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移苗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移苗筒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苗筒。
背景技术:
:人工培育的树苗移栽的第一步,就是将树苗连根从育苗培养土中提出,但常见的工具如锄、锹等,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容易弄伤树苗的根。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传统工具移苗不方便和易损伤树苗的缺陷,提供一种移苗筒。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移苗筒,它由移苗提筒1、插销3、右半筒5组成,并在移苗提筒I上设有提手2、左半筒4 ;移苗提筒1、右半筒5连接组成筒状结构;插销3安装在移苗提筒1、右半筒5的左侧;提手2设计在移苗提筒I的上部;左半筒4设计在移苗提筒I的下部。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现了其发明目的,本移苗筒采用钢制筒状结构,设计尺寸合理,不仅能够省时省力地提出树苗,而且连根带土,整个移苗过程降低了对树苗器官的损伤机率。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标记I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标记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标记5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见说明书最后一页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由附图可知,一种移苗筒,它由移苗提筒1、插销3、右半筒5组成,并在移苗提筒I上设有提手2、左半筒4 ;移苗提筒1、右半筒5连接组成筒状结构;插销3安装在移苗提筒
1、右半筒5的左侧;提手2设计在移苗提筒I的上部;左半筒4设计在移苗提筒I的下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苗提筒I是指:钢制手提半筒;其上设有提手2、左半筒4、左插销耳6、左活页耳7 ;其结构如附图2所示,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中标记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手2是指:提手,是移苗提筒I的一部分;其设计位置如附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销3是指:钢制L型插销;其作用是控制左半筒4、右半筒5的开闭;其结构如附图3所示,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中标记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半筒4是指:钢制半筒,末端带锯齿,是移苗提筒I的一部分;其作用是与右半筒5组成筒状结构;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2中标记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半筒5是指:钢制半筒,末端带锯齿;其上设有两个右活页耳8、两个右插销耳9 ;其作用是与左半筒4组成筒状结构;其结构如附图4所示,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中标记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插销耳6是指:设计在左半筒4上的插销耳;其作用是穿过插销3 ;其设计位置如附图2中标记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活页耳7是指:设计在左半筒4上的活页耳;其作用是供左半筒4与右半筒5连接;其设计位置如附图2中标记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活页耳8是指:设计在右半筒5上的活页耳,有两个;其作用是供右半筒5与左半筒4连接;其设计位置如附图4中标记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插销耳9是指:设计在右半筒5上的插销耳,有两个;其作用是穿过插销3 ;其设计位置如附图4中标记9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移苗筒,它由移苗提筒(I)、插销(3)、右半筒(5)组成,并在移苗提筒(I)上设有提手(2)、左半筒(4);其特征是移苗提筒(I)、右半筒(5)连接组成筒状结构;插销(3)安装在移苗提筒(I )、右半筒(5)的左侧;提手(2)设计在移苗提筒(I)的上部;左半筒(4)设计在移苗提筒(I)的下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苗筒,它由移苗提筒(1)、插销(3)、右半筒(5)组成,并在移苗提筒(1)上设有提手(2)、左半筒(4);该移苗筒采用钢制筒状结构,设计尺寸合理,不仅能够省时省力地提出树苗,而且连根带土,整个移苗过程降低了对树苗器官的损伤机率。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3057827SQ20122068759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徐美 申请人:耒阳市神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