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施肥方法

文档序号:22764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玉米的施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玉米施肥的方法,具体是开窝深度10~15厘米,在距离窝中心5~10厘米处施缓释肥,然后播种玉米种子,采用此方法将现有的多次施肥改为一次性施肥,节省劳动力,并通过施用缓释肥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通过适度深侧施肥,避免养分的挥发和流失,实现玉米高产,同时节省劳动力,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玉米的施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玉米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全球每年玉米总消费量自从1999年开始就保持在6亿吨以上,并且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的发展,玉米深加工业以及玉米乙醇燃料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我国对玉米的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加。玉米产量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及农业的发展。而玉米的施肥技术同样影响玉米的产量,传统的玉米施肥方法采用“一底三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技术对玉米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该方法施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复杂地形、难于实现机械化的西南山地玉米区。在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由施用化肥取而代之,有的甚至将化肥施于表土。采用这些方法施肥不仅造成化肥利用率低,玉米产量低,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低,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针对农村劳动力不足,有机肥缺乏的现状,研究出一种节省劳动力、提高施肥效益,增加玉米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即精简高效环保的玉米施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施肥的方法,解决用工多,养分流失严重,玉米产量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玉米施肥的方法,开窝深度10~15厘米,在距离窝中心5~10厘米处施缓释肥。
[0006]优选的,开窝深度15厘米,在距离窝中心7厘米处施缓释肥。
[0007]优选的,所述缓释肥的施肥量为每亩施缓释肥70公斤。
[0008]优选的,开窝深度15厘米,在距离窝中心7厘米处施第一层缓释肥,施肥深度为15厘米,覆土 8厘米后施第二层缓释肥,施肥深度为7厘米。
[0009]更优选的,第一层缓释肥的施肥量是35公斤,第二层缓释肥的施肥量为35公斤。
[0010]优选的,所述缓释肥中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的质量比为20:10:10,为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西洋红复合肥料(稳定长效型)。
[0011]最优选的,所述开窝的行距为1米,窝距为0.44米。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玉米的施肥方法,采用播种时一次性施肥,改变多次施肥的现有技术,实现操作方便,节省劳动力,并施缓释肥,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实现玉米高产,通过适度深侧施,避免养分的挥发和流失,实现环保,解决了目前农村劳动力不足,有机肥缺乏的现状,肥料元素不平衡,氮素过多,不能满足玉米高产的需要,同时还能提高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增加玉米产量,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
[0014]图1为不同施肥方案对玉米光合指标的影响(a.光合速率(Pn)、b.气孔导度(Cond)、c.蒸腾速度(Tr))。
[0015]图2为不同施肥方案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a.株高;b.穗位高;c.茎粗;d.叶面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0017]本发明中试验品种为中科玉9699、西大985和西大211,复合肥(15_15_15)和稳定长效型复合肥料(20-10-10)购自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复合肥(15-15-15)简称复合肥,稳定长效型复合肥料简称缓释肥。
[0018]实施例1
[0019]本发明实验在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种植基地进行。歇马镇位于北碚区西南部,幅员58.58平方公里,距北碚主城区9公里,地处中梁山和缙云山脉之间。歇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有 春早、夏热、秋短、冬迟特征。最高气温43°C,最低气温-1°C,年平均气温18°C,本试验共设5个施肥方案,每个方案3次重复,具体施肥方案如下:
[0020]施肥方案A:于3月中旬按行距1米,窝距0.44米开窝,每亩1515窝,窝深15厘米;开窝后在窝心施基肥,具体为每亩施尿素6公斤,过磷酸钙58公斤,硫酸钾12公斤;然后将玉米种子播于窝心,每窝播种4-5粒种子,浇水于窝心,每窝1000mL ;将窝周围的土壤欠细后覆盖种子和肥料,覆土深度为4-5厘米,生长至拔节期追施尿素9.6公斤,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4.4公斤。
[0021]施肥方案B:于3月中旬按行距1米,窝距0.44米开窝,每亩1515窝,窝深15厘米;开窝后距离窝心7厘米处施复合肥和尿素,每亩施复合肥46公斤,施尿素15公斤;然后将玉米种子播于窝心,每窝播种4-5粒种子,浇水于窝心,每窝1000mL ;将窝周围的土壤欠细后覆盖种子和肥料,覆土深度为4-5厘米。
[0022]施肥方案C:于3月中旬按行距1米,窝距0.44米开窝,每亩1515窝,窝深15厘米;开窝后距离窝心7厘米处施复合肥46公斤;然后将玉米种子播于窝心,每窝播种4-5粒种子,浇水于窝心,每窝1000mL ;将窝周围的土壤欠细后覆盖种子和肥料,覆土深度为4-5厘米。拔节期追施尿素6公斤;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9公斤。
[0023]施肥方案D:于3月中旬按行距1米,窝距0.44米开窝,每亩1515窝,窝深15厘米;开窝后距离窝心7厘米处施缓释肥,每亩施缓释肥70公斤;然后将玉米种子播于窝心,每窝播种4-5粒种子,浇水于窝心,每窝1000mL ;将窝周围的土壤欠细后覆盖种子和肥料,覆土深度为4-5厘米。
[0024]施肥方案E:于3月中旬按行距1米,窝距0.44米开窝,每亩1515窝,窝深15厘米;开窝后于窝心施第一层缓释肥,施肥深度为15厘米,每亩施缓释肥35公斤;覆土 8厘米后施第二层缓释肥,施肥深度为7厘米,每亩施缓释肥35公斤;然后将玉米种子播于窝心,每窝播种4-5粒种子,浇水于窝心,每窝lOOOmL ;将窝周围的土壤欠细后覆盖种子和肥料,覆土深度为4-5厘米。
[0025]实施例2
[0026]1.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的光合指标
[0027]在抽雄吐丝期、灌浆期,用美国生产的L1-6400光合仪在田间测定5个施肥方案的玉米穗位叶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度(Tr)。每次测定是在晴天9:00-11:00进行,随机选3-5株为试材。测定时选取充分照光的叶片,为消除环境条件变化造成的影响,采用轮回测定的方法,每个样品测定约需1-2分钟,半个小时内完成一个轮回,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 [0028]玉米穗位叶的光合速率由图la所示,结果显示在抽雄吐丝期,与施肥方案A相t匕,施肥方案B、施肥方案C、施肥方案D和施肥方案E处理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分别高出-2.78%,6.32%,9.00%、1.77% ;而在灌浆期,分别升高 3.76%,22.23%,35.61%,29.58%。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施肥方式处理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这与多数的研究结果相同。从图la还可以看出施肥方案A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最快,达到了 28.73% ;而分层施缓释肥的下降速率最小,为9.26%。说明在生育后期,分层施缓释肥处理的叶片能够有效地延长玉米叶片的高光合持续期,使得穗位叶保持较强的光合能力,有利于玉米的增产。
[0029]玉米穗位叶气孔导度由图lb所示,结果显示,施肥方案C、施肥方案D和施肥方案E的气孔导度较施肥方案A有明显的增加,在抽雄吐丝期的增幅分别为:7.30%、12.70%和10.17% ;在灌浆期的增幅分别为:20.79%,34.56%和37.05%。而从抽雄吐丝期到灌浆期,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穗位叶气孔导度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下降率施肥方案B (33.07%?施肥方案A (30.81%) >施肥方案C (22.11%) >施肥方案D (7.39%) >施肥方案E (13.93%)。上述结果表明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玉米叶片的生理机能下降,气孔导度也随之降低。但施肥方案D和施肥方案E能够有效的延缓穗位叶生理功能的衰退,提高玉米穗位叶的光合性能,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
[0030]玉米穗位叶蒸腾速度结果如图lc所示,结果显示,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蒸腾速率的影响与净光合速率基本一致。在抽雄吐丝期,不同施肥方式的蒸腾速率为:施肥方案D>施肥方案C>施肥方案E>施肥方案A>施肥方案B ;在灌浆期不同处理间的蒸腾速率为:施肥方案D>施肥方案E>施肥方案C>施肥方案A>施肥方案B。结果表明在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施缓释肥处理的穗位叶蒸腾速率最高。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叶片蒸腾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不同施肥方式穗位叶蒸腾速率在灌浆期较抽雄吐丝期分别下降了 16.50%、14.97%、13.50%,7.84%,7.31%,其中普通化肥处理的穗位叶蒸腾速率下降得最快,分层施缓释肥处理的穗位叶蒸腾速率下降最慢。在玉米的生育后期随着蒸腾速率的下降,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不能有效的运输到地上部分。而缓释肥与分层施缓释肥处理的叶片能够保持较高蒸腾速率,满足玉米对养分运输的需求,使得玉米保持旺盛的代谢活动,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0031]2.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理化性质
[0032]土壤pH是土壤的重要基本性质,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采用电位测定PH,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pH影响没有显著的差异。与种植玉米前的土壤pH (pH=5.00)相比,只有施肥方案B的施肥方式的pH下降,其下降了 4.67% ;施缓释肥的土壤pH升高了 4.00%,施肥方案A的土壤pH升高了 2.67%,复合肥追施尿素土壤pH升高了 2.00%,分层施缓释肥土壤pH升高了 0.67%。施肥方案B 土壤pH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一次性施的复合肥和尿素施肥使得土壤中酸性增强,产生大量的游离铝离子,可能对玉米产生毒害作用,影响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养分的吸收。分层施缓释肥与不分层施缓释肥相比,对土壤的pH没有明显的影响,可能是分层施缓释肥的肥料较深,肥料的释放速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说明施缓释肥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减轻土壤的酸化现象,为玉米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0033]表1不同施肥方案对土壤pH的影响
【权利要求】
1.玉米施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窝深度10~15厘米,在距离窝中心5~10厘米处施缓释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窝深度15厘米,在距离窝中心7厘米处施缓释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肥的施肥量为每亩施缓释肥70公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窝深度15厘米,在距离窝中心7厘米处施第一层缓释肥,施肥深度为15厘米,覆土 8厘米后施第二层缓释肥,施肥深度为7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层缓释肥的施肥量是35公斤,第二层缓释肥的施肥量为35公斤。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肥中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的质量比为20:10: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 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窝的行距为1米,窝距为0.44米。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3636339SQ201310687590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蔡一林, 王国强, 王久光, 刘朝显 申请人:西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