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1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栽培植物的土壤进行底部供水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植物栽培过程中,如盆景类植物多采用单株植物栽培形式,其供水方式多采用喷头喷洒的形式,但该形式较为浪费水资源,且不能确保植物根部对水分的需求;也有采用无土栽培或通过对植物根部进行补水的供水结构,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412365Y公开了一种渗水式花盆,采用花盆与水盆分体式结构,花盆下面有存水盆,套有塑料管的渗水棒连通花盆和存水盆,渗水头插在花盆中,吸水头存放在存水盆中,存水盆有注水口可随时加水,通过该结构实现了对植物的供水,防止了水分的蒸发,节约了水资源, 但该结构仅适合对单株植物的培养,且需要人为的对存水盆中的水位进行观察,不能实现植物的无人监视栽培;此外,对于大面积或多棵植物栽培,只能采用单棵植物供水或是对多棵植物喷洒水分的补水方式,其间接的提高了人为栽培的劳动强度,且补水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对多棵植物进行持续自动供水的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在满足植物用水需求的同时,无需人为补水,且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该系统包括由供水器进行供水的多个用于储水的供水盘,在供水盘上设有对供水盘内的水分进行吸取并由植物土壤底部传递至植物土壤内的供水头。通过供水器对多个供水盘的同时供水,实现了对多棵植物的同时栽培。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各供水盘相互连通,所述的供水器与其中一个供水盘供水连接。将各个供水盘相互连通,使各供水盘内的水位保持一致,确保了每个供水盘对应补给的植物具有相同的供水状态。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供水盘内设有对供水盘内的水位进行测量的水位传感器,该水位传感器将感应到的水位信号发送给供水器的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控制供水器向供水盘供水。通过增设水位传感器,在各个供水盘的水位低于所需水位时,系统能够控制供水器对各供水盘内进行补水,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供水效果。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供水盘包括由上盖和下体扣合而成的具有容腔的主体,在上盖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容腔连通的通孔,在通孔内插装有探至容腔内液面以下的供水头,在下体的两对应侧面上分别设有与容腔连通的、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相邻的两个供水盘之间通过连接二者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连接软管实现二者的连通。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在进水管上方的下体侧壁上设有与容腔连通的溢水管。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的供水头包括对存水进行吸收并传递的硬性的本体,在本体的内部设有密闭的用于盛装肥料的存储腔。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本体的底部设有与存储腔连通的填料口,在填料口上扣装有封堵盖。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所述的本体成弹头状。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多棵植物进行根部水分的持续自动供给,提高了供水效果,确保了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其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整体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供水盘与供水头安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纵向剖视图。图中I、上盖;2、下体;3、容腔;4、主体;5、通孔;6、进水管;7、出水管;8、溢水管;9、倒刺;10、供水头;101、本体;102、存储腔;103、封堵盖;11、供水器;12、供水盘;13、水位传感
器;14、植物盆栽;15、连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涉及的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由图I所示,该系统包括由供水器11进行供水的多个用于储水的供水盘12,在供水盘12上设有对供水盘12内的水分进行吸取并由植物土壤底部传递至植物土壤内的供水头10。在本实施例结构中,采用上中下三层植物栽培形式,植物盆栽14放置在供水盘12上(图I中仅示出了上层的供水盘12上放置植物盆栽14),供水盘12具有相同的结构,由图2、图3可以看出,供水盘12包括由上盖I和下体2扣合而成的具有容腔3的主体4,上盖I对植物盆栽14进行支撑,且在上盖I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容腔3连通的通孔5,本实施例中通孔5为两个,其中一个通孔5设置在上盖I的中心位置,在该中心位置的通孔5内插装有探至容腔3内液面以下的供水头10,该供水头10的头部由盆栽14的底部插入到盆栽14的土壤内。在下体2的两对应侧面上分别设有与容腔3连通的、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进水管6和出水管7。在进水管6上方的下体2侧壁上设有与容腔3连通的溢水管8。在进水管6、出水管7及溢水管8的外廓上设有倒刺9,通过倒刺9的设置,可以使各水管与输送水源的连接软管15实现紧密插装。供水头10包括对存水进行吸收并传递的硬性的本体101,本体101成弹头状,且采用微孔吸水材料制成。在本体101的内部设有密闭的用于盛装肥料的存储腔102。在本体101的底部设有与存储腔102连通的填料口,在填料口上扣装有封堵盖103。各个供水盘12相互连通,即相邻两个供水盘12之间的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连接软管15相连,这样,供水器11只需与其中一个供水盘12的进水管12通过连接软管15相连即可实现对各个供水盘12的供水。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供水器11采用三个并联的水路对各层右侧的供水盘12进行供水,位于各层左侧的供水盘12的出水口应当进行封堵,以防止水流泻出。[0023] 此外,为了实现本系统的自动供水,在各层左侧的供水盘12内分别设有水位传感器13,水位传感器13用于对各层供水盘12中的水位进行检测,并将该检测结果发送给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采用常规的集成芯片设计,其接收水位传感器13的感应信号后,对供水器11进行供水控制。如供水器11可采用泵送式供水装置,也可以采用水塔等储水容器,在本实施例中,供水器11采用泵送式供水装置,当水位传感器13检测供水盘12内的水位低于所需水位时,控制模块控制供水器11开始泵水,当水位达到所需水位时,控制模块控制供水器11停止泵水。当水位超过所需水位时,多余的水由溢水管8流出,为了防止溢水管8流出的水四处乱溅,可直接在溢水管8上接上一根软管,已将流出的水直接引向地漏。当供水器11采用水塔式供水装置时,需要使供水器11处于一定的高度,以确保供水器11中 的水通过势能流入到供水盘中,此时,需要在连接软管15上加设开关,再由控制模块控制开关的开闭,实现对各个供水盘12的水分补给。
权利要求1.ー种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由供水器(11)进行供水的多个用于储水的供水盘(12),在供水盘(12)上设有对供水盘(12)内的水分进行吸取并由植物土壌底部传递至植物土壌内的供水头(1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供水盘(12)相互连通,所述的供水器(11)与其中ー个供水盘(12)供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供水盘(12)内设有对供水盘(12)内的水位进行测量的水位传感器(13),该水位传感器(13)将感应到的水位信号发送给供水器(11)的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控制供水器(11)向供水盘(12)供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盘(12)包括由上盖(I)和下体(2)扣合而成的具有容腔(3)的主体(4),在上盖(I)上设有至少ー个与容腔⑶连通的通孔(5),在通孔(5)内插装有探至容腔(3)内液面以下的供水头(10),在下体(2)的两对应侧面上分别设有与容腔(3)连通的、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进水管(6)和出水管(7),相邻的两个供水盘之间通过连接二者进水管(6)和出水管(7)的连接软管实现二者的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其特征在干在进水管(6)上方的下体(2)侧壁上设有与容腔(3)连通的溢水管(8)。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头(10)包括对存水进行吸收并传递的硬性的本体(101),在本体(101)的内部设有密闭的用于盛装肥料的存储腔(1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其特征在干在本体(101)的底部设有与存储腔(102)连通的填料ロ,在填料口上扣装有封堵盖(1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01)成弹头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栽培植物的土壤进行底部供水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根部智能控制供水系统。该系统包括由供水器(11)进行供水的多个用于储水的供水盘(12),在供水盘(12)上设有对供水盘(12)内的水分进行吸取并由植物土壤底部传递至植物土壤内的供水头(10)。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多棵植物进行根部水分的持续自动供给,提高了供水效果,确保了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其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A01G27/00GK202635269SQ2012203214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3日
发明者王小朋, 王首阳 申请人:王小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