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栽建兰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文档序号:291046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盆栽建兰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盆栽建兰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属于植物病害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鲁HCymbidiumensifolium')属兰科(Orchidaceae)兰属是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也是珍贵的园林观赏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植物学界以其主产地福建而命名。在福建,建兰年生长期可划分为叶芽萌动期(3-4月),新芽新叶生长期(4-5月中下旬),展花期(5月下旬-10月),休眠恢复期(11月-来年3月)。叶芽萌动期: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兰株从休眠中苏醒,叶芽在每年的3月至4月相继破土而出。新芽新叶生长期:3月下旬到4月初新叶芽的根长2 cm以上时便有了自供自给养分的能力,也就进入了新芽新叶生长期。展花期:建兰5月下旬左右花芽便破土而出,花芽无休眠恢复期,经25天的发育,使竞艳献芳,花莛直立,长约30 cm左右,清香宜人,花期一般为每年的5月下旬-10月。休眠恢复期:一般为11月-来年3月,兰株基本停止生长。近年来,随着建兰规模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上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植株易受病害为害,特别是炭疽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生产中的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植株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品发病最重,建兰炭疽病可危害叶片、花瓣、根,不但造成当年生产减产和品质降低,同时也是次年的初侵染来源,其中潜存于植株和土壤中的炭疽病菌是来年炭疽病发生的最主要的初侵染源。建兰炭疽病病原菌主要为胶孢炭疽菌,该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残体和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分生孢子经越冬,其萌发率大为降低。次年春末、夏初天气潮湿多雨,当温度达到22-28°C,相对湿度90%以上,病原菌开始侵染,有伤口和急风暴雨更易感染。病原菌可借助昆虫传播和风雨传播而侵染附近植株的叶片,进而使地上部表现症状,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品种和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其中又以气象条件为主,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胶孢炭疽菌产生的孢子能迅速繁殖,多次再侵染,很快引致流行。老叶一般于4月份开始发病,新叶则从7-8月份开始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如果整株受害严重,幼芽刚萌发时亦受侵染发病。若兰圃中花盆放置过密,杂草多,叶片相 互交错,相对湿度过高,病菌易再次侵染。当造成了发生病虫害的条件后,用药剂防治为时已晚。如建兰,若盆栽内高湿且温度适宜,病原菌就会迅速地繁殖,因此事先预防以及在建兰植株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不会过分脱离自然气象的条件下进行管理,以及在建兰植株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可避免病害大面积爆发与传播。现阶段,可用于盆栽建兰的防控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病情监测、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农业防治:利用田间管理、合理施肥轮作、合理修剪植株枯叶、病叶,以及利用种苗选育(种苗选育、抗性苗选育和健壮苗选育)等方法减少病原菌;优点是方便、经济,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缺点是对病原菌的大爆发控制效果差。病情监测:对炭疽病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利用期距法、物候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病情预测预报。植物检疫:在苗木调运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发现有病菌存在及时处理,防止病菌人为扩散。生物防治,如采用木霉素、农用链毒素、农抗武夷毒素等生物农药预防和控制炭疽病菌的传播与流行,优点是无毒、无害、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缺点是对病原菌的大爆发控制效果不如化学药剂。化学防治,如利用拿敌稳(戊唑醇肟菌酯的混配制剂)、53.8%氢氧化铜、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保护性为主)、百菌清(保护性为主)、450 g/L咪鲜胺水乳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78%波尔 锰锌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等化学药剂控制炭疽病菌的传播与流行;优点是见效快、效果好,不受地区、季节和面积等的限制,并且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缺点是在杀菌的同时,有益生物也受到伤害,破坏生态平衡,会产生3R问题。目前,这些防控措施在生产上已有使用,但由于未根据建兰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炭疽病菌的防控要求进行有效集成与组装,对建兰炭疽病的防控效果不佳,存在滥用化学农药等问题,导致近年来炭疽病发生为害仍呈加重之势,已成为建兰种植过程中的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盆栽建兰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方法,该方法生产应用效果较好,能将盆栽建兰炭疽病控制在经济危害阈值指标范围内,对提升盆栽建兰的观赏、经济价值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针对盆栽建兰叶芽萌动期、新芽新叶生长期、展花期、休眠恢复期4个生长阶段,构建适合各个生长期的综合防控方法,具体防控方法包括:
(O叶芽萌动期
结合农业防治、病情监测、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构建防控体系;
其中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严格控制温湿度和光照,温度控制18-20°C,相对湿度控制70-80%,依据天气情况人工补充光照,使植株每天接受4个小时光照,使植株获得充足的光照;
病情监测:田间调查发病率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栽培土、灌溉水、兰花叶片进行病原菌的检测,若检测到病原菌,立即隔离携带病菌植株,同时,当田间植株发病率达1%则配以生物防治,达5%以上则配以化学防治;
(2)新芽新叶生长期
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构建防控体系;
其中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以及雨季的来临,新芽新叶生长期是病菌开始萌发的最适时期,当温度达22-28°C,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孢子萌发,应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同时补充足量的光照时间;加强兰棚管理,以防止病菌滋生流行;
生物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用2%水剂150-200倍液或4%水剂300-4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I次,连喷2-3次;或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喷洒浓度为800-1200倍液,每隔7-10天喷I次,连喷2-3次;
化学防治:在病情较轻时,交替喷施以下药剂,隔7-10天一次: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0倍、拿敌稳1500倍液、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齐U 800倍液;当田间发病率达5%以上,交替喷施以下药剂,隔7-10天一次: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450 g/L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63%代森锰锌与12%多菌灵混配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8%波尔 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使用45%咪鲜胺悬浮剂1500倍液,延缓病害抗药性的发展;
(3)展花期
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构建防控体系;
其中生物防治:施肥前,喷施木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每隔5-7天喷药I次,连喷2次,或喷施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次,达到预防病原菌滋生的作用;
化学防治:当田间发病率达5%以上,交替喷施以下药剂,隔7-10天一次:25%施保克乳油1500倍液、63%代森锰锌与12%多菌灵混配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8%波尔 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使用45%咪鲜胺悬浮剂1500倍液,延缓病害抗药性的发展;
(4)休眠恢复期
结合农业防治、病情监测和生物防治,构建防控体系; 其中农业防治:①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寒防冻,及时清除种植区杂草、病株,保持兰棚清洁、通风;②肥水管理:为了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在初冬时施用600倍液至8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和多元素微肥,于傍晚时叶面喷施,每周一次,连续2次至3次,且不能在早春时施肥;③栽植及栽培基质:建兰经2-3年栽植,需换土或换盆,同时应结合分株繁殖;无论翻栽或是新栽,都应选在休眠恢复期时进行;在分盆移栽前应对栽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消灭越冬病原菌;③及时剪除枯黄老叶、病叶,用石灰给予兰棚、兰园消毒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⑤调节温度:建土兰棚、兰室,或在兰圃周芳栽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早坪;
生物防治:喷施木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每隔5-7天喷药I次,连喷2次,或喷施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次,达到预防病原菌滋生的作用。本发明的综合防控方法依据如下:
1、掌握建兰炭疽病发病特点、病原菌与发生规律
发生为害状:建兰炭疽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通风不良或光照不足情况下病情严重。该病一般危害叶片与茎部,亦可侵害花朵。炭疽病危害叶片时,多由叶尖或叶缘自然开口侵入,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凹陷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颜色亦转变成褐色,后期病斑呈黑褐色凹陷,并形成黑色小颗粒体,遇高湿度时可溢出粉红色至桔红色黏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堆形成受光照影响而常成轮纹状;危害茎部时,茎上呈现现圆形或近圆形的淡褐色斑,病斑中央着生黑色小点;危害花朵时,呈褪色枯萎;若花苞被感染,则无法开放而提前凋谢,甚至整株死亡。病原菌:建兰炭疽病病原菌主要为胶孢炭疽菌\_Col Ietotrichurn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属半知菌类,腔孢纲,黑盘菌目,刺盘孢属。菌落圆形,绒状,初期为白色、中央榄绿色,后期渐变为墨绿色、上面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盘初生于感病组织的表皮下,随后突破表皮裸露,呈黑色半球形,直径216 320 μ m。分生孢子梗短、无色透明、不分枝,基部颜色略深、圆筒形,大小为22.5 32.5 μ mX 4.0 6.0μ m0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无隔膜、椭圆形。
发病规律:建兰炭疽病可危害叶片、花瓣、根,不但造成当年生产减产和品质降低,同时也是次年的初侵染来源,其中潜存于植株和土壤中的炭疽病菌是来年炭疽病发生的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残体和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分生孢子经越冬,其萌发率大为降低。次年春末、夏初天气潮湿多雨,病原菌开始侵染,有伤口和急风暴雨更易感染,病原菌可借助昆虫传播和风雨传播而侵染附近植株的叶片,进而使地上部表现症状,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品种和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其中又以气象条件为主。在温度22-28°C,相对湿度90%以上,土壤pH
5.5飞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迅速繁殖,多次再侵染,很快引致流行。老叶一般于4月份开始发病,新叶则从7-8月份开始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如果整株受害严重,幼芽刚萌发时亦受侵染发病。若兰圃中花盆放置过密,杂草多,叶片相互交错,相对湿度过高,病菌易再次侵染。当年不换盆、分盆,盆土粘重板结,透气性差,排水不良,会使病害加重。2、做好病情监测及测报
根据建兰炭疽病的发生规律,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建兰生长发育状况,利用期距预测法(是利用病原菌滋生繁殖的菌源量,即病原菌的发生期即病原菌的始盛期、高峰期或盛末期间隔的时间距离预测病害发生的方法,通过PCR分子检测试剂盒检测病原菌、田间病情和发病率调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等统计求得)、物候预测法(是利用病原菌与寄主之间生活、生长和发育的相互关系和规律,以及与周围的物理环境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土壤等)和生物环境的变化作为预测预报病害的一种方法)、综合分析预测法(根据发生区的菌源量、气候条件以及作物抗病品种的布局和长势,来预先估计可能的发生区域、发生时间和流行程度)来分析病害流行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做好该病的预测预报。3、综合防控方法
建兰炭疽病可发生在建兰植株各个生长时期,加上有其他病害的复合侵染,严重制约着建兰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对建`兰炭疽病的防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采用单一的防治措施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应采取在不同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对建兰炭疽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建兰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应用“农业防治、植物检疫、病情监测、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防治措施,构建园管(棚管、圃管、室管和地管等)、检疫、监测、生防和药控为核心的防控技术体系。主要防控措施:
(I)农业防治
①加强园间管理:及时将种植区杂草、病株清除,保持兰棚清洁、通风;严格控制温湿度和光照,温度控制18-20°c,相对湿度控制70-80%,用LED等补充光照,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天补充4个小时光照,使植株获得充足的光照。。②加强肥水管理:为了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适时浇水施肥,提高植株抗性;灌水根据天气情况而定,避免大水漫灌,灌水应适当。③栽培基质及栽植:建兰的栽培基质,以疏松透气、排气良好、肥料适量、无病虫害潜藏为宜。栽培基质的成分,由一种或数种基本成分(基质)制成。兰土配制,要以腐叶土为主,以红土为要,再配制与其他材料如砂砾石以及兰株赖以稳定植株和生长发育的基质等。建兰经2-3年栽植,就要换土或换盆,同时应结合分株繁殖。在分芽移栽前应对栽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消灭越冬病原菌。④及时剪除枯黄老叶、病叶,同时用石灰消毒兰棚、兰园。修剪方法:兰叶的局部剪除,可于适当部位斜剪一刀,剪成的尖角应小于30°,也有对剪两刀的,但不能剪成平头。⑤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建兰炭疽病的基础,一些易感病品种容易导致炭疽病大规模的发生。注重种苗选育:无论翻栽或是新栽,都应选在休眠恢复期时进行翻栽或者新栽,繁殖用建兰应当选用生长良好无病虫的兰苗,且为一年生植株。健壮苗选育:在移苗时和定植前,要考虑苗木的优劣。健壮优质的种苗成活率较高,且抗病能力较强,受病害为害轻。⑥建土兰棚、兰室,还可以在兰圃周旁栽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坪,用于调节兰棚、兰室的温度,如冬季又可减缓地面和空气中热量的散失,夏季可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热。(2)植物检疫 建兰胶孢炭疽菌传染性强,具有潜伏特性,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壤或栽培基质中、病叶、病残体和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极易随土壤或栽培基质、种苗等进行传播。因此,在栽培、调运种苗时,应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发现有病原菌存在及时处理,努力做到不引进、输出带有病原菌的种苗、土壤或栽培基质等,防止病原菌人为扩散。(3)病情监测
建兰炭疽病可在建兰植株各个生长阶段发生,每年的5-6月和9-10月发生严重,因此,应在这个两个时期之前对栽培土、灌溉水、叶片进行病原菌检测。同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生长发育状况,利用期距法、物候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重点做好该病的预测预报。(4)生物防治
生物菌剂是生物防治中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可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早期,可施用木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不可与其它杀菌剂混用),每隔5-7天喷I次,连续喷雾2次,或喷施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不可与其它杀菌剂混用),每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次,达到预防病原菌滋生的作用。在病害发生初期,可用2%水剂150-200倍液或4%水剂300-4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I次,连喷2-3次;或喷施3%中生菌素(克菌康)可湿性粉剂(不可与其它杀菌剂混用),喷洒浓度为800-1200倍液,每隔7-10天喷I次,连喷2-3次等。(5)化学防治
建兰炭疽病可危害叶片、花瓣、根,不但造成当年生产减产和品质降低,同时也是次年的初侵染来源,其中潜存于植株和土壤中的炭疽病菌是来年炭疽病发生的最主要的初侵染源。因此,应根据建兰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采用不同的防治药剂,若滥用农药,不仅造成病原菌的抗药性,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而且污染环境。实验表明,根据病原菌侵染程度不同,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应进行化学药剂防治。预防时施用:53.8%氢氧化铜(可杀得2000)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80%波尔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轮换施用(7_10天互次)。病情较轻时施用:拿敌稳(戊唑醇肟菌酯的混配制剂)1500倍液或250 g/L吡唑醚菌酯(凯润)乳油1500倍液或53.8%氢氧化铜(可杀得2000)水分散粒剂800倍液,轮换施用(7_10天互次)。病情较重时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450 g/L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或78%波尔 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63%代森锰锌与12%多菌灵混配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轮换施用(7-10天互次)。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可适当使用45%咪鲜胺悬浮剂1500倍液,可延缓病害抗药性的发展。防治技术要点:
(I)检测与监测
作好病原菌检测与监测,发现带菌兰苗,及时处理,控制病原菌的初侵染源。(2)养管
做好育苗棚、温室和养管地的日常维修维护、杂草防除及杀菌工作,结合当地环境气候适时控制温湿度;适时浇水施肥、及时修剪过密枝、枯枝、病枝,以改善通风光照条件,减少菌源。(3)健苗
培育抗病、健壮苗,是预防建兰炭疽病发生的关键措施,紧紧抓住这一环节,可减少炭疽病等病害的为害或减轻植株受害程度,也为其他防治措施实施打下良好基础。(4)生防
可施用生防菌剂进行防治,特别是环境条件未适宜病菌繁殖的建兰生长发育阶段,喷施生防菌剂,可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5)化防· 把化学药剂防治作为防控炭疽病为害和使建兰免受其他病害为害的辅助性措施。根据病情,注意适时、适量、轮换用药,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兰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方法,涉及农业防治、植物检疫、病情监测、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针对盆栽建兰植株生长培育的5个生长阶段,对各种防治措施进行集成组装,提出适用于各个生长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建兰炭疽病的发生与为害,极大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对提升盆栽建兰的观赏、经济价值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描述并不是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对本发明内容所作的等同替换,或相应的改进,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1、解决部分防控措施的选择问题 (O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室内测定了建兰胶孢炭疽菌(CbBeioiricAiffl gloeospori oi des )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和孢子的致死温度及时间。实验材料:建兰胶孢炭疽菌(C Woeiosporioiofes)经分离鉴定并保存。盆栽建兰,来自福建漳州栽培区,株高40 cm、叶片10片左右。实验方法:测定了温度、光照、PH值等对病原菌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结果:该菌产孢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 28°C、pH值为中性或偏微酸、光照条件为光照条件为完全黑暗或12h光暗交替,55°C水浴5 min孢子致死。(2)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的应用
病原菌的准确鉴定及快速检测是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为实现对建兰炭疽病菌的早期监测和有效控制病原菌的传播与病害流行,建立了一套快速、高灵敏度、稳定可靠的建兰炭疽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以便采取更为合理的防控手段来控制建兰炭疽病的发生与蔓延,带动和促进兰花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利用建兰胶孢炭疽菌PCR分子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如下:
本试剂盒适用于对带建兰胶孢炭疽菌的植物组织和土壤进行PCR检测。本试剂盒用快速提取植物叶片组织中病原菌DNA,然后用普通PCR (或巢式PCR)反应进行扩增检测。本试剂盒使用方便、快捷。本试剂盒试剂盒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盆栽建兰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盆栽建兰叶芽萌动期、新芽新叶生长期、展花期、休眠恢复期4个生长阶段,构建适合各个生长期的综合防控方法,具体防控方法包括: (O叶芽萌动期 结合农业防治、病情监测、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构建防控体系; 其中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严格控制温湿度和光照,温度控制18-20°C,相对湿度控制70-80%,依据天气情况人工补充光照,使植株每天接受4个小时光照,使植株获得充足的光照;同时加强肥水管理; 病情监测:田间调查发病率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栽培土、灌溉水、兰花叶片进行病原菌的检测,若检测到病原菌,立即隔离携带病菌植株,同时,当田间植株发病率达1%则配以生物防治,达5%以上则配以化学防治; (2)新芽新叶生长期 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构建防控体系; 其中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以及雨季的来临,新芽新叶生长期是病菌开始萌发的最适时期,当温度达22-28°C,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孢子萌发,应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同时补充足量的光照时间;加强兰棚管理,以防止病菌滋生流行; 生物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用2%水剂150-200倍液或4%水剂300-4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I次,连喷2-3次;或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喷洒浓度为800-1200倍液,每隔7-10天喷I次,连喷2-3次; 化学防治:在病情较轻时,交替喷施以下药剂,隔7-10天一次: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0倍、拿敌稳15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齐U 800倍液;当田间发病率达5%以上,交替喷施以下药剂,隔7-10天一次: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450 g/L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63%代森锰锌与12%多菌灵混配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8%波尔 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使用45%咪鲜胺悬浮剂1500倍液,延缓病害抗药性的发展; (3)展花期 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构建防控体系; 其中生物防治:施肥前,喷施木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每隔5-7天喷药I次,连喷2次,或喷施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次,达到预防病原菌滋生的作用; 化学防治:当田间发病率达5%以上,交替喷施以下药剂,隔7-10天一次:25%施保克乳油1500倍液、63%代森锰锌与12%多菌灵混配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8%波尔 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使用45%咪鲜胺悬浮剂1500倍液,延缓病害抗药性的发展; (4)休眠恢复期 结合农业防治、病情监测和生物防治,构建防控体系; 其中农业防治:①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寒防冻,及时清除种植区杂草、病株,保持兰棚清洁、通风 ;②肥水管理:为了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在初冬时施用600倍液至8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和多元素微肥,于傍晚时叶面喷施,每周一次,连续2次至3次,且不能在早春时施肥;③栽植及栽培基质:建兰经2-3年栽植,需换土或换盆,同时应结合分株繁殖;无论翻栽或是新栽,都应选在休眠恢复期时进行;在分盆移栽前应对栽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消灭越冬病原菌;③及时剪除枯黄老叶、病叶,用石灰给予兰棚、兰园消毒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⑤调节温度:建土兰棚、兰室,或在兰圃周芳栽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早坪; 生物防治:喷施木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每隔5-7天喷药I次,连喷2次,或喷施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次,达到预防病原菌滋生的 作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盆栽建兰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属于农业植物病害防治领域。本发明针对盆栽建兰植株的叶芽萌动期、新芽新叶生长期、展花期、休眠恢复期4个生长阶段,对农业防治、植物检疫、病情监测、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5种防治措施进行集成组装,提出适用于各个生长期的综合防控措施。本发明能有效控制兰花炭疽病的发生为害,显著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对提升盆栽建兰的观赏、经济价值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文档编号A01G13/00GK103238489SQ20131019313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1日
发明者姚锦爱, 郑璐平, 余德亿, 鹿连明, 黄鹏, 陈 峰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