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
背景技术:
针对工程创面遗留的高陡土质边坡,通常采用挂三维网植被护坡技术,近年又出现了植物纤维毯护坡技术。三维网植被护坡技术采用工业化生产的三维网包结构土工网,结合覆土和喷播种植技术将工程材料固土技术与喷射播种植被恢复技术合成,达到植被恢复和生态护坡的目的。土工材料通常采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长时间驻留地表,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植物生长均无益。植物纤维毯护坡技术采用农、林植物纤维工业化生产成含有植物种子的毯状物,覆盖坡面,达到保护坡面和恢复植被的目的。而采用植物纤维毯施工时,由于坡面不平整,以及植物纤维毯自身的刚性,很难做到纤维毯与土壤表面紧密接触,产生的非接触区会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或坏死,影响出苗率和绿化覆盖率;毯面覆土时,固土承载强度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植物生长有益并且固土保墒效果更好的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所述护坡植被覆盖在土质边坡坡面上,护坡植被包括:由植物纤维构成的第一覆盖层,所述第一覆盖层为网状结构并在其内部形成空隙;混合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一覆盖层上,并且所述混合材料层的一部分填充到所述第一覆盖层的所述空隙内;由植物纤维构成的第二覆盖层,覆盖在所述混合材料层表面。优选地,上述的装置中,所述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的上、下表面均具有由高分子材料组成的网面。优选地,上述的装置中,所述上、下表面的网面之间采用由高分子材料组成的缝合线相缝合,并在所述网面以及缝合线表面涂有由抗紫外线稳定剂组成的保护层。优选地,上述的装置中,所述混合材料层是由肥料、生长素、植物种子以及粘合剂与泥浆的混合物构成。优选地,上述的装置中,所述护坡植被还包括有将其固定在所述边坡表面的固定部件。优选地,上述的装置中,所述第二覆盖层为网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I)、本实用新型的护坡植被具有复合层结构,覆盖在第一覆盖层上的混合材料层和第二覆盖层,均能够起到压紧第一覆盖层的作用,使得护坡植被的固土保墒效果更好,力口强边坡表层土壤的稳定极,有效地解决土质高陡边坡抗侵蚀和植被防护问题;混合材料层的一部分还填充到第一覆盖层的空隙内,使得混合材料层能够透过空隙与边坡土壤更好的结合,保证与边坡接触更紧密更牢固;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是以生物质材料为主体的植物纤维构成,增加土壤有机质成分,有利于改善表层土壤的持水恒温能力,利于边坡植被的生长;另外植物纤维的运用还使得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具有更好的土壤亲和力,且带有一定的吸水滞胀能力,可以弥补混合材料层填充时易滑溜的缺陷;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的上、下网面是由高分子材料构成,使得化学稳定性高,保持可靠的抗拉强度,并涂有抗紫外线稳定剂构成的保护层,不易对环境无污染造成污染;3)、本实用新型上、下网面之间的缝合线同样是采用高分子材料组成,使得化学稳定性高,保持可靠的抗拉强度,并涂有抗紫外线稳定剂构成的保护层,不易对环境无污染造成污染;4)、本实用新型混合材料是由肥料、生长素、植物种子以及粘合剂与泥浆的混合物构成,保证了植被的正常生长,另外,利用泥浆良好的流动性保障了泥土可以充满填充层的空隙,同时完全沉降,保证混合物填充后不易沿坡面流动,更稳固;5)、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可以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在边坡表面上,使得与边坡的接触更紧密和牢固。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护坡植被的结构示意图;1-第一覆盖层,2-混合材料层,3-第二覆盖层,4-U型铁钉,5_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覆盖在土质边坡5坡面上,护坡植被包括:由植物纤维构成的第一覆盖层1,第一覆盖层I为网状结构并在其内部形成空隙,附着在坡面上,又叫植物纤维底毯。植物纤维是以生物质材料为主体,增加土壤有机质成分,有利于改善表层土壤的持水恒温能力,利于边坡植被的生长;另外植物纤维的运用还使得第一覆盖层具有更好的土壤亲和力,且带有一定的吸水滞胀能力,可以弥补混合材料层填充时易滑溜的缺陷;最终使得植物纤维构成的网状结构完全能达到网包固持土壤颗粒的作用。第一覆盖层I上、下表面可以具有由高分子材料组成的上、下网面,上、下网面采用由高分子材料组成的缝合线相缝合。并且可以在上、下网面以及缝合线表面涂有由抗紫外线稳定剂组成的保护层,使得化学稳定性高,不易对环境无污染造成污染。混合材料层2覆盖在第一覆盖层I上,并且混合材料层2的一部分填充到第一覆盖层I内部形成的空隙内,一方面是起到压紧第一覆盖层I的作用,另外还使得混合材料层2的混合物能够透过空隙与边坡5的土壤更好的结合,保证与边坡接触更紧密更牢固。其中混合材料层2可以由肥料、生长素、植物种子以及粘合剂与泥浆的混合物构成,保证了植被的正常生长,另外,利用泥浆良好的流动性保障了泥土可以充满填充层的空隙,同时完全沉降,保证混合材料层2填充后不易沿坡面流动,更稳固。第二覆盖层3,与第一覆盖层I的材料和结构相同,覆盖在混合材料层2表面,又叫植物纤维面毯。在使用过程中第二覆盖层3与第一覆盖层I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第二覆盖层3能够起到压紧第一覆盖层2的作用,使得护坡植被的固土保墒效果更好,加强边坡5表层土壤的稳定极,有效地解决土质高陡边坡5抗侵蚀和植被防护问题。护坡植被上设有将其固定在边坡5表面的U型铁钉4,U型铁钉4依次穿过第二覆盖层3、混合材料层2以及第一覆盖层2,最终穿入边坡岩土内实现固定,使得整个护坡植被与边坡5接触更紧密更牢固,并且结构简单,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植物纤维类型可以是农作物秸杆,或者是棕丝、松针等林业枯落物。第一覆盖层I和第二覆盖层3的上、下网面以及它们各自的缝合线可以由其他材料构成,只要化学稳定性高,不易对环境无污染造成污染即可。所述构成混合材料层3的混合物可以根据水土、气候等因素选择其他配方或配比。另外,用于护坡植被的固定部件可以是U型铁钉4、竹针等。本实用新型的简单施工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土质类型和施工需要确定适用的植物纤维类型和植物纤维毯厚度;再根据裸露边坡5长度和坡度定制适用的植物纤维底毯,也可根据施工养护技术需要定制相同数量薄的植物纤维面毯;然后是清理干净边坡5,确保坡面平顺;接着将植物纤维底毯铺于坡面上,再将混合物喷播在植物纤维底毯上,直至所述空隙完全被填充,再盖上植物纤维面毯;最后采用U型铁钉4或竹钉进行辅助固定,完成铺设。完成后应该注意定期进行养护。本实用新型根据三维网施工技术原理,在植物纤维毯结构上增加了上、下网并采用缝合线缝合,并且提高上、下网和缝合线的抗拉强度,以满足不同坡度、坡长的固土承载强度要求。以植物纤维形成的雀巢骨架毯状结构即网状结构不仅能替代土工材料三维网,在同样达到提高边坡5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效果的同时,显著减少化工合成材料进入自然界。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所述护坡植被覆盖在土质边坡(5)坡面上,其特征在于,护坡植被包括: 由植物纤维构成的第一覆盖层(I),所述第一覆盖层(I)为网状结构并在其内部形成空隙; 混合材料层(2),覆盖在所述第一覆盖层(I)上,并且所述混合材料(2)层的一部分填充到所述第一覆盖层(I)的所述空隙内; 由植物纤维构成的第二覆盖层(3),覆盖在所述混合材料层(2)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层(1)和第二覆盖层(3)的上、下表面均具有由高分子材料组成的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表面的网面之间采用由高分子材料组成的缝合线相缝合,并在所述网面以及缝合线表面涂有由抗紫外线稳定剂组成的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材料层(2)是由肥料、生长素、植物种子以及粘合剂与泥浆的混合物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植被还包括有将其固定在所述边坡(5 )表面的固定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盖层(3)为网状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复合层结构的护坡植被,所述护坡植被覆盖在土质边坡坡面上,护坡植被包括由植物纤维构成的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混合材料层,其中混合材料层和第二覆盖层能够起到压紧第一覆盖层的作用;所述第一覆盖层为网状结构并在其内部形成空隙,所述混合材料层的一部分填充到所述第一覆盖层的所述空隙内,使得混合材料层能够透过空隙与边坡土壤更好的结合,保证与边坡接触更紧密更牢固;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植物纤维还有利于改善表层土壤的持水恒温能力,使得护坡植被的固土保墒效果更好,有效地解决土质高陡边坡抗侵蚀和植被防护等问题。
文档编号A01G9/02GK203027809SQ2013200562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梁明武, 赵平, 程刚 申请人:北京天工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