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和蔬菜共作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8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食用菌和蔬菜共作设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施农业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和蔬菜的共作设施。
背景技术
在目前常规双孢蘑菇生产模式中,菇房之间留有20米左右空地间隔,用于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培养料进入菇房后,空地多为闲置。到了冬季低温季节,如果不采取燃料加温措施,双孢蘑菇菌丝生产缓慢,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不能出菇,没有产品上市,同时消耗培养料养分。而此时市场上双孢蘑菇价格高,若要有产品上市,必须加温,但是燃料成本高,同时双孢蘑菇生长需要大量新鲜空气,常规栽培需要大量通风,低温季节通风将损失 大量热能,需要更多的燃料补充温度,不利于节能减排。日光温室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的简易设施,在寒冷地区一般不加温进行蔬菜越冬栽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日光温室主要由围护墙体、后屋面和前屋面三部分组成,简称日光温室的“三要素”,其中前屋面是温室的全部采光面,白天采光时段前屋面只覆盖塑料膜采光,当室外光照减弱时,及时用活动保温被覆盖塑料膜,以加强温室的保温。食用菌生长过程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即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同时生长过程中对光线需求少,菌丝生长阶段需要避光。而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除了呼吸作用外,主要是光合作用,即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可以将食用菌与蔬菜邻棚共作,冬天日光温室升温,其高温气流通过菇房窗口传入菇床,提高菇房温度。同时温室与菇房的气体经窗口进行气体交换,蔬菜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传到菇房,供食用菌呼吸所用,而食用菌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传入温室,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菇菜邻棚协作,达到了光温转换,氧碳互补,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也使菇菜的产量和效益得到更高的体现。而且这种栽培技术可以实现在冬季延后蘑菇休眠,春季提前上市,甚至避免冬季休眠提高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和蔬菜共作设施,能充分利用闲置场地和日光光能,既能收获温室蔬菜,又能在小成本低能耗前提下收获蘑菇,增加经济效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I)利用菇房前堆料场地和菇房南墙搭建食用菌和蔬菜共作设施日光温室在菇房南墙屋檐下埋设膨胀螺栓,与镀锌钢管连接牢固,镀锌管另一头埋入地下固定;镀锌管长度视场地大小而定,两两间隔在80 100cm,外面盖上大棚流滴膜,用压膜绳固定,搭建成日光温室大棚,堆料场地位于大棚内,菇房与大棚通过菇房门连通;2)大棚周边和顶部安装防虫网,防虫网外安装手摇式薄膜帘,便于温室通风管理;温室配备草帘或者保温毡,用以冬季夜间保温;草帘或者保温毡用手动或者电动收放;[0011]3)在菇房南墙部分通风窗上层和底层安装风扇,加强温室和菇房的气体流通交换;4)菇房旁侧设置耳房,耳房内有门连通菇房,人员、物资从耳房进出菇房,耳房门窗设置防虫网。有益效果该技术的创新性在于将日光温室和蘑菇菇房两种栽培设施进行组合,形成一种新的菇菜共作设施和栽培方法。首先、利用日光温室白天对光能的吸收,通过设施内空气交换,将热能传递到蘑菇菇房内,提高菇房温度和湿度,实现双孢蘑菇生产冬季延后蘑菇休目民,春季提前上市。其次、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随着气流进入菇房,供蘑菇呼吸作用,而菇房内蘑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进入到日光温室内,为蔬菜光合作用提供气体肥料,达到蘑菇蔬菜双丰收的双赢效果。再则、堆制双孢蘑菇栽培料场地留有大量有机肥料肥水,十分利于蔬菜种植生长,在蘑菇收获结束后剩余的菌渣废料,再回到场地进行堆制消毒·后还田,又可大大提高土壤肥力和理化性质。这种栽培技术设施投入小,直接增加了空地种植蔬菜收益,间接通过提高双孢蘑菇产量和错季上市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图I为食用菌和蔬菜共作设施结构示意图。I-大棚架;2_压膜绳;3_镀锌管;4_防虫网、5-大棚流滴膜;6_薄膜帘、7_大棚架;8-走廊;9-堆料场地;10-备草帘或者保温毡;11-菇房门;12-通风窗;13-菇房南墙;14_菇房;15-防虫网、16-薄膜帘、17-防虫网;18_大棚架;19_大棚架;20_大棚架;21-薄膜帘;22_大棚山墙;23-耳房;24_菇房北墙。
具体实施方式
I.利用菇房前堆料场地9和菇房南墙13搭建日光温室在菇房南墙13屋檐下埋设膨胀螺栓,与镀锌钢管3连接牢固,镀锌管3另一头埋入地下固定;镀锌管3长度视场地大小而定,两两间隔在80 100cm,采用双梁无支撑柱结构或者内部加支撑柱固定镀锌管架;外面盖上大棚流滴膜5,用压膜绳2固定,建成日光温室大棚,堆料场地9位于大棚内,菇房与大棚通过菇房门11连通;2.大棚周边和顶部安装防虫网4、15、17,防虫网外安装手摇式薄膜帘6、16、21,便于温室通风管理;温室配备草帘或者保温毡10,用以冬季夜间保温;草帘或者保温毡可用手动或者电动收放;3.在菇房南墙13部分通风窗12上层和底层安装风扇,加强温室和菇房的气体流通交换;菇房旁侧设置耳房23,耳房内有门连通菇房,人员、物资从耳房进出菇房,耳房门窗设置防虫网,减少病虫的进入。
实施例在8月至10月,将稻草、牛粪、磷肥和石灰等放在菇房前堆料场地9上堆制双孢蘑菇培养料;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20天完成后,通过菇房门11进入菇房,上架,按照双孢蘑菇正常模式进行栽培管理;场地9上的培养料进入菇房后,将土地深翻曝晒,消毒杀虫,做垄做畦,进行大棚蔬菜栽培管理;在春、秋季节,室外温度不是非常低的时候,温室内温度高时,多开薄膜帘通风控温,同时将菇房内低温空气吹向温室。在深冬低温季节,关闭温室薄膜帘和菇房后墙窗户保温,白天温度高时,打开通风窗12上的通风扇,将上层热气流吹入菇房,将菇房底部气流吹向温室,形成温室和菇房气体串流,夜间温室盖上保温草帘或者保温毡,菇房将门窗关好保温。深冬季节,菇房与日光温室可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系统,由南墙上通气扇使得内外气体交换,由蔬菜提供氧气供应菇房内蘑菇生长,无需大量通风操作,减少热量损失。该技术将日光温室和蘑菇菇房两种栽培设施进行组合,形成一种新的菇菜共作设施和栽培方法。首先、利用日光温室白天对光能的吸收,通过设施内空气交换,将热能传递到蘑菇菇房内,提高菇房温度和湿度,实现冬季双孢蘑菇休眠时间延后15 20天,春季提前半个月上市。其次、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随着气流进入菇房,供蘑菇呼吸作用,而菇房内蘑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进入到日光温室内,为蔬菜光合作用提供气体肥料,达到蘑菇蔬菜双丰收的双赢效果。再则,堆制双孢蘑菇栽培料场地留有大量有机肥料肥水,十分利于蔬菜种植生长,在蘑菇收获结束后剩余的菌渣废料,再回到场地进行堆制消毒后还田,又可大大提高土壤肥力和理化性质。这种栽培技术设施投入小,直接增加了空地种 植蔬菜收益,间接通过提高双孢蘑菇产量和错季上市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权利要求1.一种食用菌和蔬菜共作设施,其特征在于, 1)利用菇房前堆料场地和菇房南墙搭建食用菌和蔬菜共作设施日光温室大棚,堆料场地位于大棚内,菇房与大棚通过菇房门连通; 2)大棚周边和顶部安装防虫网,防虫网外安装手摇式薄膜帘,便于温室通风管理;温室配备草帘或者保温毡,用以冬季夜间保温; 3)在菇房南墙部分通风窗上层和底层安装风扇; 4)菇房旁侧设置耳房,耳房内有门连通菇房,人员、物资从耳房进出菇房,耳房门窗设置防虫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和蔬菜共作设施,其特征在于,在菇房南墙屋檐下埋设膨胀螺栓,与镀锌钢管连接,镀锌管另一头埋入地下固定;镀锌管长度视场地大小而定,两两间隔在80 100cm,外面盖上大棚流滴膜,用压膜绳固定,建成日光温室大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和蔬菜的共作设施。在菇房南墙屋檐下埋设膨胀螺栓,与镀锌钢管连接牢固,镀锌管另一头埋入地下固定;两两间隔在80~100cm,外面盖上大棚流滴膜,用压膜绳固定;大棚周边和顶部安装防虫网,防虫网外安装手摇式薄膜帘;温室配备草帘或者保温毡,用以冬季夜间保温;草帘或者保温毡用手动或者电动收放;在菇房南墙部分通风窗上层和底层安装风扇,加强温室和菇房的气体流通交换;菇房旁侧设置耳房,耳房门窗设置防虫网。本栽培技术设施投入小,直接增加了空地种植蔬菜收益,间接提高双孢蘑菇产量和错季上市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文档编号A01G1/00GK202680117SQ2012203708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李辉平, 曲绍轩, 林金盛, 宋金俤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