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幼苗裹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幼苗裹泥机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温室等各种农业生产方式渐渐兴起,大批的幼苗需要孕育和培养、给幼苗裹泥都是农民手动裹泥。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和劳力,而且幼苗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十分的不美观,甚至由于养料不均使幼苗营养不良。由于幼苗供给量大,急需一种机械应用到幼苗裹泥的流程中,加快裹泥速度,提高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幼苗裹泥机装置,利用机械代替人工裹泥环节,加快幼苗裹泥速度。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幼苗裹泥机采用了传送带传动,链条传动,棘轮步进装置,摇杆机构。电控系统方面用PLC做为主控系统,控制直流电机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幼苗裹泥机工作的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供泥阶段,第二部分是切泥阶段,第三部分是送泥阶段,第四部分压泥阶段,各个阶段之间都是相互配合工作的。首先供泥阶段传递泥块,之后切泥装置切下一片泥块落在了送泥装置的传送带上,人工在泥片上放一排幼苗,再覆盖一块泥片在幼苗上,最后经过压泥装置将两块泥片紧紧压在一起牢固幼苗。使用时实现了机械自动化,人为的操作只需进行放苗。本实用新型专利电控系统用PLC控制系统,抗外界干扰能力强,信号稳定,能够是整个系统达到很高的稳定性。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用专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I是曲柄机构,2是位置传感器,3是一电机,4是钢丝,5是光轴,6是曲柄,7是二电机,8是振动电机,9是切刀槽,10是弹簧,11是压泥板,12是光电开关,13是三电机,14是传送带,15是棘轮,16是四电机,17是位置传感器,18是主控系统,19是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案系统上电之后开始自动运行程序,供泥装置由四电机16驱动棘轮15来带动传送带14上的泥块,位置传感器17来控制四电机16旋转的角度;四电机16正向转动180度后,传感器17产生信号发给主控系统18,PLC经过处理输入信号并输出信号来控制四电机16停止转动,这样可以达到限位作用。切泥装置由主控系统18控制的一电机3带动钢丝4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切断一段泥片后返回原来位置,被切段的泥片落在了送泥装置的传送带19上,然后手工将一排幼苗放在被切好的泥片上。此时主控系统18控制供泥装置的四电机16反转180度,同时带动棘轮15正向转动一个齿距,棘轮15带动供泥装置的传送带14使泥块向前移动了一小段距离便于下一次切泥。这时将幼苗按一定间隔放置在刚刚切好的泥片上。 第二次切好的泥片将幼苗覆盖上后,送泥装置的三电机13带动传送带14运行,裹好泥的幼苗在快要接触压泥装置时,送泥装置的传送带14通过PLC程序和外围电路的控制逐渐减速,使幼苗缓慢到达压泥装置。压泥装置的后面安置一个光电开关12,当裹好泥的幼苗被光电开关检测到时,送泥装置的传送带14将停止,此时压泥装置开始工作。压泥装置中:二电机7是带动压板11上下运动,震动电机8用来防止泥片粘在压板上,压板11上有弹簧10起到缓冲作用,压板11分成十个切刀槽9,当二电机7带动压板11下移一段距离,通过切刀槽9和弹簧10的配合工作可将泥块分成十份,每份都是裹好泥的幼苗,最后手工将幼苗放到指定区域,这样就完成了 一次裹苗流程。各个阶段都在不停的相互配合工作,裹苗工序又会接着下一次裹苗流程,提高裹苗的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幼苗裹泥机,其特征在于四电机(16)驱动棘轮(15)来带动传送带(14)上的泥块,位置传感器(17)来控制四电机(16)旋转的角度,四电机(16)正向转动180度后,传感器(17)产生信号发给主控系统(18) ,PLC经过处理输入信号并输出信号来控制四电机(16)停止转动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幼苗裹泥机。本装置整体机械结构方面主要采用了传送带传动,链条传动,棘轮步进装置,摇杆机构。电控系统方面用PLC做为主控系统,控制直流电机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工作的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供泥阶段,第二部分是切泥阶段,第三部分是送泥阶段,第四部分压泥阶段,各个阶段之间都是相互配合工作的。
文档编号A01G9/10GK203136646SQ2013201838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3日
发明者张品好, 邓作鹏, 贾智超, 张凤嘉, 詹广强, 雷耀龙, 崔伟, 符迪, 赵维超 申请人:张品好, 邓作鹏, 郝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