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包括:第一围栏圈、第二围栏圈、第一围栏门、第二围栏门、犊牛补饲槽、成年牛补饲槽;所述第一围栏圈内部设置所述第二围栏圈,所述第一围栏圈设置有所述第一围栏门,所述第二围栏圈设置所述第二围栏门,所述第二围栏圈的两侧设置所述第一补饲槽和第二补饲槽。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围栏设置犊牛补饲槽和成年牛补饲槽,实现了牛犊和成年牛的分群饲养,避免了分群补饲抓捕牦牛,易于野外推广使用。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牦牛的野外分群饲养,提高了牦牛饲养的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牦牛野外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牦牛是训育程度较低的牛种,性情粗暴,好打斗,体质结实,抗病力强,合群性好,在牦牛群中,公牦牛性情粗野、暴烈、喜角斗,夜间多卧息或巡回于牛群周围,如遇兽害则挺身凶猛迎击,维护牛群,怀孕母牦牛,临近分娩时,喜离群到较远而僻静的地方产犊;哺乳母牦牛,母性很强,为护犊牛可向生人及兽害攻击,犊牛、育成牛活泼好动,喜在一起相互玩弄或奔跑,不安静采食;母犊牛和体弱者恋母性强,终日随母,多不远离。因此,目前牦牛补饲多采用整群补饲,这种补饲方式很不科学,一方面造成成年牦牛把弱小的犊牛挤到一边进食,使得成年牦牛超量进食,犊牦牛可能得不到所需的食料,严重影响了犊牛生长发育;另一方面,不能按照成年牦牛和犊牦牛不同的营养需求补饲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造成饲料的大量浪费,导致牦牛养殖成本的增加,而如果采用分群补饲,犊牦牛恋母性很强,母牛护犊性很强,很难通过人力将成年牛和犊牦牛隔离开来补饲,使用牦牛野外分群补饲的设施,可以不用抓捕牦牛,只是将其驱赶到围栏圈中,成年牛和犊牛均自由活动,但需要补饲时,将犊牛料放入犊牛槽中,成年牛料放入成年牛补饲槽中,轻松实现了牦牛分群补饲,不仅能减少劳动力投入,而且减少分群时对人带来的伤害危险和对牦牛本身造成的损伤,且可根据成年牦牛和犊牦牛不同的营养需求补饲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牦牛野外人工分群补饲困难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所述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包括:第一围栏圈、第二围栏圈、第一围栏门、第二围栏门、犊牛补饲槽、成年牛补饲槽;
[0005]所述第一围栏圈内部设置所述第二围栏圈,所述第一围栏圈设置有所述第一围栏门,所述第二围栏圈设置所述第二围栏门,所述第二围栏圈的两侧设置所述第一补饲槽和第二补饲槽。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围栏圈由高度为130cm铁钢管围成,面积的大小可根据牦牛群体数量决定。
[0007]进一步、所述第二围栏圈由高度为130cm铁钢管围成,面积的大小可根据犊牛群体数量决定。
[0008]本实用新型的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通过在第二围栏设置犊牛补饲槽和成年牛补饲槽,实现了牛犊和成年牛的分群饲养,避免了分群补饲抓捕牦牛,易于野外推广使用。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牦牛的野外饲养,提高了牦牛饲养的效益。【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第一围栏圈;2、第二围栏圈;3、第一围栏门;4、第二围栏门;5、犊牛补饲槽;6、成年牛补饲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0013]本实用新型的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该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包括:第一围栏圈、第二围栏圈、第一围栏门、第二围栏门、犊牛补饲槽、成年牛补饲槽;
[0014]第一围栏圈内部设置第二围栏圈,第一围栏圈设置有第一围栏门,第二围栏圈设置第二围栏门,第二围栏圈的两侧设置第一补饲槽和第二补饲槽。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第一围栏圈由高度为130cm铁钢管围成,面积的大小可根据牦牛群体数量决定。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第二围栏圈由高度为130cm铁钢管围成,面积的大小可根据犊牛群体数量决定。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主要由第一围栏圈1、第二围栏圈2、第一围栏门3、第二围栏门4、犊牛补饲槽5、成年牛补饲槽6组成;第一围栏圈I建在第二围栏圈2中,第一围栏圈I设置有牦牛进出的第一围栏门3,第二围栏圈2设置有牛犊进出可调节的第二围栏门4,第二围栏圈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犊牛第一补饲槽5和第二补饲槽6。
[0019]第一围栏圈I由铁钢管围成的牦牛圈,大小可根据牦牛群体数量决定,圈的围栏高 130cm。
[0020]第二围栏圈2由铁钢管围成的牦牛圈,大小可根据犊牛群数量决定,圈的围栏高130cmo
[0021]牦牛进出的第一围栏门3安装在第一围栏圈I上,门宽150cm,高130cm。
[0022]牛犊进出可调节的第二围栏门4设置在第二围栏圈2上,第二围栏门4的宽40cm,高可调整50-70cm。
[0023]犊牛的第一补饲槽5和成年的第二牛补饲槽6设置在第二围栏圈2,第二牛补饲槽6的槽边离地面60cm,第一补饲槽5的槽边离地面30cm。
[002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0025]1、需要对牦牛补饲时,将补饲的牦牛驱赶到第一围栏圈I中;
[0026]2、如补饲犊牛,将犊牛料放入犊牛补饲槽5的中,牛犊可从牛犊进出的第二围栏门4自由出入进行采食;
[0027]3、如补饲成年牛,将成年牛料放入成年牛补饲槽6中,成年牛进行自由采食;[0028]本实用新型设施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易于野外推广使用。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包括:第一围栏圈、第二围栏圈、第一围栏门、第二围栏门、犊牛补饲槽、成年牛补饲槽; 所述第一围栏圈内部设置所述第二围栏圈,所述第一围栏圈设置有所述第一围栏门,所述第二围栏圈设置所述第二围栏门,所述第二围栏圈的两侧设置所述第一补饲槽和第二补饲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栏圈由高度为130cm铁钢管围成,面积的大小可根据牦牛群体数量决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牦牛分群补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围栏圈由高度为130cm铁钢管围成,面积的大小可根据犊牛群体数量决定。
【文档编号】A01K1/10GK203388057SQ201320232591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6日
【发明者】梁春年, 阎萍, 郭宪, 丁学智, 王宏博, 刘文博, 孙胜祥, 包鹏甲, 吴晓云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