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315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机,它主要由:右螺旋松土器、主机架、第一二开口、中间传动轴、叶轮轴、第一二三换向链轮、循环输送叶轮、压实辊、左螺旋输送器、后护刮平板、前护板、第一二传动链轮、第一二双联链轮等构成。右螺旋松土器、左螺旋输送器一端安装在右支撑板上,另一端安装在左支撑板上,主机架上装有前护板和后护刮平板,压实辊与主机架相连接,第一三换向链轮安装在叶轮轴上,第二换向链轮安装在循环输送叶轮上,循环输送叶轮套装在左螺旋输送器上。该产品采用双螺旋挖掘输送结构,可分层挖掘,前后刮平板刮平后的多余土壤循环流动输送,完成两层松土、循环输送的整平作业工序,中间衔接处不起拱,不需往返作业。
【专利说明】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机
[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温室内作业的整平机,特别涉及一种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机。
[0002]【背景技术】: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我国加紧了引进和开发适于温室内作业的小型机具,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下,大多数作业仍为原始的手工劳动,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效率低,人均管理面积仅相当于荷兰的1/4,大多数棚室空间比较狭小,中脊高度一般为2.4—2.8米,跨度为5.5—10米,前坡面弯折处高度为I米左右。目前,能用于设施农业的耕作机械主要是旋耕机,用旋耕机作为整平机,对于松散湿润的育秧棚苗床土壤来说,碎土能力过强,容易破坏土壤结构,而且功耗较大,近几年,国内引进了一些大田耕耘机械,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者的负担,但大多数产品存在一些问题,如外形尺寸及结构质量大,操作不灵便,边角地带无法工作,适应性差等,配套动力大多采用柴油机和汽油机作为动力,对温室内的环境造成污染。针对上述问题,近几年国内也相继研制了温室大棚耕地作业的小型机具,它们的耕幅为300毫米、465毫米、900毫米左右,耕深为120毫米或150— 250毫米左右,这些机具过于小型,耕幅较小,在棚内需要往返作业,中间衔接处容易起拱,造成地面不平整,整平效果差,需要人工辅助整平,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无法推广应用。在我国工厂育秧机械化作业中,温室苗床整地作业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因育秧苗床的土壤比较松散湿润,所以在整地中松土作业不是主要工序,而苗床是否平整对秧苗生长和管理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温室内作业的整地机均侧重于松土作业,均为旋耕作业方式,机型主要是旋耕机,耕深超过100毫米以上,这种以旋耕机作为整平机的作业方式很不适合育秧棚土壤结构的需要,不能满足工厂化育秧整地的农艺要求。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机,它主要解决了温室大棚耕地作业的小型机具,多以旋耕机作为整平机,耕幅小,在棚内需要往返作业,中间衔接处容易起拱,造成地面不平整,整平效果差,不适合育秧棚土壤结构的需要,不能满足工厂化育秧整地的农艺要求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机由:右螺旋松土器、主机架、第一开口、限位调节器、链式行走轮、轴承座、中间传动轴、电机传动轴、叶轮轴、第一换向链轮、第二换向链轮、循环输送叶轮、电机、压实辊、左螺旋输送器、后护刮平板、挂接环、第二开口、前护板、第一传动链轮、第三换向链轮、第一双联链轮、第二双联链轮、第二传动链轮、右支撑板、左支撑板、涨紧轮构成。右螺旋松土器、左螺旋输送器通过轴承座一端安装在右支撑板上,另一端安装在左支撑板上,右螺旋松土器比左螺旋输送器高10mm,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分别焊接在主机架的两侧,主机架上装有前护板和后护刮平板,前护板右侧上端开有第一开口,前护板左侧开有第二开口,前护板装在右螺旋松土器的后侧,后护刮平板装在左螺旋输送器的后侧,压实辊通过挂接环与主机架相连接,第一换向链轮、第三换向链轮安装在叶轮轴上,叶轮轴安装在右支撑板上,第二换向链轮安装在循环输送叶轮上,循环输送叶轮套装在左螺旋输送器上,电机安装在右支撑板上,第一双联链轮与电机传动轴相连接,第一双联链轮、第三换向链轮、第一传动链轮、第二传动链轮通过链条相连接,第一传动链轮安装在左螺旋输送器的右端,第二传动链轮安装在右螺旋松土器的右端,第一双联链轮与第二双联链轮通过链条相连接,第二双联链轮通过链条与链式行走轮、涨紧轮相连接,第二双联链轮与中间传动轴相连接,限位调节器与链式行走轮相连接,限位调节器上端分别安装在右支撑板和左支撑板上。该产品由电机提供动力源,带动右螺旋松土器和左螺旋输送器增速旋转,在右螺旋松土器的旋转挖掘作用下,完成苗床地表以下10 — 20毫米土层的第一次松土作业,在前护板的配合下完成第一次刮平作业,多余的土壤在右螺旋松土器的旋转输送作用下,向左侧流动,经过第二开口流动到左螺旋输送器里面,在左螺旋输送器的旋转挖掘作用下,完成苗床地表以下20— 30毫米土层的第二次松土作业,在后护刮平板的配合下,完成第二次刮平作业,多余的土壤在左螺旋输送器的旋转输送作用下,向右侧流动,汇集到循环输送叶轮,在循环输送叶轮反向高速旋转作用下,多余的土壤经第一开口被抛送到右螺旋松土器里面,从而实现两层松土、循环输送的整平作业工序,整平后的苗床在压力辊的作用下达到压实的目的,链式行走轮与限位调节器采用螺旋连接,可以实现耕深调节。本发明是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科技人员经过一年多反复试验共同完成的项目。由于耕作整平方式采用双螺旋挖掘输送原理,左右两个螺旋挖掘输送辊高度相差10毫米,可分层挖掘,前后刮平板刮平后的多余土壤循环流动输送,完成两层松土、循环输送的整平作业工序,中间衔接处不起拱,耕深为20— 30毫米,作业宽度为2900毫米,一次性完成苗床松土、平土、压实作业,不需往返作业,苗床整平效果好,不需要人工辅助整平,工作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满足工厂化育秧整地的农艺要求,特别适合育秧棚苗床整平地的作业环节,另外,动力源选择2KW的电机,采用四轮驱动方式,动力充足,能耗低,可靠性高,不会造成温室环境的污染。
[0004]【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机的结构示意图。
[0005]附图2是本发明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机右侧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6]附图3是本发明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机左侧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7]I 一右螺旋松土器 2—主机架3—第一开口 4一限位调节器 5—链式行走轮 6—轴承座
7—中间传动轴 8—电机传动轴 9 一叶轮轴
10—第一换向链轮 11一第二换向链轮
12—循环输送叶轮 13—电机 14 一压实辊
15—左螺旋输送器 16—后护刮平板 17—挂接环
18—第二开口19 一前护板 20—第一传动链轮
21—第三换向链轮 22—第一双联链轮
23—第二双联链轮 24—第二传动链轮
25—右支撑板 26—左支撑板 27—涨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机由:右螺旋松土器1、主机架2、第一开口 3、限位调节器4、链式行走轮5、轴承座6、中间传动轴7、电机传动轴8、叶轮轴9、第一换向链轮10、第二换向链轮11、循环输送叶轮12、电机13、压实辊14、左螺旋输送器15、后护刮平板16、挂接环17、第二开口 18、前护板19、第一传动链轮20、第三换向链轮21、第一双联链轮22、第二双联链轮23、第二传动链轮24、右支撑板25、左支撑板26、涨紧轮27构成。右螺旋松土器1、左螺旋输送器15通过轴承座6 —端安装在右支撑板25上,另一端安装在左支撑板26上,右螺旋松土器I比左螺旋输送器15高10mm,右支撑板25、左支撑板26分别焊接在主机架2的两侧,主机架2上装有前护板19和后护刮平板16,前护板19右侧上端开有第一开口 3,前护板19左侧开有第二开口 18,前护板19装在右螺旋松土器I的后侧,后护刮平板16装在左螺旋输送器15的后侧,压实辊14通过挂接环17与主机架2相连接,第一换向链轮10、第三换向链轮21安装在叶轮轴9上,叶轮轴9安装在右支撑板25上,第二换向链轮11安装在循环输送叶轮12上,循环输送叶轮12套装在左螺旋输送器15上,电机13安装在右支撑板25上,第一双联链轮22与电机传动轴8相连接,第一双联链轮22、第三换向链轮21、第一传动链轮20、第二传动链轮24通过链条相连接,第一传动链轮20安装在左螺旋输送器15的右端,第二传动链轮24安装在右螺旋松土器I的右端,第一双联链轮22与第二双联链轮23通过链条相连接,第二双联链轮23通过链条与链式行走轮5、涨紧轮27相连接,第二双联链轮23与中间传动轴7相连接,限位调节器4与链式行走轮5相连接,限位调节器4上端分别 安装在右支撑板25和左支撑板26上。
【权利要求】
1.一种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机,它由:右螺旋松土器(1)、主机架(2)、第一开口(3)、限位调节器(4)、链式行走轮(5)、轴承座(6)、中间传动轴(7)、电机传动轴(8)、叶轮轴(9)、第一换向链轮(10)、第二换向链轮(11)、循环输送叶轮(12)、电机(13)、压实辊(14)、左螺旋输送器(15)、后护刮平板(16)、挂接环(17)、第二开口(18)、前护板(19)、第一传动链轮(20)、第三换向链轮(21)、第一双联链轮(22)、第二双联链轮(23)、第二传动链轮(24)、右支撑板(25)、左支撑板(26)、涨紧轮(27)构成,其特征在于:右螺旋松土器(I)、左螺旋输送器(15)通过轴承座(6)—端安装在右支撑板(25)上,另一端安装在左支撑板(26)上,右螺旋松土器(I)比左螺旋输送器(15)高10mm,右支撑板(25)、左支撑板(26)分别焊接在主机架(2)的两侧,主机架(2)上装有前护板(19)和后护刮平板(16),前护板(19)右侧上端开有第一开口(3),前护板(19)左侧开有第二开口(18),前护板(19)装在右螺旋松土器(1)的后侧,后护刮平板(16)装在左螺旋输送器(15)的后侧,压实辊(14)通过挂接环(17)与主机架(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秧棚苗床双螺旋循环流动式整平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换向链轮(10 )、第三换向链轮(21)安装在叶轮轴(9 )上,叶轮轴(9 )安装在右支撑板(25 )上,第二换向链轮(11)安装在循环输送叶轮(12)上,循环输送叶轮(12)套装在左螺旋输送器(15)上,电机(13)安装在右支撑板(25)上,第一双联链轮(22)与电机传动轴(8)相连接,第一双联链轮(22)、第三换向链轮(21)、第一传动链轮(20)、第二传动链轮(24)通过链条相连接,第一传动链轮(20)安装在左螺旋输送器(15)的右端,第二传动链轮(24)安装在右螺旋松土器(I)的右端,第一双联链轮(22)与第二双联链轮(23)通过链条相连接,第二双联链轮(23)通过链条与链式行走轮(5)、涨紧轮(27)相连接,第二双联链轮(23)与中间传动轴(7)相连接,限位调节器(4)与链式行走轮(5)相连接,限位调节器(4)上端分别安装在右支撑板(25)和左支撑板(26)上。
【文档编号】A01B33/02GK103931283SQ201310019084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0日
【发明者】王桂莲, 周海波, 魏天路, 马翔, 刘凯, 夏俊忠, 代敬雨, 闫胜民 申请人:佳木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