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62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围隔实验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水域生态学研究方法,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结构和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完善,已成为研究水域生态的有效工具,主要用于污染生态学、养殖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围隔生态系是用人工方法把自然海水围起来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水体积介于fl03m3,与周围海水没有交换。按水体积大小可分 为3类;小尺度围隔(microcosm, flOm3)、中尺度围隔(mesocosm, l(Tl00m3)、大尺度围隔(macrocosm, >100m3),按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浮游生态系围隔、浮游-底栖生态系围隔和底栖生态系围隔,按基质分为软底围隔、岩基围隔和悬浮围隔,按研究地点分为室内围隔和现场围隔。围隔实验的优点在于比自然生态系统简单,比室内实验复杂,它是生态系统水平的实验,室内实验通常只能进行单种群或几个种群的研究,而且获得的信息大不一样。围隔实验可以提供生态系统尺度的信息,而室内实验一般获得种群尺度的信息;围隔实验一般在现场进行,较之室内模拟,环境条件与自然状况更为相似,所得结果能较好地反映自然生态系统的真实状况。现有技术方案现场围隔试验作为一种简单、科学的实验方法,目前在水域生态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真实性、实用性、高效性得到了一致认可。李德尚等(1993)设计一种适于内陆水域生态试验的浮式围隔,围隔袋由高密度涂塑聚乙烯编织布缝合而成,呈圆筒形,上端固定在浮架上,下端由底盘封闭,以增大围隔袋的抗拉力,围隔垂直悬浮在水中。唐森铭等(1995)把容积约I. 7m3的玻璃钢桶作为围隔装置,并把它们放置在陆基水池中进行生态模拟试验,研究了水体扰动影响赤潮浮游植物种类演替的机制。李德尚等(1998)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池塘养殖和生态学研究的方形陆基围隔,该围隔幔为涂塑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布材料,固定在由木桩和青竹组成的正方形支架上,围隔上端直接开口,下端深埋进泥层中,构成一个半封闭的生态系统。张春雷等(2006)研制了一种船基围隔,围隔实验装置采用由钢骨架支撑的透明聚乙烯材料塑料袋,直径为lm,深度为lm,为顶部开放式船基围隔,外部为钢质支架与帆布袋构成的循环水槽。已见报道的现场实验围隔有多种设计,但在成本、性能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大多现场围隔试验装置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不便于运输储存,对围隔方法的推广普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部分可组装现场围隔的组装方法过于繁琐,导致在海上现场操作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且零部件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它利用围隔系统在目的水域建立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然变化和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缩小试验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得试验条件更能反映客观实际、试验结果更加准确科学,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包括托网,其由聚乙烯绳索交错编织而成,所述聚乙烯绳索之间形成筛孔,所述托网底部封闭,顶部开口,顶部边缘连接有牵拉绳索;围隔袋,其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轧制而成,所述围隔袋置于托网中,所述围隔袋透光不透水,所述围隔袋顶部开口,所述围隔袋的顶部开口由捆绑绳收口密封;坠石,其通过连接绳索连接于托网底部;扣环,其与牵拉绳索连接并固定于养殖筏架上;软管,其位于围隔袋的顶部开口处,一端位于围隔袋内水体的水面以下,另一端露出围隔袋,所述软管露出围隔袋的一端由胶塞封堵。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牵拉绳索为四条,分置于托网顶部四个边角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利用聚乙烯绳编制的网袋作为托网,使用扣环作为托网末端固定连接装置,安装简单、成本低廉,并可利用托网的柔韧性,实现对围隔袋安全性的有效保护。此外,整个围隔系统主要部件材料均由聚乙烯材料制成,柔韧性好,运输方便、不宜破损。

图I :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 :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I.托网,2.围隔袋,3.牵拉绳索,4.扣环,5.捆绑绳,6.软管,7.胶塞,8.坠石,9.连接绳索,10.筛孔,11.聚乙烯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其包括托网1,其由聚乙烯绳索11交错编织而成,所述聚乙烯绳索11之间形成筛孔10,所述托网I底部封闭,顶部开口,顶部边缘连接有牵拉绳索3 ;围隔袋2,其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轧制而成,所述围隔袋2置于托网I中,所述围隔袋2透光不透水,所述围隔袋2顶部开口,所述围隔袋2的顶部开口由捆绑绳5收口密封;坠石8,其通过连接绳索9连接于托网I底部;扣环4,其与牵拉绳索3连接并固定于养殖筏架上(图中未示出);软管6,其位于围隔袋2的顶部开口处,一端位于围隔袋2内水体的水面以下,另一端露出围隔袋2,所述软管6露出围隔袋2的一端由胶塞7封堵。优选的,所述牵拉绳索3为四条,分置于托网I顶部四个边角处。使用时,先将四个扣环4固定于养殖後架上;在托网I底部悬吊坠石8,使托网I入水时克服水体浮力,缓慢下降,至托网I完全浸入水中后,将围隔袋2放入其中,围隔袋2中注水方式采用先将围隔袋2下沉而后提起的直接灌水方法,然后根据实验需要将实验对象放入围隔袋2后,将软管6置入围隔袋2中,将其一端没入围隔袋2内水体的水面以下,另一端露出围隔袋2,用捆绑绳5扎紧围隔袋2顶部开口,软管6露出围隔袋2的一端使用胶塞7封堵,防止围隔袋2内外水体交换;取样时,将胶塞7摘除,利用手动真空泵采集围隔袋2内水样,取样过程中围隔袋2内水样不与外部空气及水体发生接触,以保证袋内水样样品质量;取样完毕,使用胶塞7将软管再次封堵。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网,其由聚乙烯绳索交错编织而成,所述聚乙烯绳索之间形成筛孔,所述托网底部封闭,顶部开口,顶部边缘连接有牵拉绳索; 围隔袋,其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轧制而成,所述围隔袋置于托网中,所述围隔袋透光不透水,所述围隔袋顶部开口,所述围隔袋的顶部开口由捆绑绳收口密封; 坠石,其通过连接绳索连接于托网底部; 扣环,其与牵拉绳索连接并固定于养殖筏架上; 软管,其位于围隔袋的顶部开口处,一端位于围隔袋内水体的水面以下,另一端露出围隔袋,所述软管露出围隔袋的一端由胶塞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绳索为四条,分置于托网顶部四个边角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其包括托网,其由聚乙烯绳索交错编织而成,聚乙烯绳索之间形成筛孔,托网底部封闭,顶部开口,顶部边缘连接有牵拉绳索;围隔袋,其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轧制而成,围隔袋置于托网中,围隔袋顶部开口,围隔袋的顶部开口由捆绑绳收口;坠石,其通过连接绳索连接于托网底部;扣环,其与牵拉绳索连接并固定于养殖筏架上;软管,其位于围隔袋的顶部开口处,一端位于围隔袋内水体的水面以下,另一端露出围隔袋,软管露出围隔袋的一端由胶塞封堵。它安装简单、成本低廉,可对围隔袋进行有效保护,主要部件材料均由聚乙烯材料制成,柔韧性好,运输方便、不宜破损。
文档编号A01G33/00GK202666895SQ2012202655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蒋增杰, 方建光, 梁翻鹏, 韩婷婷, 李加琦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