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2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可供数个植栽单元摆放,并包含一个基架,以及安装在该基架上并可供所述植栽单元摆放的一个上承载单元、一个下承载单元。该基架包括两个侧立单元,每个侧立单元都具有两支间隔的撑杆,以及一支沿着一个移动方向延伸的侧杆,而该下承载单元包括一个架设在所述侧杆上的下载台,该下载台具有数个分别对应所述侧立单元的撑杆并限制该下载台的移动行程的导引槽,而该上承载单元包括一个可移动地架设在该基架上的上载台。通过前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增加该下载台与该上载台错开的面积,使得摆放在该下载台的植栽单元可以获得需要的阳光,并方便浇水。
【专利说明】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床,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摆放在植物的培育室内并供植物摆放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
【背景技术】
[0002]一般例如花卉、农作物等的植物在栽培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种子或者分株等的步骤先培育幼苗,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的程度时再种到土壤中或者贩卖,由于大部分的植物在幼苗阶段的体质比较脆弱,因此,通常需要在培育室内大量的栽种。为了密集并方便照顾植物的幼苗,一般都是在例如温室的培育室内架设植床,再将植物摆放在该植床的一个上载台及一个下载台上,通过该上载台的水平移动,可以让摆放在该下载台的植物得到阳光,同时方便浇水。
[0003]以往具有上、下载台的植床虽然可以立体化栽培植物,并且通过该上载台的移动,让位于该下载台的植物可以接受阳光的照射,但由于该上载台通常密集摆放有植物,且该上载台本身有一定的重量,为了避免该上载台在移动时倾翻,以往植床在设计上会限制该上载台可移动的行程,其可移动行程通常被限制在该上载台的宽度的四分之一。此种移动行程的限制虽然可以确保该植床不会倾翻,但由于该上载台可移动行程很小,因此,虽然该上载台可以移动,但是在移动后,该上、下载台的重叠区域仍然很大,摆放在该下载台接近中间区域的植物仍然无法获得足够的阳光,在浇水时也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增加上、下载台的错开面积,以提高栽种方便性及栽种品质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
[0005]本实用新型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可供数个植栽单元摆放,并包含一个基架,以及安装在该基架上并可供所述植栽单元摆放的一个下承载单元、一个上承载单元,该上承载单元包括一个可沿着一个移动方向移动地安装在该基架上的上载台,而该下承载单元包括一个下载台。该基架包括两个侧立单元,每个侧立单元都具有一支第一撑杆、一支沿着该移动方向与该第一撑杆间隔设置的第二撑杆,以及一支沿着该移动方向延伸的侧杆,而该下承载单元的下载台可沿着该移动方向移动地架设在所述侧立单元的侧杆间,该下载台并具有两个分别对应所述侧立单元的第一撑杆并限制该下载台的移动行程的第一导引槽。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该下载台还具有两个分别对应所述侧立单元的第二撑杆并限制该下载台的移动行程的第二导引槽。
[0007]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该下承载单元还包括两支横向跨设在所述侧立单元的侧杆上方的下滚杆,所述下载台架靠在所述下滚杆的上方。
[0008]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该下载台的第一导引槽及第二导引槽的深度都是该下载台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0009]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该下载台还具有两个分别位在该基架的侧立单元外侧的侧承载部,以及一个连接在所述侧承载部之间的中间承载部,所述第一导引槽及所述第二导引槽分别位在该中间承载部及所述侧承载部的交接部位。
[0010]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该基架的每个侧立单元还具有两个间隔的脚座,以及数支将该第一撑杆及该第二撑杆以可调整高度方式安装在所述脚座上的固定件。
[0011]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该基架的每个侧立单元还具有一支沿着该移动方向设置并连接该第一撑杆及该第二撑杆的连接杆,该第一撑杆及该第二撑杆都具有一段突出于该连接杆的限位段,而该上承载单元还包括两支可滚动地位在该上载台下方的上滚杆,以及一个安装在所述上滚杆的其中之一上的手轮,所述上滚杆并可分别抵靠在所述侧立单元的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的限位段旁。
[0012]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该上承载单元的上滚杆对称地位在该连接杆的一中心线的相反侧,该中心线垂直于该移动方向,所述上滚杆至该中心线的距离都是该连接杆的长度的四分之一。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上载台及该下载台的配合,可以增加该下载台与该上载台的错开面积,使得摆放在该下载台的植物可以获得需要的阳光,并提高栽种植物时的方便性及栽种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0015]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主要说明该植床的一个侧立单元及一支下滚杆的对应关系;
[0016]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中该植床位在一个重叠位置;
[0017]图4是沿图3中IV -1V线所取的一个俯视示意图;
[0018]图5是类似图3的侧视示意图,图中该植床位在一个错开位置;
[0019]图6是类似图5的侧视示意图,图中该植床的一个下载台及一个上载台错开的方向与图5相反;及
[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
[0022]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适合供数个植栽单元I以上下立体的方式摆放,每个植栽单元I都具有一个植栽篮11,以及数个摆放在该植栽篮11上的植物12。该植床包含一个基架2、一个可沿着一个移动方向10移动地安装在基架2上的下承载单元3,以及一个可移动地安装在该基架2上的上承载单元4,该上承载单元4及该下承载单元3可以上下重叠,也可以因为移动而上下错开,本较佳实施例,所述移动方向10是指前后向,而该上承载单元4也是沿着该移动方向10移动。
[0023]本实施例该基架2包括两个左右间隔的侧立单元20,每个侧立单元20都具有两个前后间隔的脚座21、一支直立插设在前方的脚座21上的第一撑杆22、一支直立插设在后方的脚座21上的第二撑杆22’、一支沿着该移动方向10延伸并连接该第一撑杆22及该第二撑杆22’的连接杆23、两支分别将所述第一撑杆22及第二撑杆22’安装在脚座21上的固定件24,以及一支前后向延伸并连接所述脚座21的侧杆25。每个脚座21都具有两个前后间隔的第一侧壁211、一个垂直连接在第一侧壁211之间的第二侧壁212,以及一个由第一侧壁211及第二侧壁212界定而成且直向设置的导槽213,每个第一侧壁211都具有一个直向的滑槽214。
[0024]本实施例该第一撑杆22及第二撑杆22’都具有一个邻近下方的组接孔221,以及一个突出于该连接杆23的限位段222,所述固定件24分别穿过脚座21的滑槽214,并且插过位在该滑槽214内的第一撑杆22或第二撑杆22’的组接孔221,通过迫紧所述固定件24来固定该第一撑杆22及该第二撑杆22’组装后的高度。所述侧杆25是矩形截面的杆件,并沿着该移动方向10延伸,该侧杆25具有一个朝上的架设面251。
[0025]参阅图2、3、4,本实施例该下承载单元3包括一个用来承载植栽单元I的下载台31,以及两支垂直于该移动方向10地架设在该基架2的侧杆25的架设面251上的下滚杆32,该下载台31具有两个左右间隔的侧承载部311、一个连接在所述侧承载部311之间的中间承载部312、两个开口朝前且分别位于该中间承载部312及所述侧承载部311交接位置的第一导引槽313,以及两个开口朝后且分别位于该中间承载部312及所述侧承载部311交接位置的第二导引槽314。其中,所述侧承载部311分别位在该基架2的侧立单元20的外侧,而该中间承载部312介于该侧立单元20之间,所述第一导引槽313及第二导引槽314是沿着该移动方向10直线对应,并且分别对应所述侧立单元20的第一撑杆22及第二撑杆22’,所述第一导引槽313及第二导引槽314的深度H都相同,较佳地,该深度H为该下载台31的宽度W的三分之一。所述下滚杆32间隔并可滚动地架设在所述侧立单元20的侧杆25的架设面251上,该下载台31跨设在所述下滚杆32的上方,利用前述下滚杆32,可以降低该下载台31移动时的摩擦阻力。该下承载单元3还包括一个用来驱动所述下滚杆32的其中之一转动的手轮33。
[0026]本实施例该上承载单元4包括一个用来承载所述植栽单元I的上载台41、两支间隔并可滚动地位在该上载台41下方的上滚杆42,以及一个安装在所述上滚杆42的其中之一上并可驱动该上滚杆42滚动的手轮43,该上载台41的构造与该下载台31类似,其为网状的结构,而所述上滚杆42同时跨靠在侧立单元20的连接杆23,较佳地,所述上滚杆42对称地位在该连接杆23的一中心线230的相反侧,该中心线230垂直于该移动方向10,而且前述上滚杆42的位置与该中心线230的距离LI都是该连接杆23的长度L2的四分之一。
[0027]参阅图3、4、5、6,本实施例的植床位在图3所示的一个重叠位置时,该上载台41位于该下载台31的正上方,而所述植栽单元I分别摆放在该上载台41及该下载台31的上方,此时,摆放在该下载台31上的植栽单元I会被该上载台41完全遮挡,而所述侧立单元20的第一撑杆22位在第一导引槽313内,所述侧立单元20的第二撑杆22’位在第二导引槽314内。
[0028]如果要使该下载台31的植物12接受阳光照射时,首先利用该手轮43驱动该上载台41沿着该移动方向10移动,以图5为例,该上载台41可以往图5的左侧(也就是后方)移动,当所述上滚轮42的其中之一靠抵在侧立单元20的第二撑杆22’的限位段222旁边时,该上承载单元4就无法再向左移动。而当该下承载单元3被往图5的右侧(也就是前方)拉动,或者该手轮33驱动所述下滚杆32的其中之一转动,且所述第一导引槽313的槽底靠抵在侧立单元20的第一撑杆22后方时,该下载台31就会达到最大的移动行程,此时该植床将转换到图5所示的一个错开位置。由于该上载台41可以往图5的左侧移动,而该下载台31可以往图5的右侧移动,因此,当该植床位在该错开位置时,摆放在该下载台31且邻近前方(也就是图5右侧)的植栽单元I可以突出于该上载台41,以方便浇水及接受阳光照射。
[0029]相反地,当该上载台41往图5的右侧移动,而该下载台31往图5的左侧移动时,此时该植床将转换到图6所示的错开位置,该下载台31也是会有部分的区域和该上载台41错开,故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该上、下载台41、31的移动,让摆放在该下载台31的植栽单元I都可以得到阳光的照射,同时方便浇水。在设计上,本实用新型该基架2的侧立单元20的数量,并不以实施例所揭露的两个为限,安装的数量可依据该下载台31长度增加而增加,当该基架2的侧立单元20的数量增加时,该下载台31上的第一及第二导引槽313、314的数量也需要对应增加。
[0030]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植床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构造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类似,不同的地方是:所述侧立单元20的侧杆25是架设在该第一撑杆22及该第二撑杆22’之间,通过改变该侧杆25的安装位置,同时可以达到供下滚杆32跨设的目的。
[0031]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该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除了可以立体承载植物12之外,通过该下承载单元3的下载台31可移动的设计,可以在操作稳定不倾翻的前提下,增加该下载台31和该上载台41错开的面积,使位于该下载台31的植栽单元I可以接受阳光照射,同时方便浇水,故本实用新型该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确实具有提高栽种方便性及栽种品质的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可供数个植栽单元摆放,并包含:一个基架,以及安装在该基架上并可供所述植栽单元摆放的一个下承载单元、一个上承载单元,该上承载单元包括一个可沿着一个移动方向移动地安装在该基架上的上载台,而该下承载单元包括一个下载台;其特征在于: 该基架包括两个侧立单元,每个侧立单元都具有一支第一撑杆、一支沿着该移动方向与该第一撑杆间隔设置的第二撑杆,以及一支沿着该移动方向延伸的侧杆,而该下承载单元的下载台可沿着该移动方向移动地架设在所述侧立单元的侧杆间,该下载台并具有两个分别对应所述侧立单元的第一撑杆并限制该下载台的移动行程的第一导引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其特征在于:该下载台还具有两个分别对应所述侧立单元的第二撑杆并限制该下载台的移动行程的第二导引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其特征在于:该下承载单元还包括两支横向跨设在所述侧立单元的侧杆上方的下滚杆,所述下载台架靠在所述下滚杆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其特征在于:该下载台的第一导引槽及第二导引槽的深度都是该下载台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其特征在于:该下载台还具有两个分别位在该基架的侧立单元外侧的侧承载部,以及一个连接在所述侧承载部之间的中间承载部,所述第一导引槽及所述第二导引槽分别位在该中间承载部及所述侧承载部的交接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其特征在于:该基架的每个侧立单元还具有两个间隔的脚座,以及数支将该第一撑杆及该第二撑杆以可调整高度地安装在所述脚座上的固定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其特征在于:该基架的每个侧立单元还具有一支沿着该移动方向设置并连接该第一撑杆及该第二撑杆的连接杆,该第一撑杆及该第二撑杆都具有一段突出于该连接杆的限位段,该上承载单元还包括两支可滚动地位在该上载台下方的上滚杆,以及一个安装在所述上滚杆的其中之一上的手轮,所述上滚杆并可分别抵靠在所述侧立单元的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的限位段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式植物栽培用植床,其特征在于:该上承载单元的上滚杆对称位在该连接杆的一中心线的相反侧,该中心线垂直于该移动方向,所述上滚杆至该中心线的距离都是该连接杆的长度的四分之一。
【文档编号】A01G9/02GK203378317SQ201320355895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0日
【发明者】陈宝卿 申请人:陈宝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