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

文档序号:227643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属于刺参养殖【技术领域】,秋季在北方,当自然海区的海水水温达到10~15℃时,采集种参并进行低温蓄养,蓄养水温为自然水温,当自然水温降至4-6℃时,维持此水温10~20天,之后采用水运法运输到南方进行海上吊笼养殖,当自然水温升至17℃后,将种参从海上移至车间内进行产卵、受精、孵化、浮游幼体培育、附着基投放和稚幼参培育;当南方自然水温逐渐超过28℃时,利用海带育苗降温水,通过板式热交换器,给幼参培育用水进行降温,使水温保持在适宜幼参生长的范围。本发明能够促进种参的性腺发育,提高精子和卵子质量,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和出苗率。
【专利说明】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属于刺参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来,刺参养殖从传统的辽鲁两省逐渐南移到闽浙沿海,南方沿海各地尤其是福建沿海地区利用当地海区冬季水温高、适合刺参生长而不需越冬等生态条件,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刺参养殖,并且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福建省漳州市刺参池塘养殖就达到了400hm2,宁德市仅霞浦县,海区网箱养殖约IOX IO4箱,投苗量达7500t,养殖规模突破15亿元人民币,成为当地重要的养殖品种。福建刺参养殖目前主要从山东辽宁两地采购刺参苗种进行放养。因苗种来源受制,福建刺参养殖规模及经济效益波动较大,急需本地提供苗种。在需求的拉动下,福建当地企业积极开展了刺参苗种人工繁育工作。
[0003]刺参南方大规模人工繁育当前还未见报道,在南方本地培育种参进行育苗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种参怀卵量低,卵子质量差,造成受精卵孵化率低;
二、浮游期间适宜饵料缺乏,易发生烂胃、烂边等现象,浮游幼虫存活率和变态附着率低;
三、7,8月份水温高,幼参生长缓慢,死亡率高。以上问题限制了刺参南移苗种繁育工作的进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以解决目前刺参南移人工繁育存在的诸多难点,提供一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有效利用当地资源的刺参人工繁育方法。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秋季在北方,当自然海区的海水水温达到10~15°C时,采集种参并进行低温蓄养,蓄养水温为自然水温,当自然水温降至4~6°C时,维持此水温10~20天,之后采用水运法运输到南方进行海上吊笼养殖,当自然水温升至17°C后,将种参从海上移至车间内进行产卵、受精、孵化、浮游幼体培育、附着基投放和稚幼参培育;当南方自然水温逐渐超过28°C时,利用海带育苗降温水,通过板式热交换器,给幼参培育用水进行降温,使水温保持在适宜幼参生长的范围。
[0007]进一步,所述的蓄养的密度控制在15~20头/立方米,蓄养期间保持充气,每天上午换水,换水量为池水的一半,每3~5天倒池一次,同时彻底清除蓄养池内的粪便和残饵。
[0008]进一步,所述的蓄养时投喂配合饲料和海泥,配合饲料与海泥的重量比为1:4,配合饲料的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石莼粉30~50%,马尾藻干粉10~20%,苜蓿粉15~25%,发酵豆柏5~15%,扇贝边粉5~12%,蛎壳粉3~5%,酵母粉3~5%,螺旋藻粉3%,复合维生素I~3%,鱼油1%。
[0009]进一步,所述的海上吊笼养殖,选择远离河口与污染、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浮泥丰富的内湾进行种参吊笼养殖,投喂片状配合饲料,每天投喂一次,每5~8天对吊笼进行清理,保持笼内水体流通。
[0010]进一步,所述的海上吊笼养殖时投喂的饲料配料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石莼粉25%,马尾藻干粉20%,苜蓿粉15%,发酵豆柏10%,扇贝边粉10%,蛎壳粉5%,酵母粉5%,螺旋藻粉3%,复合维生素2%,鱼油1%,粘合剂4%。
[0011]进一步,所述的浮游幼体培育时的饵料为微拟球藻,搭配海洋红酵母、鲜酵母。
[0012]进一步,所述的浮游幼体培育时的饵料为微拟球藻,搭配海洋红酵母、鲜酵母;每天投喂4次,日投喂量为2万细胞/mL,微拟球藻投喂量为1.5万细胞/mL,海洋红酵母和鲜酵母投喂量各为0.25万细胞/mL。 [0013]进一步,所述的附着基投放前先附着一层底栖硅藻。
[00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5]1、种参在北方采捕后,先在北方蓄养,当自然水温降至4~6°C时,维持此水温10天,之后采用水运法运输到南方进行海上吊笼养殖,实践证明,种参经过一个低温蓄养过程,能够明显促进性腺发育,提高受精卵的质量,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和成活率。由于南方自然水温在一般情况下都在8°C以上,因此,在南方本地培育的种参,或者北方采捕后的刺参在水温高于10°C时运至南方,此后生长水温一直高于8°C,其刺参性腺的发育明显不如本发明经过低温蓄养后的刺参;
[0016]2、与现有技术在车间内培育种参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种参运至南方后在海上进行吊笼养殖,一方面节省劳动力,减少投入,另一方面海水中浮泥带来丰富的饵料,营养更全面,有利于提高种参的卵子质量;
[0017]3、与现有技术种参投喂海带粉和海泥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采用种参在海上吊笼养殖期间,投喂片状配合饲料,避免了粉状饲料易流失的现象,提高了饲料利用率。饲料中的鱼油补充了种参性腺发育所需的DHA和EPA等不饱和脂肪酸,苜蓿粉提高了种参的免疫力和存活率;
[0018]4、与现有技术浮游幼体期投喂角毛藻、盐藻或酵母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浮游幼体期投喂的微拟球藻,是一种更适合南方水环境下刺参苗种繁育的单胞藻。南方2~3月阴雨天气多,不利于角毛藻、盐藻等对光照条件要求高的单胞藻的培养,进入4月份后,气温回升较快,超出了角毛藻、盐藻等的适宜生长温度,而微拟球藻适宜温度范围广,对光照条件要求低,生长快,易培养,用于南移刺参人工繁育获得了较好效果;
[0019]5、在南方7~8月是海带育苗的季节,由于海带育苗需要降低水温,因此,本发明将以往直接排入海中的海带育苗所用冷水,通过热交换器,降低刺参幼参培育用水的温度,延长了幼参的生长时间,同时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0021]实施例1
[0022]本实施例是在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以下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0023]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秋季在北方,当自然海区的海水水温达到10~15°C,采集种参并进行低温蓄养,蓄养水温为自然水温,当自然水温降至4~6°C时,维持此水温10天,之后采用水运法运输到南方进行海上吊笼养殖,当自然水温升至17°C后,将种参从海上移至车间内进行产卵、受精、孵化、浮游幼体培育、附着基投放和稚参培育;当南方自然水温逐渐超过28°C,利用海带育苗的降温水,通过板式热交换器,给幼参培育用水进行降温,使水温保持在适宜幼参生长的范围。具体步骤如下:
[0024]1、种参的采捕与车间内蓄养
[0025]2011年10月底,自然海区的海水水温达到10~15°C,在荣成采捕体重在200g以上、体表无伤残的刺参作为种参。
[0026]采捕后在荣成当地进行蓄养,蓄养的密度控制在15头/立方米,蓄养期间保持充气,每天上午换水,所进水为自然海水,换水量为池水的一半,每3~5天倒池一次,彻底清除蓄养池内的粪便和残饵。
[0027]每天傍晚投喂配合饲料和海泥,投喂量为种参总重量的5%左右,根据摄食情况进行调节,配合饲料与海泥的重量比为1:4。其中配合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料:石莼粉30%,马尾藻粉20%,苜蓿粉15%,发酵豆柏10%,扇贝边粉10%,蛎壳粉5%,酵母粉4%,螺旋藻粉3%,复合维生素2%,鱼油1%。
[0028]2、种参的运输与海上笼养
[0029]11月底,自然水温降到5°C左右。12月10日停止投喂,使种参肠道排空,12月12日采用水运法将种参运至福建省连江县黄岐湾进行种参吊笼养殖;
[0030]每个养殖笼为6层,每层网笼放养2头。种参养殖过程中,投喂片状配合饲料,投喂量占种参重量的3~5%,海水中浮泥较多,不投喂海泥,饲料配料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石莼粉25%,马尾藻干粉20%,苜蓿粉15%,发酵豆柏10%,扇贝边粉10%,蛎壳粉5%,酵母粉5%,螺旋藻粉3%,复合维生素2%,鱼油1%,粘合剂4%,饲料加工成片状进行投喂。
`[0031]每天投喂一次饲料,当水温低于10°C时,适当降低投喂量和延长投喂时间间隔。每5~8天对吊笼进行清理,清理粘附的泥土、残饵、粪便以及海鞘等,保持笼内水体流通。
[0032]3、产卵与孵化
[0033]2012年4月12日从海上收集种参至车间内产卵。傍晚18点左右,雄参开始排精,发现雄参排精后,将其移出,雌参排卵后,留在原池继续排放。种参运至车间内,一般当天就能排放,如果当天未能排放,则在第二天采用阴干流水刺激法诱导产卵。做法是傍晚17点左右,将池内海水放干,使种参在池内阴干40~60分钟,然后用海水冲击15分钟,再注入过滤的新鲜海水。一般在I小时后,雄参开始排精,半小时后,雌参开始排卵。当种参停止排卵后,捞出所有种参。经统计20方的产卵水体中共3亿受精卵,通过分池,孵化水体为60方,即孵化密度为5个/mL,然后用过滤海水洗卵数次,一直到池水变清;孵化期间微充气,每小时用搅耙搅动一次水体。
[0034]4、浮游幼体培育
[0035]受精卵发育到小耳幼体后,用虹吸管虹吸选优分池,幼体密度控制在0.15个/mL,幼体培育池深为I米,初始时,水深为0.5米,以后每天加水10公分,加至I米后,开始换水,日换水量为1/2。浮游幼体期的饵料为微拟球藻,搭配一定量的海洋红酵母、鲜酵母,每天投喂4次,日投喂量为2万细胞/mL,其中微拟球藻投喂量为1.5万细胞/mL,海洋红酵母和鲜酵母投喂量各为0.25万细胞/mL。[0036]5、附着基投放与幼体附着
[0037]当樽形幼体出现后开始向育苗池内投放附着基,附着基为聚乙烯波纹板。波纹板投放前经过以下处理:先用重量百分比为0.5%。的火碱浸泡I天,再用每升10毫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最后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将洗净的附着基放入饵料池中接种底栖硅藻,以舟形藻为主,饵料池每两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2,每隔6天,在换水后加一次营养盐。并按换水量施肥:每方水硝酸钠50克,硅酸钠1.5克,磷酸二氢钾3克,柠檬酸铁0.3克。水温保持在15~17°C,光照为1500~25001x,一周后倒转附着基方向,15天(根据附着基上底栖硅藻的附着情况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附着时间),附着基上附着一层底栖硅藻。
[0038]投放附着基后停止换水,以使幼虫附着均匀。
[0039]6、稚参培育:
[0040]光照为全暗,每张附着基上稚参数量为600~900头。
[0041]樽形幼虫至稚参附着阶段以底栖硅藻为食;完全附着成稚参后,开始投喂配合饲料和海泥,早晚各一次,早晚比例为3:7,日投喂量为稚参体重的5%左右,配合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1:2混合,根据摄食情况进行调整。上述配合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料:脱胶海带干粉45%、孔石莼干粉30%、马尾藻干粉10%、扇贝边粉8%、酵母粉5%、复合维生
素2%。
[0042]每次投喂后3小时换水,日换水量为100% ;在水温高时增加换水量,达到200%。附着基投放30天后倒池一次,以后每半个月倒池I次,高温期3~5天倒池一次;稚幼参培育期间保持连续微量充气,投饵后要停止充气I小时;每30天更换附着基一次。
`[0043]7月底,官坞海洋有限公司采用降温措施进行海带育苗,利用海带育苗的降温水,通过板式热交换器,给幼参培育用水进行降温,使育苗池水温保持在25°C左右,至9月下旬,不再进行降温,海参育苗结果见表1。
[0044]实施例2
[0045]与实施例1中同一批采捕的相同规格的种参,采捕后即采用水运法运输到官坞海洋有限公司进行车间内蓄养,蓄养的密度控制在15头/立方米,蓄养期间保持充气,每天上午换水,所进水为自然海水,换水量为池水的一半,每3~5天倒池一次,彻底清除蓄养池内的粪便和残饵。
[0046]蓄养时投喂配合饲料与海泥,配合饲料成分、投喂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0047]当自然水温升至17°C后,进行产卵、受精、孵化、浮游幼体培育、附着基投放和稚参培育;浮游期间投喂海洋红酵母和鲜酵母,日投喂量为海洋红酵母和鲜酵母各I万细胞/mL。从浮游幼体培育、附着基投放、幼体附着到稚幼参培育,一直采用自然海水,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至9月底,海参育苗结果见表1。
[0048]表1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种参、幼体和幼参的各项指标比较见下表:
[0049]
【权利要求】
1.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操作步骤如下:秋季在北方,当自然海区的海水水温达到10~15°C时,采集种参并进行低温蓄养,蓄养水温为自然水温,当自然水温降至4~6°C时,维持此水温10~20天,之后采用水运法运输到南方进行海上吊笼养殖,当自然水温升至17°C后,将种参从海上移至车间内进行产卵、受精、孵化、浮游幼体培育、附着基投放和稚幼参培育;当南方自然水温逐渐超过28°C时,利用海带育苗降温水,通过板式热交换器,给幼参培育用水进行降温,使水温保持在适宜幼参生长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养的密度控制在15~20头/立方米,蓄养期间保持充气,每天上午换水,换水量为池水的一半,每3~5天倒池一次,同时彻底清除蓄养池内的粪便和残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养时投喂配合饲料和海泥,配合饲料与海泥的重量比为1:4,配合饲料的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石莼粉30~50%,马尾藻干粉10~20%,苜蓿粉15~25%,发酵豆柏5~15%,扇贝边粉5~12%,蛎壳粉3~5%,酵母粉3~5%,螺旋藻粉3%,复合维生素I~3%,鱼油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上吊笼养殖,选择远离河口与污染、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浮泥丰富的内湾进行种参海上吊笼养殖,投喂片状配合饲料,每天投喂一次,每5~8天对吊笼进行清理,保持笼内水体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游幼体培育时的饵料为微拟球藻,搭配海洋红酵母、鲜酵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游幼体培育时的饵料为微拟球藻,搭配海洋红酵母、鲜酵母;每天投喂4次,日投喂量为2万细胞/mL,微拟球藻投喂量为1.5万细胞/mL,海洋红酵母和鲜酵母投喂量各为0.25万细胞/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移刺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基投放前先附着一层底栖娃藻。
【文档编号】A23K1/14GK103609504SQ201310687589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谭杰, 燕敬平, 高菲, 孙慧玲, 李凤辉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