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山杉系列品种高效繁育的插床设施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26691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山杉系列品种高效繁育的插床设施构建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中山杉系列品种高效繁育的插床设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砖围的插床基部设置排水孔系列并与优化组成的复合基质连为协合的统一体,既具备有效的水分控制,疏松的基质又是适度营养的供给源,创造林木插穗适宜的生根条件。本发明的优点是投入成本少且适用地域范围广。杂交墨杉新品种插穗生根成苗率高达97%以上,比本发明前的一般砖围苗床的泥炭土+蛭石(1∶1)中的生根成苗率高20%以上,比泥炭土+珍珠岩(1∶1)中的生根成苗率高15%左右,且可高效运转,每平方米产苗量可达900株以上。
【专利说明】一种中山杉系列品种高效繁育的插床设施构建方法
一、【技术领域】
[0001]林木种苗繁殖【技术领域】,特别针对落羽杉属树种中山杉的种苗无性繁殖。
二、【背景技术】
[0002]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长期在从事落羽杉属树木的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工作,相继育成中山杉302、301及118等杂交落羽杉新品种并已获得大面积推广。无性系扦插繁殖技术在杂种的推广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技术作用。由于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中山杉种苗的扦插生根率低而且很不稳定,围绕中山杉的扦插繁殖,过去很多学者为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如李兆玉等(1994)的研究表明,中山杉302在塑膜封闭条件的嫩枝扦插生根率为40.6%,在喷雾条件下的全光育苗生根率为64% ;在黄沙、珍珠岩、蛭石、糠灰及河沙+园土(I: I)等基质中的全光秋季扦插试验中,以河沙+园土的生根率最高(30.16% ),而珍珠岩的生根效果最差(19.2%)。陆小青等(2004)的研究表明,中山杉302秋插于园土 +沙(2: I)中,在塑膜封闭且遮荫条件下的生根率为26.5%;在沙质壤土中和塑膜大棚下的秋插生根率为52.4%。董必慧(2005)的研究表明,中山杉302在“三重保温”塑膜封闭下春插于草木灰+园土(I: I)中的生根率(86% )高于在蛭石+细沙(I: I)中(38.2%)。林海勤(2007)研究表明,在不同基质中中山杉夏插全光试验中,以蛭石+细沙(I: I)的生根率最高(81.3% ),沙土中的次之(72.7% ),珍珠岩中的生根率最低(20.7%);在相同处理激素浓度(1500mg/L)下,中山杉嫩枝扦插的生根效果以NAA+IAA的生根效率最高(80.7% ),ABT6次之(72.7% ),单一 NAA和IAA的生根效果最差(48-52% )。以上的繁殖试验通常采用水泥池筑苗床的方法,或者直接入地扦插的方法,插条的生根条件较差。
[0003]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近年来对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和中山杉502等植物新品种加强了繁育技术的研究,从传统的圃地繁育改变为圃地畦面围砖设施和添加人工基质,并应用电子调控间隙喷雾系统和高架遮阳网设施。如2009年夏季扦插试验,泥炭土 +蛭石(I: I)中的生根率中山杉405为71.5±5.2 %,中山杉501为78.7±5.8%,中山杉502为57.6±4.7% ;而泥炭土 +珍珠岩(I: I)中的生根率中山杉405为84.3±7.6%,中山杉406为84.6±6.8%,中山杉407为89.3±8.3%。采用上述两类复合基质中成活的根系发育有缺陷,即根系梢部或生长点有腐烂现象,尤以泥炭土 +蛭石(1:1)中的成苗烂根现象较重。除此之外,扦插生根率虽然较先前有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偏低且不稳定,究其原因可能是插床设施结构不合理,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系统改进,并获得本项发明。
三、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改进扦插床的设计,结合扦插基质、间隙喷雾系统和高架遮阳网的应用,可显著改善插条的生根条件,大幅度提高中山杉扦插生根率,显著提高无性系苗木质量,并推广开来。
[000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在地平或园田上,以砖为主要材料,先平铺一层底板砖(7),其上按水平方向以12cm的间隔空档(一块砖宽度)设置一层排水孔系统(6),第三层再平铺一层砖即透水层(5)并在砖面上盖一层防漏网(4),然后四周向上围三层砖(3),形成的中心槽存放基质(2),将林木插穗插入其中。另行铺设(或预设)电子调控间隙喷雾系统⑴和高架遮阳(70% )网。
[0006]本发明优化插穗生根条件的原理如下:
[0007](一 )插床具备合理的水分供排机制:插床空间的雨水或可控的电子间隙喷雾水
(1)部分被插穗和叶片吸收或蒸发,余水首先被插床围砖缝隙(3)向周围排出,进入基质
(2)的下行余水经过滤网(4)和透水层(5)流入排水孔(6),过量雨水流经步道即被排出⑵。
[0008]( 二)优化的复合基质组成:在中山杉苗木繁育中曾应用多种单一基质和草木灰+园土(I: I)、河沙+园土(I: I)、蛭石+细沙(I: I)及泥炭土 +蛭石(I: I)等复合基质扦插试验成效的基础上,优选采用泥炭土 +珍珠岩+沙壤土(3: 3:1)的复合基质,使之结构疏松、排水良好,又是长效且适宜的营养供给源,创造了更为适宜的插穗生根条件。
[0009](三)插穗活体在适宜的光照、水分和营养供给下保存时间较长,其间在常态的光合和呼吸作用下插穗不断积累营养,约20天就可完成伤口的愈伤组织,并部分开始生根,其后逐渐抽出新梢,当年苗高可达30cm以上,根系发育健康且没有烂根现象。
[0010]本发明的优点 是:
[0011](一)本方法克服了通常采用水泥池插床排水不良的缺陷,解决了扦插育苗中的水分供排平衡问题,优化了生根条件,其设计简单,施工方便,不需要特定专业人材施工,成本低廉,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均易行,且苗木繁育成效显著,适用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广大平原,低山丘陵的城乡地区应用。已在江苏、云南、重庆等地的中山杉繁育基地建设过程中推广应用,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0012]( 二)林木良种繁育效率高:2010年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试验苗圃应用本发明的插床设施中进行杂交墨杉新品种夏季扦插试验,表明插穗生根成苗效果好。如中山杉405的生根率为98.9±0.8%、中山杉406的为96.9±1.2%、中山杉407的为100%、中山杉502的为98.4±1.1% ;2011年夏季的重复试验,也表明插穗生根率高且稳定,如中山杉405的生根率为96.2±0.7%、中山杉406的为96±3.4%、中山杉407的为96.7±1.9%、中山杉502的为95.9±1.9%,比本发明插床设施构建技术创建前在一般苗床围砖设施下的泥炭土 +蛭石(I: I)复合基质中插穗生根率提高20%以上,比泥炭土 +珍珠岩(I: D复合基质中的生根率高15%左右。
[0013](三)本设施可高效运转:为充分发挥本设施效能,采用精细选修插穗(长12cm,叶片5-7片),扦插密度1.5 X 7cm,实行合理的光照和水分管控措施,每平方米可产苗900株以上。
四、【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中山杉系列品种高效繁育的插床设施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电子间隙喷雾头,(2)为复合基质。(3)为插床围砖,(4)为过滤网,(5为透水层,(6)为排水孔,
(7)为步道。[0015]图2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试验苗圃一中山杉系列品种快速繁殖的插床设施现场:插床中苗是2012年夏插的中山杉405成活苗(2012年12月11日摄)
五、具体实施方法
[0016]典型实施例
[0017]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近年来推出一批杂交墨杉新品种,因市场急需大量苗木,在繁育过程中发现原有的插床结构和基质组成存在缺陷,现经改造创新,使插床结构与基质连为协合的统一体。整个插床构建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
[0018]1.底层设置要求
[0019]按插床外径宽1.2m、步道宽35cm的要求,对整个圃地进行规划。首先在插床中心线挖纵向沟,深20cm,埋设喷水底部管(粗6分),除插床两头各预留Im外,插床中间部位每隔2m设立I喷水管柱(I)粗4分,高80cm,平整床面后平铺I层底砖,其中的步道(7)兼作丰雨时径流排水道。
[0020]2.排水孔(6)构置要求
[0021]在底层砖上横向设置一排砖,长1.2m,以12cm的间距留一空档(即一砖之宽)再设置另一排砖,如此反复到插床终点,然后再在其上平铺第三层砖,即为透水层(5),其下形成的空档即为排水孔(6)。 [0022]3.围砖形成插床的构建要求
[0023]在透水层上方周边,以三层砖交叉设置围墙(3),构成高15cm的插床,底部及两侧墙面铺一层无纺布,即为过滤网(4),在插床内填入混合基质(2),厚度为16cm。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山杉系列品种高效繁育的插床设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透水层(5)下方设置排水孔系列(6),可使插床上层的雨水或喷雾水进入插床后,除插穗吸收、蒸发外,余水首先从两侧围砖缝隙(3)排出,经基质的下行余水从透水层(5)砖缝隙渗入排水孔(6),丰水时水流可转入步道(7)迅速排出。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网(4),可确保基质不下泻堵塞排水孔出),使排水系统长效运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山杉系列品种高效繁育的插床设施构建方法,其特征还在于优化的复合基质组成是泥炭土 3:珍珠岩3:沙壤土 I。该基质既有长效的结构疏松和排水良好状态且没有水溃现象,又是在较长时间内可供给插穗的营养源,但不致插穗出现烂根现象 。
【文档编号】A01G9/10GK104012334SQ201310064870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
【发明者】徐建华, 殷云龙, 於朝广, 华建峰, 徐和宝 申请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