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

文档序号:14313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的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植物净化水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度地带,对人类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废水、农药肥料以及居民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到湿地生态系统中,对湿地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也会降低湿地的生态功能,使湿地原本具有的净化功能降低甚至丧失。有效净化湿地水体,提高湿地的生态环境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障,是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净化湿地水体一直受到广大学者和环境保护工作者们的重视,如何高效的净化湿地水体是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如湿地水生植物种类的选择、复合型水生植物栽植建设模式等。多种植物组合比单种植物能更好地对水体进行净化,因为每种水生植物各有其特点,对净化对象产生净化优势,随着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完成对水体的净化,水生植物的生态组合使用能使它们互相取长补短,保持较为稳定的净化效果。根据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营养元素的原理,选择多种植物进行配置,使其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最大化的吸收,而后对植物进行收割达到对水体水质净化的效果。人工浮岛是近期兴起的一种净化水体的新技术,他是指将选择好的植物种植在预先设计好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浮岛上;采用无土栽植技术,植物由浮岛固定并吸收水体中的营养成分,另外由于浮岛的阻碍效应使得更多的水体污染物聚集在浮岛周围,这就使得植物的营养来源更多,生长得更好。当污染物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时,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是很明显的。由于湿地水体有一定的流动性,即便是相同的植物种但不同的配置模式也会使其净化水质的效果有所不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辐射状和环状模式在人工浮岛上栽植复合型水生植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净化水体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其是将小香蒲、黄花鸢尾、狐尾藻中的一种或多种以辐射状或环状栽植在人工浮岛上,使水体得到净化。其中,小香蒲(TypHa minima Funk),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草本花丼。根桩莖粗壮,茎直立,细弱。叶具有大型膜质叶鞘,叶片细线形。穗状花序呈蜡烛状,雌雄花序不相连。花果期5-10月份。生于河滩及低湿地。可种植于公园或水景宽阔一面,自成一景,也可丛植作水景障屏配置。单株植物监测表明,对COD的去除率在25 35%,对N03_的去除率在25-35%、对PO广的去除率在55-65%、对T-N的去除率在25_35%、对T-P的去除率在55_65%。黄花鳶尾(Irispseudoacorus),鳶尾科,鸾尾属,多年生挺水型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有肥粗根状茎;叶基生,剑型,叶长60-120cm,中脉明显;花期5-6月。黄花鸢尾适应性强,在15-35°C温度下均能生长,IO0C以下植株停止生长,耐寒,喜水湿,能在水畔和浅水中正常生长,也耐干燥,喜含石灰质弱碱性土壤。单株植物监测表明,对COD的去除率在15-25%,对NOf的去除率在10-20%、对PO广的去除率在80_90%、对T-N的去除率在20_30%、对T-P的去除率在75-85%。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L.),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根状茎生于泥中,由节部生多数须根。茎软,细长,圆柱形,多分枝。大多数生于池沼或静水中。单株植物监测表明,对COD的去除率在71-81%,对N03_的去除率在85-95%、对PO,的去除率在84-94%、对T-N的去除率在85-95%、对T-P的去除率在83_93%。其中,所述人工浮岛的面积为10-20m2,人工浮岛上开有4-10个孔,孔直径4-6cm ;所述孔按照辐射状或环状均匀分布。其中,所述孔按照环状分布是以所述人工浮岛的几何中心为圆心,孔与圆心距离为100-150cm的环状分布;所述辐射状分布是孔以所述人工浮岛的几何中心为中心辐射状分布。人工浮岛为矩形时,孔以矩形的中线为轴对称分布。其中,所述人工浮岛上相邻的孔的孔间距为50-150cm ;所述人工浮岛上开孔与人工浮岛边缘的距离为50-100cm。其中,所述小香蒲、黄花鸢尾栽植在所述人工浮岛上面,所述狐尾藻栽植在所述小香蒲、黄花鸢尾的下方,距水底距离15-30cm。人工浮岛上种植挺水植物小香蒲、黄花鸢尾的部分厚度为20cm,而狐尾藻是沉水植物,在种植时必须种植于水面以下;具体方法是在人工浮岛下方固定一个钢丝编织的框,然后将狐尾藻固定在钢丝 框内。所述人工浮岛用聚苯乙烯泡沫、海绵、橡胶、竹子、木材、钢铁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人工浮岛可单个使用,也可多个使用。多个人工浮岛使用时,用绳索进行连结,挺水植物栽植在预先留好的孔中,沉水植物固定在浮岛的底部。根据水域的大小放置浮岛数量,浮岛覆盖水面达10-30%即能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优选地,多个浮岛时分开均匀放置,放置的间距为浮岛宽度的2-4倍。所述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具体包括步骤:I)制作有孔的人工浮岛,将水生植物栽植在人工浮岛上;2)将栽植好水生植物的人工浮岛固定在水域中,人工浮岛覆盖水域面积10%-30% ;3)在生长季期间,水生植物生长48-58天后,将根部以上部分收割;4)收割以后,新生长出来的植株部分在冬季之前收割。所述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还包括在次年生长季开始时,清除枯死的水生植物的根、补充新的水生植物的步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使用规则配置多种植物,净化湿地水体,操作简单且效果明显,植株再生能力较强,长大后呈现复合植株景观,可改善湿地景观,美化单调的水体环境。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小香蒲+狐尾藻栽植辐射状组合的俯视图;图2为实施例1小香蒲+狐尾藻栽植辐射状组合的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小香蒲+狐尾藻栽植环状组合的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2小香蒲+狐尾藻栽植环状组合的立体图;图5为实施例3黄花鸢尾+狐尾藻辐射状栽植 组合的俯视图;图6为实施例3黄花鸢尾+狐尾藻辐射状栽植组合的立体图;图7为实施例4黄花鸢尾+小香蒲辐射状栽植组合的俯视图;图8为实施例4黄花鸢尾+小香蒲辐射状栽植组合的立体图;图9为实施例5黄花鸢尾+小香蒲+狐尾藻辐射状栽植组合的俯视图;图10为实施例5黄花鸢尾+小香蒲+狐尾藻辐射 状栽植组合的立体图;图11为实施例6黄花鳶尾+小香蒲+狐尾藻环状栽植组合的俯视图;图12为实施例6黄花鸢尾+小香蒲+狐尾藻环状栽植组合的立体图。图中,1为人工浮岛,2为黄花鸢尾,3为小香蒲,4为狐尾藻。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水中有机物指标的测试方法及参照的标准如下:指标方法总磷钥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磷酸盐钥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硝酸盐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46-2007)COD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399-2007)实施例中,所用黄花鸢尾、小香蒲、狐尾藻幼苗购自北京天一园林苗圃基地。实施例1位于北京通州区宋庄镇宋庄村内的人工湖,水体因多环芳烃、亚硝化物、有机磷、食品添加剂、洗涤剂等的排放造成有机物污染,水体指标见表I。水域的面积为80m2。表I栽植植物前水体中各污染物指标含量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小香蒲、黄花鸢尾、狐尾藻中的一种或多种以辐射状或环状栽植在人工浮岛上,使水体得到净化。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浮岛的面积为10-20m2,人工浮岛上开有4-10个孔,孔的直径为4_6cm ;所述孔按照辐射状或环状均匀分布。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按照环状分布是以所述人工浮岛的几何中心为圆心,孔与圆心距离为100_150cm的环状分布。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状分布是孔以所述人工浮岛的几何中心为中心辐射状分布。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 生植物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浮岛上相邻的孔的孔间距为50-150cm ;所述人工浮岛上开孔与人工浮岛边缘的距离为50-100cm。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香蒲、黄花鸢尾栽植在所述人工浮岛上面,所述狐尾藻栽植在所述小香蒲、黄花鸢尾的下方,距水底15-30cm。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O制作有孔的人工浮岛,将水生植物栽植在人工浮岛上;2)将栽植好水生植物的人工浮岛固定在水域中,人工浮岛覆盖水域面积10%-30%; 3)在生长季期间,水生植物生长48-58天后,将水面上的根部以上部分收割; 4)收割以后新生长出来的植株部分以及水面下的植株部分在冬季之前收割。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次年生长季开始时,清除枯死的水生植物的根、补充新的水生植物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栽植方法,其是将小香蒲、黄花鸢尾、狐尾藻中的一种或多种以辐射状或环状栽植在人工浮岛上,使水体得到净化。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使用规则配置多种植物的模式,净化湿地水体,操作简单且效果明显,植株再生能力较强,长大后呈现复合植株景观,可改善湿地景观,美化单调的水体环境。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081684SQ20131002974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张振明, 刘晶岚, 张艳, 吴海龙, 邹大林, 朱建刚, 陈峻崎, 王小平, 智信, 周彩贤 申请人:北京林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