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4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种植作业的工作效率。在我国北方麦区,小麦是唯一一个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作物。西南麦区是我国第三大麦区,由于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貌复杂,其以丘陵为主,且在西南地区的旱地区域主要推广“小麦/玉米/大豆”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加上该区域土壤存在粘重、地块板结等问题,套作后杂草和残茬残留较多。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农业大力倡导和推广的保护性耕作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免耕小麦具有以下优点:省工省力节本,免耕小麦用工量只有翻耕小麦用工量的一半,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免耕小麦不误农时,抢季节播种,充分利用年内光温资源,为壮苗足穗打好基础;免耕小麦不乱土层,肥土在表土层,生育前期土壤水、气、热条件优于翻耕小麦,有利幼苗生长健壮,促进早分蘖,增加低位分蘖数,提高成穗率,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产量。目前,在西南丘陵旱地虽然已经实现了小麦免耕机播,但现有的适合于西南丘陵旱地的小麦免耕播种机种沟开沟器宽度偏大,在播种过程中土壤扰动量大,工作阻力大,入土深度不够,从而无法解决种、肥同施的问题,所以西南丘陵旱地在小麦免耕机播种肥一体化方面还始终无法突破。只能在播种前将肥料撒施于表土,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小 麦免耕播种机无法实现种、肥同施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该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解决小麦免耕播种机无法实现种、肥同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用于进行免耕种、肥同施,包括:机架;施肥系统,所述施肥系统包括肥料箱和排肥管路,所述肥料箱与所述排肥管路通过排肥器连接,所述施肥系统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排肥管路包括用于肥料排出的肥料出口,所述肥料出口可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前进方向调节;播种系统,所述播种系统包括种箱和排种管路,所述种箱与所述排种管路通过排种器连接,所述播种系统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排种管路包括用于种子排出的播种出口,所述播种出口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所述肥料出口的后侧; 开沟器,所述开沟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其包括施肥开沟器和播种开沟器,所述施肥开沟器的宽度大于所述播种开沟器的宽度,所述播种开沟器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所述施肥开沟器的后侧,所述播种开沟器于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施肥开沟器;地轮组件,所述地轮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地轮组件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所述播种开沟器的后侧。优选地,所述地轮组件包括地轮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地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地轮为滚筒式地轮。优选地,所述地轮组件还包括地轮限制装置,所述地轮限制装置由弹簧和连接杆组成,所述地轮限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机架以及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地轮限制装置、所述机架以及所述安装架形成三角架结构。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具有覆土作用的覆土组件,所述覆土组件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所述地轮组件的后侧。优选地,所述覆土组件包括覆土环和连接链,所述覆土环的个数与播种行数一致,相邻的两个所述覆土环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链连接,全部的所述覆土环通过所述连接链与所述机架连接。优选地,所述覆土环为45号钢覆土环;所述覆土环的外径尺寸为130mm至170mm ;所述覆土环的厚度为8mm 至IOmm ;所述覆土环的环宽为14mm至18mm。优选地,所述开沟器包括连接杆、底座以及开沟刀片,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开沟刀片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优选地,所述开沟刀片包括肥沟开沟刀片,所述肥料出口设置于所述肥沟开沟刀片上;所述开沟刀片包括种沟开沟刀片,所述播种出口设置于所述种沟开沟刀片上。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具有连接作用的悬挂装置。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主动轴和链轮传动系,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链轮传动系与所述施肥系统以及播种系统动力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用于进行免耕种、月巴同施,包括:机架;施肥系统,施肥系统包括肥料箱和排肥管路,肥料箱与排肥管路通过排肥器连接,施肥系统设置于机架上,所述排肥管路包括用于肥料排出的肥料出口,所述肥料出口可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前进方向调节;播种系统,播种系统包括种箱和排种管路,种箱与排种管路通过排种器连接,播种系统设置于机架上,所述排种管路包括用于种子排出的播种出口,所述播种出口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所述肥料出口的后侧;开沟器,开沟器设置于机架上,其包括施肥开沟器和播种开沟器,施肥开沟器的宽度大于播种开沟器的宽度,播种开沟器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施肥开沟器的后侧,播种开沟器于竖直方向上高于施肥开沟器;地轮组件,地轮组件设置于机架上,地轮组件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播种开沟器的后侧。施肥系统用于在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进行播种作业时进行施肥作业,其包括肥料箱,肥料箱用于盛装肥料。肥料箱上安装有排肥器,排肥器能够将肥料定量排出。播种系统用于在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进行播种作业时进行播种作业,其包括种箱,种箱用于盛装种子。种箱上安装有排种器,排种器能够将种子定量排出。播种系统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施肥系统的后侧,该结构设计能够保证种肥同施操作。首先施肥系统将肥料施于土壤中,然后播种系统将种子排出,在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一次通过行进过程中,完成施肥播种。地轮组件的作用为支撑机架,地轮组件在工作状态下与土壤接触,同时地轮组件设置于机架上,能够保证机架在行进时与土壤之间的相对高度不变,保证了开沟器工作时的开沟深度一致。地轮组件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播种开沟器的后侧,还具有覆土作用。开沟器用于实现土壤的开沟作业,使得肥料或者种子能够播入到土壤中。开沟器设置于机架上,在机架行进时,能够实现对土壤的开沟操作。开沟器包括施肥开沟器和播种开沟器,施肥开沟器开出的沟道用于施肥,播种开沟器开出的沟道用于播种。开沟器具有朝向前进方向的刃部,刃部两侧具有分土板,刃部具有开土作用,土壤在分土板的作用下向两边翻出,从而形成沟道。开沟器所形成的沟道宽度与分土板的宽度相关,分土板较宽则开出的沟道较宽,而开沟器的宽度通常指分土板的宽度。在本实用新型中,施肥开沟器的宽度大于播种开沟器的宽度,播种开沟器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施肥开沟器的后侧,播种开沟器于竖直方向上高于施肥开沟器。·在本实用新型中,排肥管路包括肥料出口,肥料出口可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前进方向调节。排种管路包括有用于种子排出的播种出口,播种出口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所述肥料出口的后侧,从而实现了同沟播种、施肥的作业。由于上述结构设计中,肥料出口位置可调,因此,通过有限次实验后确定其最优的安装位置,既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种肥同沟同施,又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播种操作对肥料的扰动影响。上述结构设计中,播种开沟器的开沟深度小于施肥开沟器的开沟深度;同时,播种开沟器的开沟宽度小于施肥开沟器的开沟宽度。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播种开沟器具有较小的扰动量,从而避免播种开沟器对土壤中肥料(施肥系统在施肥开沟器开沟同时进行施肥)的扰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施肥效果。由于施肥开沟器相比于播种开沟器入土较深,还解决了小麦免耕播种机无法实现种、肥同施的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施肥开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覆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3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肥料箱I ;排肥管路2 ;种箱3 ;排种管路4 ;施肥开沟器5 ;播种开沟器6 ;地轮7 ;安装架8 ;地轮限制装置9 ;覆土组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该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解决小麦免耕播种机无法实现种、肥同施的问题。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用于进行免耕种、月巴同施,为了解决种、肥同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种肥同沟 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包括:机架;施肥系统,施肥系统包括肥料箱I和排肥管路2,肥料箱1与排肥管路2通过排肥器连接,施肥系统设置于机架上;播种系统,播种系统包括种箱3和排种管路4,种箱3与排种管路4通过排种器连接,播种系统设置于机架上;开沟器,开沟器设置于机架上,其包括施肥开沟器5和播种开沟器6,施肥开沟器5的宽度大于播种开沟器6的宽度,播种开沟器6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施肥开沟器5的后侧,播种开沟器6于竖直方向上高于施肥开沟器5 ;地轮组件,地轮组件设置于机架上,地轮组件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播种开沟器6的后侧。由于农耕作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因此要求农机装置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中,机架为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主体部件,用于安装其他装置或者系统,因此,机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优选采用钢管通过焊接形成。采用钢管结构,既能够保证机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同时有能够保证机架具有较轻的质量(相比与工字钢等实心钢材)。施肥系统用于在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进行播种作业时进行施肥作业,其包括肥料箱1,肥料箱I用于盛装肥料。肥料箱I上安装有排肥器,排肥器采用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排肥器,排肥器与动力装置连接,从而能够保证动力装置驱动排肥器运转,将肥料定量排出。施肥系统包括的排肥管路2用于肥料的输送,并于相对于机架固定的位置导出。排肥管路2通过排肥器与肥料箱I连接,肥料箱I中的肥料在排肥器的作用下定量排出,然后由排肥管路2进行疏导运送至特定的位置排出,实现施肥操作。需要说明的时,排肥管路2包括肥料出口,通过改变肥料出口的在机架上的安装位置,能够调整施肥路径,在施肥环节可以实现同沟施肥、侧位施肥和行间施肥功能。播种系统用于在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进行播种作业时进行播种作业,其包括种箱3,种箱3用于盛装种子。种箱3上安装有排种器,排种器采用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排种器,排种器与动力装置连接,从而能够保证动力装置驱动排种器运转,将种子定量排出。播种系统包括的排种管路4用于种子的输送。排种管路4通过排种器与种箱3连接,种箱3中的种子在排种器的作用下定量排出,然后由排种管路4进行疏导运送至特定的位置排出,实现播种操作。在本实用新型中,排肥管路2包括肥料出口,肥料出口可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前进方向调节,其具体地调节方式可以为:在机架上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前进方向上开设有多个调节孔,肥料出口上安装有螺栓,螺栓可插入至调节孔上实现肥料出口的固定,通过调节螺栓于不同安装孔上固定的位置实现肥料出口的调节;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肥料出口上设置有卡子部件,卡子部件能够夹设于机架上从而实现肥料出口于机架上的固定,调节卡子部件的架设位置,能够对肥料出口的位置进行调节。排种管路4包括有用于种子排出的播种出口,播种出口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所述肥料出口的后侧,从而实现了同沟播种、施肥的作业。由于上述结构设计中,肥料出口位置可调,因此,通过有限次实验后确定其最优的安装位置,既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种肥同沟同施,又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播种操作对肥料的扰动影响。播种系统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施肥系统的后侧,该结构设计能够保证种肥同施操作。首先施肥系统将肥料施于土壤中,然后播种系统将种子排出,在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一次通过行进过程中,完成施肥播种。开沟器用于实现土壤的开沟作业,使得肥料或者种子能够播入到土壤中。开沟器设置于机架上,在机架行进时,能 够实现对土壤的开沟操作。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施肥开沟器的结构示意图。开沟器包括施肥开沟器5和播种开沟器6,施肥开沟器5开出的沟道用于施肥,播种开沟器6开出的沟道用于播种。开沟器具有朝向前进方向的刃部,刃部两侧具有分土板,刃部具有开土作用,土壤在分土板的作用下向两边翻出,从而形成沟道。开沟器所形成的沟道宽度与分土板的宽度相关,分土板较宽则开出的沟道较宽,而开沟器的宽度通常指分土板的宽度。在本实用新型中,施肥开沟器5的宽度大于播种开沟器6的宽度,播种开沟器6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施肥开沟器5的后侧,播种开沟器6于竖直方向上高于施肥开沟器5。上述结构设计中,播种开沟器6的开沟深度小于施肥开沟器5的开沟深度;同时,播种开沟器6的开沟宽度小于施肥开沟器5的开沟宽度。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播种开沟器6具有较小的扰动量,从而避免播种开沟器6对土壤中肥料(施肥系统在施肥开沟器5开沟同时进行施肥)的扰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施肥效果。由于施肥开沟器5相比于播种开沟器6入土较深,还解决了小麦免耕播种机无法实现种、肥同施的问题。地轮组件的作用为支撑机架,地轮组件在工作状态下与土壤接触,同时地轮组件设置于机架上,能够保证机架在行进时与土壤之间的相对高度不变,保证了开沟器工作时的开沟深度一致。地轮组件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播种开沟器6的后侧,还具有覆土作用。具体地,地轮组件包括地轮7和安装架8,安装架8与机架铰接,地轮7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架8上,地轮7为滚筒式地轮7。安装架8采用钢架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安装架8与机架铰接,通过调整安装架8与机架之间的角度,能够调整地轮7相对于机架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机架与土壤之间的相对高度。地轮7采用滚筒式地轮7,地轮7表面设置有凸点结构,凸点结构能够增加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地轮7的打滑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采用滚筒式地轮7并后置,有效的解决了地轮7在黏土的播种过程中打滑而产生漏播的情况,并且滚筒式地轮7可以对已开出的种、肥沟进行轻微的镇压,有利于种子的出苗。基于上述实施例,地轮组件还包括地轮限制装置9,地轮限制装置9主要由挠度较大的弹簧和连接杆组成,保证所述地轮7在免耕播种工作过程中在地形不平整的地方可以上下浮动,从而保证了所述地轮7对已开出的种肥沟进行适度镇压。地轮限制装置9分别与机架以及安装架8连接,地轮限制装置9、机架以及安装架8形成三角架结构。地轮限制装置9具体包括连接杆和弹簧,连接杆的一端与机架螺栓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安装架8铰接,通过调整连接杆在安装架8上的铰接位置,能够调整安装架8与机架之间的安装角度。地轮7通过安装架8以及地轮限制装置9与机架连接,能够提高地轮7与机架之间的连接强度。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覆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覆土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机架上还设置有具有覆土作用的覆土组件10,覆土组件10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地轮组件的后侧。具体地,覆土组件10包括覆土环和连接链,覆土环的个数不少于两个,相邻的两个覆土环之间通过连接链连接,全部的覆土环通过连接链与机架连接,覆土环的个数与播种行数一致。具体地,覆土环为45号钢覆土环;覆土环的外径尺寸为130mm至170mm ;覆土环的厚度为8_至10_ ;覆土环的环宽为14_至18_。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优结构设计:链环式覆土器选用45#钢作为材料进行制造,外径为150mm、链环厚度为9mm、链环宽度为16mm,在覆土时能有效的提高覆土合格率。在本实用新型中,开沟器的具体结构为:开沟器包括连接杆、底座以及开沟刀片,底座通过连接杆与机架连接,开沟刀片通过螺栓安装于底座上。开沟刀片与底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该结构设计实现了开沟刀片与底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开沟刀片发生损坏时,既便于开沟刀片的更换,还能够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维修成本。连接杆与底座连接,通过调整连接杆在机架上的高度,能够实现对开沟刀片开沟深度的调节。如此,能够根据实际的耕作要求对开沟器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具体地,开肥管路包括肥料 出口,开沟刀片包括肥沟开沟刀片,肥料出口设置于肥沟开沟刀片上;播种管路包括播种出口,开沟刀片包括种沟开沟刀片,播种出口设置于种沟开沟刀片上。通过上述结构改进,能够在本实用新型开沟同时进行施肥、播种操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机架上设置有具有连接作用的悬挂装置,设置悬挂装置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与行走装置实现连接。例如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的四轮拖拉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肥系统中设置有排肥器、在播种系统中设置有排种器,排肥器以及排种器在工作时均需要进行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主动轴和链轮传动系,主动轴通过链轮传动系与施肥系统以及播种系统动力连接。主动轴可以由动力设备直接驱动,也可以通过链条与地轮7连接,地轮7在转动时通过连接驱动主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排肥器以及排种器运转,实现施肥、播种操作。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 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用于进行免耕种、肥同施,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施肥系统,所述施肥系统包括肥料箱(I)和排肥管路(2),所述肥料箱(I)与所述排肥管路(2)通过排肥器连接,所述施肥系统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排肥管路(2)包括用于肥料排出的肥料出口,所述肥料出口可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的前进方向调节; 播种系统,所述播种系统包括种箱(3)和排种管路(4),所述种箱(3)与所述排种管路(4)通过排种器连接,所述播种系统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排种管路(4)包括用于种子排出的播种出口,所述播种出口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所述肥料出口的后侧; 开沟器,所述开沟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其包括施肥开沟器(5)和播种开沟器(6),所述施肥开沟器(5)的宽度大于所述播种开沟器(6)的宽度,所述播种开沟器(6)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 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所述施肥开沟器(5)的后侧,所述播种开沟器(6)于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施肥开沟器(5); 地轮组件,所述地轮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地轮组件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所述播种开沟器(6)的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轮组件包括地轮(7 )和安装架(8 ),所述安装架(8 )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地轮(7 )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架(8)上,所述地轮(7)为滚筒式地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轮组件还包括地轮限制装置(9),所述地轮限制装置(9)由弹簧和连接杆组成,所述地轮限制装置(9)分别与所述机架以及所述安装架(8)连接,所述地轮限制装置(9)、所述机架以及所述安装架(8)形成三角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具有覆土作用的覆土组件(10),所述覆土组件(10)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所述地轮组件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组件(10)包括覆土环和连接链,所述覆土环的个数与播种行数一致,相邻的两个所述覆土环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链连接,全部的所述覆土环通过所述连接链与所述机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环为45号钢覆土环;所述覆土环的外径尺寸为130mm至170mm ;所述覆土环的厚度为8mm至IOmm ;所述覆土环的环宽为14mm至18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器包括连接杆、底座以及开沟刀片,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开沟刀片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刀片包括肥沟开沟刀片,所述肥料出口设置于所述肥沟开沟刀片上;所述开沟刀片包括种沟开沟刀片,所述播种出口设置于所述种沟开沟刀片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具有连接作用的悬挂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轴和链轮传动系,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链轮传动系与所述施肥系统以及播种系统动力连接。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包括机架;施肥系统,施肥系统包括肥料箱和排肥管路;播种系统,播种系统包括种箱和排种管路;排肥管路包括肥料出口,肥料出口位置可调,排种管路包括播种出口,播种出口位于肥料出口的后侧;施肥开沟器和播种开沟器,施肥开沟器的宽度大于播种开沟器的宽度,播种开沟器沿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工作的前进方向设置于施肥开沟器的后侧,播种开沟器于竖直方向上高于施肥开沟器;地轮组件,地轮组件设置于播种开沟器的后侧。上述设计能够保证播种开沟器具有较小的扰动量,从而避免播种开沟器对土壤中肥料的扰动,解决了播种机无法实现种、肥同施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C7/06GK203086956SQ2013200323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樊高琼, 苟文, 马荣朝, 陈溢, 雷小龙, 吴维雄, 陶有凤, 黄玉波, 郑文, 荣晓椒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