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40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防止污染的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没有专用设备,大都是手工用网兜捞取。存在的问题是分离效果不好,容易形成鱼池的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防止污染的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其特征是由计收集槽(I)、分离盘(2)、进水管(3)、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组成,其中,分离盘(2)位于收集槽(I)的上端,在分离盘上设置有进粪孔(9);在分离盘(2)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6)和第二安装孔(7),在分离盘(2)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6)相匹配的第三安装孔
(8);第一排水管(4)通过弯头与第一安装孔(6)连接,第二排水管(5)通过弯头与第二安装孔(7)连接;进水管(3)通过第三安装孔(8)和第一安装空(4)与第一排水管连接。所述分离盘(2)为向下凹的凹面。所述进水管(3)位于分离盘(2)以上部分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进水孔(10)。所述第一排水管⑷和第二排水管(5) 口设置有阀门(11)。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由计收集槽、分离盘、进水管、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组成,其中,在分离盘上设置有进粪孔;在分离盘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在分离盘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三安装孔;第一排水管通过弯头与第一安装孔连接,第二排水管通过弯头与第二安装孔连接;进水管通过第三安装孔和第一安装空与第一排水管连接。当鱼池排水时,粪便及残饵被旋转到池中央,经分离盘上的进粪孔进入收集槽,池里的水通过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流出,有效将循环水和粪便分开,粪便同过第二排水管排出到特定容器并收集,减少对鱼池的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由计收集槽1、分离盘2、进水管3、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组成,其中,分离盘2位于收集槽I的上端,在分离盘上设置有进粪孔9 ;在分离盘2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6和第二安装孔7,在分离盘2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6相匹配的第三安装孔8 ;第一排水管4通过弯头与第一安装孔6连接,第二排水管5通过弯头与第二安装孔7连接;进水管3通过第三安装孔8和第一安装空4与第一排水管连接。分离盘2为向下凹起的凹面,进水管3位于分离盘2以上部分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进水孔10,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 口设置有阀门11。
权利要求1.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其特征是由计收集槽(I)、分离盘(2)、进水管(3)、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组成,其中,分离盘(2)位于收集槽(I)的上端,在分离盘上设置有进粪孔(9);在分离盘(2)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6)和第二安装孔(7),在分离盘(2)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6)相匹配的第三安装孔(8);第一排水管(4)通过弯头与第一安装孔(6)连接,第二排水管(5)通过弯头与第二安装孔(7)连接;进水管(3)通过第三安装孔(8)和第一安装空(4)与第一排水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分离盘(2)为向下凹的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3)位于分离盘(2)以上部分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进水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 口设置有阀门(11)。
专利摘要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防止污染的循环水养鱼池粪便分离设备。技术方案是其特征是由计收集槽(1)、分离盘(2)、进水管(3)、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组成,其中,分离盘(2)位于收集槽(1)的上端,在分离盘上设置有进粪孔(9);在分离盘(2)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6)和第二安装孔(7),在分离盘(2)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6)相匹配的第三安装孔(8);第一排水管(4)通过弯头与第一安装孔(6)连接,第二排水管(5)通过弯头与第二安装孔(7)连接;进水管(3)通过第三安装孔(8)和第一安装空(4)与第一排水管连接。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3015653SQ2013200009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5日
发明者姜令绪, 王文琪, 李玉全, 王仁杰, 杨宁 申请人:青岛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