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文档序号:305791阅读:10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修剪。步骤二,封膜处理。步骤三,根部处理。步骤四,运输预处理。步骤五,药液组合物处理。步骤六,定植。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移栽时免带泥团,方法简单易操作,不受季节移栽的限制,且成活率高,解决了长期以来乌榄苗移栽难的问题。本发明能使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高达90%以上,大大高于利用传统方法裸根移植成活率的10%,袋装苗移栽成活率的80%。
【专利说明】一种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乌榄移栽成活的方法。
【背景技术】[0002]乌榄(Cmariiffl? pimela别名木威子、黑榄,属橄榄科橄榄属亚热带常绿果树。生于低海拔山地林中,原产于我国华南,以广东、广西、福建栽培最多。乌榄集食用、药用、林木为一身,果实以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等特点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是一种市场前景广阔和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良树种。
[0003]乌榄树气孔多,树体水分蒸发量大,移栽成活的难度大。一般移栽采取带土移栽法,成活率为80%左右。但存在如下缺陷:第一,运输麻烦,成本高;第二,运输过程中泥团容易松散,使其定植成活得不到保证。另一种方法是传统的裸根苗移栽法,但该方法移栽成活率极低。当天定植成活率仅15%左右,而通过长途运输的几乎不可能成活。
[0004]针对这样的缺陷,本发明研究提供一种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以克服传统方法移栽运输不便和成活率低的问题,而且方法简单易操作,可用于乌榄裸根苗的移栽,且不受季节移栽的限制,可减少移栽受水资源、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保证移栽的质量,减少投资,提高种植乌榄的整体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移栽时免带泥团,且成活率高,方法简单易操作,不受季节移栽的限制,解决了长期以来乌榄苗移栽难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如下:
本发明的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I)枝干处理,修剪乌榄植株的枝条、叶片和根部,然后将整棵植株浸入甲基托布津水溶液20~30秒;
所述甲基托布津水溶液是由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水稀释800-1000倍而成。
[0007](2)封膜处理,用生物膜把乌榄植株从根颈部至树干顶部严实密封;
(3)根部处理,封膜处理完成后,对乌榄植株根部进行浆根处理,以8~10株为一捆,用黑色袋子套上已浆好根的植株;主要是将植株根颈部以下的根部包住,以保持根部水分。
[0008](4)运输预处理,经过步骤(3)根部处理好的乌榄植株先用湿棉布包扎一圈再装入编织袋进行运输;这样的目的是既能保持水分又保护植株不受物理损伤,有利于提高移栽成活。
[0009](5)药液组合物处理,在乌榄植株定植前,将其根部浸入用芸苔素内酯、赤霉素、吲哚丁酸混合配制成的药液组合物30-120S ;
所述步骤(5)中的药液组合物为将10000重量份芸苔素内酯、10-40重量份天然赤霉素、10000-20000重量份吲哚丁酸分别溶解于适量的乙醇溶液,再将上述各溶解液溶于水中混匀,配制成200-500mg/L的药液组合物。
[0010] (6)定植,向定植坑内注满水,然后填入碎土,把碎土与水搅拌成稠泥衆,再把乌榄植株苗根展放入坑里,最后回填上一层l(Tl5cm厚的薄土即可。
[0011]步骤(I)修剪植株的枝条、叶片、根部保留I条最强壮主干,剪除其它枝条,并截断主干上未老熟的部分,从叶柄基部除去所有的叶片,再把过长的主根剪短。
[0012]步骤(2)封膜处理是在植株表面水分风干后,用生物膜从其根颈部开始向上螺旋缠绕,直到把整个树干都密封完好,以减少其树体水分蒸发,特别是针对乌榄树气孔多,树体水分蒸发量大的特性进行处理。
[0013]步骤(6)定植坑的规格为60cmX60cmX60cm,碎土是由地表土与有机质混匀打碎而成,地表土与有机质的配比为2~3:1。
[0014]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液组合物能够促进乌榄生根,生长、长叶,细胞分裂加快,对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作用明显。
[0015]本发明的优点是:
(I)移栽时免带泥团,直接可以裸根移栽,运输方便且不易受到损伤,解决了传统带土移栽在运输过程中泥土容易松散,导致定植成活得不到保证的缺陷。
[0016](2)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操作,移栽成活率高,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高于传统裸根移植方法的10%以上,袋装苗移栽成活率为80%。
[0017](3)本发明的移栽方法不受季节移栽的限制,可减少移栽受水资源、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且保证移栽的质量,减少投资,提高种植乌榄的整体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例
[00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理解,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9]实施例1
本发明的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枝干处理。修剪乌榄植株的枝条、叶片、根部。选留I条最强壮主干,剪除其它枝条,并截断主干上未老熟的部分,从叶柄基部除去所有的叶片,再把过长的主根剪短。这样即减少树体水分蒸发,又便于封膜处理。然后将整棵植株浸入甲基托布津水溶液30秒。
[0020]甲基托布津水溶液是由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水稀释1000倍而成。
[0021](2)封膜处理。在植株表面水分风干后,用生物膜从其根颈部开始向上螺旋缠绕,直到把整个树干都密封完好,以减少其树体水分蒸发。
[0022](3)根部处理。对植株根部进行浆根处理,以10株为一捆,用黑色塑料袋套上已浆好根的植株,以保持根部水分。
[0023](4)运输预处理。成捆的植株先用湿棉布包扎一圈,再装入编织袋进行运输,这样即保湿又保护植株不受物理损伤。
[0024](5)药液组合物处理。在乌榄植株定植前,将植株的根部浸入用芸苔素内酯、赤霉素、吲哚丁酸等混合配制成的药液组合物中60-100S。该药液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将10000重量份芸苔素内酯、20重量份天然赤霉素、10000重量份吲哚丁酸分别溶解于适量的乙醇溶液,将它们溶解成溶液即可,再将上述各溶解液溶于水中混匀,配制成200-300mg/L的药液组合物。
[0025](6)定植。定植的顺序是:灌水一填碎土一搅拌制衆一苗根展放一填心土。定植坑的规格为60cmX 60cmX 60cm,灌水要求把水灌满整个定植坑,然后填入碎土(由地表土与有机质按3:1配比混匀打碎而成),把碎土与水搅拌成稠泥浆,再把苗根展放入泥浆中,最后回填上一层IOcm厚的薄土即可。
[0026]采用本发明的移栽方法,移栽200株,成活了 186株,乌榄的裸根移栽成活率为93%,相比于普通的普通的裸根移栽方法,提高了 30%以上;相比于传统的带土移栽套袋法,成活率提高了 10%以上。
[0027]实施例2
本发明的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枝干处理。修剪乌榄植株的枝条、叶片、根部。保留I条主干,剪除其它枝条,减少树体水分蒸发,便于封膜处理,再将整棵植株浸入甲基托布津水溶液20秒。
[0028]甲基托布津水溶液是由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水稀释800倍而成。
[0029](2)封膜处理。在植株表面水分风干后,用生物膜从其根颈部开始向上螺旋缠绕,直到把整个树干都密封完好,以减少其树体水分蒸发。
[0030](3)根部处理。对植株根部进行浆根处理,以8株为一捆,用黑色塑料袋套上已浆好根的植株,以保持根部水分。
[0031](4)运输预处理。成捆的植株先用湿棉布包扎一圈,再装入编织袋进行运输,这样即保湿又保护植株不受物理损伤。
[0032](5)药液组合物处理。在乌榄植株定植前,将植株的根部浸入用芸苔素内酯、赤霉素、吲哚丁酸等混合配制成的药液组合物中100-120S。该药液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将10000重量份芸苔素内酯、40重量份天然赤霉素、20000重量份吲哚丁酸分别溶解于适量的乙醇溶液,将它们溶解成溶液即可,再将上述各溶解液溶于水中混匀,配制成400-500mg/L的药液组合物。
[0033](6)定植。定植的顺序是:灌水一填碎土一搅拌制衆一苗根展放一填心土。定植坑的规格为60cmX 60cmX 60cm,灌水要求把水灌满整个定植坑,然后填入碎土(由地表土与有机质按3:1配比混匀打碎而成),把碎土与水搅拌成稠泥浆,再把苗根展放入泥浆中,最后回填上一层IOcm厚的薄土即可。
[0034]采用本发明的移栽方法,移栽300株,成活了 271株,乌榄的裸根移栽成活率为90%,相比于普通的普通的裸根移栽方法,提高了 30%以上;相比于传统的带土移栽套袋法,成活率提高了 10%以上。
[0035]实施例3
本发明的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枝干处理。修剪乌榄植株的枝条、叶片、根部。保留I条主干,剪除其它枝条,减少树体水分蒸发,便于封膜处理,再将整棵植株浸入甲基托布津水溶液25秒。
[0036]甲基托布津水溶液是由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水稀释900倍而成。
[0037](2)封膜处理。在植株表面水分风干后,用生物膜从其根颈部开始向上螺旋缠绕,直到把整个树干都密封完好,以减少其树体水分蒸发。
[0038](3)根部处理。对植株根部进行浆根处理,以9株为一捆,用黑色塑料袋套上已浆好根的植株,以保持根部水分。
[0039](4)运输预处理。成捆的植株先用湿棉布包扎一圈,再装入编织袋进行运输,这样即保湿又保护植株不受物理损伤。
[0040](5)药液组合物处理。在乌榄植株定植前,将植株的根部浸入用芸苔素内酯、赤霉素、吲哚丁酸等混合配制成的药液组合物中60-80S。该药液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将10000重量份芸苔素内酯、10重量份天然赤霉素、10000重量份吲哚丁酸分别溶解于适量的乙醇溶液,将它们溶解成溶液即可,再将上述各溶解液溶于水中混匀,配制成300-400mg/L的药液组合物。
[0041](6)定植。定植的顺序是:灌水一填碎土一搅拌制衆一苗根展放一填心土。定植坑的规格为60cmX 60cmX 60cm,灌水要求把水灌满整个定植坑,然后填入碎土(由地表土与有机质按2:1配比混匀打碎而成),把碎土与水搅拌成稠泥浆,再把苗根展放入泥浆中,最后回填上一层15cm厚的薄土即可。
[0042]采用本发明的移栽方法,移栽300株,成活了 275株,乌榄的裸根移栽成活率为92%,相比于普通的普通的裸根移栽方法,提高了 30%以上;相比于传统的带土移栽套袋法,成活率提高了 10%以上。
[0043]实施例4
本发明的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枝干处理。修剪乌榄植株的枝条、叶片、根部。选留I条最强壮主干,剪除其它枝条,并截断主干上未老熟的部分,从叶柄基部除去所有的叶片,再把过长的主根剪短。这样即减少树体水分蒸发,又便于 封膜处理。然后将整棵植株浸入甲基托布津水溶液30秒。
[0044]甲基托布津水溶液是由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水稀释800倍而成。
[0045](2)封膜处理。在植株表面水分风干后,用生物膜从其根颈部开始向上螺旋缠绕,直到把整个树干都密封完好,以减少其树体水分蒸发。
[0046](3)根部处理。对植株根部进行浆根处理,以10株为一捆,用黑色塑料袋套上已浆好根的植株,以保持根部水分。
[0047](4)运输预处理。成捆的植株先用湿棉布包扎一圈,再装入编织袋进行运输,这样即保湿又保护植株不受物理损伤。
[0048](5)药液组合物处理。在乌榄植株定植前,将植株的根部浸入用芸苔素内酯、赤霉素、吲哚丁酸等混合配制成的药液组合物中30-60S。该药液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将10000重量份芸苔素内酯、30重量份天然赤霉素、15000重量份吲哚丁酸分别溶解于适量的乙醇溶液,将它们溶解成溶液即可,再将上述各溶解液溶于水中混匀,配制成250-350mg/L的药液组合物。
[0049](6)定植。定植的顺序是:灌水一填碎土一搅拌制衆一苗根展放一填心土。定植坑的规格为60cmX 60cmX 60cm,灌水要求把水灌满整个定植坑,然后填入碎土(由地表土与有机质按2~3:1配比混匀打碎而成),把碎土与水搅拌成稠泥浆,再把苗根展放入泥浆中,最后回填上一层15cm厚的薄土即可。
[0050]采用本发明的移栽方法,移栽200株,成活了 181株,乌榄的裸根移栽成活率为90%,相比于普通的普通的裸根移栽方法,提高了 30%以上;相比于传统的带土移栽套袋法,成活率提高了 10%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枝干处理,修剪乌榄植株的枝条、叶片和根部,然后将整棵植株浸入甲基托布津水溶液20~30秒; (2)封膜处理,用生物膜把乌榄植株从根颈部至树干顶部严实密封; (3)根部处理,封膜处理完成后,对乌榄植株根部进行浆根处理,以8~10株为一捆,用黑色袋子套上已浆好根的植株; (4)运输预处理,经过步骤(3)根部处理好的乌榄植株先用湿棉布包扎一圈再装入编织袋进行运输; (5)药液组合物处理,在乌榄植株定植前,将其根部浸入用芸苔素内酯、赤霉素、吲哚丁酸混合配制成的药液组合物30-120S ; (6)定植,向定植坑内注满水,然后填入碎土,把碎土与水搅拌成稠泥衆,再把乌榄植株苗根展放入坑里,最后回填上一层l(Tl5cm厚的薄土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药液组合物为将10000重量份芸苔素内酯、10-40重量份天然赤霉素、10000-20000重量份吲哚丁酸分别溶解于 适量的乙醇溶液,再将上述各溶解液溶于水中混匀,配制成200-500mg/L的药液组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修剪植株的枝条、叶片、根部是保留I条最强壮主干,并截断主干上未老熟的部分,从叶柄基部除去所有的叶片,再把过长的主根剪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托布津水溶液是由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水稀释800-1000倍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 )封膜处理是在植株表面水分风干后,用生物膜从其根颈部开始向上螺旋缠绕,直到把整个树干都密封完好,以减少其树体水分蒸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乌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定植坑的规格为60cmX60cmX60cm,碎土是由地表土与有机质混匀打碎而成,地表土与有机质的配比为疒3:1。
【文档编号】A01G23/04GK103460924SQ201310362532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覃振师, 王文林, 罗莲凤, 邱文武, 郑树芳, 覃杰凤, 谭德锦, 黄锡云, 唐君海, 蓝庆江, 韦持章, 赵大宣, 何铣扬, 莫庆道, 冯兰 申请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