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0582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它解决了吊袋栽培技术存在菌种选择不当、摆放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耳片不开片、棚室温湿度不易控制的问题。该栽培方法包括菌种选择、大棚搭建、棚内消毒、菌袋生产、灭菌、接菌、发菌、开口及出耳管理、挂袋、催芽管理、耳片生长期管理、采收及转潮管理及菌袋落地采顶耳。本发明具有子实体经济性状好、无污染、绿色有机、水分及采摘简单易行及管理效率高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特别是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黑木耳是一种黑色、胶质、味美的食用菌,主要产于我国的东北和湖北等地的山区,年产量1.5万吨(干耳)左右。木耳菌状如耳朵,寄生于枯木上,含糖类、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木耳质地柔软,口感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可素可荤,不但为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祛病延年。现代营养学家盛赞黑木耳为“素中之荤”,其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
[0003]目前,黑木耳的栽培方式为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法,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5?6倍。同时,由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不打任何农药、无污染、绿色有机,一个生产周期下来,可省水和节能60?70%,并可实现提前一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
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但该技术在生产中存在菌种选择不当、摆放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耳片不开片、棚室温湿度不易控制等技术难关。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该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具有保温保湿性好、对空间的利用率高、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管理效率高、抗极端天气能力强等特征。
[0005]本发明解决其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O菌种选择:选择中早熟品种;
(2)大棚搭建:立体吊袋大棚用钢架结构或木结构搭建,大棚长度不超过35米采用东西走向,大棚长度超过35米采用南北走向;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30cm左右,每组横杆之间距离为50?60cm ;
(3)棚内消毒;
(4)菌袋生产、灭菌、接菌、发菌;
(5)开口及出耳管理: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内,进行开口,开口后将菌袋码跺放在大棚内,持续5?7天,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 ;
(6)挂袋:菌袋耳口的耳线形成后,将菌袋用2根或3根尼龙绳上下依次吊起,每组绳上相邻两菌袋之间的距离不少于20cm,菌袋在水平方向上以“品”字形排列,相邻两组绳上的菌袋之间的横向距离不少于25 cm,最下方的菌袋离地面30?50cm ;
(7)催芽管理:吊袋初的2?3天内禁止浇水,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C,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待菌袋菌丝恢复后每天往菌袋上间歇喷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期间禁止浇重水,保持通风,持续7?10天;到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8)耳片生长期管理:当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后,进行间歇式灌水和通风,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0-28 °C,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 ;
(9)采收及转潮管理:木耳耳边下垂时开始采收,每采收完一潮木耳后,晒袋5-7天,然后进行浇水,使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温度控制在28°C以下;
(10)菌袋落地采顶耳:采完3-4潮耳后,将菌袋落地,在菌袋顶端开口,使棚内湿度保持在80-85%,待顶耳成熟后进行采耳。
[0006]所述的步骤(I)中的中早熟品种为黑威15、牡耳1号、新世纪4号、牡2008-4或黑A ;步骤(2)中所述的大棚的跨度为8-10米,顶高2.8-3.5米,肩高1.8-2.0米,大棚顶部及四周覆盖有塑料膜及遮阳网;步骤(3)中所述的消毒步骤为:先将棚内地面浇透水,再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然后在地面上垫一层草帘、遮荫网或5cm厚细河沙,最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步骤(5)中菌袋的开口的形状为“I”形、“Y”形或“O”形,开口直径为
0.3-0.4cm,开口数量180-220个,开口后菌袋采用码跺的方法进行封口管理;步骤(6)吊袋的方式为:以广3根绳子为一组,绳子上端固定在棚架横杆上,绳子下端系在一起,然后将菌袋夹在该组绳子中间,最后将位于各菌袋之间的绳子扎紧;步骤(10)中所述的菌袋顶端开口的形状为“ + ”形或“#”形;步骤(10)中菌袋落地后将菌袋完全脱袋。
[0007]本发明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通过上述工艺步骤,与棚室吊袋相比,改“串袋”为“托袋”,降低了污染率;改开大“V”形口为开小“1”、“Y”、“0”形口,改善了品质;开口数量由10-12个增加到180-220个,保证了产量;大棚高度也增加到180-320m,有利于通风换气;品种也相应的从大朵、菊花形、多筋脉的品种向出耳齐、厚、黑、单片、无根、少筋脉或无筋脉的中早熟品种转变;科学利用草帘子、遮阳网、塑料薄膜、喷灌设施对棚内温度、湿度、通风进行有效调节,避免了“烧菌”、绿霉等病害的发生;利用“晒袋”、及时采收等措施防止了 “流耳”、“烂耳”、“黄耳”、“薄耳”的产生。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保温保湿性好,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5-6倍,对空间的利用率高;子实体经济性状好,不打任何农药、无污染、绿色有机;水分及采摘简单易行,管理效率高;在连续阴雨天的时候将塑料薄膜盖上,避免极端天气造成的流耳、烂耳的现象发生,抗极端天气能力强。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0008](1)菌种选择
棚室立体栽培黑木耳的菌种一般选择中早熟品种,早生快发、出耳齐,品质优,厚、黑、单片、无根、少筋脉。
[0009]适宜棚室立体吊袋栽培的黑木耳品种为:吉杂1号、黑威15、牡耳1号、新世纪4号、丰收2号、牡2008-4、黑山、黑A或延特5。
[0010](2)场地选择及棚架结构
栽培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向阳、水源洁净、充足、周围污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块。立体吊袋大棚可用钢架结构(又分镀锌钢管和钢筋材料)或木结构搭建。大棚跨度8-1Om,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大棚长度不超过35米,多为东西走向,当在经常刮东南风的地区,棚室较小时,可以采用棚室东西两侧开门通风,“穿堂风”通风效果较好。但大棚长度超过35米,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排风口设在东西两侧,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南北走向的大棚,菌袋受光较好;一般Im2的大棚可挂80?100袋。大棚顶高2.8?3.5m,肩高1.8?2.0m左右。早春栽培应在大棚的顶部及四周全部覆盖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上再盖上一层遮阳网(遮阳度85?95%),用于保温、保湿、遮阴和防止降雨过量。钢架结构大棚又分为棚架一体式与棚架分体式,棚架一体式是吊绳就栓在大棚主体框架上。棚架分体式是大棚与栓绳的框架分开,棚是棚,架是架。采用棚架分体式的大棚进行吊袋生产更稳固。棚式立体吊袋钢筋一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I?1.5万元。镀锌钢管分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2?2.5万元。
[0011](3)棚内消毒
根据大棚的宽度,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用于栓绑吊绳。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30cm左右,每组横杆之间留出“过道”的距离,一般50?60cm。每组横杆长度依大棚的长度而定。在“过道”上方铺上喷水管线一条,并在主管上方每隔60cm处按“品”字形扎眼按上喷头。喷头可覆盖半径Im?2m的范围,水经过喷头,在一定压力下呈雾状扇形嗔出。
[0012]待立体吊袋大棚框架搭建完毕后,将棚内地面浇透水。再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可在地面上垫一层草帘、遮荫网或5cm厚细河沙,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子实体上影响产品质量。处理完地面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
[0013](4)菌袋生产的配料、灭菌、接菌、发菌等工艺流程同地栽黑木耳完全一致。
[0014]配料春耳:78%硬杂木屑、18%稻糠、2%豆粉、1%石膏、1%石灰(pH:7.5)、含水量65%左右。秋耳:86%硬杂木屑、10%稻糠、2%豆粉、1%石膏、1%石灰(pH:7.5)、含水量60%左右。
`[0015]灭菌常压灭菌:1.1 kg/cm2 (IO(TC)恒温8-10小时;高压灭菌:1.2-1.5 kg/cm2 (121-126°C)恒温 90-120 分钟。
[0016]接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菌。
[0017]发菌避光培养30-40天,当黑木耳栽培袋菌丝长满菌袋,后熟约20天,菌丝生长达到生理成熟。
[0018](5)开口封口管理
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后,用开口机开口,开“ I”、“Y”或“ O ”形小口,开口直径0.3?
0.4cm,开口数量180?220个。开“ I”形口,单片率高、出耳齐。开口后将菌袋码跺放在大棚内,4?5层菌袋高最好,避免堆温过高。大棚覆盖遮荫网遮荫,要求散光照射,加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85%,持续5?7天,使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即耳线形成,可挂袋进行出耳管理。
[0019](6)挂袋
耳线形成后,在棚内框架横杆上,每隔25?30cm处,按品字形系紧两根(或三根)尼龙绳,并底部打结。然后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尼龙绳上,然后在两根尼龙绳上扣上两头带钩的细铁钩(长度以5cm为宜),将菌袋夹在尼龙绳间,即可吊完一袋,第二袋按同样步骤将菌袋托在细铁钩上,以此类推一直吊完为止。一般每根尼龙绳可立体吊袋8?10袋。吊袋时每行之间应按“品”字形进行,袋与袋之间距离不宜少于20厘米,行与行之间距离不能少于25厘米。菌袋离地面30?50cm左右,利于通风,防止产生畸形木耳,提高产量。为了防止通风时菌袋随风摇晃,相互碰撞使耳芽脱落,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这样风再大,菌袋可以随风共同摆动,不相互碰撞。
[0020](7)催芽管理
菌袋挂袋2?3天内,不可以浇水,温度要靠遮荫网和塑料薄膜调节,使温度控制在20?25°C。往地面上浇水,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80%左右,待2?3天菌袋菌丝恢复后可以往菌袋上浇水,每天进行间歇喷水,使湿度达到90%,这阶段切忌浇重水,以保湿为主,每天通风,持续7?10天,耳芽成绿豆大小。
[0021](8)耳片生长期管理
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并逐渐向外伸展,这阶段应逐渐加大浇水量,加大通风,喷水尽量喷雾状水,为保证耳片黑、厚,适当要控制耳片生长速度,棚内温度超过25°C不浇水,早春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9点之前这段时间进行间歇喷水,5月份后一般在午后5点至次日7点之前这段时间浇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90?95%。采取间歇式浇水,浇水30分钟,停水20分钟,重复3?4次。根据气温情况,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及遮阳网卷到棚顶进行通风和晒袋。喷水后通风,每天通风3?4次,天热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温度高湿度大时还可通过盖遮荫网、掀开棚四周塑料膜进行通风调节,严防高温高湿。
[002 2](9)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黑木耳耳片长到3?5cm,耳边下垂时就可以采收(5?6分熟),大棚内吊袋栽培黑木耳在4月中、下旬即可采收第一潮黑木耳,5月上旬采收第二潮黑木耳,比全光地摆栽培提前25?30天。采收木耳后,将大棚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卷至棚顶,晒袋5?7天,然后再浇水管理,即“干干湿湿”水分管理。“晒袋”管理是避免耳片发黄的关键措施。不见光、温度高、耳片生长速度过快是耳片黄、薄的主要原因。一般第一潮黑木耳每袋可采干耳20?25g,耳片圆整、正反面明显、耳片厚、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第二潮耳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耳大致相同,大湿度大通风是关键技术。一般可采收3?4潮耳,产干耳0.8-1.2两/袋。
[0023](10)菌袋落地采顶耳
采完3?4潮耳后,菌袋内培养基营养物质仍然不能转化完,可以将吊绳上的菌袋落地,在顶端用刀片开“ + ”或“#”形口,然后在棚内密集摆放,早晚浇水4-5次,每次浇水I小时,停30分钟。这样额外可以采干耳0.3-0.4两/袋。落地的菌袋也可以进行脱袋管理,但需要进行盖遮阳网等进行保湿,采干耳大约每袋0.5两左右。
【权利要求】
1.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1)菌种选择:选择中早熟品种; (2)大棚搭建:立体吊袋大棚用钢架结构或木结构搭建,大棚长度不超过35米采用东西走向,大棚长度超过35米采用南北走向;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30cm左右,每组横杆之间距离为50-60cm ; (3)棚内消毒; (4)菌袋生产、灭菌、接菌、发菌; (5)开口及出耳管理: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内,进行开口,开口后将菌袋码跺放在大棚内,持续5-7天,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 ; (6)挂袋:菌袋耳口的耳线形成后,将菌袋用2根或3根尼龙绳上下依次吊起,每组绳上相邻两菌袋之间的距离不少于20cm,菌袋在水平方向上以“品”字形排列,相邻两组绳上的菌袋之间的横向距离不少于25 cm,最下方的菌袋离地面30-50cm ; (7)催芽管理:吊袋初的2-3天内禁止浇水,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C,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待菌袋菌丝恢复后每天往菌袋上间歇喷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期间禁止浇重水,保持通风,持续7-10天;到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 (8)耳片生长期管理:当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后,进行间歇式灌水和通风,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0-28 °C,相对湿 度保持在9(-95% ; (9)采收及转潮管理:木耳耳边下垂时开始采收,每采收完一潮木耳后,晒袋5-7天,然后进行浇水,使棚内的相对湿 度保持在80-85%,温度控制在28°C以下; (10)菌袋落地采顶耳:采完3-4潮耳后,将菌袋落地,在菌袋顶端开口,使棚内湿度保持在80-85%,待顶耳成熟后进行采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中早熟品种为黑威15、牡耳I号、新世纪4号、牡2008-4或黑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大棚的跨度为8-10米,顶高2.8-3.5米,肩高1.8-2.0米,大棚顶部及四周覆盖有塑料膜及遮阳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消毒步骤为:先将棚内地面浇透水,再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然后在地面上垫一层草帘、遮荫网或5cm厚细河沙,最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菌袋的开口的形状为“ I ”形、“Y”形或“O”形,开口直径为0.3-0.4cm,开口数量180-220个,开口后菌袋采用码跺的方法进行封口管理。
6.根据权 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吊袋的方式为:以广3根绳子为一组,绳子上端固定在棚架横杆上,绳子下端系在一起,然后将菌袋夹在该组绳子中间,最后将位于各菌袋之间的绳子扎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中所述的菌袋顶端开口的形状为“ + ”形或“#”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中菌袋落地后将菌袋完全脱袋。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430770SQ201310364560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王延锋, 柴永山, 史磊, 王金贺, 刘姿彤, 倪淑君, 黄文 , 潘春磊, 盛春鸽, 张鹏, 孙靖轩, 董雪梅, 张海峰, 赵鹤, 张帅 申请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