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水草繁茂水区的仿生鱼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63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水草繁茂水区的仿生鱼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具,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水草繁茂水区的仿生鱼饵。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仿生鱼饵产品通常是用一只鱼饵进行垂钓,为了便于观测是否有鱼攻击鱼饵,鱼饵本身重量小于其完全没入水中时所受浮力,这样可以使鱼饵露出水面一部分。当遇到水草比较繁茂的水区时,鱼饵很容易被水草托住,不利于吸引对象鱼的注意,同时由于水草的阻碍,对象鱼攻击鱼饵也不够凶狠迅猛,难以中钩,从而错失钓获机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水草繁茂水区的仿生鱼饵。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其技术目的。1.由前后两部分仿生鱼饵主体组成,中间通过线或者金属链连接。2.位于后端的鱼饵主体比位于前端的鱼饵主体重,入水后后端主体位于水面下,前端主体则浮于水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增加水草繁茂水区的对象鱼发现鱼饵的几率,避免鱼饵被水草托住而失去被对象鱼攻击的机会,当对象鱼攻击水面下的鱼饵主体时,通过浮于水面上的部分也可轻松观察到对象鱼咬饵状况,从而把握时机扬竿刺鱼,达到提高钓获率的目的。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①水面前端鱼饵外皮;③连接前端鱼饵主体与鱼竿的渔线;④前端鱼饵王体的连接柱!⑤连接如端鱼傅王体和后端鱼傅王体的连接纽!⑥连接如端鱼傅王体和后端鱼傅王体的渔线或金属链;⑦后端鱼傅外皮;⑧后端鱼傅王体的连接柱;⑨鱼钩;⑩使后端鱼饵主体可位于水面下的配重物;水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适用于水草繁茂水区的仿生鱼饵,它分为前后两部分,用软质弹性材料混合色素制作鱼饵外皮,由②前端鱼饵外皮;③连接前端鱼饵主体与鱼竿的渔线
前端鱼饵主体的连接柱;⑤连接前端鱼饵主体和后端鱼饵主体的连接纽连接前端鱼饵王体和后端鱼傅王体的渔线或金属链;⑦后端鱼傅外皮;⑧后端鱼傅王体的连接柱;⑨鱼钩;⑩使后端鱼饵主体可位于水面下的配重物组成。当遇到水草比较繁 茂的水区时,后端鱼饵主体内的配重物(⑩)可保证后端鱼饵主体位于水面下而不会被水草托住,前端鱼饵主体内不加配重物,可保证前端鱼饵主体仍浮于水面上,连带保证后端鱼饵主体不会沉落水底,当垂钓者收线(③)造成鱼饵整体游动假象时即可达到诱引水 草下的对象鱼捕食后端鱼饵主体并中钩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水草繁茂水区的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由前后两部分仿生鱼饵主体组成,中间通过线或者金属链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草繁茂水区的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位于后端的鱼饵主体比位于前端的鱼饵主体重,入水后后端主体位于水面下,前端主体则浮于水面上 。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水草繁茂水区的仿生鱼饵。本实用新型由前后两部分仿生鱼饵主体组成,中间通过线或者金属链连接。位于后端的鱼饵主体比位于前端的鱼饵主体重,入水后后端主体位于水面下,前端主体则浮于水面上。这样的设计可增加水草繁茂水区的对象鱼发现鱼饵的几率,避免鱼饵被水草托住而失去被对象鱼攻击的机会,当对象鱼攻击水面下的鱼饵主体时,通过浮于水面上的部分也可轻松观察到对象鱼咬饵状况,从而把握时机扬竿刺鱼,达到提高钓获率的目的。
文档编号A01K85/18GK203136836SQ20132006084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
发明者吴亚伟, 方曦, 曹伟 申请人:北京亿阳易百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