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填埋场植被恢复方法

文档序号:27432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质填埋场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填埋场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原始植被急剧减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大面积严重缺水、干旱,导致土地沙化;城镇规模化,致使可耕作面积缩小。生物质填埋不但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而且生物质填埋场封场后,在气候温暖、雨水充沛的地区,通过人工介入,可迅速恢复形成新的植被生态系统;在气候干燥、降雨量少的地区,生物质填埋场内腐烂的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得到提高,通过人工辅助植被恢复,可形成良好的生态恢复系统,对抵制土地沙化,促进绿洲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生物质填埋后产生大量的生物降解气体、液体和热量,对植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植被恢复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生物质填埋场植被恢复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质填埋场植被恢复方法,以保证所种植的植物不易受生物质降解气体、液体和热量影响而死亡,同时减少植被恢复工程量和投资,提高土壤利用率,减少土壤裸露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生物质填埋场植被恢复方法,是在生物质填埋场覆盖的土壤上铺一层2 IOOcm厚的种植土,再种植草本植物、灌木植物和乔木植物;所述种植土是由普通土壤、草炭土与腐熟的有机质按3 5:1 2:1混合形成。其中腐熟的有机质为市售或自制。具体的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填埋场周边的土壤去除砂石后粉碎,过I 3目网筛,再与植物枝叶、杂草、农作物秸杆一起燃烧,经烟熏火烤后形成草炭土;将填埋场周边的土壤、草炭土与腐熟的有机质按3 5:1 2:1混合成种植土 ;
(2)生物质填埋后,在生物质填埋场覆盖的土壤上铺一层2 IOOcm厚的种植土,气候适宜时播种草本植物;
(3)按株行距(2 3)mX (2 3)m 开挖(20 30)cmX (20 30)cmX (20 30)cm的种植穴,内填10 20cm的种植土,在该种植土上栽植灌木植物;按株行距(5 10)mX (5 10) m开挖(50 80) cmX (50 80)cmX (50 80) cm的种植穴,内填20 40cm的种植土,在该种植土上栽植乔木植物。其中,所述草本植物选自狗尾草、田旋花、马唐、画眉草、牛筋草、知风草、三叶草或苜蓿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灌木植物选自胡枝子、紫穗槐或紫叶李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乔木植物选自侧柏、刺柏、火炬树、五角 枫、栾树、榆树、构树、苦楝、刺槐、白蜡树、女贞、金银木、臭椿、冬青或雪松中的一种或多种。下面结合原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一种生物质填埋场植被恢复方法是在埋土层加入有机肥、草炭土等混合的种植土后再种植先锋植物,将次生裸地由草丛、灌木丛向树林演变。填埋场周边的普通土壤,去除砂石后粉碎,过I 3目网筛,再与植物枝叶、杂草、农作物秸杆一起燃烧,经烟熏火烤后土壤结构得到改善、肥力提高,形成草炭土。填埋场周边的普通土壤、草炭土与腐熟的有机质按3 5:1 2:1混合均勻就形成种植土。生物质填埋场封场后,将生物质表面进行修整,形成坡顶和坡面,再覆盖30 150cm的土壤。植被恢复时在坡顶采用正常植树方法,坡面采用“鱼鳞坑”形式并沿等高线等距开挖栽植穴,以便截留自然降水和灌溉用水,防止水土流失。按株行距(I 5)X (I 5)m 开挖(30 100)X (30 100)cm,深 20 120cm的植穴,在栽植穴内埋入厚度10 50cm的种植土。选择适应土壤贫瘠的恶劣环境中生长,具有抗性强,抗旱、抗寒、抗瘠薄、抗病虫害;生长、繁殖能力强,最好能具有固氮能力,提高土壤中氮元素含量;根系发达,萌芽能力强,能够有效地固结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播种、栽植容易,成活率高的先锋植物和适生植物。所选草本植物要求具有越冬能力,以节约成本。首先选取耐贫瘠、速生的草本植物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对土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能为乔木和灌木类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亚热带地区可种植一些对填埋场环境适应能力很强的植物,例如龙柏、乌桕、丝兰、夹竹桃、木槿等,加速改良土壤,并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蒸腾作用截流雨水和减少渗浙液、改善群落内的小环境,为其他植物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乔灌草结合,构建有层次性的生态系统。亚热带地区生物质填埋场植被恢复,采用乔、灌搭配,密林栽植的方式,选择抗贫瘠、抗有害气体、材质坚韧的树种,适宜树种见表I。
表1、亚热带地区生物质填埋场植被恢复适宜树种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质填埋场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物质填埋场覆盖的土壤上铺一层2 1OOcm厚的种植土,再种植草本植物、灌木植物和乔木植物;所述种植土是由土壤、草炭土与腐熟的有机质按3 5:1 2:1混合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填埋场周边的土壤去除砂石后粉碎,过1 3目网筛,再与植物枝叶、杂草、农作物秸杆一起燃烧,经烟熏火烤后形成草炭土;将填埋场周边的土壤、草炭土与腐熟的有机质按3 5:1 2:1混合成种植土 ; (2)生物质填埋后,在生物质填埋场覆盖的土壤上铺一层2 IOOcm厚的种植土,气候适宜时播种草本植物; (3)按株行距(2 3)mX (2 3)m 开挖(20 30)cmX (20 30)cmX (20 30)cm的种植穴,内填10 20cm的种植土,在该种植土上栽植灌木植物;按株行距(5 10)mX (5 10) m开挖(50 80) cmX (50 80)cmX (50 80) cm的种植穴,内填20 40cm的种植土,在该种植土上栽植乔木植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选自狗尾草、田旋花、马唐、画眉草、牛筋草、知风草、三叶草或苜蓿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植物选自胡枝子、紫穗槐或紫叶李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乔木植物选自侧柏、刺柏、火炬树、五角枫、栾树、榆树、构树、苦楝、刺槐、白蜡树、女贞、金银木、臭椿、冬青或雪松中的一种或多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填埋场植被恢复方法。该方法是在埋土层加入有机肥、草炭土等混合的种植土后再种植先锋植物,将次生裸地由草丛、灌木丛向树林演变。利用种植土改良生物质覆盖土土壤性质,以保证所种植的植物不易受生物质降解产生的气体、液体和热量影响而死亡,同时减少植被恢复工程量和投资,提高土壤利用率,减少土壤裸露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109668SQ20131006554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
发明者雷学军 申请人:雷学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