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括内设柴油发动机的发动机罩、具有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罩上方的驾驶座椅的驾驶部、在所述驾驶部的横侧方以升降操作自如的方式与行驶机体连接的割取部的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专利文献I所示地,具有如下构成的联合收割机,其具有内设发动机的发动机罩,在该发动机罩的上方配置有驾驶座椅。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 213605号公报在具有柴油发动机的收割机中,若在发动机罩内设置使柴油发动机的排气中含有的粒子状物质减少等排气净化装置,则在排气净化装置的温度管理中容易利用柴油发动机的散热、能够缩短将排气净化装置和柴油发动机连接的配管。但是,排气净化装置和驾驶座椅在机体上下方向上重合的情况下,驾驶座椅的配置高度变高,伴随于此,对容易操作驾驶面板的配置高度需要进行配置变更等设计变更,成为需要。另外,在避免排气净化装置和驾驶座椅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重合而将驾驶座椅向机体前方及机体横向进行位置变更的情况下,由于驾驶座椅的移动,而使驾驶部在机体前后方向及机体横向的尺寸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驾驶部大型化而能够避免排气净化装置和驾驶座椅在机体上下方向的重合并将排气净化装置设于发动机罩内的收割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收割机,包括:内设柴油发动机的发动机罩;具有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罩上方的驾驶座椅的驾驶部;在所述驾驶部的横侧方以升降操作自如的方式与行驶机体连接的割取部,其中,具有排气净化装置,其从所述柴油发动机导入排气并进行排气的净化处理,所述排气净化装置以如下的方式配置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罩内,即,排气净化装置整体相对于所述驾驶座椅偏向割取部侧,并且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机体横向的一部分在俯视时从所述发动机罩的所述割取部侧的端部突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排气净化装置以俯视时机体横向的一部分从所述驾驶部的所述割取部侧横壁突出的方式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方面,由于排气净化装置在机体横向的一部分从驾驶部的割取部侧横壁向割取部侧突出,能够以使排气净化装置的整体相对于驾驶座椅偏向割取部侧的配置将排气净化装置设于发动机罩内。因此,能够避免驾驶座椅和排气净化装置在机体上下方向重合并无需将驾驶座椅向机体前方及机体横向进行位置变更。因此,该收割机能够将排气净化装置和柴油发动机连接的配管尽量缩短等有利的状态下设置排气净化装置而进行排气的净化,能够避免驾驶座椅和排气净化装置在机体上下方向的重合并无需或抑制提高驾驶面板的配置高度等驾驶部的设计变更,而低成本地构成,并且能够避免或抑制驾驶座椅的位置变更导致的驾驶部的大型化而紧凑地构成。[0010]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排气净化装置配置在所述柴油发动机的上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能够使排气净化装置位于发动机罩内的更内侧,使在发动机罩内流动的发动机冷却风良好地接触的排气净化装置的表面积变大而将发动机冷却风有效地活用于排气净化装置的冷却。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排气净化装置以长度方向沿机体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以使从所述发动机罩向所述割取部侧流出的发动机冷却风朝向所述排气净化装置向所述割取部侧突出的部位的方式设有流动引导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通过流动引导件的引导,使从发动机罩内向割取部侧流出的发动机冷却风朝向向割取部侧突出而使发动机冷却风不易接触的排气净化装置的一部分流动而良好地接触。因此,通过使排气净化装置的一部分向割取部侧突出且仅设置流动引导件的简单对策,在防止排气净化装置过热等的排气净化装置的温度管理中可利用发动机冷却风。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用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控制的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向所述割取部侧突出的部位。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即使将传感器配置在比排气净化装置高的配置高度的情况下,通过配置在排气净化装置的向割取部侧突出的部位,也不会因传感器而提高发动机罩的顶板部的配置高度,能够将传感器配置在排气净化装置。因此,能够将传感器配置在排气净化装置而缩短传感器与排气净化装置之间的距离,并且降低顶板部的配置高度而实现原动部的紧凑化。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在第六方面的基础上,设有将所述传感器上方覆盖的传感
Ra
卓O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在第七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发动机罩摆动开闭自如地被支承于所述行驶机体,所述传感器罩具有:固定罩部,其从所述发动机罩向所述割取部侧延伸,并且固定于所述发动机罩;开闭罩部,其以下降闭合姿势和上升打开姿势摆动开闭自如地被支承于所述固定罩部的延伸端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第八方面,通过将开闭罩部切换成下降闭合姿势,在将发动机罩闭合的状态下,开闭罩部尽量接近传感器而将传感器覆盖,故而能够可靠地保护传感器。另一方面,在打开操作发动机罩时,通过将开闭罩部切换成上升打开姿势,使开闭罩部自传感器离开,容易避免由于发动机罩的摆动等引起的、开闭罩部相对于传感器的接触。因此,通常时,开闭罩部尽量接近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罩可靠地保护传感器,且在原动部的检查等时打开操作发动机罩的情况下,开闭罩部不易接触传感器,能够防止传感器的损伤及破损。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在第八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固定罩部的延伸端侧设有绕机体前后方向轴芯摆动自如地支承所述开闭罩部的支点部。本实用新型第十方面,在第九方面的基础上,开闭操作所述开闭罩部的操作引导件被支承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0025]本实用新型第十一方面的收割机,包括:内设柴油发动机的发动机罩;具有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罩上方的驾驶座椅的驾驶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柴油发动机的排气导入而进行排气的净化处理的排气净化装置以相对于所述驾驶座椅偏向机体横内侧的方式设于所述发动机罩内的所述柴油发动机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第十二方面,在第十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顶板部具有:位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上方的净化装置上方部、位于所述发动机罩的所述驾驶座椅下方的座椅下方部,所述净化装置上方部的高度位置比所述座椅下方部的高度位置高。本实用新型第十三方面,在第十一或第十二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驾驶座椅的横侧方配设有侧驾驶面板,所述侧驾驶面板具有面板顶板、上端与所述面板顶板的驾驶座椅侧的横端相连的侧纵板,所述侧纵板相对于所述净化装置上方部的所述驾驶座椅侧的横端偏向所述驾驶座椅侧的相反侧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第十四方面,在第十三方面的基础上,所述面板顶板配置在比所述净化装置上方部更高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第十五方面,在第十一或第十二方面的基础上,发动机用的空气滤清器配设在所述驾驶座椅的后方、且所述发动机罩的上方,所述顶板部具有位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下方的空气滤清器下方部,并且,所述空气滤清器下方部配置在比所述座椅下方部高的位置、且比所述净化装置上方部低的位置,并且具有支承 所述空气滤清器的空气滤清器支承部。本实用新型第十六方面,在第十五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空气滤清器下方部具有从所述空气滤清器支承部的机体横外侧端部向机体横外方向以及机体下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倾斜横端部。本实用新型第十七方面,在第十六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从机体横外侧端部向机体下方向延伸的溢流筒配置在所述倾斜横端部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第十八方面,在第十七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溢流筒以沿所述倾斜横端部的方式设于所述空气滤清器。本实用新型第十九方面,在第十八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倾斜横端部的延伸端部与设于所述发动机罩的机体横外侧端部的固定框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二十方面,在第十五方面的基础上,所述顶板部具有纵板部,该纵板部将所述净化装置上方部的驾驶座椅侧的横端和所述空气滤清器支承部的所述排气净化装置侧的横端连接,所述纵板部构成为以机体前后方向观察时的纵向截面形状越靠上端侧越接近净化装置上方部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形状。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一方面,在第二十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纵板部的下方设有引导发动机冷却风的冷却风引导板。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二方面,在第二i^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冷却风引导板以与所述纵板部平行的方式设置。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三方面,在第二十一方面的基础上于,所述冷却风引导板被支承部件支承,所述支承部件对安装于所述柴油发动机的所述排气净化装置进行支承。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四方面的收割机,其具有柴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净化装置,其对从所述柴油发动机导入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一对支承部,其在所述柴油发动机的上方,在与曲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排气净化装置以长度方向与所述曲轴方向交叉的方式与所述一对支承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五方面,在第二十四方面的基础上,所述一对支承部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柴油发动机的曲轴方向。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六方面,在第二十四或第二十五方面的基础上,形成所述一对支承部的支承部件被固定于所述柴油发动机。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七方面,在第二十六方面的基础上,所述一对支承部件以彼此独立的方式构成。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八方面,在第二十七方面的基础上,所述一对支承部件的一方包括:以将所述柴油发动机侧的排气管和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排气导入口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排气管的连接凸缘;从所述连接凸缘延伸的延伸支承部;被所述延伸支承部支承的所述支承部。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九方面,在第二十八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支承部具有与所述延伸支承部连接的带板部、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连接的纵板部。本实用新型第三十方面,在第二十七方面的基础上,所述一对支承部件的另一方包括:与所述柴油发动机的所述曲轴方向的两端侧连接的一对机体上下方向脚部;与所述一对机体上下方向脚部的上端侧连接的所述支承部。本实用新型第三十一方面,在第三十方面的基础上,所述一脚部拆装自如地连接于所述柴油发动机的所述曲轴方向的一端侧,所述另一脚部拆装自如地连接于所述柴油发动机的所述曲轴方向的另一端侧。本实用新型第三十二方面,在第三十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支承部以沿所述柴油发动机的所述曲轴方向的方式形成,且以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机体横向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的方式形成。本实用新型第三十三方面,在第三十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支承部具有:形成于所述脚部的基座部、形成于该基座部的台座、与该台座连接的连接体。本实用新型第三十四方面,在第三十三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连接体具有与所述台座连接的带板部、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连接的纵板部。

图1是表示收割机整体的右侧面图;图2是表示收割机整体的左侧面图;图3是表示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驾驶部及原动部的右侧面图;图5是表示原动部的左侧面图;图6是表示驾驶部及原动部的俯视图;图7是驾驶部及原动部在发动机罩纵向截面状态下的正面图;图8是原动部在发动机罩纵向截面状态下的正面图;图9是表示原动部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原动部的左侧面图;[0060]图11是表示排气净化装置的支承构造的分解状态下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发动机罩及侧驾驶面板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具有第一变形实施方式构造的原动部的纵剖背面图;图14是表示具有第二变形实施方式构造的原动部的俯视图;图15 Ca) (e)是表示具有第三变形实施方式构造的原动部的传感器罩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具有第四变形实施方式构造的收割机的大致正面图。附图标记说明3:割取部10:驾驶部lie:割取部侧横壁12:驾驶座椅21:柴油发动机22:发动机罩50:排气净化装置60:传感器80:流动引导件81:传感器罩81a:固定罩部81c:开闭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割机整体的右侧面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割机整体的左侧面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割机通过左右一对履带行驶装置1、1而自行,包括:行驶机体,其将装备有驾驶室11的乘用型驾驶部10、装备有位于驾驶座椅12下方的柴油发动机21的原动部20设于机体框2的前端部的横向一端侧;割取部3,其在驾驶部10的横侧方与行驶机体的机体框2连接;脱粒装置4,其在走行机体的机体框2的后部侧配置在割取部3的后方;谷粒箱5,其配置在行驶机体的机体框2后部侧的脱粒装置4的横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割机进行稻子、麦子等的收割作业。割取部3具有从机体框2在机体前方方向上上下摆动自如地延伸的割取部框3a,该割取部框3a通过升降缸6被摆动操作,由此在下降作业状态和上升非作业状态进行升降操作,所述下降作业状态使在机体横向上并排设于割取部3前端部的分禾具3b下降至接近地面,所述上升非作业状态使分禾具3b从地面升高上升。通过使割取部3为下降作业状态而使行驶机体行驶,割取部3通过分禾具3b将割取对象的植立谷杆向后方的扶禾装置3c导入而进行扶禾处理,通过推子型割取装置3d对被扶禾处理后的植立谷杆进行割取处理,通过供给装置3e将割取谷杆向后方搬送而供给脱粒装置4的脱粒输送链4a。脱粒装置4通过脱粒输送链4a将由供给装置3e供给的割取谷杆的茎根侧向行驶机体后方夹持搬送,并将穗梢侧供给处理室而进行脱粒处理。谷粒箱5对从脱粒装置4送入的脱粒颗粒进行存储,通过由绞龙输送装置构成的绞龙7对所存储的脱粒颗粒进行搬出。对驾驶部10进行说明。如图1、2、3、4、6所示,驾驶部10除了具有驾驶室11之外,还具有在驾驶室11的内部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的驾驶座椅12和前驾驶面板13、在驾驶室11的内部配置在驾驶座椅12的割取部侧的横侧方的侧驾驶面板14。如图4、7所示,驾驶座椅12配置在发动机罩22的机体前方侧部的上方部位,经由座椅支承机构15安装在发动机罩22的顶板部30中、位于驾驶座椅12下方的座椅下方部31 (参照图12)。座椅支承机构15具有通过设于顶板部30的座椅下方部31的安装螺栓孔31a (参照图12)而连接于座椅下方部31的左右一对的支承导轨15a、15a,通过该支承导轨15a、15a以在机体前后方向上滑动调节自如的方式支承驾驶座椅12,驾驶座椅12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可进行安装位置的变更。如图6、12所示,侧驾驶面板14包括:面板顶板14a,其位于发动机罩22中的顶板部30的机体横内侧端部的上方部位和前驾驶面板13的机体横内侧端部之间;驾驶座椅侧的侧纵板14b,其上端与面板顶板14a的驾驶座椅侧的横端相连;割取部侧的侧纵板14c,其上端与面板顶板14a的割取部侧(驾驶座椅侧的相反侧)的横端相连。在侧驾驶面板14上摆动操作自如地配置有对行驶用变速装置(未图示)进行变速操作的变速杆16、对割取部3进行驱动及停止操作的割取离合器杆17。面板顶板14a及驾驶座椅侧的侧纵板14b设置在发动机罩22的顶板部30中的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机体前方侧部分的上方部位和前驾驶面板13的机体横内侧端部之间。以驾驶座椅侧的侧纵板14b与驾驶座椅12在机体横向的间隔比顶板部30中的净化装置上方部32与驾驶座椅12在机体横向的间隔大的方式,使驾驶座椅侧的侧纵板14b相对于顶板部30中的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驾驶座椅侧的横端32a偏向驾驶座椅侧的相反侧。对原动部20进行说明。图7、8、9所示,在原动部20设有内设于发动机罩22的柴油机发动机21 (以下、简称为发动机21)。发动机罩22具有位于发动机21的机体前方侧的前壁部22a (参照图12)、位于发动机21的机体后方侧的后壁部以及位于发动机21上方的顶板部30。如图1、4、5、7、8所不,发动机21以曲轴方向为机体横向的搭载姿势搭载于机体框
2。在发动机21与发动机罩22的机体横外侧端部设有的进气壁23之间,以被机体框2支承的状态设置经由冷却水循环管24a与发动机21连接的发动机冷却用的散热器24,在散热器24与发动机21之间,以旋转驱动自如地被发动机21支承的状态设置冷却风扇25,进行发动机21的冷却。S卩,进气壁23具有支承于发动机罩22的前壁部22a及后壁部的机体横外侧端部的壁框23a、铺设于该壁框23a的兼用作除尘体的进气板23b。冷却风扇25利用被发动机21旋转驱动而发挥作用的进气及送风作用,将发动机罩22外部的空气从设于进气板23的多个进气孔向发动机罩22内部吸引而产生发动机冷却风,使该发动机冷却风在发动机罩22内部沿从机体横外侧朝向机体横内侧的机体横向流动,将发动机冷却风供给散热器24而进行基于发动机冷却风和发动机冷却水的热交换的发动机冷却水的冷却,将通过散热器24的发动机冷却风供给发动机21。构成进气壁23的壁框23a经由铰链27 (参照图1)支承在固定于发动机罩22的前壁部22a及后壁部的机体横外侧端部的固定框26,进气壁23绕铰链27具备的机体上下方向轴芯摆动开闭自如,通过向机体横外侧摆动开放,将发动机罩22的内部向机体横外侧方向开放。如图4 9所示,在接近驾驶室11的顶篷部Ila后方处,以被顶篷部Ila具有的支承部Ilb支承的状态设置预滤清器40,在形成于驾驶座椅12后方的空气滤清器室41设置空气滤清器42,在发动机罩22内部的发动机上部的机体前方侧附近设置增压器43,在发动机罩22内部的进气壁23与散热器24之间设置中间冷却器44,对发动机21供给燃烧用空气。S卩,经由滤清器吸引管45将预滤清器40的排气口和空气滤清器42的进气口 42a连接,所述滤清器吸引管45通过在形成空气滤清器室41的上部构造体41a设置的管孔。经由增压器吸引管47将空气滤清器42的排气口 42b和增压器43的压缩部43a的吸引口连接,所述增压器吸引管47与在形成空气滤清器室41的顶板部30设置的连接筒46连接。经由供给管48将增压器43的压缩部43a的排出口和中间冷却器44的导入口 44a连接,经由发动机吸引管49将中间冷却器44的送出口 44b和发动机21的进气岐管28连接。增压器43的涡轮部43b的吸引口 43c与发动机21的排气岐管29连接。S卩,通过发动机21排出的排气驱动增压器43,将发动机罩22外部的空气向预滤清器40吸引而进行除尘,将该除尘后的空气经由滤清器吸引管45向空气滤清器42吸引而再次进行除尘,经由增压器吸引管47将该除尘后的空气吸引至增压器43而产生压缩空气,经由供给管48将该压缩空气送入中间冷却器44而进行冷却处理,作为燃烧用空气,将冷却后的压缩空气经由发动机吸引管49供给发动机21。如图4、6、8所示,空气滤清器室41由在机体上方立设于发动机罩22的驾驶座椅12的后方部位的上部构造体41a和发动机罩22的顶板部30中位于空气滤清器42下方的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形成。顶板部30的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成为空气滤清器室41的座体。上部构造体41a具有在发动机罩22的进气壁23 —体形成的机体横外侧壁41b,机体横外侧壁41b绕机体上下方向轴芯与发动机罩22的进气壁23 —体地摆动开闭而开闭空气滤清器室41。如图4、6、8、12所示,发动机罩22的顶板部30中的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具有水平或大致水平地形成的空气滤清器支承部33a、从该空气滤清器支承部33a的机体横外侧端向机体横外方方向及机体下方倾斜地延伸的倾斜横端部33b,通过利用在设于空气滤清器支承部33a的安装孔33c安装的连接螺栓42d,将设于空气滤清器42的机体横向的中央部下侧的安装部42c安装连接于空气滤清器支承部33a,将空气滤清器42支承于空气滤清器支承部33a。空气滤清器42具有从其机体横外侧端部向机体下方延伸的溢流筒42e,在流入的空气中产生超过发动机21燃烧用的剩余量的情况下,使剩余量的空气从溢流筒42e流出。空气滤清器42以溢流筒42e在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的倾斜横端部33b之上而沿该倾斜横端部33b的位置的安装姿势支承于空气滤清器支承部33a。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的倾斜横端部33b的延伸端部与设于发动机罩22的机体横外侧端部的固定框26所具有的机体前后方向肋部26a连接。[0098]如图5 9所示,在发动机罩22的内部设置排气净化装置50,在对发动机21排出的排气进行了净化处理之后将其向机体外排出。S卩,如图5 10所示,排气净化装置50通过使其整体相对于驾驶座椅12偏向割取部侧、且排气净化装置50在机体横向的一部分从位于发动机罩22的机体内侧端的开口22b向割取部侧突出,从驾驶部10的作为割取部侧横壁的驾驶室11的割取部侧横壁Ilc向割取部侧突出而位于驾驶部10与割取部3之间,另外,排气净化装置50的机体前方侧部分以位于侧驾驶面板14下方的状态配置在发动机21的机体横内侧部分的上方。排气净化装置50通过与发动机21的机体前后侧连接的一对支承部件61、62与一对支承部6la、62a连接而支承于发动机21,所述一对支承部61a、62a在与发动机21的曲轴方向A (参照图7、11)交叉的方向上并列形成于发动机21的上方。排气净化装置50具有设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的排气导入口 51及排气排出口 52,以排气导入口 51及排气排出口 52在机体上下方向观察时位于自发动机21偏离的位置的方式,以排气净化装置50的长度方向与发动机21的曲轴方向交叉的安装姿势与一对支承部61a、62a连接。将排气净化装置50的排气导入口 51与从增压器43的涡轮部43b的排气口延伸出的排气管构成的发动机侧的排气管53连接。经由从排气排出口 52延伸出的净化装置侧的排气管54使排气净化装置50的排气排出口 52与机体侧的排气管55连通。净化装置侧的排气管54包括:基端侧部54a,其从排气净化装置50的排气排出口52朝向机体横内侧(割取部侧)水平或大致水平地延伸;弯曲先端侧部54b,其从该基端侧部54a的延伸端向机体横外侧方向且机体后下方弯曲而延伸,延伸端部与构成机体侧的排气管55的射出器排气管56的入口侧连通。机体侧的排气管55具有:入口侧外嵌于净化装置侧的排气管55的伸出端部的机体上下方向的射出器排气管56 ;在入口侧与射出器排气管56的出口侧连接的排气管主体57。排气管主体57的与射出器排气管56的出口侧连通的前端侧部成为机体上下方向,后端侧部成为机体前后方向而形成为机体侧面观察时弯曲的形状。排气管主体57具有以使秸杆屑等不附着于机体前后方向的后端侧部的方式将后端侧部的上方覆盖的罩58、将从排气管主体57的出口 57a排出的排气以向机体下方流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倾斜引导件59。机体侧的排气管55以使排气管主体57的出口 57a位于机体框2下方的左右履带行驶装置1、1后端部之间的方式进行配管。排气净化装置50以通过捕集过滤器(未图示)使从排气导入口 51导入的排气中含有的柴油微粒子减少的方式进行排气的净化处理,将净化处理后的排气从排气排出口 52送出。S卩,将从发动机21排出后通过增压器43的涡轮部43b的排气从排气导入口 51导入排气净化装置50而进行使柴油微粒子减少的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从排气排出口 52排出的排气通过净化装置侧的排气管54而流入机体侧的排气管55,通过该机体侧的排气管55被向机体后方侧引导而在左右履带行驶装置1、1的后端部彼此之间从排气管55排出。射出器排气管56随着将排气从净化装置侧的排气管54送入射出器排气管56,将射出器排气管56外部的空气从射出器排气管56与净化装置侧的排气管54的间隙吸引到内部而混入到从净化装置侧的排气管55排出的排气,进行排气的冷却。排气净化装置50包括:在捕集过滤器堵塞而使净化机能降低的情况下,由加热器等而燃烧再生的自清洁机构(未图示);对自清洁机构进行操作的清洁控制单元(未图示)、在排气净化装置50的向割取部侧突出的部位配置的传感器60 (参照图7)。传感器60配置在比排气净化装置50的上端更高的配置高度。传感器60基于从捕集过滤器在上流侧流动的排气与从捕集过滤器在下流侧流动的排气的压力差而检测捕集过滤器的堵塞发生,使清洁控制单元执行如下控制,即,成为检测出该状态时,则向清洁控制单元输出清洁指令使自清洁机构动作。如图8、10、11所示,将排气净化装置50支承于发动机21的一对支承部件61、62将一对支承部61a、62a相对于发动机21的曲轴21a向机体前后侧分散配置而形成。一对支承部件61、62中,相对于曲轴21a位于机体前方侧的形成支承部61a的支承部件61包括:连接凸缘63,其设置在从增压器43中的涡轮部43b的排气口延伸出的排气管构成的发动机侧排气管53 ;延伸支承部64,其以从连接凸缘63向发动机侧(机体后方侧)延伸的状态与连接凸缘63 —体形成;支承部61a,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通过连接螺栓65拆装自如地与延伸支承部64连接。支承部61a以形成为沿发动机21的曲轴方向A的长的形状而形成,遍及排气净化装置50的机体横向的较大范围而连接。支承部61a包括:通过连接螺栓65与延长支承部64连接的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的带板部61b ;从该带板部61b向机体上方立起而通过连接螺栓66与排气净化装置50的凸缘部50a连接的纵板部61c。一对支承部件61、62中、相对于曲轴21a位于机体后方侧的形成支持部62a的支承部件62包括:平板形的机体上下方向脚部68,其下端部通过连接螺栓67拆装自如地与位于发动机21的曲轴方向A的一端侧(机体横内方侧)的壁部连接;圆管制的机体上下方向脚部70,其下端侧通过连接螺栓69拆装自如地与位于发动机21的曲轴方向A的另一端侧(机体横外方侧)的块体部21c连接;支承部62a,其与两脚部68、70的上端侧连接。支承部62a具有一体地形成于一机体上下方向脚部70的圆管制的基座部62b、与在该基座部62b附设板金部件而形成的台座62c连接的由板金件构成的连接体62d。基座部62b通过连接螺栓71与机体上下方向脚部68连接。支承部62a以沿发动机21的曲轴方向A的长的形状形成,在排气净化装置50的机体横向的较宽范围连接。连接体62d具有与台座62c连接的水平或大致水平姿势的带板部62e、从该带板部62e向机体上方立起并通过连接螺栓66与排气净化装置50的凸缘部50b连接的纵板部62f。平板形的机体上下方向脚部68设有用于悬吊支承发动机21的悬吊孔68a。图11所示的操作电缆85使叶片角操作部(未图示)和电动机(未图示)连动,所述叶片角操作部设于冷却风扇25,改变冷却风扇25的叶片角度而将冷却风扇25产生的风的方向切换成进气方向和排气方向,所述电动机对所述叶片角操作部进行远距离操作。该操作电缆85通过支承部件62的支承部62a的下侧而配置,以对避免操作电缆85与排气净化装置50接触的支承单元使用支承部件62。图12是表示发动机罩22的顶板部30的立体图。如图12以及图6、7、8所示,将顶板部30形成为如下的带台阶形状,即,在顶板部30中的位于排气净化装置50上方的净化装置上方部32与位于空气滤清器42的下方的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之间,形成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配置高度比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的配置高度更高的台阶差H1,在净化装置上方部32与位于驾驶座椅12下方的座椅下方部31之间,形成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配置高度比座椅下方部31的配置高度更高的台阶差H2,在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与座椅下方部31之间,形成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2的配置高度比座椅下方部31的配置高度更高的台阶差H3。即,将顶板部30的带台阶形状形成为如下的三段台阶形状,即,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配置高度比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的配置高度高,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的配置高度比座椅下方部31的配置高度高。以将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驾驶座椅侧的横端32a和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及座椅下方部31的机体横内侧(割取部侧)的横端连接的方式设于顶板部30的纵板部34、以及将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的机体前方侧端和座椅下方部31的机体后方侧端连接的方式设于顶板部30的纵板部35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即,相对于座椅下方部31及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的姿势成为与座椅下方部31及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呈直角或大致直角地连接的纵向姿势。以侧驾驶面板14和发动机罩22的顶板部30的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配置关系为如下的配置关系的方式形成有顶板部30,即,侧驾驶面板14的面板顶板14a位于比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配置高度更高的配置高度,侧驾驶面板14的驾驶座椅侧的侧纵板14b相对于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驾驶座椅侧的横端32a偏向驾驶座椅侧的相反侧。如图3所示,发动机罩22经由设于发动机罩后端侧的机体横内侧部的铰链单元75与行驶机体的支承部76连接,绕铰链单元75设有的机体上下方向轴芯P摆动开闭自如被轴枢支承。图3中虚线所示的发动机罩22以及实线所示的驾驶室11表示原动部20及割取部3的将驾驶部侧的横侧部闭合的闭合状态下的发动机罩22及驾驶室11,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发动机罩22及驾驶室11表示原动部20及割取部3的将驾驶部侧的横侧部打开的打开状态下的发动机罩22及驾驶室11。如该图所示,发动机罩22通过绕机体上下方向轴芯P被向机体横外侧摆动操作,由发动机罩22的位于机体横内侧端的开口 22b而通过发动机21及排气净化装置50等的设置部位,发动机罩22的前端侧向机体横外侧突出而成为打开状态。此时,将谷粒箱5以不成为发动机罩22的摆动开放的阻碍物的方式绕构成绞龙7的纵向输送绞龙装置7a的轴芯X向机体横外侧摆动开放。另外,连接空气滤清器42和增压器43的增压器吸引管47从设于顶板部30的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的连接筒46取下。将发动机罩22摆动开闭的情况下,构成驾驶部10的驾驶室11、前驾驶面板13、侧驾驶面板14以及空气滤清器室41等与发动机罩22 —体地摆动开闭。图13是表示具有第一变形实施方式构造的收割机中的原动部20的纵剖背面图。如该图所示,在具有第一变形实施方式构造的收割机中的原动部20中,将顶板部30中的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驾驶座椅侧的横端32a和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的机体横内侧(割取部侧)的横端连接的纵板部34以如下方式形成,S卩,机体前后方向观察时的纵向截面形状形成为越靠上端侧,越接近净化装置上方部侧而倾斜的倾斜形状。在纵板部34的下方设有与纵板部34平行或大致平行地以倾斜姿势被支承的冷却风引导板77。冷却风引导板77被以支承排气净化装置50的方式安装于发动机21的支承部件78支承。S卩,在发动机罩22的内部朝向排气净化装置50侧向机体横向流动的发动机冷却风受到冷却风引导板77及纵板部34的倾斜的引导,在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机体横向上的端部不滞留而沿净化装置上方部32顺畅地流动,且不大范围分散而绕排气净化装置50的上部侧流动,与排气净化装置50的上部良好地接触而进行冷却作用。图14是表示具有第二变形实施方式构造的收割机中的原动部20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在具有第二变形实施方式构造的原动部20中,在从发动机罩22向割取部侧突出的排气净化装置部50的一部分机体前方部位,以被发动机罩22支承的状态设有流动引导件80。S卩,由流动引导件80的引导而使从发动机罩22向割取部侧流出的发动机冷却风朝向排气净化装置部50流动而进行冷却作用,为了防止排气净化装置50的温度过度上升而利用发动机冷却风。图15是表示具有第三变形实施方式构造的收割机中的原动部20的正面图。如该图所示,在具有第三变形实施方式构造的原动部20中,通过传感器罩81将排气净化装置50设有的传感器60的上方覆盖。传感器罩81包括:以从发动机罩22向割取部侧延伸的状态固定于发动机罩22的固定罩部81a ;在设于固定罩部81a的延伸端侧的支点部81b,以下降闭合姿势和上升打开姿势绕机体前后方向轴芯Z摆动开闭自如地被支承的开闭罩部81c。如图15所示,将开闭操作开闭罩部81c的操作引导件82相对于传感器60配置在发动机罩22的打开移动下游侧而支承于排气净化装置50,开闭罩部81c通过摆动开闭发动机罩22而自动地切换为下降闭合姿势和上升打开姿势。S卩,如图15 (a)所示,在发动机罩22为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操作引导件82自开闭罩部81c离开,开闭罩部81c不受操作引导件82的操作,通过设于支点部81b的闭合施力弹簧(未图示)被下降操作且通过设于支点部81b的挡块(未图示)被阻挡支承而成为下降闭合姿势,从其近处覆盖并保护传感器60。如图15 (b)所示,在发动机罩22向打开侧摆动时,开闭罩部81c与发动机罩22 —同移动而与操作引导件82的倾斜形状的打开操作开始部82a及与其连续的水平形状的打开维持操作部82b抵接,受到操作引导件82的压起操作,对抗闭合施力弹簧而被打开操作为上升打开姿势,成为从传感器60向上方较大分离的状态,在该分离状态下从传感器60向罩移动方向分离。如图15 (c)所示,发动机罩22进一步向打开侧摆动而位于开闭罩部81c的整体从传感器60向发动机罩移动方向偏离的部位,则开闭罩部81c从操作引导件82离开而不受到操作引导件82的压起操作,通过位于支点部81b的闭合施力弹簧和挡块成为下降闭合姿势,之后,开闭罩部81b以下降闭合姿势与发动机罩22 —同移动。如图15 (d)、(e)所示,发动机罩22向闭合侧摆动时,开闭罩部81c与发动机罩22 —同移动而向操作引导件82的倾斜形状的打开操作开始部82c及与之连续的水平形状的打开维持操作部82b滑动,受到操作引导件82的压起操作而对抗闭合施力弹簧被打开操作成上升打开姿势,成为从传感器60向上方较大分离的状态,在该分离状态下在传感器60的上方移动。如图15 (a)所不,若发动机罩22成为闭合状态,贝U开闭罩部81c从操作引导件82偏离而不受到操作引导件82的上升操作,通过位于支点部81b的闭合施力弹簧和挡块而成为下降闭合姿势。图16是表示具有第四变形实施方式构造的收割机的概略正面图。如该图所示,在具有第四变形实施方式构造的收割机中,在排气净化装置50中具有以进行氮氧化物的净化的方式对使柴油微粒子减少而进行净化处理后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尿素SCR系统,将以构成该尿素SCR系统的方式而设有尿素水箱及尿素水添加系统的装置部83配置在谷粒箱5的倾斜底部与脱粒装置4之间的空间。[0123]〔变形实施例〕(I)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将排气净化装置50设于发动机罩内的柴油发动机21上方的部位,但也可以设置在发动机罩内,相对于柴油发动机21向机体横侧偏离的部位。(2)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将从排气中减少柴油微粒子的排气净化装置50设于发动机罩22内的发动机上方的例子,但也可以设置将排气的氮氧化物净化的排气净化装置。(3)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以通过操作引导件82进行开闭操作的方式构成开闭罩部81c的例子,但也可以以通过人为操作进行开闭的方式构成开闭罩部81c。(4)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将发动机罩22的顶板部30形成为带台阶形状的例子,但也可以以遍及净化装置上方部32、座椅下方部31及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成为平坦面的方式形成为平板形状。(5 )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在驾驶部10设有驾驶室11的例子,但也可以设置不具有驾驶室11的驾驶部10。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实用新型除了联合收割机之外,还可利用与以圆葱、胡萝卜等各种作物为收割对象的收割机。
权利要求1.一种收割机,包括:内设柴油发动机(21)的发动机罩(22);具有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罩(22)上方的驾驶座椅(12)的驾驶部(10);在所述驾驶部(10)的横侧方以升降操作自如的方式与行驶机体连接的割取部(3),其特征在于, 具有排气净化装置(50),其从所述柴油发动机(21)导入排气并进行排气的净化处理, 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以如下的方式配置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罩(22)内,即,排气净化装置(50 )整体相对于所述驾驶座椅(12 )偏向割取部(3 )侧,并且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 )的机体横向的一部分在俯视时从所述发动机罩(22 )的所述割取部(3 )侧的端部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以俯视时机体横向的一部分从所述驾驶部(10)的所述割取部(3)侧横壁(1lc)突出的方式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配置在所述柴油发动机(21)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以长度方向沿机体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罩(22)上设有流动引导件(80),该流动引导件(80)将从所述发动机罩(22)向所述割取部(3)侧流出的发动机冷却风朝向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向所述割取部(3)侧突出的部位引导流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的控制的传感器(60)配置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向所述割取部(3)侧突出的部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设有将所述传感器(60)上方覆盖的传感器罩(8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罩(22)摆动开闭自如地被支承于所述行驶机体, 所述传感器罩(81)具有:固定罩部(81a),其从所述发动机罩(22)向所述割取部(3)侧延伸,并且固定于所述发动机罩(22);开闭罩部(81c),其以下降闭合姿势和上升打开姿势摆动开闭自如地被支承于所述固定罩部(81a)的延伸端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罩部(81a)的延伸端侧设有绕机体前后方向轴芯(Z)摆动自如地支承所述开闭罩部(81c)的支点部(81b)。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开闭操作所述开闭罩部(81c)的操作引导件(82 )被支承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 )。
11.一种收割机,包括:内设柴油发动机(21)的发动机罩(22);具有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罩(22)上方的驾驶座椅(12)的驾驶部(10),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柴油发动机(21)的排气导入而进行排气的净化处理的排气净化装置(50)以相对于所述驾驶座椅(12 )偏向机体横内侧的方式设于所述发动机罩(22 )内的所述柴油发动机(21)的上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割机具有顶板部,所述顶板部(30)具有:位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上方的净化装置上方部(32)、位于所述发动机罩(22)的所述驾驶座椅(12)下方的座椅下方部(31), 所述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高度位置比所述座椅下方部(31)的高度位置高。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驾驶座椅(12)的横侧方配设有侧驾驶面板(14), 所述侧驾驶面板(14)具有面板顶板(14a)、上端与所述面板顶板(14a)的驾驶座椅(12)侧的横端相连的侧纵板(14b), 所述侧纵板(14b)相对于所述净化装置上方部(32)的所述驾驶座椅(12)侧的横端(32a)偏向所述驾驶座椅(12)侧的相反侧而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顶板(14a)配置在比所述净化装置上方部(32)更高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用的空气滤清器(42)配设在所述驾驶座椅(12)的后方、且所述发动机罩(22)的上方, 所述顶板部(30)具有位于所述空气滤清器(42)下方的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 并且,所述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 )配置在比所述座椅下方部(31)高的位置、且比所述净化装置上方部(32)低的位置,并且具有支承所述空气滤清器(42)的空气滤清器支承部(33a)。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下方部(33)具有从所述空气滤清器支承部(33a)的机体横外侧端部向机体横外方向以及机体下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倾斜横端部(33b )。
17.如权 利要求16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42)的从机体横外侧端部向机体下方向延伸的溢流筒(42e)配置在所述倾斜横端部(33b)的上方。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筒(42e)以沿所述倾斜横端部(33b)的方式设于所述空气滤清器(42)。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横端部(33b)的延伸端部与设于所述发动机罩(22)的机体横外侧端部的固定框(26)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部(30)具有纵板部(34),该纵板部(34)将所述净化装置上方部(32 )的驾驶座椅(12 )侧的横端和所述空气滤清器支承部(33a)的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侧的横端连接, 所述纵板部(34)构成为以机体前后方向观察时的纵向截面形状越靠上端侧越接近净化装置上方部(32)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形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板部(34)的下方设有引导发动机冷却风的冷却风引导板(77 )。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引导板(77)以与所述纵板部(34)平行的方式设置。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引导板(77)被支承部件(78 )支承,所述支承部件(78 )对安装于所述柴油发动机(21)的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 )进行支承。
24.一种收割机,其具有柴油发动机(21),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气净化装置(50),其对从所述柴油发动机(21)导入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 一对支承部(61a、62a),其在所述柴油发动机(21)的上方,在与曲轴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并排设置, 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以长度方向与所述曲轴(A)方向交叉的方式与所述一对支承部(61a、62a)连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支承部(61a、62a)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柴油发动机(21)的曲轴方向(A)。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一对支承部(61a、62a)的支承部件(61、62)被固定于所述柴油发动机(21)。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支承部件(61、62)以彼此独立的方式构成。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支承部件(61、62)的一方包括:以将所述柴油发动机(21)侧的排气管(53)和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的排气导入口(51)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排气管(53)的连接凸缘(63);从所述连接凸缘(63)延伸的延伸支承部(64);被所述延伸支承部(64)支承的所述支承部(61a、62a)。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61a)具有与所述延伸支承部(64 )连接的带板部(61b)、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 )连接的纵板部(61c)。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支承部件(61、62)的另一方包括:与所述柴油发动机(21)的所述曲轴(A)方向的两端侧连接的一对机体上下方向脚部(68,70);与所述一对机体上下方向脚部(68、70)的上端侧连接的所述支承部(62a)。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脚部(68)拆装自如地连接于所述柴油发动机(21)的所述曲轴方向(A)的一端侧,所述另一脚部(70)拆装自如地连接于所述柴油发动机(21)的所述曲轴方向(A)的另一端侧。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62a)以沿所述柴油发动机(21)的所述曲轴方向(A)的方式形成,且以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的机体横向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的方式形成。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62a)具有:形成于所述脚部(70)的基座部(62b)、形成于该基座部(62b)的台座(62c)、与该台座(62c)连接的连接体(62d)。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62d)具有与所述台座(62c )连接的带板部(62e )、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50 )连接的纵板部(62f)。
专利摘要一种收割机,具有配置在发动机罩上方的驾驶座椅,能够不使驾驶部大型化而避免排气净化装置和驾驶座椅在机体上下方向的重合并且将排气净化装置设置在发动机罩内的柴油发动机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收割机将导入柴油发动机(21)的排气且对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净化装置(50)以如下的配置方式设置在发动机罩(22)内,即,排气净化装置(50)整体相对于驾驶座椅(12)偏向割取部侧,且排气净化装置(50)在机体横向的一部分从驾驶部的割取部侧横壁(11c)向割取部侧突出。
文档编号A01D67/00GK203015480SQ2012202746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北野达也, 竹中满, 高山良宏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