞的迷宫式滴灌带。
背景技术
目前,所用的迷宫式滴灌带都是由滴灌带本体、进水口、迷宫流道和出水口组成。使用时,水从进水口进入,流经迷宫流道,从出水口流出灌溉农作物。普通迷宫式滴灌带在迷宫流道和出水口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水质不佳时使用,容易因泥沙等杂质沉积在流道导致迷宫流道堵塞;出水口处易因停水泄压时造成的负压而吸入泥土,使出水口阻塞。滴灌带的阻塞会影响农作物的灌溉,进而给农作物的产量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抗堵塞的迷宫式滴灌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抗堵塞的迷宫式滴灌带,包括滴灌带本体;所述滴灌带本体的一端设有入水口,其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其内设有迷宫流道;所述迷宫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入水口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流道沿所述滴灌带本体长度方向呈梳齿状,其走向呈之字形。所述出水口为缝隙式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梳齿状的流道,使流经流道的水流为紊流状态,因此,水中的杂质不易沉积在流道内造成堵塞;同时,流道的之字形走向有利于加强水流对流道的冲刷作用,有效防止了杂质沉积。2、由于本实用新型出水口采用缝隙式设计,其结构类似于单向阀,因此,当滴灌带产生负压时出水口自动关闭,可以有效避免因吸入田间泥土等杂质所造成的阻塞问题出现。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一滴灌带本体 2—入水口 3—迷宫流道 4一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一种抗堵塞的迷宫式滴灌带,包括滴灌带本体I。滴灌带本体I的一端设有入水口 2,其另一端设有出水口 4,其内设有迷宫流道3 ;迷宫流道3的一端与入水口2相连,其另一端与出水口 4相连。[0014]其中迷宫流道3沿滴灌带本体I长度方向呈梳齿状,其走向呈之字形。出水口 4为缝隙式出水口。
权利要求1.一种抗堵塞的迷宫式滴灌带,包括滴灌带本体(I);所述滴灌带本体(I)的一端设有入水口( 2 ),其另一端设有出水口( 4 ),其内设有迷宫流道(3 );所述迷宫流道(3 )的一端与所述入水口(2)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4)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流道(3)沿所述滴灌带本体(I)长度方向呈梳齿状,其走向呈之字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抗堵塞的迷宫式滴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4)为缝隙式出水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堵塞的迷宫式滴灌带,包括滴灌带本体。所述滴灌带本体的一端设有入水口,其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其内设有迷宫流道;所述迷宫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入水口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流道沿所述滴灌带本体长度方向呈梳齿状,其走向呈之字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可有效防止杂质沉积及避免因吸入田间泥土等杂质所造成的阻塞问题出现。
文档编号A01G25/02GK202524846SQ2012200954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4日
发明者张志国, 王兴, 王冲, 范玉孝 申请人: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