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袋封口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用菌生产塑料袋封口装置,一般有塑料颈圈加棉花和双套环。前者成本较高,且易受潮感染杂菌;后者一般采用颈圈加盖子,盖子里面有海绵供透气,但市售的双套环,盖子里的海绵较小,通透性较差,影响菌丝生长,另外,盖子的透气孔和海绵裸露在夕卜,灭菌时容易被冷凝水浸湿,特别是在多雨、高湿、高温的南方地区,活跃的杂菌孢子很容易从透气孔侵入,结果在灭菌后的冷却过程中,一些竞争性杂菌提前在培养料上萌发生长,而后接种的食用菌菌丝无法与之竞争,造成大面积杂菌污染。因此,既要解决封口套环的通透性,又要防止接种前感染杂菌,成了封口装置面临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包括盖体和颈圈,所述盖体整体呈圆管状且由塑料制成,在盖体内壁上设有凸起环,在盖体内设有过滤层,在盖体上端设有盖板,盖体下端套在颈圈上;所述盖板上若干通气孔,在通气孔的外面设有一层密封贴。优选的,所述过滤层由海绵制成。优选的,所 述密封贴为不干胶防水膜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口套环可充分利用密封贴阻止了外界空气的进入,可有效防止在接种前的冷却过程中的杂菌污染,而接种5 7天后,菌种萌发占据生长优势时,再将盖体外的密封贴揭去,使外界的空气过滤层过滤后充分供给,确保菌丝正常生长,从而实现了防杂的目的。此外,本封口套环还具有制作成本低、可回收利用、操作便利、防杂效果明显等优点,非常适用于食用菌家庭和规模化生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体;2、盖板;3、颈圈;11、凸起环;12、过滤层;21、通气孔;22、密封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包括盖体I和颈圈3,所述盖体I整体呈圆管状且由塑料制成,在盖体I内壁上设有凸起环11,在盖体I内设有过滤层12,在盖体I上端设有盖板2,盖体I下端套在颈圈3上;所述盖板2上若干通气孔21,在通气孔21的外面设有一层密封贴22。所述过滤层12由海绵制成。所述密封贴22为不干胶防水膜。使用时,首先将装好培养料的菌袋袋口套上颈圈3,然后将超出颈圈3的塑料向颈圈3外反折,后将盖体I套入颈圈3,并向下扣紧,在盖体I盖上盖板2,在盖板2上贴上密封贴22即可。菌袋灭菌后,移入室内或大棚内冷却后和消毒接种,5 7天后,将盖板2上的密封贴22揭去。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 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包括盖体和颈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整体呈圆管状且由塑料制成,在盖体内壁上设有凸起环,在盖体内设有过滤层,在盖体上端设有盖板,盖体下端套在颈圈上;所述盖板上若干通气孔,在通气孔的外面设有一层密封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由海绵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贴为不干胶防 水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包括盖体和颈圈,所述盖体整体呈圆管状且由塑料制成,在盖体内壁上设有凸起环,在盖体内设有过滤层,在盖体上端设有盖板,盖体下端套在颈圈上;所述盖板上若干通气孔,在通气孔的外面设有一层密封贴。本实用新型的封口套环可充分利用密封贴阻止了外界空气的进入,可有效防止在接种前的冷却过程中的杂菌污染,而接种5~7天后,菌种萌发占据生长优势时,再将盖体外的密封贴揭去,使外界的空气过滤层过滤后充分供给,确保菌丝正常生长,从而实现了防杂的目的。
文档编号A01G1/04GK203072419SQ2012206875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陈冬 申请人:陈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