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卵蜂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0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卵蜂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卵蜂释放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小卵(米蛾卵、麦蛾卵等)繁殖的赤眼蜂放蜂装置,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赤眼蜂是世界范围内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中最重要的一种卵寄生性天敌昆虫。全世界约有20多种赤眼蜂用于人工繁殖和释放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我国工厂化生产赤眼蜂主要是以柞蚕卵为中间寄主,繁殖种类仅限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等。一些优良的赤眼蜂蜂种如广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因其繁殖寄主只能用小卵(米蛾卵、麦蛾卵等)繁殖而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利用米蛾饲养及繁蜂技术研究虽较多,但国内目前尚无以米蛾卵做中间寄主繁殖 赤眼蜂的生产线,主要是在实验室内应用保存蜂种。放蜂时用无毒胶水涂在固定范围的卡纸上,然后将被赤眼蜂寄生的寄主卵均匀铺在上面制成蜂卡,此种方法完全是手工操作,在制卡、释放过程中卵粒易脱落,损失较多,释放及运输过程极不方便,田间释放后经不起雨淋、日晒,影响防治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卵蜂释放装置,解决目前放蜂存在的问题,将制卡过程中的损失减少到零,使用方便,防止雨淋、日晒,在恶劣天气下仍能保证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实现机械化生产并方便运输和使用的放蜂装置,同样也适用于麦蛾卵繁蜂及粉虱寄生蜂,以进一步完善米蛾卵繁殖赤眼蜂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小卵蜂释放装置,由盒体和盒盖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盒体的底部中心为中空柱形突起,柱形突起上表面开有条形孔道,盒盖上面中部设有柱形突起,柱形突起中间有一凹口。所述的条形孔道的宽为0. 3mm。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避免害虫在田间对寄住卵的取食,使用方便,防止雨淋、日晒,在恶劣天气下仍能保证较好的防治效果,填补了以前放蜂的缺点和不足,并可实现机械化生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3所示,小卵蜂释放装置,由盒体I和盒盖2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盒体I的底部中心为中空柱形突起3,中空柱形突起3上表面开有条形孔道4,盒盖2上面中部设有柱形突起5,柱形突起5中间有一凹口6。运输时因盒盖上的柱形突起的直径小于盒体I底部的中空柱形突起3直径,盒盖2与盒体I咬合为一体,盒与盒之间可以叠放在一起,降低运输空间,即可以减小摆放空间。所述的条形孔道的宽为0. 3mm,可以保证赤眼蜂成蜂顺利爬出,同时也有效阻止寄生卵外漏。用时将盒盖2上的柱形突起5中间的一凹口 6挂在树上或田间。在盒体I内底部装上被赤眼蜂寄生的米蛾或麦蛾卵,当米蛾或麦蛾卵羽化出蜂后从盒体I的底部中心中空 柱形突起3上表面上的孔道4中爬出,表面上的孔道4是用于固定释放赤眼蜂羽化后的出蜂孔。
权利要求1.小卵蜂释放装置,由盒体和盒盖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盒体的底部中心为中空柱形突起,柱形突起上表面开有条形孔道,盒盖上面中部设有柱形突起,柱形突起中间有一凹口。
2.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小卵蜂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形孔道的宽为O. 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卵蜂释放装置,由盒体和盒盖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盒体的底部中心为中空柱形突起,柱形突起上表面开有条形孔道,盒盖上面中部设有柱形突起,突起中间有一凹口。其避免害虫在田间对寄住卵的取食,使用方便,防止雨淋、日晒,在恶劣天气下仍能保证较好的防治效果,填补了以前放蜂的缺点和不足,并可实现机械化生产。
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2514445SQ20122012860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
发明者刘志, 孙光芝, 张俊杰, 李天昊, 杜文梅, 王秀梅, 臧连生, 邵玺文, 阮长春 申请人:吉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