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废菌料栽培观赏灵芝的方法

文档序号:21678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废菌料栽培观赏灵芝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废菌料栽培观赏灵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称取;(2)发酵;(3)装袋;(4)灭菌;(5)冷却;(6)接种;(7)菌丝培养;(8)菌蕾形成后,破袋;(9)控制菌柄和菌盖的形成;(10)双层菌盖的培养;(11)改变菌柄和菌盖生长的方向;(12)控制朵型大小,(13)控制形成变形的子实体。利用本发明,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生产杏鲍菇产生的废菌料,使培养料的营养得到充分利用,延长产业链;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工厂化生产后期废菌棒带来的环境压力;还能够引领一部分食用菌种植户减少种植成本,提高栽培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废菌料栽培观赏灵芝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观赏灵芝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废菌料栽培观赏灵芝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产业发展较快。随着杏鲍菇产业的发展,食用菌废料也迅速增加。例如,某公司的一条杏鲍菇生产线,日生产杏鲍菇约3万袋,每年产鲜菇2700吨,产生的食用菌废料约为4500吨。研究表明,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养分转化率约50%-70%。因此,栽培杏鲍菇后的废料内仍有大量的养分,但目前大部分的废料被丢弃,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后的废料的丢弃还会污染环境。
[0003]目前,针对废菌料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但废菌料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关键在于针对不同菌类的营养利用特性,寻找其废菌料再利用适合的菌类;并且对废菌料营养成分、理化性状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控制。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的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废菌料栽培观赏灵芝的方法。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废菌料栽培观赏灵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栽培工艺:原料处理(发酵)——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生物技术造型;
具体操作如下: Cl)原料称取:按以下配比称取原料:杏鲍菇废菌料83 - 90wt%、麦麸8 - 15wt% (优选 10_12wt%)、石灰 2 — 7wt% (优选 4_5wt%);
(2)发酵: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废菌料粉碎至平均粒度为10- 20目,然后加麦麸和石灰,再加水至培养基配方含水量为64 - 66wt%,拌料均匀,建堆进行发酵,当料温达62 -68°C时,开始计时,至23 - 25小时后翻堆,翻堆方式为内外翻;然后每隔2 — 3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得培养料;
(3)装袋: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装袋;菌袋规格可为18*35,一头开口;
(4)灭菌:将装好的菌袋进行灭菌,根据条件可采取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注意:如果是高压灭菌,温度为200 - 220°C, 2 - 3小时;如果是常压灭菌,温度为100°C,10 — 12小时);
(5)冷却:将灭菌后的菌袋放凉至自然温度;
(6)接种:将菌袋送入百级净化条件下的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接种;方法是菌袋灭菌冷却之后,打开袋口,将菌种放入袋内,接种量为相当于培养料干重的5~10wt% ;
(7)菌丝培养:菌袋排放,做疏排处理,可采用间隙排放法或“井”字型排放法,控制温度为 20 — 25 0C ;(8)菌蕾形成后,破袋,增加湿度管理措施,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85-90%;观测灵芝生长特点,比较其颜色、分枝情况、孢子生长数量多少、菌柄长度;
观赏灵芝的培育,首先要设计好灵芝造型的大致形态,灵芝底面积的大小及菌柄的长短直接与培养条件有关,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改变光、温、水、气等条件,以达到抑长、助长和造型的效果;
(9)控制菌柄和菌盖的形成:把刚形成子实体原基的培养袋,放在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灵芝生长的玻璃缸内,缸口盖上一块具有一个直径1-2厘米通气口的玻璃板,使其通气不良,这时玻璃缸内的子实体原基只伸长菌柄不形成菌盖,当菌柄长到设定长度后,将培养瓶从玻璃缸内取出放置缸外,由于通气良好,伸长的菌柄会很快形成菌盖;
(10)双层菌盖的培养:将已形成菌盖而未停止生长的灵芝,再放入玻璃缸中继续培养,菌盖下面就出现增生层,并盖住部分菌孔,使菌盖增大增厚;继续维持这种通气不良的状态,增生层边缘会长出二次菌柄并继续伸长;当将其从玻璃缸内取出,恢复良好的通气条件时,二次菌柄很快长出菌盖,形成有双层菌盖的灵芝;
(11)改变菌柄和菌盖生长的方向: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采用四面遮光,则使菌柄和菌盖垂直向上生长;采用单侧见光,则可使菌柄和菌盖朝有光的方向生长;此外,受光强弱的程度不同,子实体颜色也有深浅之分;(光照越强,颜色越浅)
(12)控制朵型大小:选用不同口径的容器,培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子实体;用小口瓶子做容器,可形成长菌柄的单生灵芝;用大口径瓶子做容器,则长出多菌柄成簇的灵芝;当用塑料袋作容器,装料量多,养分充足,会长出朵大柄粗的大型灵芝;
(13)控制形成变形的子实体:用紫外线照射,使子实体变形,用塑料纸包扎,使正在生长的菌柄弯曲、变粗,或出现偏生结疤的菌盖,即成。
[0006]利用本发明,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生产杏鲍菇产生的废菌料,使培养料的营养得到充分利用,延长产业链;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工厂化生产后期废菌棒带来的环境压力;还能够引领一部分食用菌种植户减少种植成本,提高栽培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8]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Cl)原料称取:按以下配比称取原料:杏鲍菇废菌料84wt%、麦麸12wt%、石灰4wt% ;
(2)发酵:将工厂化生产后的杏鲍菇废菌料粉碎至平均粒度为15目,然后加麦麸和石灰,再加水至培养基配方含水量为64wt%,拌料均匀,建堆进行发酵,当料温达62°C时,开始计时,至23小时后翻堆,翻堆方式为内外翻;然后每隔2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得培养料;
(3)装袋: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装袋;菌袋规格为18*35,一头开口;
(4)灭菌:将装好的菌袋进行灭菌,采取高压灭菌,温度为200°C,3小时;
(5)冷却:将灭菌后的菌袋放凉至自然温度;
(6)接种:将菌袋送入百级净化条件下的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接种;方法是菌袋灭菌冷却之后,打开袋口,将菌种放入袋内,接种量为相当于培养料干重的5wt% ;(7)菌丝培养:菌袋排放,做疏排处理,采用间隙排放法,控制温度为20-25°C;
(8)菌蕾形成后,破袋,增加湿度管理措施(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85%);观测灵芝生长特点,比较其颜色、分枝情况、孢子生长数量多少、菌柄长度;
观赏灵芝的培育,首先要设计好灵芝造型的大致形态,灵芝底面积的大小及菌柄的长短直接与培养条件有关,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改变光、温、水、气等条件,以达到抑长、助长和造型的效果;
(9)控制菌柄和菌盖的形成:把刚形成子实体原基的培养袋,放在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灵芝生长的玻璃缸内,缸口盖上一块具有一个直径I厘米通气口的玻璃板,使其通气不良,这时玻璃缸内的子实体原基只伸长菌柄不形成菌盖,当菌柄长到设定长度后,将培养瓶从玻璃缸内取出放置缸外,由于通气良好,伸长的菌柄会很快形成菌盖;
(10)双层菌盖的培养:将已形成菌盖而未停止生长的灵芝,再放入玻璃缸中继续培养,菌盖下面就出现增生层,并盖住部分菌孔,使菌盖增大增厚;继续维持这种通气不良的状态,增生层边缘会长出二次菌柄并继续伸长;当将其从玻璃缸内取出,恢复良好的通气条件时,二次菌柄很快长出菌盖,形成有双层菌盖的灵芝;
(11)改变菌柄和菌盖生长的方向: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采用四面遮光,则使菌柄和菌盖垂直向上生长;采用单侧见光,则可使菌柄和菌盖朝有光的方向生长;此外,受光强弱的程度不同,子实体颜色也有深浅之分;(光照越强,颜色越浅)
(12)控制朵型大小:选用不同口径的容器,培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子实体;用小口瓶子做容器,可形成长菌柄的单生灵芝;用大口径瓶子做容器,则长出多菌柄成簇的灵芝;当用塑料袋作容器,装料量多,养分充足,会长出朵大柄粗的大型灵芝;
(13)控制形成变形的子实体:用紫外线照射,使子实体变形,用塑料纸包扎,使正在生长的菌柄弯曲、变粗,或出现偏生结疤的菌盖,即成。
[0009]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l)原料称取:按以下配比称取原料:杏鲍菇废菌料86wt%、麦麸8wt%、石灰6wt% ;
(2)发酵:将工厂化生产后的杏鲍菇废菌料粉碎至平均粒度为10目,然后加麦麸和石灰,再加水至培养基配方含水量为66wt%,拌料均匀,建堆进行发酵,当料温达68°C时,开始计时,至25小时后翻堆,翻堆方式为内外翻;然后每隔3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得培养料;
(3)装袋: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装袋;菌袋规格为18*35,一头开口;
(4)灭菌:将装好的菌袋进行灭菌,采取常压灭菌;温度为100°C,12小时;
(5)冷却:将灭菌后的菌袋放凉至自然温度;
(6)接种:将菌袋送入百级净化条件下的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接种;方法是菌袋灭菌冷却之后,打开袋口,将菌种放入袋内,接种量为相当于培养料干重的10wt% ;
(7)菌丝培养:菌袋排放,做疏排处理,采用“井”字型排放法,控制温度为25°C;
(8)菌蕾形成后,破袋,增加湿度管理措施(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90%);观测灵芝生长特点,比较其颜色、分枝情况、孢子生长数量多少、菌柄长度;
观赏灵芝的培育,首先要设计好灵芝造型的大致形态,灵芝底面积的大小及菌柄的长短直接与培养条件有关,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改变光、温、水、气等条件,以达到抑长、助长和造型的效果;
(9)控制菌柄和菌盖的形成:把刚形成子实体原基的培养袋,放在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灵芝生长的玻璃缸内,缸口盖上一块具有一个直径2厘米通气口的玻璃板,使其通气不良,这时玻璃缸内的子实体原基只伸长菌柄不形成菌盖,当菌柄长到设定长度后,将培养瓶从玻璃缸内取出放置缸外,由于通气良好,伸长的菌柄会很快形成菌盖;
(10)双层菌盖的培养:将已形成菌盖而未停止生长的灵芝,再放入玻璃缸中继续培养,菌盖下面就出现增生层,并盖住部分菌孔,使菌盖增大增厚;继续维持这种通气不良的状态,增生层边缘会长出二次菌柄并继续伸长;当将其从玻璃缸内取出,恢复良好的通气条件时,二次菌柄很快长出菌盖,形成有双层菌盖的灵芝;
(11)改变菌柄和菌盖生长的方向: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采用四面遮光,则使菌柄和菌盖垂直向上生长;采用单侧见光,则可使菌柄和菌盖朝有光的方向生长;此外,受光强弱的程度不同,子实体颜色也有深浅之分;(光照越强,颜色越浅)
(12)控制朵型大小:选用不同口径的容器,培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子实体;用小口瓶子做容器,可形成长菌柄的单生灵芝;用大口径瓶子做容器,则长出多菌柄成簇的灵芝;当用塑料袋作容器,装料量多,养分充足,会长出朵大柄粗的大型灵芝;
(13)控制形成变形的子实体:用紫外线照射,使子实体变形,用塑料纸包扎,使正在生长的菌柄弯曲、变粗,或 出现偏生结疤的菌盖,即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废菌料栽培观赏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称取:按以下配比称取原料:杏鲍菇废菌料83- 90wt%、麦麸8 - 15wt%,石灰2 一 7wt% ; (2)发酵: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废菌料粉碎至平均粒度为10- 20目,然后加麦麸和石灰,再加水至培养基配方含水量为64 - 66wt%,拌料均匀,建堆进行发酵,当料温达62 -68°C时,开始计时,至23 - 25小时后翻堆,翻堆方式为内外翻;然后每隔2 — 3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得培养料; (3)装袋: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进行装袋; (4)灭菌:将装好的菌袋进行灭菌,根据条件可采取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 (5)冷却:将灭菌后的菌袋冷却至自然温度; (6)接种:将菌袋送入百级净化条件下的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接种;方法是菌袋灭菌冷却之后,打开袋口,将菌种放入袋内,接种量为相当于培养料干重的5~10wt% ; (7)菌丝培养:菌袋排放,做疏排处理,可采用间隙排放法或“井”字型排放法,控制温度为 20 — 25 0C ; (8)菌蕾形成后,破袋,增加湿度管理措施,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85-90%;观测灵芝生长特点,比较其颜色、分枝情况、孢子生长数量多少、菌柄长度; 观赏灵芝的培育,首先要设计好灵芝造型的大致形态,灵芝底面积的大小及菌柄的长短直接与培养条件有关,根据灵 芝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改变光、温、水、气等条件,以达到抑长、助长和造型的效果; (9)控制菌柄和菌盖的形成:把刚形成子实体原基的培养袋,放在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灵芝生长的玻璃缸内,缸口盖上一块具有一个直径1-2厘米通气口的玻璃板,使其通气不良,这时玻璃缸内的子实体原基只伸长菌柄不形成菌盖,当菌柄长到设定长度后,将培养瓶从玻璃缸内取出放置缸外,由于通气良好,伸长的菌柄会很快形成菌盖; (10)双层菌盖的培养:将已形成菌盖而未停止生长的灵芝,再放入玻璃缸中继续培养,菌盖下面就出现增生层,并盖住部分菌孔,使菌盖增大增厚;继续维持这种通气不良的状态,增生层边缘会长出二次菌柄并继续伸长;当将其从玻璃缸内取出,恢复良好的通气条件时,二次菌柄很快长出菌盖,形成有双层菌盖的灵芝; (11)改变菌柄和菌盖生长的方向: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采用四面遮光,则使菌柄和菌盖垂直向上生长;采用单侧见光,则可使菌柄和菌盖朝有光的方向生长;此外,受光强弱的程度不同,子实体颜色也有深浅之分; (12)控制朵型大小:选用不同口径的容器,培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子实体;用小口瓶子做容器,可形成长菌柄的单生灵芝;用大口径瓶子做容器,则长出多菌柄成簇的灵芝;当用塑料袋作容器,装料量多,养分充足,会长出朵大柄粗的大型灵芝; (13)控制形成变形的子实体:用紫外线照射,使子实体变形,用塑料纸包扎,使正在生长的菌柄弯曲、变粗,或出现偏生结疤的菌盖,即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废菌料栽培观赏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麦麸为10-12wt%。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废菌料栽培观赏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石灰为4-5wt%。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460999SQ201310416816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3日
【发明者】夏志兰, 彭程 申请人:湖南省致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