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莓行间套种贝母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27703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蓝莓行间套种贝母的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莓行间套种贝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土地进行改良使得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符合蓝莓和贝母的生长要求,定植蓝莓植株;(2)于蓝莓果实采摘作业完成后,在蓝莓种植行带之间适合区域,开挖贝母种植沟;(3)选择适合的贝母鳞茎为种,在蓝莓种植沟内播种贝母,形成蓝莓贝母套种田;(4)对蓝莓贝母套种田进行田间管理;(5)交替采收蓝莓和贝母。本发明提供的蓝莓行间套种贝母的栽培方法,利用蓝莓和贝母的生长习性相互协同,同时作业时间相互交错的特点,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蓝莓行间套种贝母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业套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蓝莓行间套种贝母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蓝莓学名越桔,属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蓝莓果实风味独特,除含有丰富的糖、酸、Vc及钾、铁、锌等矿质元素,尤其富含花色素、S0D、果胶等营养保健成分,对改善视力、提升记忆力、维护心脑血管、增强肝功能等有特效。由于蓝莓具备多种实用价值,种植效益高,因此在我国多个区域获得了广泛种植,并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0003]虽然种植蓝莓可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考虑到蓝莓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通常会在三年之后进入稳定收获期,因此对蓝莓种植的初期和中后期的整体收益而言,目前的种植方式存在投入高、回报偏低的问题;尤其是,蓝莓种植行间空间较大,而目前的种植方式并未充分利用土地空间,而且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蓝莓的收获率。相应地,如何结合种植特点和生长特性选择适当的经济作物来实现套种技术,而且能够在不影响蓝莓正常生长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整体收益,正成为相关领域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莓行间套种贝母的栽培方法,其中通过结合蓝莓和贝母各自的种植特点和生产特性实行套种栽培,相应能够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实现更大经济效益;此外,通过对套种过程中的关键种植条件及参数进行研究,实地试验表明还能够在保证蓝莓和贝母各自正常生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两种作物
的产量和质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莓行间套种贝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06](I)对土地进行改良,使得土壤PH值在4.5至5.5之间,对土壤进行追肥使得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定植蓝莓植株,株行距为为1.0m至1.3mX 2.0m至2.3m ;
[0007](2)于蓝莓果实采摘作业完成后,在蓝莓种植行带之间,距离蓝莓根系左右两侧30cm至35cm的区域,开挖两条贝母种植沟,所述贝母种植沟宽15cm至20cm、深15cm至20cm,贝母种植沟之间距离不小于15cm ;
[0008](3)以保外皮的贝母鳞茎为种,在每条种植沟内种植两行贝母,株行距5cm至7cmX 15cm至20cm,播种量为每亩25kg至30kg,形成蓝莓贝母套种田;
[0009](4)对蓝莓贝母套种田进行田间管理:日照控制,使蓝莓树冠不交错,提高光照强度,贝母宜种植在蓝莓荫庇下,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强时,给贝母种植行带设置避光装置;温度控制:田间温度超过37°C时,利用行带覆盖锯末或者粉碎的农作物秸杆,覆盖厚度5cm至8cm,用于降低温度,同时防草和保湿;除草:避免杂草遮蔽蓝莓树冠,造成蓝莓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避免其与贝母竞争养分导致贝母干物质累积量降低;
[0010](5)蓝莓贝母交替采收:贝母在蓝莓果实成熟之前倒苗,其地上部枝叶开始枯黄、凋萎,植株倒苗,地下鳞茎进入休眠期;贝母倒苗后,蓝莓进入成熟期;蓝莓成熟期,适宜采摘作业:采摘人员作业时站立位置离蓝莓根茎50cm外,避免踩踏地下贝母,每亩蓝莓产量在200kg至500kg ;蓝莓采摘作业后,进入贝母收获期;贝母收获期,作业应当细致,首先应除去枯茎,然后将贝母全部挖出,避免伤及蓝莓根系;每亩蓝莓贝母套种田可收获贝母200kg 至 300kg。
[0011]优选地,所述栽培方法,其步骤(2)中,开挖两条贝母种植沟,距离蓝莓根系30cm,贝母种植沟宽20cm、深20cm。
[0012]优选地,所述栽培方法,其步骤(3)中,所述贝母鳞茎首先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小时,然后捞出浙干,制种,2cm以上的鳞茎纵切成小于2cm的鳞茎瓣。
[0013]优选地,所述栽培方法,其步骤(4)田间管理还包括:施肥,种植贝母时,在沟内施入腐熟的农家肥,置于两行贝母之间,回填土覆盖,每亩农家肥用量1000kg至2000kg。
[0014]优选地,所述栽培方法,其田间管理还包括:土壤湿度控制,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至80%,涝害时,及时排除积水,干旱时,可以在行带铺设滴灌带补充水分;温度控制,控制田间温度为蓝莓、贝母生长适宜温度,即25°C至28°C ;防治病虫害,蓝莓和贝母的病虫害不会发生交叉感染,蓝莓病虫害发生很少、危害很轻,防治贝母病虫害,对病害,即灰霉病、菌核病和锈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对虫害,即蛴螬进行除虫作业。
[0015]优选地,所述栽培 方法,其所述农家肥为充分腐熟的猪粪、牛粪和/或羊粪。
[0016]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0017]1、蓝莓种植行带,行间距较大,在蓝莓种植行带间套种贝母,能有效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效益。
[0018]2、蓝莓植株在强烈光照下,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贝母性喜冷凉,蓝莓种植行带间套种贝母,蓝莓树冠在夏季能够为贝母遮阴,贴合贝母性喜冷凉的生产特征,使贝母累积更多干物质,贝母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0019]3、蓝莓和贝母两者均喜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生长适应温度范围相同,生长适宜的土壤湿度相似,通过优化田间管理,能同时兼顾蓝莓和贝母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两者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保证。
[0020]4、蓝莓果实采摘期在6-7月份,而此时贝母已经倒苗,不影响田间果实采摘。蓝莓采摘作业完成后,贝母进入成熟期,收获贝母时,与蓝莓果实采摘期错开。这样两者交替采收,不会相互影响,也不会造成短时间内田间作业量过重。
[0021]优选方案,由于蓝莓和贝母病虫不会发生交叉感染,因此仅针对各自的病虫害情况,做常规的病虫害防治即可。
[0022]优选方案,采用充分腐熟的猪粪、牛粪或羊粪作为农家肥,能保证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而有利于蓝莓和贝母两者的生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蓝莓贝母套种田示意图。[0024]其中:1为蓝莓种植行带,2为贝母种植沟,3为贝母种植行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6]按照本发明提供的蓝莓套种贝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 I)蓝莓的种植操作
[0028]首先进行土壤改良,撒施300目硫磺粉,翻耕使其与土壤充分结合,使得土壤PH值在4.5至5.5之间,优选PH值范围4.8至5.5 ;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 ;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湿润但不积水。
[0029]然后对土壤进行追肥,结合压农家肥深翻,翻土深度20cm至25cm,深翻熟化后整地。
[0030]接下来定植蓝莓,选择兔眼蓝莓或高丛蓝莓进行定植,于落叶期种植,或于萌芽前种植,株行距为1.0m至1.3mX 2.0m至2.3m。兔眼蓝莓,优选品种:园蓝、粉蓝、顶峰和褅芙蓝;高丛蓝莓优选品种:蓝丰、公爵、奥尼尔和夏普蓝。根据蓝莓品种,优选株行距为:兔眼蓝莓品种株行距优选1.3mX 2.3m,高丛蓝莓株行距优选1.0mX 2.0m0优选方案:选择3年生的蓝莓组培苗,埋土须高出根莖位置5cm至7cm,定植时间优选秋季,在春季定植应选择早春定植。
[0031](2)贝母的套种操作
[0032]蓝莓果实采摘作业完成后,在蓝莓种植行带之间,距离蓝莓根系30cm至35cm的区域,开挖数条贝母种植沟,所述贝母种植沟宽15cm至20cm、深15cm至20cm,贝母种植沟之间距离不小于15cm,在沟内播种贝母种。优选方案,在蓝莓种植行带之间,距离蓝莓根系30cm处,开挖两条贝母种植沟,贝母种植沟宽、深各20cm。
[0033]挑选无病虫害、无损伤的贝母鳞茎为种。首先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小时。然后捞出浙干,制种。2cm以上的鳞茎纵切成2-4瓣,个头小的可不分直接播种,每瓣保留有外皮才能生长。
[0034]在每条种植沟内种植两行贝母,株行距为:5cm至7cmX 15cm至20cm。优选方案株行距为7cmX 15cm,播种量为每亩25kg至30kg,形成蓝莓贝母套种田。
[0035](3)对蓝莓贝母套种田进行土肥水管理
[0036]蓝莓贝母套种田的田间管理,即土肥水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0037]施肥:种植贝母时,在沟内施入腐熟的农家肥,置于两行贝母之间,回填土覆盖,每亩农家肥用量1000kg至2000kg。农家肥,优选猪粪、羊粪、牛粪等,必须充分腐熟,与土壤充分结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利于蓝莓和贝母生长。
[0038]土壤湿度控制: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至80%,涝害时,及时排除积水,干旱时,可以在行带铺设滴灌带补充水分。
[0039]日照控制:蓝莓植株较为高大,且提高光照强度,能帮助蓝莓根系发育,提高蓝莓果实含糖量、成熟率和产量,因此蓝莓不宜过度密植,导致树冠交错而影响每株蓝莓接收光照强度。贝母荫生、耐寒、喜冷凉,但怕高温,因此宜种植在蓝莓荫庇下,避免贝母因光照过强导致的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强时,给贝母种植行带设置避光装置。
[0040]温度控制:蓝莓、贝母生长适宜温度为251:至281:,当温度超过371:时,蓝莓、贝母生长停止,在蓝莓种植行带覆盖锯末、农作物秸杆等材料,用于防草、保湿和降温,覆盖厚度 5cm 至 8cm。
[0041]除草:杂草可遮蔽蓝莓树冠,造成蓝莓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会与贝母竞争养分导致贝母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及时拔出贝母间杂草,每月除草I次以上,做到田间无杂草。
[0042]防治病虫害:蓝莓和贝母的病虫害不会发生交叉感染,蓝莓病虫害发生很少、危害很轻,主要防治贝母病虫害,贝母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菌核病和锈病,虫害主要为地下害虫蛴螬,防治方法为:灰霉病,选用无病菌种贝母,不多年连种,采用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至3次;菌核病,选用无病种贝母,加强田间管理,防积水,经常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挖除,用菌核利或50%速克灵500倍液浇灌病区,并全园喷雾防治;锈病,选土层深、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在黄斑期15%三唑酮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雾I次,连续喷2至3次;蛴螬又称土蚕,金龟子的幼虫,在4月中下旬起少量危害鳞茎,过夏期危害最盛,11月中旬停止危害,危害初期可用45%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灌根,在6至7月份利用糖醋液或频振灯诱杀成虫,在收获贝母时期,发现土中蛴螬立即杀死。
[0043](4)对蓝莓、贝母的交替采摘
[0044]贝母倒苗:贝母在蓝莓果实成熟之前倒苗,其地上部`枝叶开始枯黄、凋萎,植株倒苗,地下鳞茎进入休眠期,及时除草防荒、排水防涝。贝母倒苗后,蓝莓进入成熟期。
[0045]蓝莓采摘:蓝莓进入成熟期后,适宜采摘作业。采摘人员要手带橡胶手套,逐个采摘颜色完全变蓝的果实,站立位置离蓝莓根茎50cm外,避免踩踏地下贝母;每亩蓝莓产量在200kg至500kg。蓝莓采摘作业后,进入贝母收获期。
[0046]贝母采摘:贝母收获期,作业应当细致,避免伤及蓝莓根系,首先应除去枯茎,然后用小锄将贝母全部挖出。每亩蓝莓贝母套种田可收获贝母200kg至300kg。
[0047]以下为实施例:
[0048]实施例1
[0049]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三里乡蓝莓基地进行蓝莓行间套种贝母栽培,基地海拔920m,缓坡山地。
[0050]( I)蓝莓的种植操作
[0051]首先对园区土壤取样测试土样pH值为6.0。对园区土壤进行土壤改良,按照每亩撒施300目硫磺粉30kg,翻耕使其与土壤充分结合,使得土壤PH值达到5.5 ;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 ;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湿润但不积水。
[0052]然后对土壤进行追肥,每亩施腐熟猪粪1500kg,利用旋耕机翻地深20cm,深翻熟化后整地,使硫磺粉、猪粪与土壤充分结合。
[0053]3月份定植蓝莓,选择高丛蓝莓品种:3年生的蓝丰、公爵、奥尼尔、夏普蓝组培苗,株行距为1.0mX 2.0m,埋土高出根莖5cm。
[0054]8月中旬,蓝莓果实采摘作业完成后,在蓝莓种植行带之间,距离蓝莓根系30cm的区域,开挖两条贝母种植沟,所述贝母种植沟宽15cm、深15cm,在沟内播种贝母种。[0055]挑选无病虫害、无损伤的种贝母为种。首先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小时,然后捞出浙干,制种。2cm以上的鳞茎纵切成2-4瓣,个头小的不分直接播种,每瓣保留有外皮。
[0056]在每条种植沟内种植两行贝母,株行距为7cmX 15cm,播种量为每亩25kg,形成蓝
莓套种田。
[0057](3)对蓝莓贝母套种田进行土肥水管理
[0058]蓝莓贝母套种田的田间管理,即土肥水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0059]施肥:种植贝母时,在沟内施入腐熟的猪粪和羊粪,置于两行贝母之间,回填土覆盖,每亩农家肥用量1000kg。与土壤充分结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利于蓝莓和贝母生长。
[0060] 土壤湿度控制: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涝害时,及时排除积水,干旱时,可以在行带铺设滴灌带补充水分。
[0061]日照控制:蓝莓植株较为高大,且提高光照强度,能帮助蓝莓根系发育,提高蓝莓果实含糖量、成熟率和产量,因此蓝莓不宜过度密植,导致树冠交错而影响每株蓝莓接收光照强度。贝母荫生、耐寒、喜冷凉,但怕高温,因此宜种植在蓝莓荫庇下,避免贝母因光照过强导致的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强时,给贝母种植行带设置遮光棚。
[0062]温度控制:蓝莓、贝母生长适宜温度为251:至281:,当温度超过371:时,蓝莓、贝母生长停止,在蓝莓种植行带覆盖锯末、农作物秸杆等材料,用于防草、保湿和降温,覆盖厚度 5cm。
[0063]除草:杂草可遮蔽蓝莓树冠,造成蓝莓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会与贝母竞争养分导致贝母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及时拔出贝母间杂草,每月除草I次以上,做到田间无杂草。
[0064]防治病虫害:蓝莓和贝母的病虫害不会发生交叉感染,蓝莓病虫害发生很少、危害很轻,主要防治贝母病虫害,贝母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菌核病和锈病,虫害主要为地下害虫蛴螬,防治方法为:灰霉病,选用无病菌种贝母,不多年连种,采用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至3次;菌核病,选用无病种贝母,加强田间管理,防积水,经常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挖除,用菌核利或50%速克灵500倍液浇灌病区,并全园喷雾防治;锈病,选土层深、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在黄斑期15%三唑酮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雾I次,连续喷2至3次;蛴螬又称土蚕,金龟子的幼虫,在4月中下旬起少量危害鳞茎,过夏期危害最盛,11月中旬停止危害,危害初期可用45%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灌根,在6至7月份利用糖醋液或频振灯诱杀成虫,在收获贝母时期,发现土中蛴螬立即杀死。
[0065](4)对蓝莓、贝母的交替采摘
[0066]贝母倒苗:6月贝母在蓝莓果实成熟之前倒苗,其地上部枝叶开始枯黄、凋萎,植株倒苗,地下鳞茎进入休眠期,及时除草防荒、排水防涝。贝母倒苗后,蓝莓进入成熟期。
[0067]蓝莓采摘:蓝莓进入成熟期后,适宜采摘作业。采摘人员要手带橡胶手套,逐个采摘颜色完全变蓝的果实,站立位置离蓝莓根茎50cm外,避免踩踏地下贝母;蓝莓幼树第一次结果,产量较低,每亩收获蓝莓200kg。蓝莓采摘作业后,进入贝母收获期。9月份,收获贝母,每亩蓝莓园收获贝母200kg。
[0068]实施例2[0069]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三里乡蓝莓基地进行蓝莓行间套种贝母栽培,基地海拔950m, 缓坡山地。
[0070]首先对园区土壤取样测试土样pH值为6.0。对园区土壤进行土壤改良,按照每亩撒施300目硫磺粉35kg,翻耕使其与土壤充分结合,使得土壤PH值达到5.0 ;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 ;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湿润但不积水。
[0071]然后对土壤进行追肥,每亩施腐熟猪粪1500kg,利用旋耕机翻地深22cm,深翻熟化后整地,使硫磺粉、猪粪与土壤充分结合。
[0072]3月份定植蓝莓,选择高丛蓝莓品种:3年生的蓝丰、公爵、奥尼尔、夏普蓝组培苗,株行距为1.1mX 2.1m,埋土高出根莖6cm。
[0073]8月中旬,蓝莓果实采摘作业完成后,在蓝莓种植行带之间,距离蓝莓根系32cm的区域,开挖两条贝母种植沟,所述贝母种植沟宽18cm、深20cm,在沟内播种贝母种。
[0074]挑选无病虫害、无损伤的种贝母为种。首先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小时,然后捞出浙干,制种。2cm以上的的鳞茎纵切成2-4瓣,个头小的不分直接播种,每瓣保留有外皮。
[0075]在每条种植沟内种植两行贝母,株行距为6cmX 18cm,播种量为每亩27kg,形成蓝
莓套种田。
[0076](3)对蓝莓贝母套种田进行土肥水管理
[0077]蓝莓贝母套种田的田间管理,即土肥水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0078]施肥:种植贝母时,在沟内施入腐熟的猪粪,置于两行贝母之间,回填土覆盖,每亩用量1300kg,与土壤充分结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利于蓝莓和贝母生长。
[0079]土壤湿度控制: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涝害时,及时排除积水,干旱时,可以在行带铺设滴灌带补充水分。
[0080]日照控制:蓝莓植株较为高大,且提高光照强度,能帮助蓝莓根系发育,提高蓝莓果实含糖量、成熟率和产量,因此蓝莓不宜过度密植,导致树冠交错而影响每株蓝莓接收光照强度。贝母荫生、耐寒、喜冷凉,但怕高温,因此宜种植在蓝莓荫庇下,避免贝母因光照过强导致的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强时,给贝母种植行带设置遮光网。
[0081]温度控制:蓝莓、贝母生长适宜温度为251:至281:,当温度超过371:时,蓝莓、贝母生长停止,在蓝莓种植行带覆盖锯末、农作物秸杆等材料,用于防草、保湿和降温,覆盖厚度 6cm。
[0082]除草:杂草可遮蔽蓝莓树冠,造成蓝莓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会与贝母竞争养分导致贝母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及时拔出贝母间杂草,每月除草I次以上,做到田间无杂草。
[0083]防治病虫害:蓝莓和贝母的病虫害不会发生交叉感染,蓝莓病虫害发生很少、危害很轻,主要防治贝母病虫害,贝母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菌核病和锈病,虫害主要为地下害虫蛴螬,防治方法为:灰霉病,选用无病菌种贝母,不多年连种,采用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 '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至3次;菌核病,选用无病种贝母,加强田间管理,防积水,经常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挖除,用菌核利或50%速克灵500倍液浇灌病区,并全园喷雾防治;锈病,选土层深、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在黄斑期15%三唑酮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雾I次,连续喷2至3次;蛴螬又称土蚕,金龟子的幼虫,在4月中下旬起少量危害鳞茎,过夏期危害最盛,11月中旬停止危害,危害初期可用45%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灌根,在6至7月份利用糖醋液或频振灯诱杀成虫,在收获贝母时期,发现土中蛴螬立即杀死。
[0084](4)对蓝莓、贝母的交替采摘
[0085]贝母倒苗:6月贝母在蓝莓果实成熟之前倒苗,其地上部枝叶开始枯黄、凋萎,植株倒苗,地下鳞茎进入休眠期,及时除草防荒、排水防涝。贝母倒苗后,蓝莓进入成熟期。
[0086]蓝莓采摘:蓝莓进入成熟期后,适宜采摘作业。采摘人员要手带橡胶手套,逐个采摘颜色完全变蓝的果实,站立位置离蓝莓根茎50cm外,避免踩踏地下贝母;蓝莓幼树第一次结果,产量较低,每亩收获蓝莓300kg。蓝莓采摘作业后,进入贝母收获期。9月份,收获贝母,每亩蓝莓园收获贝母240kg。
[0087]实施例3
[0088]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三里乡蓝莓基地进行蓝莓行间套种贝母栽培,基地海拔910m,缓坡山地。
[0089]首先对园区土壤取样测试土样pH值为4.8,土壤酸度适合种植蓝莓,无需调整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 ;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湿润但不积水。
[0090]然后对土壤进行追肥,每亩施腐熟羊粪1000kg,利用旋耕机翻地深24cm,使羊粪与土壤充分结合。
[0091]9月份定植蓝莓,选择兔眼蓝莓品种:3年生的园蓝、顶峰、褅芙蓝、粉蓝组培苗,株行距为1.3mX 2.3m,埋土高出根莖7cm。
`[0092]次年9月份,在蓝莓种植行带之间,距离蓝莓根系34cm的区域,开挖两条贝母种植沟,所述贝母种植沟宽20cm、深18cm,在沟内播种贝母种。
[0093]挑选无病虫害、无损伤的种贝母为种。首先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小时,然后捞出浙干,制种。2cm以上的的鳞茎纵切成2-4瓣,个头小的不分直接播种,每瓣保留有外皮。
[0094]在每条种植沟内种植两行贝母,株行距为6cmX 20cm,播种量为每亩29kg,形成蓝
莓套种田。
[0095](3)对蓝莓贝母套种田进行土肥水管理
[0096]蓝莓贝母套种田的田间管理,即土肥水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0097]施肥:种植贝母时,在沟内施入腐熟的羊粪,置于两行贝母之间,回填土覆盖,每亩农家肥用量1600kg。与土壤充分结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利于蓝莓和贝母生长。
[0098]土壤湿度控制: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涝害时,及时排除积水,干旱时,可以在行带铺设滴灌带补充水分。
[0099]日照控制:蓝莓植株较为高大,且提高光照强度,能帮助蓝莓根系发育,提高蓝莓果实含糖量、成熟率和产量,因此蓝莓不宜过度密植,导致树冠交错而影响每株蓝莓接收光照强度。贝母荫生、耐寒、喜冷凉,但怕高温,因此宜种植在蓝莓荫庇下,避免贝母因光照过强导致的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强时,给贝母种植行带设置遮光布。
[0100]温度控制:蓝莓、贝母生长适宜温度为251:至281:,当温度超过371:时,蓝莓、贝母生长停止,在蓝莓种植行带覆盖锯末、农作物秸杆等材料,用于防草、保湿和降温,覆盖厚度 7cm。
[0101]除草:杂草可遮蔽蓝莓树冠,造成蓝莓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会与贝母竞争养分导致贝母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及时拔出贝母间杂草,每月除草I次以上,做到田间无杂草。
[0102]防治病虫害:蓝莓和贝母的病虫害不会发生交叉感染,蓝莓病虫害发生很少、危害很轻,主要防治贝母病虫害,贝母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菌核病和锈病,虫害主要为地下害虫蛴螬,防治方法为:灰霉病,选用无病菌种贝母,不多年连种,采用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至3次;菌核病,选用无病种贝母,加强田间管理,防积水,经常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挖除,用菌核利或50%速克灵500倍液浇灌病区,并全园喷雾防治;锈病,选土层深、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在黄斑期 15%三唑酮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雾I次,连续喷2至3次;蛴螬又称土蚕,金龟子的幼虫,在4月中下旬起少量危害鳞茎,过夏期危害最盛,11月中旬停止危害,危害初期可用45%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灌根,在6至7月份利用糖醋液或频振灯诱杀成虫,在收获贝母时期,发现土中蛴螬立即杀死。
[0103](4)对蓝莓、贝母的交替采摘
[0104]贝母倒苗:5月下旬贝母在蓝莓果实成熟之前倒苗,其地上部枝叶开始枯黄、凋萎,植株倒苗,地下鳞茎进入休眠期,及时除草防荒、排水防涝。贝母倒苗后,蓝莓进入成熟期。
[0105]蓝莓采摘:6月蓝莓进入成熟期后,适宜采摘作业。采摘人员要手带橡胶手套,逐个采摘颜色完全变蓝的果实,站立位置离蓝莓根茎50cm外,避免踩踏地下贝母;每亩收获蓝莓400kg。蓝莓采摘作业后,进入贝母收获期。9月份,收获贝母,每亩蓝莓园收获贝母270kg。
[0106]实施例4
[0107]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三里乡蓝莓基地进行蓝莓行间套种贝母栽培,基地海拔900m,缓坡山地。
[0108]首先对园区土壤取样测试土样pH值为4.5,土壤酸度适合种植蓝莓,无需调整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 ;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湿润但不积水。
[0109]然后对土壤进行追肥,每亩施腐熟牛粪1000kg,利用旋耕机翻地深25cm,使羊粪与土壤充分结合。
[0110]9月份定植蓝莓,选择兔眼蓝莓品种:3年生的园蓝、顶峰、褅芙蓝、粉蓝组培苗,株行距为1.2mX 2.2m,埋土高出根茎7cm。
[0111]次年9月份,在蓝莓种植行带之间,距离蓝莓根系34cm的区域,开挖两条贝母种植沟,所述贝母种植沟宽20cm、深20cm,在沟内播种贝母种。
[0112]挑选无病虫害、无损伤的种贝母为种。首先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小时,然后捞出浙干,制种。2cm以上的的鳞茎纵切成2-4瓣,个头小的不分直接播种,每瓣保留有外皮。
[0113]在每条种植沟内种植两行贝母,株行距为5cmX 20cm,播种量为每亩30kg,形成蓝
莓套种田。
[0114](3)对蓝莓贝母套种田进行土肥水管理
[0115]蓝莓贝母套种田的田间管理,即土肥水管理包括以下方面:[0116]施肥:种植贝母时,在沟内施入腐熟的羊粪,置于两行贝母之间,回填土覆盖,每亩农家肥用量2000kg。与土壤充分结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利于蓝莓和贝母生长。
[0117]土壤湿度控制: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涝害时,及时排除积水,干旱时,可以在行带铺设滴灌带补充水分。
[0118]日照控制:蓝莓植株较为高大,且提高光照强度,能帮助蓝莓根系发育,提高蓝莓果实含糖量、成熟率和产量,因此蓝莓不宜过度密植,导致树冠交错而影响每株蓝莓接收光照强度。贝母荫生、耐寒、喜冷凉,但怕高温,因此宜种植在蓝莓荫庇下,避免贝母因光照过强导致的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强时,给贝母种植行带设置遮光布。 [0119]温度控制:蓝莓、贝母生长适宜温度为251:至281:,当温度超过371:时,蓝莓、贝母生长停止,在蓝莓种植行带覆盖锯末、农作物秸杆等材料,用于防草、保湿和降温,覆盖厚度 8cm。
[0120]除草:杂草可遮蔽蓝莓树冠,造成蓝莓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会与贝母竞争养分导致贝母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及时拔出贝母间杂草,每月除草I次以上,做到田间无杂草。
[0121]防治病虫害:蓝莓和贝母的病虫害不会发生交叉感染,蓝莓病虫害发生很少、危害很轻,主要防治贝母病虫害,贝母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菌核病和锈病,虫害主要为地下害虫蛴螬,防治方法为:灰霉病,选用无病菌种贝母,不多年连种,采用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至3次;菌核病,选用无病种贝母,加强田间管理,防积水,经常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挖除,用菌核利或50%速克灵500倍液浇灌病区,并全园喷雾防治;锈病,选土层深、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在黄斑期15%三唑酮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雾I次,连续喷2至3次;蛴螬又称土蚕,金龟子的幼虫,在4月中下旬起少量危害鳞茎,过夏期危害最盛,11月中旬停止危害,危害初期可用45%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灌根,在6至7月份利用糖醋液或频振灯诱杀成虫,在收获贝母时期,发现土中蛴螬立即杀死。
[0122](4)对蓝莓、贝母的交替采摘
[0123]贝母倒苗:5月下旬贝母在蓝莓果实成熟之前倒苗,其地上部枝叶开始枯黄、凋萎,植株倒苗,地下鳞茎进入休眠期,及时除草防荒、排水防涝。贝母倒苗后,蓝莓进入成熟期。
[0124]蓝莓采摘:6月蓝莓进入成熟期后,适宜采摘作业。采摘人员要手带橡胶手套,逐个采摘颜色完全变蓝的果实,站立位置离蓝莓根茎50cm外,避免踩踏地下贝母;每亩收获蓝莓500kg。蓝莓采摘作业后,进入贝母收获期。9月份,收获贝母,每亩蓝莓园收获贝母300kgo
[0125]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蓝莓行间套种贝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土地进行改良,使得土壤PH值在4.5至5.5之间,对土壤进行追肥使得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定植蓝莓植株,株行距为为1.0m至1.3mX 2.0m至2.3m ; (2)于蓝莓果实采摘作业完成后,在蓝莓种植行带之间,距离蓝莓根系左右两侧30cm至35cm的区域,开挖两条贝母种植沟,所述贝母种植沟宽15cm至20cm、深15cm至20cm,贝母种植沟之间距离不小于15cm ; (3)以保外皮的贝母鳞茎为种,在每条种植沟内种植两行贝母,株行距5cm至7cmX 15cm至20cm,播种量为每亩25kg至30kg,形成蓝莓贝母套种田; (4)对蓝莓贝母套种田进行田间管理:日照控制,使蓝莓树冠不交错,提高光照强度,贝母宜种植在蓝莓荫庇下,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强时,给贝母种植行带设置避光装置;温度控制:田间温度超过37 °C时,利用行带覆盖锯末或者粉碎的农作物秸杆,覆盖厚度5cm至8cm,用于降低温度,同时防草和保湿;除草:避免杂草遮蔽蓝莓树冠,造成蓝莓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避免其与贝母竞争养分导致贝母干物质累积量降低; (5)蓝莓贝母交替采收:贝母在蓝莓果实成熟之前倒苗,其地上部枝叶开始枯黄、凋萎,植株倒苗,地下鳞茎进入休眠期;贝母倒苗后,蓝莓进入成熟期;蓝莓成熟期,适宜采摘作业:采摘人员作业时站立位置离蓝莓根茎50cm外,避免踩踏地下贝母,每亩蓝莓产量在200kg至500kg;蓝莓采摘作业后,进入贝母收获期;贝母收获期,作业应当细致,首先应除去枯茎,然后将贝母全部挖出,避免伤及蓝莓根系;每亩蓝莓贝母套种田可收获贝母200kg至 300k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其土壤改良方法:撒施300目硫磺粉,翻耕使其与土壤充分结合,使得土壤PH值在4.8至5.5之间,且疏松,通气良好,湿润但不积水;所述蓝莓为兔眼蓝莓或高丛蓝莓,根据所述蓝莓的品种确定所述株行距:兔眼蓝莓品种株行距1.3mX 2.3m,高丛蓝莓株行距1.0mX 2.0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开挖两条贝母种植沟,距离蓝莓根系30cm,贝母种植沟宽20cm、深2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贝母鳞茎首先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小时,然后捞出浙干,制种,2cm以上的鳞茎纵切成小于2cm的鳞茎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田间管理还包括:施肥,种植贝母时,在沟内施入腐熟的农家肥,置于两行贝母之间,回填土覆盖,每亩农家肥用量1000kg 至 2000kg。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间管理还包括:土壤湿度控制,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至80%,涝害时,及时排除积水,干旱时,可以在行带铺设滴灌带补充水分;温度控制,控制田间温度为蓝莓、贝母生长适宜温度,即25°C至280C ;防治病虫害,蓝莓和贝母的病虫害不会发生交叉感染,蓝莓病虫害发生很少、危害很轻,防治贝母病虫害,对病害,即灰霉病、菌核病和锈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对虫害,即蛴螬进行除虫作业。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家肥为充分腐熟的猪粪、牛粪和/或羊粪。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733834SQ201310690276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周道文 申请人:湖北省牧童蓝莓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