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茭白鞘叶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221278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茭白鞘叶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一种草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茭白鞘叶为主要原料,辅以棉籽壳、牛粪、石灰、石膏粉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0%-62%。本
【发明内容】
还包括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是茭白鞘叶经过日光暴晒、石灰水浸泡及堆积发酵处理,使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有利于草菇菌丝吸收的简单物质,促进了草菇菌丝的生长;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菌料透气性好、保水性强,草菇出菇整齐,产量高,其生物学效率达26.7%-30.4%;三是不仅为茭白鞘叶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还为草菇栽培找到了一种新的基质。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茭白鞘叶制作草菇栽培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利用茭白鞘叶制作草菇栽培料,包括栽培料的配伍,及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草菇是我国南方普遍栽培的食用菌品种。草菇肉质细腻,脆滑爽口,味道鲜美,它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营养佳品,又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草菇所含的蕈菌多糖等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抗肿瘤等保健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0003]草燕是一种草腐菌燕类,分解纤维素能力很强,一直以来,燕农都是以稻草、麦杆、废棉、棉籽壳作为主要原料制作草菇栽培料。但随着草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这些传统的栽培原料日益紧缺,价格持续上涨,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十分重视物色价廉物美的替代原料。
[0004]茭白是我国的重要水生蔬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茭白产业快速发展,栽培区域扩大,南至台湾,北至黑龙江,尤其江浙的太湖流域栽培最多。目前全国茭白种植面积6.7hm2,已成为一些乡镇的农业特色产业,出现了许多大面积规模种植茭白的专业镇、乡、村,成为了效益农业的新亮点。茭白植株高大,拥有巨大的生物产量。通常农民将茭白肉质茎连同上部的叶鞘、叶片一起采集,在市场或处理场所将茭白连壳割下出售,上部的鞘叶则成堆抛弃在田头、路旁、河沟等地,或将其焚烧,或任其腐烂,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初步估计,每667m2茭田每年可产茭白鲜秸杆质量5000 kg以上,全国每年浪费的茭白鞘叶鲜质量在500万t以上。
[0005]茭白为禾本科植物,其鞘叶所含的营养成分与同为禾本科植物的稻、麦草相类似。据测定,干茭白鞘叶含粗蛋白9.23%-14.3%、粗纤维41.7%_46.4%,总糖4.3%_5.37%,还含全氮3.70%,全磷0.50%,全钾2.10%。茭白鞘叶含有栽培草菇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是栽培草菇较理想原料。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有如下二方面内容:
1、一种以茭白鞘叶为主要原料的草菇栽培料配伍
2、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草菇栽培料配伍,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茭白鞘叶50%-60%,棉籽壳18%-28%,牛粪15%,石灰5%,石骨粉2%,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0007]茭白鞘叶:茭白采收后,割下茭白膨大茎以上的叶鞘和叶片,经日光暴晒、晒干备用。
[0008]石灰、石膏粉:提供钙质、调节稳定栽培料的酸碱度。
[0009]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鞘叶预湿、牛粪预堆:堆料前把茭白鞘叶粉碎成3cm-5cm长的小段,然后用5%的石灰水浸泡,浸泡时间为30h-36h,尔后捞出浙去余水,直接建堆,与此同时,在堆料前3d,捣碎粪块,IOOkg牛粪加IOOkg水和5kg石灰,拌匀后预堆;
②建堆:铺一层英白鞘叶,再铺一层牛粪,如此一层鞘叶一层粪,堆成高1.4m-1.5m,宽2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并根据鞘叶预湿情况适当洒水,洒水时一般下层不洒,中层少洒,上层多洒,堆积完毕,堆底有少量水渗出时,表明水量最适宜,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建堆前先在底部放两根大竹竿,并每隔2m-3m插一木棍,建好堆后同时抽出大竹竿与木棍,形成上下左右相通的通道,以保证发酵质量);
③翻堆:建堆后,每隔3d翻堆I次,每次翻堆时把旁边的鞘叶料翻入堆中心,共翻堆4-5次,时间持续15d-18d,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石灰和石膏粉,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棉籽壳,并视堆料的含水量及酸碱度添加石灰水,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0%-62%,PH值为7.5—8.0 ο
[0010]采用室外畦床栽培,铺料厚15cm-18cm,以混播和层播相结合的方法播种,料面用菌种盖严,并用木板将料整平拍实,覆盖地膜,进入发菌管理,待菌丝将要发满全畦,进行覆土,进入出燕管理。
[0011]本发明以茭白鞘叶为主要原料,辅以棉籽壳、牛粪、石灰、石膏粉等辅料,制作草菇栽培料。其优点在于:一是茭白鞘叶经过日光暴晒、石灰水浸泡及堆积发酵处理,使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 为有利于草菇菌丝吸收的简单物质,促进了草菇菌丝的生长;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菌料透气性好、保水性强,草菇出菇整齐,产量高,其生物学效率达26.7%-30.4% ;三是不仅为茭白鞘叶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还为草菇栽培找到了一种新的基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方式1:本实施例中草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茭白鞘叶50%,棉籽壳28%,牛粪15%,石灰5%,石膏粉2%,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0013]制作方法:
①鞘叶预湿、牛粪预堆:堆料前把茭白鞘叶粉碎成5cm长的小段,然后用5%的石灰水浸泡,浸泡时间为30h,尔后捞出浙去余水,直接建堆,与此同时,在堆料前3d,捣碎粪块,IOOkg牛粪加IOOkg水和5kg石灰,拌匀后预堆;
②建堆:铺一层茭白鞘叶,再铺一层牛粪,如此一层鞘叶一层粪,堆成高1.5m,宽2m的梯形堆,并根据鞘叶预湿情况适当洒水,堆积完毕,堆底有少量水渗出,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建堆前先在底部放两根大竹竿,并每隔2m插一木棍,建好堆后同时抽出大竹竿与木棍,形成上下左右相通的通道,以保证发酵质量);
③翻堆:建堆后,每隔3d翻堆I次,每次翻堆时把旁边的鞘叶料翻入堆中心,共翻堆5次,时间持续18d,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石灰和石膏粉,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棉籽壳,并视堆料的含水量及酸碱度添加石灰水,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0%,PH值为8.0。
[0014]采用室外畦床栽培,铺栽培料厚18cm,以混播和层播相结合的方法播种,料面用菌种盖严,并用木板将料整平拍实,覆盖地膜,进入发菌管理,待菌丝将要发满全畦,进行覆土,进入出菇管理。草菇的生 物学效率达30.4%。
[0015]方式2:本实施例中草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茭白鞘叶55%,棉籽壳23%,牛粪15%,石灰5%,石膏粉2%,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制作方法参考方式I。草菇的生物学效率达29.0%。
[0016]方式3:本实施例中草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茭白鞘叶60%,棉籽壳18%,牛粪15%,石灰5%,石膏粉2%,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制作方法参考方式I。草菇的生物学效率达26.7%。
[0017]表不同方式的栽培料对草燕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草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茭白鞘叶50%-60%,棉籽壳18%-28%,牛粪15%,石灰5%,石膏粉2%,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茭白鞘叶是茭白采收后,割下茭白膨大茎以上的叶鞘和叶片,经晒干后,粉碎成3cm-5cm长的小段。
3.—种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草菇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①鞘叶预湿、牛粪预堆:堆料前把茭白鞘叶粉碎成3cm-5cm长的小段,然后用5%的石灰水浸泡,浸泡时间为30h-36h,尔后捞出浙去余水,直接建堆,与此同时,在堆料前3d,捣碎粪块,IOOkg牛粪加IOOkg水和5kg石灰,拌匀后预堆;②建堆:铺一层英白鞘叶,再铺一层牛粪,如此一层鞘叶一层粪,堆成高1.4m-1.5m,宽2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并根据鞘叶预湿情况适当洒水,洒水时一般下层不洒,中层少洒,上层多洒,堆积完毕,堆底有少量水渗出时,表明水量最适宜,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建堆前先在底部放两根大竹竿,并每隔2m-3m插一木棍,建好堆后同时抽出大竹竿与木棍,形成上下左右相通的通道,以保证发酵质量);③翻堆:建堆后,每隔3d翻堆I次,每次翻堆时把旁边的鞘叶料翻入堆中心,共翻堆4-5次,时间持续15d-18d,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石灰和石膏粉,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棉籽壳,并视堆料的含水量及酸碱度添加石灰水,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0%-62%,PH值为7.5—8.0 ο
4.利用权利要求1-3中所述 的草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采用室外畦床栽培,铺料厚15cm-18cm,以混播和层播相结合的方法播种,料面用菌种盖严,并用木板将料整平拍实,覆盖地膜,进入发菌管理,待菌丝将要发满全畦,进行覆土,进入出菇管理。
【文档编号】C05G3/00GK103524248SQ201310515427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发明者】邬方成 申请人:邬方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