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夏玉米夏花生间作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228619阅读:10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夏玉米夏花生间作种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夏玉米夏花生间作种植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夏玉米夏花生间作种植方法,3行玉米间作4行花生;玉米行距55厘米、玉米株距15厘米;花生行距33-35厘米,花生穴距14厘米;花生起垄种植,垄宽85厘米,每垄播2行花生,玉米行与花生垄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3行玉米和4行花生交替排列,宽幅间作;且严格限制了玉米的行距和株距、花生的行距和穴距、及玉米行与花生垄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总产值显著提高。
【专利说明】一种夏玉米夏花生间作种植方法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夏玉米夏花生间作种植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社会进步的基础,是经济的命脉。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其粮食需求量占世界粮食总需求量的比重大,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现有玉米种植面积5.2亿亩,其中黄淮海是我国最主要、最集中的夏玉米产区,此区域光热资源充足、能够满足玉米、花生生长需要,不存在自然条件限制。
[0003]间套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合理的间套作模式不仅能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力,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其中,玉米一花生宽幅间作(即“玉米//花生”)是一种优良的间作模式:具有共生固氮、资源利用率高、改良土壤环境、增强群体抗逆性等优点。但是存在花生产量大幅度下滑、产值提高不明显的问题。如CN102687632公开了一种小麦套作花生间作玉米的种植方法;其中花生和玉米为间作模式,具体来说是4行花生间作2行玉米。根据其公开的数据,与单纯种植一种农作物相比,采用间作模式之后,玉米减产17 %,花生减产62.9 %;以玉米为基准,总产值仅提高了 14.3% ;以花生为基准,总产值反而降低了 0.85%。
[0004]因此,必须调整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研究创新和应用新型粮油作物间作种植模式,积极发展油料生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稳粮增油”,即充分利用间作玉米边行优势,发挥个体优势,兼顾群体,在保证夏玉米产量不减或略有减少的基础上,间作夏花生,多收获花生。通过此模式较少氮肥施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最终达到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油料增产。
[0006]本发明的夏玉米夏花生间作种植方法,
3行玉米间作4行花生;
玉米行距55厘米、玉米株距15厘米;花生行距33-35厘米,花生穴距14厘米;
花生起垄种植,垄宽85厘米,每垄播2行花生,玉米行与花生垄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
[0007]所述3行玉米间作4行花生,如图所示,为3行玉米和4行花生交替排列。
[0008]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两花生垄的垄边紧靠在一起,使花生垄和玉米行形成350cm的带宽。
[0009]为了防止花生植株数量过少导致产量降低;花生每亩6500穴,每穴2粒。
[0010]有益效果
3行玉米和4行花生交替排列,宽幅间作;且严格限制了玉米的行距和株距、花生的行距和穴距、及玉米行与花生垄之间的距离, 从而使总产值显著提高;具体来说:与单纯种植玉米相比,玉米产量不减或略减,以实施例给出的数据为例,玉米减产不到4%,与单纯种植花生相比,花生减产幅度小,以实施例给出的数据为例,花生减产28.0%。
[0011]采用本发明的间作模式之后,总的亩产量为712kg/亩;不论与单独种植花生比还是与单独种植玉米比,亩产量都有明显提高。也就说,采用本发明的间作模式之后,在玉米产量没有明显下降的基础上,同时收获了花生;且花生的产量为单独种植时的72%;从而使I亩地收获了原本1.72亩地才能收获的产量;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其提高幅度在之前的间作模式中是没有的。
[0012]再者,玉米与花生自身的产值不同,花生的产值远大于玉米的产值。本发明的间作模式与其他的玉米花生间作模式相比,产值高的花生的产量明显提高。以本发明表2提供的数据为例,花生的产量最少也提高了 20%,最多的提高了 130%。所以,本发明在尽量不减少玉米产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花生的产量;从而总产值明显提高。与单纯种植玉米相比,总产值提高了 85.3% ;与单纯种植花生相比,总产值提高了 49.4%。
[0013]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壤的固氮效果,在单位面积与纯作花生同等施肥条件下,间作显著提高了花生根瘤数量和固氮酶活性,其中根瘤数量提高了 36%-76%,固氮酶活性提高了
6.5%-20.2% ;该效果是现有间作模式无法达到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本发明的玉米花生间作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玉米,2.花 生,L1.玉米行距,L2.花生行距,L3.垄宽,L4.玉米行与花生垄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述试验在3个不同地区进行;下述试验所未提及的施肥、灌溉、管理方法等各种因素,均无明显差异。
[0016]以纯作夏玉米和纯作夏花生为对照;纯作玉米:行距60厘米,玉米株距27.8厘米,亩株数4000株;纯作花生:一垄2行、垄宽85厘米、双粒穴距14厘米、11000穴/亩,或者,一垄3行、垄宽110厘米、双粒穴距16厘米、11000穴/亩。玉米距离花生垄35厘米。
[0017]8种间作模式:2行玉米(行距55厘米)分别间作2行花生、3行花生或4行花生,3行玉米(行距55厘米)分别间作2行花生、3行花生或4行花生,4行玉米(行距55厘米)分别间作3行花生或4行花生。8种间作模式中,玉米均为3800株/亩,株距由间作模式而定;花生分为以下两种种植模式:一垄2行、垄宽85厘米、双粒穴距14厘米,一垄3行、垄宽110厘米、双粒穴距16厘米;玉米距离花生垄35厘米;具体模式如表1。将8种间作模式和纯作模式的产量、产值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表2中的产量为多点平均值;表2中的产值:玉米公斤价(2.2元)X平均产量+花生公斤价(6元)X平均产量。其它费用相同,此处暂不考虑。
[0018]表1间作模式
【权利要求】
1.一种夏玉米夏花生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3行玉米间作4行花生; 玉米行距55厘米、玉米株距15厘米;花生行距33-35厘米,花生穴距14厘米; 花生起垄种植,垄宽85厘米,每垄播2行花生,玉米行与花生垄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两花生垄的垄边紧靠在一起,使花生垄和玉米行形成350cm的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花生每亩6500穴,每穴2粒。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650887SQ201310715241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万书波, 郭峰, 李宗新, 张正, 李新国, 张佳蕾, 方志军 申请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