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98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ー种手竿。
背景技术
手竿是指不装绕线轮的钓竿,多用于淡水垂钓,长度一般为3-8米。手竿的出现已有较长的历史,随着技术的发展,材料的进步,手竿已由单一直竿发展转变成具有插接和抽拉结构的手竿结构,使手竿的结构发生重大的改变,从而便于了手竿携带和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手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将手竿放到一定的长度后,再进行手竿钩线的安装,使得手竿在使用时需要较长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手竿与钩线采用単独分体 设置的形式,手竿使用时需要先组装后再进行使用,影响了手竿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因此,如何提高手竿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竿,以实现提高手竿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ー种手竿,包括内部设置有手竿钩线容置通道的抽拉部和一端与所述抽拉部相连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具有空腔结构,且其内部设置有收放所述手竿钩线的绕线轮,和对所述绕线轮的轮轴进行架持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优选地,在上述手竿中,所述绕线轮与所述握持部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握持部外壁的位置设置有对所述钩线进行导引的引线孔;所述第二支架上与所述引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架设于所述绕线轮上方的导引柱,且所述导引柱上设置有对所述手竿钩线进行导引的导引孔。优选地,在上述手竿中,所述手竿上驱动所述绕线轮的动力装置为设置于所述握持部的另一端,并所述轮轴相连的盘状摇柄。优选地,在上述手竿中,所述握持部上设置有通过螺纹连接套装在所述握持部外侧壁上的泄カ手柄;所述泄カ手柄处于所述握持部和所述盘状摇柄之间沿所述握持部的径向设置有限位挡块。优选地,在上述手竿中,所述盘状摇柄和所述绕线轮之间还设置有双向螺旋进给机构,所述双向螺旋进给机构的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引柱相连的往复运动连接杆。优选地,在上述手竿中,所述限位挡块和所述盘状摇柄相互贴合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方向相同的阻カ条形纹。优选地,在上述手竿中,所述泄カ手柄与所述盘状摇柄相互贴合的两端分别具有凹槽结构和凸台结构。优选地,在上述手竿中,所述双向螺旋进给机构的进给螺杆和所述轮轴直接相连。优 选地,在上述手竿中,所述双向螺旋进给机构的进给螺杆和所述轮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连接。优选地,在上述手竿中,所述抽拉部沿其伸出方向上的每个节竿的长度逐渐变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竿,包括抽拉部和握持部,抽拉部的内部设置有供手竿的钩线伸入和伸出的容置通道,握持部的一端与抽拉部相连,握持部的的内部具有空腔结构,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绕线轮,通过绕线轮对抽拉部的手竿钩线进行收放,握持部内还设置有对绕线轮的轮轴进行架持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手竿内的绕线轮用于对手竿钩线进行收放,手竿钩线的一端穿过抽拉部的容置空间,另一端与绕线轮相连,手竿在使用过程中,绕线轮放线,并将钩线拉长的需要的长度;停止使用后,转动绕线轮收线,手竿钩线缠绕到绕线轮上,手竿的抽拉部收回,通过上述手竿的工作方式,简化了手竿的在使用时操作过程,提高了手竿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施例中具有第一较佳结构的手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具有第二较佳结构的手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手竿抽拉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ー种手竿,提高了手竿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事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事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图I为本实施例中具有第一较佳结构的手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ー种手竿,包括抽拉部I和握持部2,抽拉部I的内部设置有供手竿的钩线伸入和伸出的容置通道,握持部2的一端与抽拉部I相连,握持部2的的内部具有空腔结构,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绕线轮4,通过绕线轮4对抽拉部I内的手竿钩线进行收放,握持部2内还设置有对绕线轮4的轮轴41进行架持的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5。本实施例提供的手竿的使用过程如下通过设置在手竿内的绕线轮4对手竿钩线进行收放,手竿钩线的一端穿过抽拉部I的容置空间,另一端与绕线轮4相连,手竿在使用过程中,绕线轮4放线,并将钩线拉长至需要的长度;停止使用后,转动绕线轮4收线,手竿钩线缠绕到绕线轮上,手竿的抽拉部收回。通过上述手竿的工作方式,使得手竿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控制手竿内部的绕线轮4的转动即可进行收线或放线的动作,无需在手竿使用过程中单独进行钩线的取线、绑线等安装工作,简化了手竿的在使用时操作过程,提高了手竿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手竿中,绕线轮4和握持部2同轴设置,第一支架3靠近握持部2外壁的位置设置有对手竿钩线进行导引的引线孔31,第二支架5上与引线孔3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架设于绕线轮4上方的导引柱6,导引柱6上设置有对钩线进行导引的导引孔61,绕线轮4与握持部2同轴,钩线在缠绕到绕线轴4上时,通过引线孔31和导引柱上的导引孔61,将手竿钩线缠绕到绕线轮4上时,手竿钩线的导入方向设置为与绕线轮4的轴向相互垂直,从而使得钩线在缠绕到绕线轮4上时,能够均匀的分布在绕线轮4上,避免了钩线在缠绕到绕线轴4上时,集中于绕线轮4的一端或者由于绕线轮4在转动过程中由于钩线的受カ方向沿绕线轮4的一端,而使得钩线脱离绕线轮4而缠绕到绕线轮4的轮轴41上,影响了绕线轮4的正常转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手竿中,驱动绕线轮4转动的动力机构为设置在握持部2的一端的盘状摇柄7,盘状摇柄7与轮轴41相连,在转动盘状摇柄7时,其带动轮轴41转动,进而带动绕线轮4转动进行收放线动作。握持部2上套设有泄カ手柄8,握持部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泄カ手柄8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二者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泄カ手柄8上处于握持部2和盘状摇柄7的位置上设置有限位挡块81,限位挡块81沿握持部2的径向布置,通过调节盘状摇柄7转动,调节摇柄7带动绕线轮4转动从而带动绕线轮4对钩线进行收放。盘状摇柄7上还设置有手柄71,通过对转动手柄71实现对盘状摇柄71的调节,进而实现了控制绕线轮4的收放线工作。泄カ手柄8靠近盘状摇柄7的一端设置的限位挡块81,在旋转泄力手柄8吋,限位挡块81与盘状摇柄7贴合或分开。泄カ手柄8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握持部2的外侧壁上,因此旋转泄カ手柄8吋,泄カ手柄8沿握持部2的轴向前后滑动,从而靠近和远离盘状摇柄7,又通过设置在泄カ手柄8上的限位挡块81,在泄カ手柄8前后滑动时,限位挡块81与盘状摇柄7发生贴合和分开,当二者贴合时,二者相互贴合的端面互相抵住,从而实现了泄力手柄8对盘状摇柄7的止转,具体表现为在限位挡块81与盘状摇柄7贴合吋,限位挡块81对盘状摇柄7相対的两个面相接触,并通过两个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盘状摇柄7止转,从而使钩线固定在需要的长度,当限位挡块181与盘状摇柄7分开时,即可继续通过转动盘状摇柄7对钩线进行放、收工作。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手竿中,限位挡块81和盘状摇柄7发生贴合的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方向相同的阻カ条形纹。限位挡块81与盘状摇柄7通过面接触实现二者的止转,因此二者相接触的两个端面上设置阻力条形纹,设置为同一个端面上阻力条形纹方向相同,则在转到一定位置时,二者的端面相互啮合,达到止转的目的。当然,二者相接触的端面上可设置其他以达到增强二者间摩擦力的花纹,以将二者的接触面均设置为粗糙表面。通过将限位挡块81和盘状摇柄7相互之间发生贴合的表面设置为粗糙表面,则在需要对盘状摇柄7进行止转,使绕线轮停止放线或收线工作吋,旋转泄力手柄8与盘状摇柄7相互接触,由于二者的接触面均设置有阻カ条形纹,二者贴合时阻カ条形纹之间互相抵挡,増大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泄カ手柄8能够很好地实现对盘状摇柄7的止转动作,达到了使绕线轮固定于既定位置,不再进行收放线动作。具体的,限位挡 块81设置为位于泄カ手柄端部的盘状堵块,限位挡块81设置为盘状堵块,通过旋转泄カ手柄8使盘状堵块和盘状摇柄7相贴合时,其増大了二者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限位挡块8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盘状摇柄7的止转。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手竿中,泄カ手柄8与盘状摇柄7发生贴合的两端分别设置具有凹槽结构和具有凸台结构。由于泄カ手柄8通过自身绕握持部2的旋转靠近和远离盘状摇柄7,以实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贴合和分开,通过将泄力手柄8和盘状摇柄7之间通过凹槽结构和凸台结构的设置,使得泄カ手柄8在沿握持部2轴向移动时,泄カ手柄8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握持部2和盘状摇柄7上,从而保持三者始终处于同一轴向,保持了结构的稳定性。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的凸台和凹槽结构和位置,泄カ手柄和盘状摇柄的凸台和凹槽结构可对调;同时,二者可设置为均具有平面结构。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手竿中,盘状摇柄7和绕线轮4之间还设置有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上设置有随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的进给螺杆91转动而作往复运动的滑块10,滑块10上设置有与导引柱6相连的往复运动连接杆11。本实施例提供该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的目的在于,提供使导弓I柱6进行往复运动的装置,绕线轮4在对钩线进行收线动作时,在收线时导入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手竿钩线集中在绕线轮4上的ー个位置,导致形成线团的钩线之间相互叠加容易成结,不利于后续的放线动作;同时,线团缠绕绕线轮4的位置表现在结构上为较粗的结构,容易将手竿收线的位置堵死,更不利于收线和放线的动作。具体的,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的螺杆91 一端与绕线轮4的轮轴41相连,另一端与盘状摇柄7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盘状摇柄7,盘状摇柄7依次带动螺杆9、轮轴41转动,从而带动绕线轮4转动进行收线、放线工作。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的螺旋槽为封闭式,滑块10的运动可由正向过渡到反向螺旋槽中,形成自动往复的进给运动。通过设置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使得手竿钩线的导入位置沿绕线轮的径向往复移动,从而使得钩线均匀的分布在绕线轮4上,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用于实现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连接杆11、滑块10和进给螺杆91在绕线轮4转动时做往复运动的构件为现有技术中较为成熟的技术,通过在进给螺杆9上设置往复运动的螺旋槽能够实现使二者进行往复运动的功能。滑块10内还设置有螺纹销12,其与进给螺杆91的螺旋槽相连,以实现滑块10在沿进给螺杆91平移时做定距的往复运动。本实施例中,绕线轮4、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等均设置在握持部2的空腔内部,同时握持部2的端部还设置有盘状摇柄7和泄カ手柄8,该结构必然造成握持部的长度相对较长,从而不利于上述构件的安装工作。为了达到握持部2的结构易于安装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握持部可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具体地,可在握持部2上开设部件安装窗ロ,待各部件安装完毕后,再套接泄力手柄8,由于泄カ手柄8套接于握持部2外部的特点,其同时对握持部的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具体地,握持部2内还可设置通过螺纹进行连接的安装腔体21结构,安装腔体21上分別设置与握持部2和泄カ手柄8连接的螺纹,待手竿的各部件安装到安装腔体内部以后,再将安装腔体与握持部2和泄カ手柄8进行套接,在易于安装的同时,使得安装腔体21内部部件具有了双层的保护外壁,起到了对安装腔体21进行多重保护的作用。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施例中具有第二较佳结构的手竿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手竿中,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的进给螺杆91和绕线轮4可以设置为直接连接的结构形式,也可以设置为通过传动机构相连的结构形式。盘状摇柄7带动进给螺杆91转动,进给螺杆91通过与绕线轮4连接带动绕线轮4转动,从而进行对手竿钩线的收放工作,进给螺杆91和绕线轮4直接连接,可以使得对手竿钩线的收放工作正常进行;当然二者之间可以设置传动机构,考虑到绕线轮4的通常具有较细的结构,如果在盘状摇柄7转动与绕线轮4同步,当钩线较长时难免会因为绕线的效率较低而占用较多的绕线时间,通过设置齿轮传动机构13,并可将齿轮传动设置一定的传动比,则可以提高绕线轮4的缠绕效率,省时、省力的完成对钩线的收放。 齿轮传动结构13的可设置为ニ级传动,进给螺杆91为主动轴,通过将靠近线轮传动轴9的齿轮传动设置为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将靠近绕线轮4,即从动轮部分设置为由大齿轮带动小齿轮,从而提高了绕线轮4的转动速度,提高了收线效率。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手竿抽拉部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手竿中,手竿抽拉部I设置为沿其伸出方向上的每个节竿的长度逐渐变短。即使抽拉部I的每两个相邻伸出的节竿15均短于与伸出的节竿15相连的收容节竿16。现有技术中内置钩线的具有抽拉结构的钓竿中,由于伸出节竿伸入到收容节竿中内部后,相邻两个节竿之间一般设置为收回时相互抵住,因此抽拉时容易造成压线现象的产生,从而影响了钓竿中具有抽拉结构的部件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每个伸出节竿15均短干与伸出节竿15相连的收容节竿16,使得二者在将伸出节竿15滑入到收容节竿16中,伸出节竿15的底部不会完全压入到收容节竿16的底部,从而避免了相邻的两个节竿之间压线情况的产生,保证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手竿的正常使用。抽拉部与握持部相接的部位的节竿上设置堵头14,堵头中间位置设置穿线孔141,具有穿线孔141结构的堵头14,使钩线17由抽拉部容置通道的中间部位进行抽拉,在提供钩线导向作用的同时,避免钩线卡在相邻两节竿之间,保证收放线工作的正常进行。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手竿,包括内部设置有手竿钩线容置通道的抽拉部(I)和一端与所述抽拉部(I)相连的握持部(2),其特征在干, 所述握持部(2)具有空腔结构,且其内部设置有收放所述手竿钩线的绕线轮(4),和对所述绕线轮的轮轴(41)进行架持的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4)与所述握持部(2)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支架(3 )靠近所述握持部(2 )外壁的位置设置有对所述钩线进行导弓I的引线孔(31); 所述第二支架(5)上与所述引线孔(3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架设于所述绕线轮(4)上方的导引柱(6),且所述导引柱(6)上设置有对所述手竿钩线进行导引的导引孔(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竿,其特征在干, 所述手竿上驱动所述绕线轮(4)的动カ装置为设置于所述握持部(2)的另一端,并所述轮轴(41)相连的盘状摇柄(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竿,其特征在干, 所述握持部(2)上设置有通过螺纹连接套装在所述握持部(2)外侧壁上的泄カ手柄(8); 所述泄カ手柄(8)处于所述握持部(2)和所述盘状摇柄(7)之间沿所述握持部(2)的径向设置有限位挡块(8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状摇柄(7)和所述绕线轮(4)之间还设置有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所述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的滑块(10)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引柱(6)相连的往复运动连接杆(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块(81)和所述盘状摇柄(7)相互贴合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方向相同的阻カ条形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竿,其特征在于,所述泄カ手柄(8)与所述盘状摇柄(7)相互贴合的两端分别具有凹槽结构和凸台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的进给螺杆和所述轮轴(41)直接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旋进给机构(9)的进给螺杆和所述轮轴(41)通过齿轮传动机构(13 )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竿,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部(I)沿其伸出方向上的每个节竿的长度逐渐变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竿,包括抽拉部和握持部,抽拉部的内部设置有供手竿的钩线伸入和伸出的容置通道,握持部的内部具有空腔结构,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绕线轮,通过绕线轮对抽拉部的手竿钩线进行收放,握持部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驱动绕线轮转动的盘状摇柄,与沿握持部的径向移动靠近和远离盘状摇柄的泄力手柄,旋转泄力手柄,使其与盘状摇柄贴合和分开,实现对绕线轮的止转。手竿在使用过程中,绕线轮放线,并将钩线拉长的需要的长度;停止使用后,转动绕线轮收线,手竿钩线缠绕到绕线轮上,手竿的抽拉部收回,通过上述手竿的工作方式,简化了手竿的在使用时操作过程,提高了手竿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文档编号A01K87/02GK202588111SQ2012202174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5日
发明者李昌 申请人:李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