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湖湖底生态改善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8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工湖湖底生态改善配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湖配件,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湖底的人工湖配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一种在高档住宅区中配置的人工湖设施大量涌现。现有的人工湖设施主要采用两种设计建造思路:第一种是以水泥为底质,不设置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简单喂养一些景观鱼类。这类人工湖建造较为快捷能够迅速投入使用,但其自净功能薄弱,在受到一定污染时,水质会严重恶化,反而失去了其原有的装饰作用。因此需要保持长期的监管和维护工作,资金投入巨大。第二种是在设计建造时以泥为底,并在湖中有计划的设置各种水生动植物,通过一段时间的管理维护,使人工湖中形成类似自然湖泊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以保证人工湖的自净能力和长期使用。但是这类人工湖在设计建设时需耗费大量精力和成本,特别是对水生动物的放养:由于需要创造相对稳定的水中食物链系统,需要同时放养多种食草、食肉和杂食性水动物,而各种动物生长周期不同,食肉动物会对其他幼体(如鱼卵、未成熟的幼鱼或是后续投放的鱼苗)造成巨大威胁。而仅仅以泥为底人工湖水底环境不能完全模拟自然湖,并且其湖体规模较小,容易造成人工湖中生态失衡。因此这一类人工湖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为监控,造成投入巨大,且拖慢整个住宅区的建设周期,经济效益低。综上所述,现有的住宅区中人工湖设置,由于其湖体规模小,普遍存在湖体生态环境改善的困难,关键是其湖底难以模拟自然湖中提供水生生物繁殖和幼体生长等活动的湖底环境。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住宅区人工湖存在以下不足:缺少提供水生动物繁殖和幼体生长的相关设置,造成湖体生态环境改善困难,导致湖体自净功能薄弱,需要长期的严格监管和维护。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1785732U,授权公告日2011年4月6日,公开一种人工湖湖底防水层结构,由垫层、防水层、保护层构成,自下而上依次铺设。选用复合土工膜作为防水层,就地取材选择素土或滩涂土作为垫层,综合多层结构进行人工湖湖底防水,整体防水效果好,造价相对较低,适用各种土壤环境,提升了人工湖建设质量。其不足之处是:这种人工湖湖底结构,不利于人工湖建立其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导致其护体自净功能薄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住宅区人工湖难以提供适宜水生动物繁殖和幼体生长,造成湖体生态环境改善困难,导致湖体自净功能薄弱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湖底提供水生动物繁殖和幼体生长,易于人工湖生态改善的一种用于生态改善的人工湖湖底配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工湖湖底生态改善配件,包括四棱柱形塑料连接杆和保护体,连接杆顶面设有沿其纵向且两端开口的燕尾槽,连接杆底面设有配合所述燕尾槽的条形凸起,连接杆两侧面各设有一沿其纵向的“V”形槽,所述“V”形槽的两侧面夹角大于等于90°,“V”形槽一侧面上沿连接杆纵向设置若干螺纹孔;所述保护体包括无盖的旋盖塑料瓶,所述旋盖塑料瓶底部开口,通过瓶口的外螺纹和螺纹孔连接。保护体使用选盖塑料瓶,其瓶体内部空间可以提供水生生物幼体躲藏和水生生物繁殖的空间,由于其底部开口的大小限制,肉食性鱼类不易进入其中,从而保护生长周期较长的水生动物幼体生长,并且保护体内部也提供水生动物繁殖产卵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在人工湖建设过程中就设置在湖底,并且多个连接杆通过条形凸起和燕尾槽卡接从而连接在一起,其竖直高度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连接杆的数量调节,以达到保护生活在不同水深环境中的水生动物的目的。同时,保护体使用了废弃的旋盖塑料瓶,变废为宝,成本低廉。且利用了旋盖塑料瓶瓶口的外螺纹作为连接结构,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利于推广。旋盖塑料瓶的材料耐腐蚀性强,加工方便。作为优选,所述保护体的旋盖塑料瓶瓶壁上设有若干小孔。当一定数量的水生动物幼体聚集在保护体内部时,容易导致这一局部空间内耗氧量增加和排泄废物沉积。在保护体的旋盖塑料瓶瓶壁上设置的这些小孔,提供内外水体交换的通道,有助于改善保护体内部环境并减少本实用新型的水阻力。小孔改变了旋盖塑料瓶的表面结构,使其更易被水生植物附着,这些附着生长的水生植物既可以作为幼鱼食物,又提供额外的遮挡保护。作为优选,至少在一处螺纹孔两端设置一对培养瓶,所述的培养瓶包括无盖的旋盖塑料瓶,旋盖塑料瓶底部开口,内部通过若干金属密封片分隔成若干密闭空间,各密闭空间内填充干燥的混有水生植物种子的培养基32。所述的培养瓶用于在人工湖湖底培养水草和水藻等水生植物,既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供其躲藏繁殖的环境,改善本实用新型周围湖底环境。培养瓶内部被若干金属密封片分隔成若干密闭空间,这些金属密封片会在水中被逐渐腐蚀,最终穿透,使湖水进入金属密封片隔开的密闭空间,使其中的水生植物种子发芽生长。而由于任何一个密闭空间内的水生植物种子是干燥的,因此只有在位于该密闭空间外侧的所有金属密封片均被腐蚀穿透后,该密闭空间内的水生植物种子才会发芽生长,实现培养瓶内部的水生植物种子分时间段发芽生长,使培养瓶长期保持培养水生植物的功能,长期起到改善湖底环境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密封片设有若干凹坑,金属密封片在设置凹坑处的厚度小于其他部分的厚度。金属密封片腐蚀穿孔时间取决于金属密封片的厚度,为保证每年培养瓶都能够培养水生植物,金属密封片的厚度设置的较薄,这样就给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加工带来了不便,并且较薄的金属密封片容易损坏,不易于密封安装。因此将金属密封片设置为较易加工安装的厚度,而在其表面设置厚度较薄的凹坑部分,在浸泡在湖水中时,凹坑部分较易腐蚀进水,这样既满足了培养瓶定时培养水生植物的要求,也方便了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生产。同时,在水生植物的发芽生长的初期由于规模小,容易被草食生物啃食殆尽。而金属密封片在凹坑处更早腐蚀,其余部分仍然可以起到保护水生植物芽体免于啃食的作用,水生植物先在两层金属密封片之间的空间内发芽生长,增大其存活率。作为优选,金属密封片使用Ni2铸铁材料,金属密封片厚度为0.6mm,凹坑处厚度为0.3_。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金属密封片浸泡在湖水中,其凹坑处大约在浸泡一年左右被腐蚀穿透,使金属密封片后的密闭空间进水,使其中的水生植物种子发芽生长。金属密封片的其余部分起到保护水生植物芽体免受啃食的作用。而金属密封片的其他部分也由于湖水腐蚀而变得脆弱,不会影响到内部水生植物向外扩张生长。作为优选,旋盖塑料瓶沿其底部开口环周设有若干须形体,所述的须形体向旋盖塑料瓶外侧展开。须形体提供湖水中的藻类附着生长的结构,并且其在开口处展开的结构也适合拦截随在湖水中流动的藻类种子,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表面附着生长水藻,更利于水生动物繁殖和幼体生长。作为优选,所述须形体和旋盖塑料瓶为一体结构。须形体可以是在旋盖塑料瓶的开口瓶壁处沿瓶体纵向切割形成,并向外侧弯曲展开。从而使须形体和旋盖塑料瓶形成一体结构,这样不仅充分利用旋盖塑料瓶的材料特性,加工方便,而且由于塑料耐腐蚀须形体不会和瓶身分离而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为放养在人工湖中的水生动物幼体提供安全的生长环境;(2)模拟自然湖湖底环境提供安全的水生动物繁殖场所;(3)设置有自动培育水生植物的装置,有助湖底生态环境改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瓶部件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密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工湖湖底生态改善配件,包括四棱柱形塑料连接杆I和保护体2,连接杆I顶面设有沿其纵向且两端开口的燕尾槽11,连接杆I底面设有配合所述燕尾槽11的条形凸起12,连接杆I两侧面各设有一沿其纵向的“V”形槽,所述“V”形槽的两侧面夹角等于90°,“V”形槽一侧面上沿连接杆I纵向设置五个螺纹孔;多个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通过连接杆I上的燕尾槽11和条形凸起12逐个叠加连接,扩展其作用高度。其竖直高度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连接杆的数量调节,以达到保护生活在不同水深环境中的水生动物的目的。在连接杆I中间的螺纹孔上设有培养瓶3,在其他螺纹孔上设置保护体2。如图3所示,,所述的培养瓶3使用无盖的旋盖塑料瓶,旋盖塑料瓶底部开口,内部通过若干金属密封片31隔成若干密闭空间,各密闭空间内填充混有干燥水生植物种子的培养基32。所述培养基32是在肥料和干燥细沙的混合物中混合了水生植物种子。所述的培养瓶3用于培育水生植物,快速提高本实用新型表面的水生植物附着程度,改善本实用新型周围海底环境。培养瓶3内部被若干金属密封片31分隔成若干密闭空间,这些金属密封片31会在水中被逐渐腐蚀,最终穿透,使湖水进入金属密封片31隔开的密闭空间,使其中的水生植物种子生长。而由于任何一个密闭空间内的水生植物种子是干燥的,因此只有在位于该密闭空间外侧的所有金属密封片31均被腐蚀穿透后,该密闭空间内的水生植物才会生长,实现培养瓶3内部的水生植物分时间段开始生长,使培养瓶3长期保持培养水生植物的功能。如图4所示,所述的金属密封片31使用Ni2铸铁材料,并在其表面设有若干凹坑33,金属密封片31厚度为0.6mm,凹坑33处厚度为0.3mm。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金属密封片31浸泡在湖水中,其凹坑33处大约在浸泡一年左右被腐蚀穿透,使金属密封片31后的密闭空间进水,使其中的水生植物种子发芽生长。金属密封片31的其余部分起到保护水生植物免受啃食殆尽的作用。而金属密封片31的其他部分也由于湖水腐蚀而变得脆弱,不会影响到内部水生植物向外扩张生长。所述保护体2包括一无盖的旋盖塑料瓶,该旋盖塑料瓶底部开口,通过瓶口的外螺纹和螺纹孔连接。这些旋盖塑料瓶沿其底部开口环周设有若干须形体22,须形体22是在旋盖塑料瓶的开口瓶壁处沿瓶体纵向切割形成,并向外侧弯曲展开。从而使须形体22和旋盖塑料瓶形成一体结构,这样不仅充分利用旋盖塑料瓶的材料特性,加工方便,而且由于塑料耐腐蚀须形体22不会和瓶身分离而造成不必要的污染。保护体2使用旋盖塑料瓶,由于其底部开口的大小限制,肉食性鱼类不易进入其中,其内部空间可以提供幼鱼躲藏和鱼类产卵繁殖。有助于改善幼鱼的生存环境,从而使渔业资源快速增值恢复。保护体2使用回收的废旧旋盖塑料瓶,成本很低,同时有助于解决日益严重的塑料制品污染问题;利用旋盖塑料瓶瓶口自带的外螺纹作为连接结构,进一步减少了原材料的加工成本,而旋盖塑料瓶本身的重量轻和抗腐蚀性强的特点也十分适合湖水环境中使用。由于本实用新型成本极低因此很适合高密度投放和广泛推广。保护体2的旋盖塑料瓶瓶壁上设有若干小孔21。提供内外水体交换的通道,有助于改善保护体2内部环境并同时减少本实用新型水阻力。小孔21改变了旋盖塑料瓶的表面结构,使其更易被水生植物附着,这些附着生长的水生植物既可以作为幼鱼食物,又提供额外的遮挡保护,同时表面水生植物附着程度高也能起到更好的诱鱼作用。在使用时,通过燕尾槽11和条形凸起12配合,将连接杆I安装累加达到适合要求的高度,安装保护体2和培养瓶3,并将位于最下方的连接杆I通过水泥固定在人工湖湖底的建筑基础上,便可以在人工湖蓄水并投放鱼苗等水生生物后,起到保护水生动物繁殖和幼体生长的作用,用于人工湖的生态改善。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湖湖底生态改善配件,其特征是,包括四棱柱形塑料连接杆(I)和保护体(2),连接杆(I)顶面设有沿其纵向且两端开口的燕尾槽(11),连接杆(I)底面设有配合所述燕尾槽(11)的条形凸起(12),连接杆(I)两侧面各设有一沿其纵向的“V”形槽,所述“V”形槽的两侧面夹角大于等于90°,“V”形槽一侧面上沿连接杆(I)纵向设置若干螺纹孔;所述保护体(2)包括无盖的旋盖塑料瓶,所述旋盖塑料瓶底部开口,通过瓶口的外螺纹和螺纹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湖底生态改善配件,其特征是,所述保护体(2)的旋盖塑料瓶瓶壁上设有若干小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湖底生态改善配件,其特征是,至少在一处螺纹孔两端设置一对培养瓶(3),所述的培养瓶(3)包括无盖的旋盖塑料瓶,旋盖塑料瓶底部开口,内部通过若干金属密封片(31)分隔成若干密闭空间,各密闭空间内填充干燥的混有水生植物种子的培养基(32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湖底生态改善配件,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属密封片(31)设有若干凹坑(33),金属密封片(31)在设置凹坑(33)处的厚度小于其他部分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湖底生态改善配件,其特征是,金属密封片(31)使用Ni2铸铁材料,金属密封片(31)厚度为0.6mm,凹坑(33)处厚度为0.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湖底生态改善配件,其特征是,旋盖塑料瓶沿其底部开口环周设有若干须形体(22),所述的须形体(22)向旋盖塑料瓶外侧展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湖底生态改善配件,其特征是,所述须形体(22)和旋盖塑料瓶为一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改造的人工湖湖底配件,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住宅区人工湖难以提供适宜水生动物繁殖和幼体生长,造成湖体生态环境改造困难,导致湖体自净功能薄弱的不足。它包括四棱柱形塑料连接杆和保护体,连接杆顶面设有沿其纵向且两端开口的燕尾槽,连接杆底面设有配合所述燕尾槽的条形凸起,连接杆两侧面各设有一沿其纵向的“V”形槽,“V”形槽一侧面上沿连接杆纵向设置若干螺纹孔;所述保护体包括无盖的旋盖塑料瓶,所述旋盖塑料瓶底部开口,通过瓶口的外螺纹和螺纹孔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为水生动物幼体提供安全的生长环境和繁殖场所,有助湖底生态环境改善等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A01G33/00GK203058079SQ20122068499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俞存根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