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专用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2348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专用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专用栽培方法,包括选地选茬、整地、施肥、起垄、播种、覆膜、田间灌水、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步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覆膜步骤后还有覆土的步骤,所述覆土是覆膜后立即在膜面压土。本发明的方法采用覆膜后垄面上压1~1.50cm厚的土层,保证马铃薯幼苗自然顶破覆膜而出苗,减少了苗期放苗环节。通过在覆膜后增加一个简单的压土的操作,解决了人们长久以来渴望解决的问题:现有马铃薯覆膜后苗期放苗不及时,造成马铃薯烧苗、烫苗、苗弱、烂芽、烂块等现象,从而引起缺苗断垄、易感病害、效益低等问题。增产效果显著,同时降低放苗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马铃薯专用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专用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英文:Potato)又名土豆、山药蛋、地蛋、洋芋、荷兰薯等,属茄科茄属块茎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菜兼用型农作物,其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农民致富的“金蛋蛋”之称,是世界粮食市场上一种主要食品,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为此,甘肃省将马铃薯作为甘肃省特色产业进行发展,至目前已形成1000万亩左右生产规模,鲜薯产量增至1100万吨。但马铃薯主要种植面积分布于甘肃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沿山旱作区,光能较多,热量不足,降水稀少,气侯干燥,旱害和冷害频繁,土壤耕层严重缺墒,使马铃薯产量长期低而不稳。成为限制马铃薯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主要障碍。
[0003]近几年来,干旱半干旱区、沿山干旱区积极探索抗旱耕作技术,采用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了抗逆性,起到了减缓干旱、冷害胁迫、保墒增产的作用,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益。但是这些地区在每年5~6月覆膜后,阳光强烈,膜下温度升高,出苗时间集中,放苗不及时,造成烧苗、汤苗、苗弱、出苗不整齐,易造成烂芽、烂块而缺苗断垄、易感染病害,放苗花费人工较多,覆盖地膜易遭风害,且在大面积栽培条件下,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严重制约了产量提高和机械化大面积种植。因此,寻找一种覆膜后不采用人工放苗而提高马铃薯苗保苗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是解决因放苗不及时而造成的烧苗、汤苗、苗弱等问题的主要途径 。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专用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马铃薯覆膜后苗期放苗不及时,造成马铃薯烧苗、汤苗、苗弱、烂芽、烂块等现象,从而引起缺苗断垄、易感病害、效益低等问题。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专用栽培方法,包括选地选茬、整地、施肥、起垄、播种、覆膜、田间灌水、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步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覆膜步骤后还有覆土的步骤,所述覆土是覆膜后立即在膜面压土。
[0006]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I)覆盖的薄膜不易破裂,保温保湿效果更加明显。所述栽培方法薄膜不易被风、农事操作(中耕、除草)破坏,马铃薯出苗至封垄前15cm耕层土壤日平均温度保持在22.8^21.4°C,比不覆膜高3.6^7.8°C。土壤含水率可以达到13%~14%,土壤含水量比不覆膜提高1.8%~3.2%,减少耕作层水分蒸发量。
[0007](2)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改善生育状态。提高出苗率,单株根数增多,根系增长,芽增长,增加株高。地上部鲜重、干重增多,所述栽培方法苗全,促根生长,光合面积大,有利于制造和积累营养物质,增加产量。[0008](3)对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所述栽培方法对干腐病、早疫病、环腐病、黑胫病、地老虎、金针虫的防效显著。
[0009](4)减少马铃薯栽培放苗环节。马铃薯烧苗、烫苗、苗弱、烂芽、烂块得到有效遏制。
[0010]( 5 )成本较低,易于推广应用。从成本核算分析,所述栽培方式较垄作覆膜、垄作省成本 300 元 /h mM590 元 /h m2,节省幅度 1.05%、5.97%。
[0011](6)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较垄作覆膜、垄作分别增加5.4%,25.04%,说明增产效果明显。
[0012]优选地,所述覆土是在播种后20~25天进行覆土,覆土的厚度为l_2cm,优选1-1.5cm。
[0013]优选地,所述施肥是整地后,在土壤表面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施肥3000 ~3500Kgo
[0014]优选地,所述起垄是垄底宽100~110cm、垄高25~30 cm、垄顶宽50~60cm,垄距50~60 cm,每垄种2行,行距30 cm,株距25~30 cm,播深8~10 cm,两行穴眼相错
呈“等边三角形”。
[0015]采用上述起垄种植条件亩产马铃薯最多。
[0016]所述起垄可采用人工铁锹起垄、机械起垄、畜力机械起垄。要求垄面平直,宽窄一致,起垄后要打碎垄面上的土块,拣除硬残茬。所述垄底宽是指垄底两边距离,垄高是指垄面到垄底间距离,垄顶宽是指垄面两边边间的距离,垄距是相邻两垄底边间的距离。行距是指垄面开沟中心线间距离,株距是指两播种穴中心间距离,播深是指垄面至播种穴底间距离。
[0017]优选地,所述播种前将种薯用切刀切成至少带I个芽眼的切块,切刀预先放入30g/kg的福尔马林溶液或I 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 min消毒。
[0018]优选地,所述播种是垄面开沟播种,每垄共开3沟,中间空I沟,两边沟内点播种子,中间沟施入肥料。
[0019]播种可以采用沿等高线人工开沟点播、畜力拉犁开沟点播、机械播种。两边沟点播种子中间沟施入肥料的方式可以使种子在吸收到足够养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肥料。
[0020]优选地,所述中间沟施入肥料的量是每亩纯N2O~23kg, P2O5 10~12kg、K20 9~IOkg0
[0021]施入肥料量在此范围内时马铃薯生长最快、最好。
[0022]优选地,所述中间沟施入肥料的量是每亩施尿素35~40 kg、磷酸二铵22~25 kg、硫酸钾18~20kg。
[0023]优选地,步骤如下:
(1)选地选茬: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灌溉水质纯净、排灌方便,土壤未受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的地块,选择上茬作物为小麦、大麦、大豆、油菜地块为宜,切忌与马铃薯连作;
(2)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深耕达到2(T30cm,以接纳秋冬降水,蓄水保墒,灌冬水I次;次年覆膜前在土壤表面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667 Iif施3000~3500Kg,然后要细耕,耕后要及时耙耱,减少水分蒸发,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起垄播种:播前25~30天起垄,根据田块大小,为了灌水方便,沿进水方向起垄,垄底宽100~110cm、垄高25~30 cm、垄顶宽50~60cm,垄距50~60 cm。起垄后要打碎垄面上的土块,拾净残茬,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然后沿等高线用畜力拉犁开沟点播时,每垄共犁3沟,中间空I沟,两边沟内点播种子,行距30cm,株距25~30cm,每667m2保苗4000~4500株为宜;中间沟施入肥料,每亩施混合均匀的尿素35~40 kg、磷酸二铵22~25 kg、硫酸钾18~20kg化学肥料;
(4)覆膜压土:播种后20~25天,在膜面覆土 I~2 cm,避免因地膜表面温度过高烫苗,保证幼苗自然顶出;
(5)田间灌水:马铃薯播后30天左右陆续出苗,齐苗后浅灌水I次;出苗60~70天后最后灌水I次,以后根据降水和土壤湿度情况灌水,收获前15天停止灌水;
(6)病虫防治:出苗后用10%吡虫林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2~3次;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时,用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I~2次;
(7)适时收获:当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变黄并逐渐枯黄时即可采挖薯块。
[0024]本发明的垄作覆膜压土层的方法采用覆膜后垄面上压l-2cm,优选I~1.50cm厚的土层,保证马铃薯幼苗自然顶破覆膜而出苗,减少了苗期放苗环节。通过在覆膜后增加一个简单的压土的操作,解决了人们长久以来渴望解决的问题:现有马铃薯覆膜后苗期放苗不及时,造成马铃薯烧苗、烫苗、苗弱、烂芽、烂块等现象,从而引起缺苗断垄、易感病害、效益低等问题。增产效果显著,同时降低放苗成本。
[0025]本发明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垄作覆膜压土层的方法较覆膜马铃薯提高出苗率8.9~14.1%,单株根数多2.8~3.6根,根系长2.0~3.4 Cm,芽长超出0.5~I Cm,株高超出2.4~4.4 Cm。地上部鲜重、干重均超出7.9~14.1g,3.4~5.9 g (参见表1)。
[0026]表1不同栽培条件对出苗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马铃薯专用栽培方法,包括选地选茬、整地、施肥、起垄、播种、覆膜、田间灌水、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步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覆膜步骤后还有覆土的步骤,所述覆土是覆膜后立即在膜面压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是在播种后20~25天进行覆土,覆土的厚度为l-2cm,优选1-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是整地后,在土壤表面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施肥3000~3500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垄是垄底宽100~110cm、垄高25~30 cm、垄顶宽50~60cm,垄距50~60 cm,每垄种2行,行距30 cm,株距25~30cm,播深8~10 cm,两行穴眼相错呈“等边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前将种薯用切刀切成至少带I个芽眼的切块,切刀预先放入30g/kg的福尔马林溶液或I 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 min消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是垄面开沟播种,每垄共开3沟,中间空I沟,两边沟内点播种子,中间沟施入肥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沟施入肥料的量是每亩纯N2O~23kg, P2O5 10 ~12kg、K2O 9 ~10k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沟施入肥料的量是每亩施尿素35~40 kg、磷酸二铵22~25 kg、硫酸钾18~20kg。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选地选茬: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灌溉水质纯净、排灌方便,土壤未受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的地块,选择上茬作物为小麦、大麦、大豆、油菜地块为宜,切忌与马铃薯连作; (2)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深耕达到2(T30cm,以接纳秋冬降水,蓄水保墒,灌冬水I次;次年覆膜前在土壤表面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667 Iif施3000~3500Kg,然后要细耕,耕后要及时耙耱,减少水分蒸发,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起垄播种:播前25~30天起垄,根据田块大小,为了灌水方便,沿进水方向起垄,垄底宽100~110cm、垄高25~30 cm、垄顶宽50~60cm,垄距50~60 cm ; 起垄后要打碎垄面上的土块,拾净残茬,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然后沿等高线用畜力拉犁开沟点播时,每垄共犁3沟,中间空I沟,两边沟内点播种子,行距30cm,株距25~30cm,每667 m2保苗4000~4500株为宜;中间沟施入肥料,每亩施混合均匀的尿素35~40 kg、磷酸二铵22~25 kg、硫酸钾18~20kg化学肥料; (4)覆膜压土:播种后20~25天,在膜面覆土 I~2 cm,避免因地膜表面温度过高烫苗,保证幼苗自然顶出; (5)田间灌水:马铃薯播后30天左右陆续出苗,齐苗后浅灌水I次;出苗60~70天后最后灌水I次,以后根据降水和土壤湿度情况灌水,收获前15天停止灌水; (6)病虫防治:出苗后用10%吡虫林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2~3次;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时,用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I~2次;(7)适时收获:当马铃薯植株大部分 茎叶由绿变黄并逐渐枯黄时即可采挖薯块。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563639SQ201310568885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雷玉明, 雷鑫 申请人:雷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