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小面积鱼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12阅读:46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小面积鱼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品养殖设施,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小面积鱼池。二背景技术
水产品是我国居民获取动物蛋白主要来源之一,2011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部水产品总量的71%,水产养殖为我们水产品的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传统的水产养殖存在着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水污染严重、水面利用率不高、饵料利用率低等缺点。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市场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养殖密度大、劳动强度小、饵料利用率高的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小面积鱼池。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修建在空地上的若干个小面积鱼池、供水管道、循环水池和供氧管道等构成,所述小面积鱼池是由池底和池壁构成,在池壁上设置了循环水进水口,通过水管与供水管道相连,池底设置排水管,通过水管与循环水池相连;鱼池上方设置供氧管道,通过氧气支管将氧气送入鱼池的水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水产养殖模式相比:1、采用循环水养殖,可以提高养殖密度,减少残饵量,保持水质清澈,减少养殖品种的死亡率,排出的废水还可以排入土池,进行再利用和肥水;2、节省劳动力,节省劳动力,减少人工劳务费用的投入;3、工厂化养殖可以做到集约化、提高生长速度,针对鲤鱼、草鱼、鲫鱼等品种可以做到一年养殖两季、更多者可以达到三季;4、小面积鱼池使养殖更直观,更可控,更便于管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四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位鱼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厂化养殖模式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池壁,2为进水口,3为排水管,4为池底,5为供氧管道,6为氧气支管。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以在一亩地的长方形地块上建设一个小规模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小面积鱼池为例,在地面上修建六个圆形鱼池(也可以修建为方形或椭形等其它形状),每个鱼池的池底4面积为100平方米,池壁I高度为1.5米,水深1.2米,在每个鱼池的池壁I上都设置了二个循环水进水口 2,通过水管与供水管道相连,池底4置排水管3,通过水管与循环水池相连;鱼池上方设置供氧管道5,通过氧气支管6将氧气送入鱼池的水中。实施本实用新型时,每个水池放养鲤鱼苗300斤,规格为8尾 12尾/斤,投放小鱼苗后24小时充氧,每天投饵后对水池进行换水,换水量为总水体的1/2,每天投喂3次,至饱食,投喂饵料为裕泰高档混养鱼料,喂养时间为70天,并在每个循环鱼池分别标记为:A1、A2、A3、A4、A5、A60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用新型养殖模式下饲养的鲤鱼,平均每平方米的产量达到31斤,综合亩产量达到18584.6斤,产量远远高出现在传统养殖模式下亩产量,传统模式下亩产量在2000-2500斤。详见下表:鲤鱼放苗情况及产量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小面积鱼池,它包括在地面上修建的多个小面积鱼池、供水管道、循环水池和供氧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面积鱼池是由池底(4)和池壁(I)构成,在池壁(I)上设置了循环水进水口(2),通过水管与供水管道相连,池底(4)设置排水管(3),通过水管与循环水池相连;鱼池上方设置供氧管道(5),通过氧气支管(6)将氧气送入鱼池的水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小面积鱼池,它解决了传统水产养殖存在着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水污染严重、水面利用率不高、饵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面积鱼池是由池底(4)和池壁(1)构成,在池壁(1)上设置了循环水进水口(2),池底(4)设置排水管(3),鱼池上方设置供氧管道(5),通过氧气支管(6)将氧气送入鱼池的水中。既可以提高养殖密度,减少残饵量,保持水质清澈,减少养殖品种的死亡率,还可节省劳动力,提高水产品生长速度,更便于管理,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A01K63/00GK202958480SQ2012207058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李家庆, 肖志猛 申请人:湖北裕泰科技饲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